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權威病毒學家: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已獲得免疫,大規模抗體檢測很...

2020-12-11 前瞻網

德國權威病毒學家: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已獲得免疫,大規模抗體檢測很重要

 Evelyn Zhang • 2020-03-30 17:15:01 來源:前瞻網 E276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新冠肺炎疫情,「無症狀感染」似乎成為了一個讓人擔憂的詞彙,因為這意味著新冠病毒隨時可能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捲土重來」。不過,對於部分的人而言,這種隱匿性之下,也可能帶來一些好的方面。

3月25日,德國權威病毒學家——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教授在公眾講話中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病人會形成抗體,其中一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在自己毫不察覺的情況下獲得免疫。

他還提示稱,未來可以通過大規模抗體檢測,核實這部分數據,這對整個疫情發展的建模和對未來的預測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此基礎上,德羅斯滕提出——除了PCR測試,抗體檢測也非常重要。

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患者,需要大概10天形成抗體,然後會越來越多。此前我國就有企業宣布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並已投入臨床治療危重病人,並且本月8日首例注射血漿治癒患者已出院。

近日,英、美等國也相繼宣布將開啟血漿療法,官方稱在未研製出疫苗以及找到特效藥之前,這可能是一種權宜之計,並稱它或將預防「高風險」人群感染新冠病毒。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蔓延,多國局勢危急,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刻不容緩。此前是通過注射血漿實現「被動免疫」,如今無症狀感染者若能自動獲得免疫,無疑是一大好消息。

而精確了解免疫系統有多少中和抗體,顯然對於疫苗的開發以及檢測也是非常重要的。德羅斯滕表示,目前我們還無法推測,到底有多少完全沒有症狀,但是已經具有抗體的病人。未來的大規模抗體檢測將成為重要一環。

