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軍訓
現行有效的《高級中學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是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在2003年時頒布和制定的大綱文件。根據這份課綱的要求,軍訓分為集中軍事訓練和軍事知識講座兩部分,時間為7至14天。在時間長度上,大部分學校都可以達到規定的要求。但是在課程內容上,絕大部分學校有明顯的「縮水」和「偷工減料」。
在這份大綱中,具體教學包括輕武器射擊、單兵戰術、戰傷救護、識圖用圖等十二個科目。
例如,在輕武器射擊科目中,規定該科目教學要求,是了解輕武器戰鬥性能和輕武器射擊學理基礎知識,掌握驗槍方法,學會半自動步槍對不動目標射擊要領。教學內容分五個部分,包括
1.輕武器常識
2.簡易射擊學理
3.驗槍
4.半自動步槍對不動目標射擊要領
5.靶場規則介紹
再例如,識圖用圖科目中,規定該科目教學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學會按圖行進的基本要領和方法。教學內容則分三個部分,包括:
1.識圖用圖基本常識
2.地形圖判讀
3.按圖行進
對比大綱具體科目,實際上,我們大部分的高中,都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大綱展開軍訓。現實中所謂的「軍訓」通常縮水成,訓練軍姿、踢正步。這就不可避免會產生「軍訓無用論」的聲音,以及對學生軍訓意義的質疑。
普通高等學校的軍訓
我們再來看看大學的軍訓,國家規定的要求與實際實行的差距,同樣令人堪憂。現行高校進行軍訓及教學的依據,是2019年1月18日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即使是舊版課綱,依然規定了豐富的訓練及課程內容),對比大綱與高校實際實施的軍訓,「縮水」和「偷工減料」的情況依然尤為嚴重。
在教學時間長度方面,大綱規定:
軍事課納入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列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管理,課程考核成績記入學籍檔案。
對學生軍訓意義的討論,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人會把自己在軍訓中的苦與樂,作為美好青春的回憶,並認為這是軍訓於人生中的意義。很多師生甚至是一些媒體,也站這種立場,並對那些質疑軍訓的人進行批評,甚至將質疑者貼上鍵盤俠的標籤。
大學生軍訓有什麼用?鍵盤俠的一個疑問被網友怒懟!你以為的總政部希望學生們的軍訓是走走隊列,做做內務嗎?不,他們是希望你們接受這樣的軍訓!
但是,當我們認真讀完這些軍訓大綱後,我們不難發現,國家推行軍事訓練,不僅僅是要我們踢正步、疊被子。相反,那些軍事技術知識、軍事器械的使用等等,才是軍訓的真正應該被重視的內容。可悲的是,很少有學校遵守大綱,軍事訓練「形式化」、「縮水化」,也就成為了普遍現象。
或許,會有人說,很多地方及學校沒有充足的資金和資源,來保證這些教學,所以高校軍訓普遍縮水的做法可以理解。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例如在《大綱》中,雖然規定了輕武器射擊項目中,但也註明「在訓練條件不滿足時,可採取模擬訓練。」
捫心自問,就算沒有條件進行實彈訓練,現在都21世紀了,我們真的連模擬訓練的條件也達不到嗎?這到底是訓練條件不足,還是純粹的形式化、官僚化的「偷工減料」?
更為諷刺的是,在大綱中,白紙黑字地寫著:
軍事理論教學進入正常授課課堂,嚴禁以集中講座等形式替代課堂教學。軍事技能訓練應堅持按綱施訓、依法治訓原則,積極推廣仿真訓練和模擬訓練,嚴禁違規開展商業化運營和市場化運作。
學校要加強軍事課教學的組織保障、經費保障、訓練場地保障。軍用裝備器材由各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保障;軍民通用裝備器材由學校保障,納入政府年度預算和學校經費保障範疇。
軍訓的意義不在於「曬掉一層皮」(雖然確實可能曬掉一層皮),如果軍訓只給你留下了這個印象,那問題不在你,在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