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就很痛是不是?
然而顯微取精技術卻是男性不育治療革命性的治療方案。
曾經非梗阻性無精症患者是幾乎不可能生育自己血親的後代的。自從美國康奈爾大學開始通過顯微鏡直接在患者的睪丸組織中尋求精子,並取得成功和突破後,使許多原先需要供精治療或抱養嬰兒的非梗阻性無精子症患者的夫妻,開始有了生育自己血親後代的希望。
今天荷醫生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這個技術。
1999年,Peter N.Schlegel首次發文報導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把這個技術命名為「micro-dissection of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ESE」,標準翻譯應該是「睪丸顯微切割取精術」,國內一般譯之為「睪丸顯微取精」。
這項技術可使非梗阻無精症病人只需切割最小量的睪丸組織就能得到足夠數量的精子。
睪丸顯微取精可以在直視下分離出非梗阻無精症患者局灶性的曲細精管,猶如沙漠裡面尋找一片綠洲,如下圖所示。在顯微鏡下,含有精子的曲細精管,飽滿而不透明,沒有生精細胞和精子的管腔則纖細而又透明。這些細微的差異如果不藉助於顯微鏡是無法區分的。
睪丸穿刺和睪丸活檢雖然有簡單易行,不用住院的優勢,但畢竟無法直接判斷睪丸哪些區域存在生精單位,取材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其獲取精子概率和數量明顯不如顯微取精。
這需要手術醫師膽大心細,一旦獲得精子就可以嘗試進行二代試管技術。顯微取精技術和二代試管技術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家庭帶來歡樂。
ps:哪些人適用?
非梗阻性無精症睪丸穿刺未檢到精子的患者;
睪丸過小無法穿刺的患者;
克氏症候群的患者;
Y染色體AZFc區缺失的患者;
隱睪致無精的患者等。
顯微取精的成功率根據患者的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別,一般來說,克氏徵、Y染色體c區缺失、隱睪、放化療後、青春期腮腺炎後睪丸炎的患者取精成功率較高,一般能達到40%—70%左右,相比較而言,不明原因的無精子症患者取精成功率較低,約為30%左右。
1.顯微取精手術對身體的損傷大嗎?
顯微取精手術是在顯微鏡下進行的微創手術,對睪丸和血管的損傷非常小,術後發生出血的風險,甚至低於睪丸穿刺。
而且,在顯微鏡下手術,醫生僅僅獲取生精小管,對產生雄激素的睪丸間質組織損傷很小,術後半年內絕大多數患者的雄激素水平,可恢復到術前的90%以上,並不會對患者的性功能造成明顯損害。
2.先天性無精子症會遺傳嗎?
先天性無精子症,主要包括克氏症候群和AZFc區缺失兩種,其中克氏症候群不會遺傳,AZFc區缺失生男孩會遺傳,但生女孩正常,可做第三代試管選擇性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