德羅斯滕是柏林夏裡特(Charité)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也被稱為「德國鍾南山」。2003年,他是SARS病毒的共同發現者之一,並且首批研發出SARS病毒診斷方法。2020年,他首個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測試方法。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各國大規模檢測民眾體內抗體,群體免疫真能實現嗎?
    會議指出,做好常態化防控要提升檢測能力,大規模開展核酸和抗體檢測。這有利於精準防控、維護群眾健康、推動全面復工復產。以檢測新冠感染者免疫反應標誌物為目的的抗體檢測,被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稱為「遊戲規則改變者」;有媒體把抗體測試看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一條戰線。事實上,眾多公衛專家和政策制定者正在把新冠疫情結束的希望押注在一件事情上——人體自身的免疫力。
  • 病毒學家陸蒙吉:德國形成群體免疫的速度可能很快
    在德國最早暴發疫情的「重災區」海因斯貝格縣岡格爾特鎮,研究小組對1000名居民進行了咽拭子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發現目前有2%的人正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14%的人已經攜帶抗體。消除這兩個群體之間的重疊人群後,研究小組得出結論,該鎮15%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為0.37%。
  • 德國一研究顯示:感染人數遠超此前估計,歐洲或已接近群體性免疫
    根據德國的一項研究,隨著感染人數遠超過此前的估計,歐洲可能已接近於對冠狀病毒的群體性免疫。科學家們研究了德國首次大規模暴發疫情的中心城鎮Gangelt,發現多達15%的人可能已感染了這種病毒並獲得了免疫力。Gangelt被稱為「德國武漢」。
  • 抗疫新路:德國啟動全球最大規模抗體測試,但免疫卡胎死腹中
    新冠病毒患者痊癒後,體內會產生的抗體,能抵制外來的病毒,提供免疫保護力最長可維持數月或數年。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沒有出現症狀,也沒有被確診為患者。因此,首先要查清楚的是,到底有多少人被新冠病毒感染過?多少人身體內有抗體? 為了推動「被動免疫療法」,德國近日宣布:將啟動一個前所未有的宏大的抗體測試計劃,給所有願意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抗體的人做抗體測試。
  • 研究稱德國疫情最嚴重小鎮15%居民或已產生抗體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9日刊登報導稱,德國研究發現,很多人或許已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感染過新冠病毒並且獲得了免疫。報導內容摘編如下:根據德國的一項突破性研究,可能已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並獲得了免疫的人數要比先前認為的多得多。
  • 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會感染多少人?血液內的抗體研究將給出答案
    這樣的測試不僅可以檢測到目前是否感染呈陽性,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判斷一個人過去是否曾被病毒感染,並且體內是否已經存在幫助他攻克了病原體的抗體存在。據介紹,目前世界各地的實驗室和公司都在競相開發抗體檢測方法,其中一些已用於小規模研究並獲得了商業批准,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一些實驗室和公司。
  • 逆行者點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我統計到4月9日的時候31個省市有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人員有1097個病人,其中境外輸入的是349例,無症狀感染的密切接觸者累計到71萬多。 無症狀感染或者亞臨床感染,沒有臨床症狀,胸片也正常,主要是通過核酸手段檢測出來的。目前大家在探討是不是核酸和抗體的聯合篩查能進一步幫助我們快速鑑定無症狀感染者的類型。
  • Science:科學家們「押注」的抗體檢測,問題不少……
    針對新冠病毒抗體的許多不同實驗室和商業檢測仍在完善和驗證中。它們可以顯示出個體的免疫系統是否已感染病毒。但由於沒人知道抗體水平達到何種程度才可以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因此檢測無法判斷個體是否對未來的感染免疫,而且也沒有人知道這種免疫能持續多久。幾周前,德國的一項抗體調查首次出爐。
  • 重醫大《自然醫學》新研究:新冠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可能較弱
    北京時間6月19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重慶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個體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可能只能持續兩到三個月。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重慶萬州區檢查了37名從未出現症狀的無症狀感染者。他們將患者的抗體反應與37名有症狀的患者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發現,無症狀的人比有症狀人的抗體反應更弱。
  • 成都無新增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成都已完成檢測...
    市衛健委主任謝強介紹,12月9日,成都市目前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調度2458名採樣人員、33家檢測機構,對郫都區、成華區、金牛區、錦江區等重點區域開展人員核酸檢測。  全市今日採樣48.38萬人,累計採樣73.9萬人,已完成檢測39.93萬人。除已報告病例外,其餘均為陰性。
  • 「直播實錄」侯金林|逆行者點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04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隨著整體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無症狀感染成為一個熱點。國家專門發布了有關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管理指南,特別是在管理指南裡重申了無症狀感染具有傳染性,有傳播風險,要加強無症狀感染的監測和發現,而且把無症狀感染列入了疫情上報數據,同時對無症狀感染者密切觀察14天。
  • 防控無症狀感染者 需要全國一盤棋
    最近,河南、甘肅、廣東等地,先後出現了數起未與確診或疑似患者接觸,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新增確診病例。經流行病調查研究,有關部門發現,這些新增病例很可能是經由其他無症狀感染者傳染得來。相關消息接連出現,迅速激起了社會大眾的警覺,同時也讓「無症狀感染者」這一概念,受到了有關部門和媒體輿論的高度關注。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的定義,「無症狀感染者」指的是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卻沒有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的人。雖無症狀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或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檢測呈陽性者,即可判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 流行病學專家:不宜用抗體陽性率測算無症狀感染者
    且不論網友使用的人群抗體陽性率真實與否,依此來推測武漢現有無症狀感染者人數是否科學?對此,長江日報記者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魏晟進行了採訪。魏晟教授說:「核酸檢測是目前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通過直接檢測病毒的特異性序列片段來確定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表明被檢對象目前正處感染狀態。」
  • WHO:無證據表明新冠肺炎治癒者可免疫二次感染
    (來源:STAT news) 張文宏:上海基本上不存在無症狀感染者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於 4 月 25 日下午,在「走進常態防控」第三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表示「我認為一個城市整體性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沒有必要,比如說上海,我認為在上海基本上不存在無症狀攜帶者。
  • 血清IgG抗體陽性≠感染新冠肺炎!無傳染性,不必恐慌
    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 (免疫球蛋白G)抗體一般在感染中後期產生,單純IgG抗體陽性,說明可能既往感染,但已恢復或體內病毒被清除,免疫應答產生的IgG維持時間長,仍存在於血液中而被檢測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的主要判定依據是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一般作為篩查輔助技術,不單獨作為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診斷依據。」
  • 香港之後,歐洲也出現「二次感染者」!多位...
    2020年8月25日0—24時,河北省無新增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無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截至8月25日24時,河北省現有確診病例11例(境外輸入),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43例(含境外輸入10例),累計死亡病例6例,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39例、境外輸入病例21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2例(境外輸入)。
  • 德國用自身免疫抗體篩查高糖尿病風險的兒童
    德國的一項研究試圖通過胰島自身抗體檢測,篩查出未發病、但可能在未來幾年患上 1 型糖尿病的高危兒童,為之後的幹預打下基礎。據 Statista 統計,全球約有 60 萬名兒童患有 1 型糖尿病。以新冠肺炎為例,65 歲以上和(或)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病病史的人感染機率更大,且容易迅速發展為危重病例。除新冠肺炎外,各種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甚至結核等特殊類型的感染,糖尿病病人都是高發人群。德國 1 型糖尿病早篩項目:為幹預提供可能性1 型糖尿病(T1DM)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
  • 世衛組織:使用「免疫護照」或「無風險證明」,可能會增加傳播風險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新冠肺炎感染者痊癒後獲得抗體並且不會二度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卻發出警告,認為"不存在任何證據"。當地時間4月25日,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些國家的政府建議,檢測抗體之類的方式,可以作為'免疫護照'或'無風險證書'的基礎。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從冠狀病毒中康復並有抗體的人可以避免第二次感染。"迄今為止進行的大多數研究表明,從感染新冠肺炎中恢復過來的患者血液中有抗體,但是其中一些人的抗體水平非常低。
  • 群體免疫宣告無效!全球多地發現新冠「二次感染」,那打疫苗還有用嗎?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結果顯示新冠康復病例獲得的抗體可能不足以支持四個多月,但也不能排除病毒在歐洲完成變異,使得此前產生的抗體無法提供完全保護。目前仍需要後續的研究才能判斷病毒改變的程度,以及對免疫效果的影響。  該團隊還指出,以往就有證據顯示,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會在其感染數個月後逐步下降。
  • 嗅覺喪失檢測有助於識別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
    因此,要平衡考慮感染COVID-19的風險和延遲治療所帶來的復發風險。2 根據攝影圖像檢測口腔鱗狀細胞癌的深度學習算法:一項回顧性研究口腔癌患者的總體預後狀況仍然較差,因為大多數患者被診斷時已是晚期。口腔癌的篩查和早期檢測主要依靠相關醫務工作者的經驗,而現在還沒有公認可用的口腔癌檢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