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法治研究述評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 or Cyber Security)問題便與網絡時代相伴而生。最初人們主要是從技術層面關注網絡安全,比如為預防黑客攻擊及木馬、蠕蟲等網絡病毒侵擾,開發利用防火牆和加密技術。但是,很多網絡安全問題僅靠技術是難以解決的。很快,人們就開始尋求法律途徑來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網絡安全法治研究逐漸成為法學界和網絡界的重要主題。網絡安全法治研究領域具有綜合性、跨學科的特點,涉及民事法、行政法、刑事法等多個法學學科,研究成果以論文、著作和課題等形式呈現。

  網絡安全的立法研究

  作為一種典型的非傳統安全,網絡安全既要依靠技術支持,也需要法律保障。網絡安全問題的治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應有法可依、依法治網。網絡安全立法研究在理論界的推動下,實務界積極響應,最終促成國家立法的正式出臺。

  20世紀90年代中期,期刊論文就開始關注網絡安全的立法問題。最初是譯介美國、英國等國家針對網際網路安全保密與刑事犯罪的法律措施與政策。這一時期,為應對網絡安全問題,立法上也有所體現。進入21世紀後,網絡安全立法研究論文逐年增多,徐漢明等學者在公開出版的著作中還提出了《網絡安全法》建議稿。網絡安全的立法研究視角主要有,立法必要性、法律位階、立法原則、立法模式、立法體系,頂層設計與制度安排,利益平衡機制,網絡輿論治理、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和網絡安全信息共享,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地方立法,借鑑國際立法經驗、加強網絡安全國際合作與國際立法,等等。網絡無國界,網絡安全是個全球性議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網絡安全立法應當具有國際視野。構建人類網絡空間安全共同體,需要國際性、區域性的網絡安全規則。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2014年4月,制定網絡安全法被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年度立法工作計劃中的預備項目,網絡安全法正式進入立法程序,有關方面抓緊調研和起草工作,立法步伐加快推進。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兩次審議了《網絡安全法(草案)》,並將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2016年11月,《網絡安全法》歷經兩年,三審通過,網絡安全駛入立法保護新徵程。2017年6月,《網絡安全法》開始施行後,網絡安全後立法時代開啟,研究重點轉向立法釋義與評估、立法銜接、配套法規制定、立法完善、專項立法等方面。《網絡安全法》是網絡安全領域的綜合性、基礎性法律,還需要進行區域性、行業性以及網絡安全審查等方面的專門立法。面對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應深化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研究。

  網絡安全的執法研究

  在熱度上,網絡安全的執法研究雖然遠不如立法研究,但是並不能否認網絡安全執法與執法研究的重要性。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不能有效貫徹實施,再好的立法都將是一紙空文。網絡安全既需要靜態的立法保護,也需要動態的執法保護。

  網絡安全的執法研究起步較晚,主要研究成果集中於最近10年。研究議題涉及網絡安全執法中存在的權限不明、邊界不清、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技術缺乏、執法空白、執法滯後,以及執法隊伍專業化建設、執法隊伍配置缺口、《網絡安全法》實施成效、行業自律等問題。例如,網絡安全執法主體需要進一步理順,這些執法主體之間存在著交叉執法現象。網絡警察作為網絡安全執法主力軍,隊伍的專業性與技術配備等方面還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和提高技術力量。高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建設研究升溫。具體議題涉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與培養目標等方面的研究。此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依然嚴峻。網絡服務提供者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在業務活動中過度採集用戶信息,公民發現本人信息被洩露或者被濫用後,維權難現象比較普遍。《網絡安全法》施行後,全國各地相繼出現違反該法的行政執法「第一案」,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界發表相關評論文章,有助於網絡安全執法實踐的順利開展。

  網絡安全的司法研究

  網絡安全的司法研究主要關注點在於違反網絡安全的刑事問題方面。涉及的犯罪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典型的網絡安全犯罪行為,如侵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以及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二是以網絡為犯罪工具、媒介。例如網絡傳播淫穢電子信息犯罪、網絡詐騙、網絡盜竊與網絡賭博等。

  《網絡安全法》頒布的2016年被稱為「網絡法治元年」。這一年發生了幾起典型的網絡安全案例,例如快播案、百度貼吧事件、魏則西案、徐玉玉案等,都引發了各界討論。爭論的焦點是網絡平臺如何承擔網絡運營安全管理的法律責任。徐玉玉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的「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七名被告人一審被判以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二審維持原判。徐玉玉案的司法審判再次引發人們對電信網絡安全的廣泛思考。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研究視角主要有個人信息保護、偵查困境與對策、完善追責機制、安全防範宣傳等問題。網絡安全的司法研究應當關注有關司法解釋提供的具體司法裁判規則。2004年至今,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四件辦理涉及網絡信息安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審理相關案件提供了審判依據。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網絡安全法治研究的推動力量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簡稱國家課題,為人文社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權威性科研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學科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熱點,是理論與實務研究的風向標。國家課題的成果形式為研究報告、論文和專著等。其中的研究報告、專著不要求必須公開出版。

