《老子》五十八章中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任何事都有兩面性,都不是絕對的。
例如「班級群聊」。起初有了群,歡喜異常;之後在群裡,如履薄冰。
群聊,是一件讓父母感到操心的事,也是為難的事。如今,身處班級群中,不知道該怎麼聊天了。原先有了班級群,感覺找到了「組織」,有了依靠;現在每天要參加群聊,感覺步步驚心,小心謹慎。不要以為這是誇大其詞,有這個顧慮的父母不在少數:
老師發出聲音,積極回應老師,被人稱之為「點讚黨」,沒思想;
保持高冷,旁觀無語吧,有時候還會被@,拉出來要求「當面表態」,陷入無限尷尬;
和其他父母一言不合,成為著名的槓精、另類,甚至被拉黑、屏蔽、踢出群;
……
不斷有新媒體曝光,反映出這類問題,有的還是「某媽泣血呼告」,自己講述的血淚經歷。原先倒是真沒什麼,看得多了,也造成心理暗示,成了抹不去的陰影。但這個問題,迴避不了,如今的班級群,成了老師布置作業、發布通知、表決意見、通報情況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通道,簡直到了「班級在,群在;學生畢業,群還在」的地步。所以,父母要正面應對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逃不掉的。
我曾經持續二十三年擔任班主任,我也是一位父親,由我來給各位父母一些建議,幫助大家輕鬆參與群聊。我想,我的雙重身份應該能增強這些建議的可行性和可信度:
既然是「群聊」,就要顧及「群」的存在。這是整個班級中,老師和各位父母都在一起群,這個特殊的環境,決定了每一位父母在這個群聊中,要顧全大局,不要私聊。
「群」字當頭,不說私人話題,或者是和班級管理、教學無關的話題。特別要注意,如今有些父母是微商、網店店主,不要在群聊中推薦自己的商品。即便,你認為這個商品對大家有幫助,也戒除吧。再好的商品也會讓班級中其他父母留下很奇怪的印象。父母有時候可以「一咬牙,豁出去」,要想到子女要在班級中成長好一段時間。不要因為父母的衝動成為「話題之王」。
另外,家長裡短地說個沒完,刷屏是很不理性的。要知道別的父母要不斷爬樓才能看到有效信息,他們面對你刷屏帶來的煩惱,可想而知。
既然是群聊,就是聊天。既然是聊天,就不要太義正詞嚴,不要太正兒八經,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對。
如何才是正確的打開姿勢呢?我們可以嘗試做到「三應」:
1、對老師布置工作,父母積極地回應。
回應,就是讓老師知道「我已經知道了」。要知道一項工作布置出去,沒有回應,還要追問,這就增加了無謂的損耗,積極回應,也是我們在群體生活中應有的公共素養。同時,回應教師布置的工作,也是建立班級群聊的重要目的,也是群存在的一大意圖。
2、對其他父母的建議,積極做出反應。
所謂反應,你可以支持,也可以保留意見,或者簡單表態。注意,一切都以聊天的方式,輕鬆地表達。你的輕鬆,一來可以展露你的素養,二來也營造了整個群的和諧氛圍。
3、對班級發展有好建議,不妨大聲呼應。
倘若我們有對班級管理和教學的良好建議,不妨主動呼應。呼,呼喚大家關注;應,激活大家回應。班級群就是班級的陣地,需要每一個成員積極維護,更需要每位父母群策群力。
在班級群聊中,父母記住群而不黨,記住團結和諧,以輕鬆的話語,放鬆的心情參與,讓班級群聊維繫在良性的生態環境中。
此外,還妥善處理好幾個「怎麼辦」,畢竟有時候我們會處在逆境,回天要有力。在群聊中,我們會經常遭遇到棘手和尷尬的問題。
萬一老師意見不同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是:不在群裡抬槓,更不在群裡拉票搞「你支持誰」的公開表態。其實,很多時候意見不同,只是由於意見發出者的立場、出發點、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一切可以協商,相互之間需要多一些理解。原因很簡單,因為群創建的初衷就是讓班級發展,這也是群聊的意義所在。
萬一和其他父母意見不同怎麼辦?
暫時不回應,冷處理。記住,這是班級的群,不是個人之間的群。班級的事,就是集體的事,集體的事,集體來決定。個人之間意見不同,可以暫時不表態,看看大家是什麼意見。如果自己是少數派,那就服從多數,如果自己是大多數,那就不要在表態中讓當事人感到不適。集體做出的決定,有意見也保留,先跟著集體做,支持集體。別忘了,最不濟,還有老師來決定。
關乎這一點,我們還有個好建議:設立群管,輪流值日。群裡會亂,就是因為沒人管。不要過多指望老師,他們的忙碌程度超過父母的想像。群裡有人值班,就不會長時間產生爭論,爭論也不會無限升級。作為管理員,可以撤回群成員的消息,也可以設置「禁言」,還可以私聊成員,一切的手段都為了維持群裡的紀律,維護應有的寧靜與和諧。
萬一有好的資源,能分享嗎?
當然可以,我們之前說不發連結,指的是推銷商品,或者是推薦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信息。有利於班級發展,有助於學習進步的好的微信連結,好的學習資源,自然歡迎分享。
不但要分享,還要寫好推薦語,讓群裡所有的父母親和老師,都能夠重視這一條分享在群中的信息,都能在閱讀中受益。
班級群聊的正確打開方式已經告訴各位父母啦。不過,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不同班級的構成不同,不同人的聊天素養不同,群聊中的情況是複雜的,無法言盡。只要記住:和諧團結的氛圍,是大家共同期待的。
我想,有了這一條,遇到文中沒有列舉的情況時,該怎麼辦,各位父母自己會有所決定的。因為我們都是「捧著一顆心來」,聊起來,就是為了班級發展,為了我們的子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