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會知道,爸爸帶大的孩子有多優秀

2020-09-10 恩吉拉國際早教

圖片來源:網絡


01


前幾天,一個育兒群裡邊發了一段話:


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唐僧,媽媽是孫悟空,孩子一有事就喊悟空;


而爸爸是八戒,雖然和大家一起走在取經路上,心裡卻想著高老莊。


平時陪伴教育孩子這些小事一律不管,只有悟空不在時才不得不出現。


關於爸爸陪伴孩子的問題,有人在群裡開了頭,群裡馬上熱鬧了起來,接下來的話題就變成了媽媽對爸爸不陪伴孩子的控訴。


有的說爸爸天天就知道忙工作,一點都不管孩子;


有的說天天就是各種應酬,一天到晚不著家;


還有的說就算爸爸不忙了也懶得陪孩子,就知道自己休息或者玩遊戲


……


圖片來源:網絡


反正就是媽媽一個人陪孩子,真就是那個詞,「喪偶式育兒」。


沒有孩子不渴望爸爸的陪伴,帶著自己玩,給自己講故事,去有意思的地方……


但是爸爸們經常缺位的話,孩子就會從渴望、到失望、到討厭、再到無所謂了!


所以有個看起來像笑話的事實,當孩子見到媽媽總會說:


媽,我們晚上吃什麼啊……


媽,我出去玩一會……


媽,我的衣服呢……


而見到爸爸只有一句:爸,我媽呢?


圖片來源:網絡


看起來孩子和媽媽很親,但當媽的又何嘗不想讓孩子和爸爸也親呢,沒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怎能健康的長大?


02


在中國,講究男人是家裡的頂梁柱,大部分家庭中,爸爸是家裡的經濟支柱。


爸爸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了事業為了家庭打拼,卻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


調查顯示,在中國50%的爸爸每周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時間不超過6分鐘!


爸爸在努力工作拼盡全力為孩子爭取最好的物質條件的同時,卻忽略了爸爸陪伴的重要性!


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發現:在父親積極參與家庭教育的家庭中,孩子更能表現出較高水平的合作與社會技能,發生問題行為的可能性較低。


美國秘魯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圖片來源:網絡


蔡笑晚,大學沒有畢業,卻被譽為「傳奇父親」、「博士之父」,他親自教育6個孩子:


長子蔡天文,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5歲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後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獲得博士學位;


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就讀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六女蔡天西,18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8歲擔任哈佛大學最年輕副教授。


眾多媒體採訪他:你的育兒秘訣是什麼?


他說:我把父親當成我的事業。


圖片來源:網絡


爸爸對育兒的參與程度越高,孩子就越聰明,適應力更強,在爸爸精心照顧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更加寬容,更富有責任感。


03


英國著名學者哈伯特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我想不出還有比獲得父親的保護和愛更強烈的兒童需要。」


孩子教育,爸爸真的不能缺席,尤其是這幾件事兒爸爸做會比媽媽做有更多的收穫。


一起冒險嘗試


媽媽偏「保守」,小孩不在視線範圍就會不由自主地焦慮。


但小孩三歲以後,其實特別需要爸爸,帶他們往外探索、出去探險。


圖片來源:網絡


爸爸可以接受孩子不舒服的時間也比媽媽長,孩子受點皮肉傷,爸爸通常不會大驚小怪,孩子若遇到危險,爸爸也能及時反應,能提供安全性高的冒險環境。


在媽媽的育兒經裡,保護孩子安全是絕對的座右銘。


爸爸們的意見卻不一樣:一定要學會嘗試新事物,當然,冒險不是去危險的地方,而是孩子未知的地方,讓他感到新奇的地方。


一起運動鍛鍊


和爸爸關係良好的孩子,在運動和協調能力上也比較好。


看看身邊的女球迷、玩籃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個愛這類運動的爸爸。


爸爸可謂是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裡傳承來的。


圖片來源:網絡


爸爸的運動神經通常比較發達,也更樂意流汗,讓爸爸帶著孩子固定去打球、跑步、騎腳踏車、一起看球賽,享受運動的快樂。


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意義並不在於要培養孩子的體育才能,而是讓孩子有機會到室外鍛鍊,讓孩子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為他們今後的人生打下基礎。


一起動手製作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太多的玩伴,產生孤獨感。


甚至於電子產品佔據了孩子們大部分業餘時間,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這樣很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般來說,爸爸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像能力要比媽媽強,在和孩子製作手工的時候,可以很好地引導孩子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再調動孩子的製作熱情,讓孩子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自己頭腦中的事物。


圖片來源:網絡


這樣製作手工不僅僅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對孩子的創造能力有了很好的培養。


一起放鬆撒歡


相較於媽媽的成熟,爸爸往往會比較「孩子氣」,但是這種幼稚非常適合孩子。


爸爸們都是天生的遊戲王,總是發現一些有趣的遊戲。


比如:一場虛擬球賽、一個模擬的樂器、一個香蕉就能當話筒唱歌等等。


這些奇妙的遊戲往往會逗樂孩子,而這種吊兒郎當的行為也只有「孩子氣」的爸爸才能做出來。


雖然這不是媽媽最喜歡的模式,但是根據心理學專家們的觀察,媽媽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產生焦慮。


爸爸則是可以「喊卡就卡」,也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可以跟媽媽互補。


圖片來源:網絡


和爸爸打打鬧鬧,和爸爸在床上、草地上一起放空,畫面好美!


