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說:我記得那座塔。
那時,她在從鐵路花園去九中上學的路上,總能望見那座塔,就在故黃河的另一邊。
寶塔是平頂的,據說先前上面是有個塔剎的,也不知是哪一年,那尖尖的塔剎就沒了,許是一場風雨雷電,生生將寶塔削去了一層。
塔建在奎山上,索性就叫了奎山塔,奎星主文章,也確是個出才子的好名字,怪不得銅山幾百年文人輩出。
以前,奎山是徐州城南的門戶,立在塔中,可見山下的田野和奎河的帆影,船隻往來,殘陽迎送,俱是300年天涯羈旅沾染的一筆鄉情淡墨。
時間久了,塔也會老,瑩彩的雕飾會褪色,清脆的塔鈴會暗啞,但只要塔還在,人們心裡的遊標和信仰就在。
奎山塔毀於上世紀60年代。沒有了塔,「徐州八景」之一的「奎山塔影」便成了史書裡的一件藏品。
奎山村就在塔下。那片有年頭的老房子,從黑白到彩色,從茅屋到瓦舍,處處都鋪滿了歲月的痕跡。
家裡人口多了,房子不夠住了,有空就外擴一點兒,沒空就再蓋一層。那些在不同時期建起的房屋身上,有100多年前的山石,有50多年前的奎山塔磚,有30年前的女兒牆,也有20多年前混凝土質地的鏤花磚。
於是,奎山村的背景裡,就有了側身處彎彎窄窄的小巷,腳底下高高低低的坡道和頭頂上疏影橫斜的斑駁天空。而被許多人婉惜感嘆的奎山塔,已深切地融入了他的肌理。
正如文史學者翟石磊說的那樣:奎山塔在或者不在,都是鄉愁。
此次參與奎山村拍攝的攝影師:胡永雪、劉水、張建設、秦洪、馮偉寧、吳興柱、潘小俠、孫景堂、聶華福、祝婕、李麗、謝紅、禹延茹、趙瑤珍、何湘軍、梁靜、光線。
千年奎山村
奎山村地處徐州城南故黃河邊,曾是古徐州的南大門,緊靠古驛道「彭城驛」。這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據史料記載,在北宋時期,此地便形成比較集中的村落。
到了明代,奎山村北興建起了國家糧食儲備庫——廣運倉,亦有軍隊駐紮,因此,奎山村建築多以堅固的石料、泥灰搭建而成。
明代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萬崇德出資並倡議修建的奎山塔建成。七級八面的奎山塔成為彭城登高攬勝之地。
奎山古村。↓↓↓
今日奎山村全貌
奎山塔遺址上立起的兩塊碑,一塊寫著:江北第一塔。另一塊寫著:聚沙成塔。↑↑↑
當年拆下來的奎山塔磚壘成的牆↑↑↑
關於那座塔……
上世紀40年代,著名景點奎山塔下,常有這樣前來遊覽的人。↑↑↑
1947年奎山小學校友,背靠奎山塔留影。↑↑↑
1949年七月,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學校師生在塔下合影。↑↑↑
1962年,奎山塔下,奎山村農民在搭建蔬菜暖棚,奎山村是徐州重要的蔬菜基地。↑↑↑
有故事的奎山村
在奎山村的歷史上,除了奎山古村以及奎山塔以外,還有站佛寺、火神廟、財神廟、蘇軾粉墨亭等景點。曾是文人遊歷的必到之處。
至今還在的村中古建。據居住在這裡的老人講,他們家世代居住奎山。這座房子的歷史至少140年以上了。來源:世話石說↑↑↑
村東的馬神廟。來源:世話石說 ↑↑↑
馬神廟很小,整體建築相對完整。來源:世話石說 ↑↑↑
村中俱是山坡小路
硬朗的石頭牆
奎山村靜靜的日常
守著這裡的老人們
房子已老,世情常新。
《無線徐州》微信《徐州老房子》系列,
感謝您的關注!
文中圖片歸攝影師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徐視融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