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華鎣市華鎣中學高三學生從容備戰高考。 邱海鷹攝
求職者在江蘇省連雲港開發區查看招聘信息。 朱先明攝(人民視覺)
貴州省貴陽市第十五中學初三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 趙 松攝(新華社發)
2020年的畢業季,對於畢業生來說,是特殊的。
初三學生,面對人生第一次「大考」,逐漸懂得責任和擔當;高三學生,高考延期,夢想不延期;874萬高校畢業生,面對就業的各種考驗,也將迎來特殊的畢業典禮……
本期周刊講述一些畢業生的故事。從故事中,我們能看到拼搏、成長、堅持、不舍、立志。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對於畢業生來說,畢業是新的開始。
——編者
能順利踏進考場,離不開全國人民的付出
6月7日,距高考僅剩1個月。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一間教室內,高三文科班學生正埋頭答題,教室很安靜,只聽到筆在紙上書寫的沙沙聲。「備考到了關鍵時刻,心態穩定最重要。」看著孩子們,班主任周會剛的眼中,閃著疼愛的光。
這屆高三不容易。守著電腦聽課、戴著口罩複課,高考延期突如其來。
長達60多天的假期裡,周會剛一直懸著心。「很多孩子是『夜貓型』,寧肯熬夜,也不願早起。線上聽課注意力不集中,在所難免。」
學習方式也變了。原來是面對面輔導答疑,現在學生先做完作業,再拍照發給老師,模擬考也是如此。與許多老師不同,周會剛不做「遠程監考」,他與學生鄭重約定,「誠信,不僅是對他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得知高考延期一個月,同學們有人欣喜有人擔憂。「最怕有的學生會產生懈怠心理。」周會剛一再強調:「一個月很短,該怎麼學還怎麼學,千萬不能就此鬆懈!」
不少學生猜測,考題會和抗擊疫情有關。周會剛笑著指點:「『以不變應萬變』是備考的核心策略,關鍵是把基礎知識和方法學紮實!」
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在一些人看來,這屆考生是最難的,但在很多考生看來,「我們也是最幸福的,能順利踏進考場,這離不開全國人民的付出,以拼搏回饋他們的努力,才是這個高考季應有的樣子。」
我想報考武漢大學,因為那是媽媽戰疫的地方
臨近高考,山東省實驗中學2017級學生劉陽格心中有個願望:「我想報考武漢大學!」
她嚮往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因為那是媽媽曾經拼過命的地方。
還記得今年大年三十,那一天,是她18歲的生日。得知身為齊魯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的媽媽報名支援武漢,劉陽格有些委屈,高考壓力這麼大,媽媽卻要上前線不管自己了。
雖然不舍、雖然不解,媽媽終究還是去了武漢。沒了媽媽的陪伴,劉陽格努力通過「空中課堂」抓緊學習、認真複習。「剛開始很焦慮,經過一段時間才逐漸適應,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本是如此,有常態,也有意外,面對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勇敢面對是唯一能做的。」說這話時,劉陽格好像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學習累了,劉陽格常想起媽媽留下的信:「你懂事、自立、要強,媽媽以你為傲!媽媽相信,我在不在身邊,你都會同樣優秀!」
山東省高三學生目前已經複課,劉陽格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居家學習時落下的內容得儘快補上,同學們在進步,我也得加油!」
汗水裡有奮鬥和堅持的味道
如果說,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有什麼能讓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初三(6)班學生何晨溪終生難忘,一定是「堅持」二字。
對於何晨溪來說,體育一直是弱項。
「哈哈,看看你!」居家學習的日子裡,電腦攝像頭正對著在瑜伽墊上「掙扎」的何晨溪,電腦那端不時傳來同學們的笑聲。
自那一次,何晨溪痛下決心,「不能再這樣下去,身體素質不強不說,中考還會在體育上丟分!」
學校為同學們制定了詳細的鍛鍊計劃,有文字指導,還有視頻教學。體育老師「鐵哥」和班主任鄭老師一起,為何晨溪量身定製了提升計劃。
「要想不留遺憾,只能加油!」何晨溪下了決心。每天學習之餘,堅持跑1500米,做收腹跳、擺臂跳、高抬腿練習。媽媽的瑜伽墊也貢獻出來,何晨溪每天堅持做50個仰臥起坐。每次訓練完,何晨溪都大汗淋漓,他笑道:「汗水裡有奮鬥和堅持的味道」。
複課後,何晨溪和同學們重新踏上了學校的塑膠操場。擺臂、起跳、收腿、飛躍、出腿、落地……一次立定跳遠測驗,他跳出了2米42的成績,「儘管離滿分還差幾釐米,但我相信,堅持練習,一定還能提升!」何晨溪說。