製造美好體驗


第一次跟爸爸去看球賽、看電影……與爸爸共有的種種第一次,是很多人一輩子也忘不了的事。


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能帶給孩子安全感與美好回憶,這能給予孩子強大的力量,在孩子遇到難關、挫折時,幫助他堅強。


更愛媽媽


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和媽媽相互足夠的關愛,作為一個丈夫,爸爸對媽媽的溫柔情感。


要知道,孩子隨時都在觀察和感受著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這不僅會會影響他們內心的心理和情感發展,也會影響日後和異性的相處。


圖片來源:網絡


作家提姆·溫頓曾說:爸爸並沒有一定要帶我們去經歷冒險或者刺激的事,恰恰相反,我們共同經歷的事情都很平常,但這些時光卻令我難忘。


孩子的成長宛如一趟單行列車,完全不可逆。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段,就是錯過彼此最美好的時光。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願我們能用心陪伴、細心呵護、全心引領他們,直至他們全然成長。


等到周末,讓爸爸帶一天孩子吧!相信媽媽們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相關焦點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只看字面的東西,多思考根源的問題,對學習心靈教育或信仰生活都有益處。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優秀。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自律且善於督促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優秀。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自律且善於督促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 爸爸帶娃不放心?哈佛大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聰明更優秀
    編輯|吳倩萍定稿|菁媽現在的家庭中,我們會發現,媽媽帶娃會比較多一些,有的爸爸甚至是對孩子的問題一竅不通。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爸爸帶娃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有優勢。曉麗家的孩子已經三歲大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爸爸在帶的,曉麗自己會有很多自己空閒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爸爸帶娃不放心?哈佛大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聰明更優秀
    編輯|吳倩萍定稿|菁媽現在的家庭中,我們會發現,媽媽帶娃會比較多一些,有的爸爸甚至是對孩子的問題一竅不通。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爸爸帶娃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有優勢。曉麗家的孩子已經三歲大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爸爸在帶的,曉麗自己會有很多自己空閒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曉麗的同事對這個情況感到十分的疑惑,就問曉麗:」曉麗,你家怎麼都是你老公在帶孩子的多呀,難道他不會煩嗎?」曉麗驚訝的說道:」為什麼會煩呢?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家長)
    但是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自律且善於督促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聽了女兒的話,俞敏洪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寶貝,長大後,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孤單的時候,如果那時我和媽媽都不在你身邊,如果能有鋼琴、音樂陪伴你,你就不會感覺到孤單了,因為你能傾訴。要不要繼續,你自己決定,這是老爸對你的一貫原則。
  •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
    "媽媽一天不能動,我想帶點現金,給她補補身子,買點吃的。」要知道,女孩的家距離醫院足足有二十多公裡。交警說太危險了,不給她們放行。小女孩急得大哭:「就差7.2公裡了!」見媽媽大口大口地吃著飯,小富急得想給媽媽夾菜,可他還不會用筷子,使不上力的他,顧不上燙,直接用手抓起了菜,餵給了媽媽。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我們總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可在愛你這件事上,他比誰都懂。
  • 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這四種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
    其中,不少父親也吐槽說:「想抱抱孩子,結果一抱他就跑,根本不讓碰」「孩子我和老婆一直帶在身邊,但孩子還是越長大和自己的距離越遠,真不知道怎麼辦」父親和孩子關係不親密,除了缺少陪伴這一影響因素外,教育和情感的表達方式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 千萬不要讓爸爸帶娃!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有網友說:「爸爸帶娃,活著就好」這還真不是空穴來風,爸爸自告奮勇:「 老婆,你出去逛街吧,我幫你帶娃!」,放過孩兒吧爸爸,你搶我的東西吃你的良心不會痛嗎?從小就這麼刺激,大了會不會上天?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 爸爸帶孩子越久,孩子越優秀!原因竟然是這樣......
