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虎父無犬子。
中國家長就是操心的命,即使孩子已是人中龍鳳,依然要從小給孩子規劃好人生,每一步要怎麼走,什麼年齡學怎樣的技能,找誰當老師,進哪所學校,畢業後做什麼工作,有能力的父母從孩子出生就幫孩子規劃好,輸入指令操作即可。
或許,大多數人會說,這樣被操控的人生沒有自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只因,我們看到的大多是父母操作失敗的案例,要麼幹預過多,要麼幹預出現錯誤,沒有遵循孩子的意願。真正掌控好孩子人生的父母,會讓孩子成家立業,過上幸福生活後大呼——真香!
作家韓寒從新概念作文大賽奪冠開始,就變成了公眾人物走進人們的視線,無論他的第一本小說《三重門》是不是由父親韓仁均代筆,已經沒有意義,韓寒的過往的經歷說明,韓仁均給韓寒設計的人生是成功的。就連韓寒自己也承認,他的成功有82%的原因來自父親韓仁均。
2015年韓寒在父親節檔期拍攝雜誌封面,接受採訪時提到父親,每句話都充滿著感激,即使說到放棄高考的問題,能夠鼓勵孩子參加作文大賽,能夠支持孩子放棄高考,他都開玩笑說那是父親的錯誤,否則他會上大學、考公務員、過安穩的日子。韓寒以幽默的形式,表示出對於父親給自己設計的人生是正確的,如果像大多數父母給孩子規劃的人生,反而沒趣。
韓寒的成功,得益於父親從小的薰陶,韓仁均本就是當地首屈一指的作家,韓寒文章寫得好,字寫得漂亮,閱讀攝影書法寫作方面的優點完全是繼承和發揚了他的父親。韓仁均指引著韓寒走上寫作的道路之後,再沒有過多的指手畫腳,而是讓韓寒自由發展,18歲成年後,父子兩人從來沒有發生過爭執,明智的父親懂得什麼時候該放手。
虎父無犬子,除了本身強大的基因,後天的訓練指導更為重要,特別是在成長中的重要節點,人生很長,關鍵的時刻就那麼幾步。比如,越演越烈的擇校問題,就是一個個小的節點,最終匯集成學習路上,人生真正第一個轉折點高考。為了高考成功,前面好的小學、好的初中、重點高中環環相扣,逆襲的學生固然激勵人心,正因為是小概率事件,才會被拿來當榜樣,那些常年都學習優異的好學生,波瀾不驚的趟過高考,前面一系列的擇校保障了高考平穩度過。
苟晶的老師,讓自己女兒冒名別人上大學,也是在為孩子安排人生,作為老師,苟晶老師的行為讓人不恥,作為父親,我想為苟晶的老師點讚、豎起大拇指。事情調查結果也顯示,苟晶並非是被頂替而無法上大學,而是她主動放棄,沒有填報志願,面對空出來的名額,面對可以改變孩子命運的機會,家長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冒風險操作,是做父母內心真實的寫照,為了孩子甘願冒險。
父母給孩子規劃人生,是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怎樣讓孩子接受,過上幸福的生活,是父母們應該考慮的問題。電影《流浪者》裡有段臺詞:鋼琴家的兒子將來可能做鋼琴家,法官的兒子當法官,強盜的兒子當強盜。父母在給孩子設計人生是,首先想到的是子承父業,讓孩子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裡,靠著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發展,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樓,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意願,那再好不過,非要趕鴨子上架的話,只能落得平庸。
作為普通大眾,讓孩子過上安穩的日子,就是父母最成功的規劃,孩子渴望追求夢想的時候,讓他安穩顯然不符合孩子的成長,教會孩子接受平凡,比讓孩子追逐夢想更重要。如果孩子天賦異稟,在某方面有過人的天分,即使家長想打壓,孩子也會衝破一切阻力,嶄露頭角的。
家長要做的就像李玫瑾教授說的那樣,孩子青春期開始,家長就少嘮叨,必要的時間點撥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