把青春奉獻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今年高校畢業生多達874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就業的壓力明顯增加。
1月底,正在上海實習的山東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應屆畢業生郭慶,剛在工位上坐好,就被單位告知:「你的表現很好,但整個部門的實習生都不能錄用。」
「聽到這句話,我腦子一下子蒙了。實習了3個多月,以為工作穩了,就沒再去應聘!」郭慶有點慌亂,這意味著,她不僅「浪費」了好幾個月,還錯過了秋招的其他機會。
「媽,我想回家,明天就是大年三十。」郭慶買好回老家湖北荊州的火車票,想回到家人身邊。可她沒想到的是,因為疫情,家鄉,暫時回不去了。
滯留上海的郭慶,在出租屋內一個人吃完年夜飯,開啟了一段艱難的日子:一邊擔心父母,不停地在網上了解疫情最新發展;一邊擔心自己,受疫情影響,參加春季招聘的中小企業減少了,招聘名額也大幅縮減,投出100多份簡歷,回信寥寥無幾。
「郭慶,別急!」輔導員給她打來電話。原來,山東大學專門開展面向湖北籍學生的就業幫扶,還為她申請到臨時補助。老師們的指導、同學們的幫助,無異於雪中送炭,郭慶心中安定許多,終於在4月份應聘成功。
與郭慶一樣,浙江大學機械學院一個女生宿舍的「三姐妹」全都找到心儀工作。其中兩位到國家重點單位就業,投身航海和航天領域的設計研製工作。還有一位選擇做一名選調生,紮根基層服務人民。姐妹們說,「經歷了這次共同抗疫,我們要把青春奉獻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同樣找到心儀工作的,還有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2020屆碩士研究生陳孝東。這名曾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73092部隊的小夥子,有著與同齡人不太相同的經歷。退役復學後的他,完成了專升本、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並通過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雖然也曾面臨著和其他應屆生一樣的焦慮,但陳孝東還是調整心態,克服困難,最終獲得了心儀的工作。談及未來,陳孝東說:「特殊的畢業季,帶給我們特殊的人生財富。我決心在未來崗位上踐行法律的職業信仰,為國家的法治事業貢獻力量!」
這是「畢業之約」,也是「成長之約」
5月14日,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吳佳樂手持「返校健康碼」,拉著行李,回到闊別114天的校園。
接下來,他面臨的都是畢業季的大事:畢業答辯、學位頒發……「這個畢業季,我們遇到的挑戰不小,就拿畢業設計來說,家中沒有實驗室、器材和藥品,根本沒辦法做實驗。幸好學院臨時將部分實驗類題目改為設計類或計算機模擬類,讓我們在家也能『開工』。」
吳佳樂的學長、川大2017級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宋昕返校後,則一頭扎進了實驗室。
之前做不了實驗,宋昕只得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廣泛閱讀前沿文獻上。「看到一線科研人員迅速展開攻關,關於病毒結構、病毒疫苗、病毒檢測的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我又敬佩又著急!」宋昕的研究課題和被稱作「人工肺」的ECMO有一定關聯,疫情期間,他始終感到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
與吳佳樂、宋昕一樣,如約返校的還有浙大機械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生餘秀。
4月26日,浙江大學2020屆春季畢業研究生返校第一天,餘秀看著校門上「浙江大學」四個大字,心中百味雜陳。按學校安排,春季畢業研究生4月26日至30日辦理離校手續,這個春季學期,對她來說,只有短短5天。
5天,能做什麼?沒有盛大的畢業典禮,沒有熱火朝天的畢業聚餐,甚至沒有一張全班合影……餘秀「逮住」同宿舍的姐妹,一直暢談到深夜。
臨別,她覺得時間雖短,但回憶滿滿:早在3月,她就順利完成線上論文答辯;線上畢業生黨員離校教育中,她重溫入黨誓詞,志願在未來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拿到了學院為每位畢業生定製的「專屬書籤」,代表母校心中「獨一無二的你」;還有最讓人期待的,學校歡迎大家「參加今年夏天或明年的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明年此時,我們校園再聚!」餘秀和同學們做了約定。這是「畢業之約」,也是屬於她們的「成長之約」……《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4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