  較早的課題如1997年,華南師範大學的楊振洪申報的「資訊時代計算機及網絡安全的法律保障」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隨後,信息網絡安全法律問題研究、網絡安全監控的法律對策研究、網絡安全與網絡個人信息保護的公法學研究、我國網絡安全立法研究、網絡安全國際合作法律制度研究、《網絡安全法》後行動應用程式App個人信息保護研究、全球網絡安全法律規則制定的推進策略研究等國家課題相繼立項。從學科分類上看,主要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新聞學與傳播學及國際問題研究等學科。從研究方向上看,以網絡安全的立法問題為主要議題。再比如, 以信息安全為主題考察,2001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張新華研究員申報的「信息安全、網絡監管與中國的信息立法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立項,2003年結項成果《信息安全:威脅與戰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該課題提出了中國信息安全立法的體系、內容和框架。隨後,個人信息安全、地理信息安全、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新媒體傳播中個人信息安全、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等的法律保護,以及大數據交易信息安全的刑法保護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得立項。這些項目主題集中於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保護。總之,網絡空間是人類繼陸域、海域、空域、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間。網絡空間安全問題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網絡安全法治化研究將是一個有待持續開拓的廣闊空間。


  (作者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可道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擴大開放視角下的RCEP述評講座在向你招手
    擴大開放視角下的RCEP述評講座在向你招手 2020-12-11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譯見||汪寶榮:國內社會翻譯學研究現狀述評
    轉自:跨學科翻譯研究、翻譯學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對近十年我國的社會翻譯學研究現狀進行述評,兼評國內出版的第一本專題論文集。1武光軍介紹了布迪厄的社會實踐論、盧曼的社會系統論、拉圖爾等人的行為者網絡理論的基本特徵及核心概念工具,述評了它們在翻譯社會學研究中的進展,指出「翻譯社會學研究要保持其範式的生命力,在未來還需在兩個方向上發展:適度的本體回歸與解釋力的深化」(武光軍2008)。唐芳(2012)譯介了以色列學者塞拉—謝菲(R.
  • 國內外知識庫研究現狀述評與比較
    國內外知識庫研究現狀述評與比較 2016年10月03日 09:10 來源:圖書情報知識 作者:張斌 魏扣 郝琦 字號 內容摘要:從上述對機構知識庫和基於WIKI系統知識庫的研究,
  • 臨西縣司法局走進校園開展國家網絡安全法治日宣傳活動
    9月17日是國家網絡安全法治日,臨西縣司法局在東留善固村玉蘭小學開展了國家網絡安全法治日宣傳活動。>在課堂,向學生們發放了《河北省學校安全條例》(漫畫版)、《法律進校園》知識手冊等資料,藉助普法資料中有趣圖畫解析,詳細講述了《河北省學校安全條例》中關於禁止未成年出入網吧、防治中小學生沉迷網絡及打擊非法校園貸等相關要求,就如何安全上網、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等知識為小學生進行了詳細生動的講解,並結合生活中具體案例為學生講解了網絡安全知識及網絡對生活的影響,幫助學生增強安全上網意識。
  • 法治講座進校園 安全教育伴成長 |城子河區檢察院法治副校長走進校園宣講網絡安全教育
    月新生入學之際,為保證學生安全、順利渡過校園生活,近日,第一檢察部員額檢察官成濤作為黑龍江外事學校法治副校長走進校園,為新生們送去了一堂網絡安全「必修課」---為該校師生開展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網絡安全教育講座。
  • 綏濱縣公安局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法治日」校園宣講活動
    龍警新媒體|+綏濱2020年9月17日上午,綏濱縣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在第五中學開展了網絡安全宣傳周「法治日」的主題宣講活動。本次主題宣講活動旨在向廣大師生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引導廣大師生依法文明用網、依法安全用網。在綏濱縣第五中學的大力配合下,本次活動共計組織百餘名師生參加。
  • 法治日報:法治社會絕不允許「網絡暴力」
    □ 凌鋒在成都最近的疫情中,一名趙姓女士的個人信息被瘋傳,並遭到了一些網民的「網絡暴力」,這其中甚至有不少對其及家人的侮辱之詞,相當刺耳。這些網民如此作為,是因為趙女士確診前的活動軌跡比較廣泛、接觸人員比較多,造成後續監測排查工作更加繁重。
  • 黨建引領|網絡安全進校園 法治意識普心間
    ,是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為了強化廣大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技能。9月15日下午,四鶴派出所、四鶴司法所、西門橋社區走進南平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開展以「近鄰黨建+法治教育進校園」為主題的「網絡安全、走進民法典」宣傳教育活動。
  • 2020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迎來「法治日」主題活動守護「網絡晴空」南陽在行動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一定的風險和挑戰。身處資訊時代,我們如何加強自身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9月17日,2020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迎來「法治日」主題活動。市公安局與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聯合開展以「護網淨網依法治網」為主題的校園網網絡安全應急實戰演練和網絡安全宣傳進校園活動。
  • 龍法大講堂第九講:齊築網絡安全防線 共護平安法治校園