    一個沒回復,你都已經把娃哄睡了?再一次事實證明,養孩子這件事是打怪升級,不管男女都一樣。沒時間陪娃? 辦法都是想出來的。老公是個搞技術的,工作超級忙,在孩子陪伴上是缺席的。孩子會說:我不喜歡爸爸!不要爸爸親我!看到孩子這樣我很心酸,就經常跟他吵,我說你沒給孩子換過尿布沒哄她睡過覺,活該孩子跟你都不親。上次我們吵得狠了,一個禮拜沒說話。
  •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記錄安安的成長軌跡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有多愛你——記錄安安的成長軌跡有這麼一個令人深思的社會實驗,媽媽和孩子相互打分。在問及媽媽你的孩子最讓你頭疼這個問題是,很多媽媽脫口而出的是:「任性,愛發脾氣、不懂事、不聽話」等等類似的字眼。滿分十分的話給你的孩子打多少分呢?家長多數給了7分、8分,有甚者給了5分,沒有一個媽媽給孩子給10分。
  • 「門開著開著,女兒就長大了」:你永遠不知道,孩子的成長有多快
    我們總以為孩子還小,但孩子的成長速度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長的有多快,孩子的成長都是一瞬間的。以前總覺得孩子在懷中的時候難帶,等孩子大點,就好了。 現在孩子會走路了,更操心,生怕哪裡磕著絆著。 想到以後還要送孩子上學、輔導作業,幫他渡過叛逆期……頭都大了。 曾經我們期待小天使的到來,可是真正到來後,才發現帶孩子太累了,於是又期盼著孩子快點長大。 然而,當孩子真正長大的那一天,我們才會發現,原來他們剎那間就大了。
  • 每日蒙臺梭利: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HELLO MONTESSORI有遠見的父母孩子就像幼苗,養得好才能發芽生長,養不好註定會從小夭折。在18歲前最關鍵的這十幾年裡,家長千萬不要縱容孩子,不要以愛的名義,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子不教,父之過。」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每個優秀的孩子後面,都站著狠心的父母。
  • 致家長: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轉給爸媽)
    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因為每個自覺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嚴格監督的結果!有時候,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父母開始崇尚「快樂教育」,開始越來越「尊重」孩子。
  • 爸爸缺席的童年,是孩子永遠的短板
    我不知道怎麼跟男生相處,而且也從來不敢單獨跟男生出去,反正在一起就很不自然、拘束。」因為這樣,這個女生別說戀愛了,就跟異性朋友普通交往都有困難。細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女生之所以會對異性這麼抗拒和害怕,是因為從小就很少跟爸爸相處過所導致的。女生說,在她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因為經常工作要外出,甚少回家。
  • 孩子被誰帶大智商有差異,美國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都說「爸爸帶娃,活著就好」,但真相其實是「爸爸帶娃,娃娃更好」。雖然在在大多數人眼裡,粗獷隨性的爸爸,帶起孩子也如同他們的性格一樣,十分的粗心和大大咧咧。但其實,被爸爸帶大的孩子,在各方面來說,都要更加的優秀一些。
  • 爸爸帶出來的孩子更優秀?哈佛大學研究:在這幾點上的確有優勢
    一提起寶爸帶孩子,很多寶媽的第一印象就是:不靠譜!雖然寶爸帶娃很多時候都不靠譜,但是寶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是絕對不能缺少的,心理學家戈爾迪曾說過:「爸爸的出現是一種特別的存在,他們培養孩子有一種特殊的力量。
  •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爸爸還是媽媽?這樣帶娃智商會更高
    更具有冒險精神與媽媽的小心翼翼不同,爸爸帶娃往往大大咧咧,不會在乎一些小細節,也不會因為一丁點小事對孩子有過分的保護欲。相比之下,爸爸帶娃會更開明一些,他們知道孩子需要親身經歷才會更快成長,而這個過程中,爸爸不會給孩子設立太多條條框框,這對孩子鍛鍊思維是非常有好處的。
  • 爸爸帶孩子越久,孩子越優秀!
    關於父親缺位的文章層出不窮,然而爸爸們總是有最「完美」的理由:「我忙著賺錢,哪有時間陪孩子,再說我老婆是全職太太,有她不就夠了!」可是啊,好媽媽永遠替代不了好爸爸。父親,是孩子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孩子自面對世界開始,他的成長規律是需要的母性之愛日漸減少,父性之愛卻日漸增加。心理學家說:父愛不可缺少也不可能替代。
  •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站著優秀的父母,以及給力的家庭。身為老師,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堂課都不敢鬆懈,甚至更加嚴格。而有一些家長,尚未認識到要肩負的重要責任。別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都變成無法挽回的遺憾。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不知道他有多優秀。
  • 致父母: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愛你
    總覺得父母還年輕,自己可以有無所顧慮,等到父母生病臥床後才後悔自己沒有多陪伴父母;孩子小時候纏著我們,我們總覺得煩覺得累;但等到孩子長大去遠方求學工作,才發現時光如梭,曾經的小人兒早已長大,漸行漸遠。我們都知道,父母是愛孩子,這種無私純樸,不求回報的愛感染了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