    龍法大講堂第九講:齊築網絡安全防線 共護平安法治校園 2020-04-24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道德與法治課題研究題目20個
    如需了解詳情,請加責編微信:xueshuzhishi課題研究的選題方向涉及很多方面,若是道德與法治方向的選題,那該課題就為道德與法治課題。找一個具有創新性和研究價值的選題並不容易,而選題不好,會影響到立項。道德與法治課題研究題目20個,如下所述。
  • 西方法哲學研究前沿述評
    西方法哲學歷史悠久、學派林立、觀點各異,為西方法學建構和法治實踐提供了思想資源與理論指導。當代西方法哲學吸收和運用當代西方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論題範圍和研究深度進一步拓展,取得了許多新成果,可以為我國法哲學研究與法治實踐提供啟示和借鑑。   「語言學轉向」   在歷經本體論中心、認識論轉向之後,現當代西方哲學的研究重心轉向語言問題。
  • 專題論文 | 孟濤:法治的測量:世界正義工程法治指數研究
    世界正義工程基於實證化的法治理論和統計指數方法論,對法治理論進行了概念化和操作化界定,發展出了評估法治效果的因子體系和具體變量,目前測量法治的因子內容有九個方面:有限的政府權力、腐敗的缺席、開放的政府、基本權利、秩序與安全、監管執行、民事司法、刑事司法、非正式司法。
  • 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評
    實證主義是定量的研究範式,而解釋主義是定性的研究範式,但是近些年來興起的案例調查方法作為案例研究方法與調查研究方法的一個嫁接產物,它將調查研究中確定變量間具體關係的定量方法,尤其是統計分析方法帶入了案例研究領域,使得很多學者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案例研究方法和案例調查技術。
  • 霍山漫水河鎮:法治安全進校園
    所隊院校齊行動,法治安全進校園。為進一步增強全校師生的法律意識和安全素養,9月18日上午,漫水河鎮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所、市場監督管理所、派出所、司法所、交警四中隊、衛生院等部門共同走進漫水河鎮中心學校,為全校師生作了一場精彩的法治安全教育報告。
  • 2019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發布
    6 月 4 日,2019 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正式發布。十大事件評選發布秉持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以充分總結和宣傳食品安全法治建設重要成果為目的,由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美團點評食品安全辦公室共同評選、聯合發布。至此,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已連續發布 5 年。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
    已有學者對中國話語和中國話語權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述評,如楊昕的《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述評》,錢容德的《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研究綜述》,陳明琨、徐豔玲的《近年來「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研究述評》,張傳泉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述評》,劉春霞的《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研究述評》,劉希巖、謝玉環的《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研究述評》,趙長峰、呂軍的《近年來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述評
  • 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構建的思考
    其中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僅有三句話:第一句「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是對中小學教師教學改革的一項制度性設計;第二句「任課教師每學期須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提出教學述評的基本要求;第三句「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是講結果的運用,將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一、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立意何在?
  • 2020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迎來「法治日」主題活動 守護「網絡晴空」南陽在行動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強大助推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一定的風險和挑戰。身處資訊時代,我們如何加強自身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9月17日,2020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迎來「法治日」主題活動。市公安局與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聯合開展以「護網淨網依法治網」為主題的校園網網絡安全應急實戰演練和網絡安全宣傳進校園活動。
  • 西安交通大學「網絡與人工智慧法治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9月12日,由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與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提供學術支持的「網絡與人工智慧法治論壇」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如期舉行。西北政法大學博士生李明聚焦網絡反恐,提出完善立法、加強國際合作、強化反恐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對策。中國政法大學網絡法學研究所郭旨龍老師從科幻文學中的機器人法則入手,   提出其對人工智慧法學研究的可借鑑性與局限性,開啟了與會人員之間的「頭腦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