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最美洞穴之首/2020/08/13/貴州黔西織金縣
詞.[浣溪沙.探秘貴州織金洞]
忽入陶公武陵源。洞中銀雨月宮天。石曬衣,鐵巨幕,畫耕田。寶帳水滴凝玉樹,瑤池長案落桃鮮。再回眸,人已是,萬重山。
兩次去貴州,都錯過了大名鼎鼎的織金洞,這一次行攝黔西北一定前往織金洞。
中國歷史上並沒有織金洞,織金洞1980年才被織金縣旅遊資源考察隊發現,2005年被《國家地理》評為我國六大最美洞穴第一名。2015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被世人發現最晚的地下奇蹟。
時值盛夏,嚮導在車上就高聲提醒:「織金洞裡只有9-13度,大家一定帶上禦寒的衣服」。熱得出汗,讓多帶衣服,又不敢不帶,勉強帶一件秋衣加一件背心。
織金洞洞口一點也不偉大,一段木廊就直接到達洞口,洞口上方「織金洞」三個字也不輝煌。
進洞口冷氣撲面而來,完全不是外面的溫度了,別猶豫,把秋衣穿上,還覺得不行,我又把背心套在了外邊。
溼漉漉的石階蜿蜒其中,黑暗中不敢邊走邊拍攝,雖有暗光照射,畢竟上上下下,前面的劉老師已經摔倒了。大光圈相機顯然有在弱光下拍攝的優勢,我拿索尼黑卡1.8大光圈的小相機,能理想地完成拍攝任務。
洞裡的景象越來越震撼,一個洞廳連一個洞廳,而其跨度都很大,大多長寬50米以上,高100米以上,甚至站在一個洞廳入口,看盡頭有很遙遠的感覺。行走線路上竟然有大小47個洞廳,而且排列連貫緊湊,這完全顛覆了僅有幾個洞廳的預想。洞廳裡還有湖,比較大的湖長170米,寬40米,靜靜地倒影鍾乳,很有美感。
洞中遍布40多種形態的石筍、石柱、石芽、鍾乳,矮的幾米,高的達70多米,形成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洞道縱橫交錯,石峰四布,流水、水塘、地下湖錯置其間。有雄偉壯觀的「地下塔林」、虛無縹緲的「鐵山雲霧」、一望無涯的「寂靜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簾」、深奧無窮的「廣寒宮」、神秘莫測的「靈霄殿」、豪邁挺拔的「銀雨樹」、纖細玲瓏的「捲曲石」……,一幅幅大畫卷,一處處小場景。想不出它們在這億萬年的黑暗世界裡,是如何生長的。真是目不暇接,一處比一出精彩。就聽見隊友們「哎呦喂,哎呦喂!」不停地讚嘆。
晶瑩玉樹、粗壯天柱、天落帷幔、波浪如鱗、天地一線、燭淚層層,薄如蟬翼,厚如群山。沒有恐怖,沒有猙獰,沒有狂亂,織金洞的特點就是處處富有美感。 有擁擠在一起演出的樂隊,有雄壯無比孤膽英雄,有小家碧玉的螢光古董,有夕陽氤氳的連綿群山。總讓你陶醉在美好裡,重複拍攝很多張照片還捨不得離開。
單反,卡片機、手機都用上了,有幾位隊友為了拍攝更清晰,支上三腳架了。
迎面一根燭淚般的石柱,直徑不足30公分,竟然有20米高,被隊友高老師形容為「上帝的牙籤」。這都是時光的眼淚滴出來的啊,100年才增長1公分,1萬年結成1米,它要20萬年才能形成眼前的奇觀啊。我坐在它不遠處的小平臺上看它,都感覺自己是塵埃了。
想那些70米高的熔巖堆積是不是已經經過了70萬年的時光啊?相對這些還在生長期的熔巖,植物、動物、人類都是白駒過隙的影子了。
正因為如此,這些靜態的場景,才會透出如此浩蕩的力度,讓人進入了驚心動魄的審美空間,產生面對雪山大海一樣的崇高感。
我情不自禁地用雙手摸一摸身邊的鐘乳石,感受一下它們萬年的生命,好涼啊,也許正是溶洞的恆溫保證了它千古不變的模樣。
織金洞的燈光配置不是五顏六色,絢麗奪目,除了17米高的「霸王盔」被打成紅色倒影湖水外,其他燈光儘量柔和隱藏,不影響本色,因為本色就足以震撼了。
我們奇怪,為什麼有的地段光線很暗,原來洞裡是自動根據人數增減光亮,人數極少或者沒有人經過,燈光就會自動變成微弱光。為此儘量避免獨自行走,尾隨團隊,因為織金洞越是驚豔,獨自行走容易造成恐懼,畢竟這裡不是人間的景象。
織金洞6.6公裡的石階道路,目不暇接,包括暫停遊覽的那些地方我都登上去看了,朝裡看一眼,都如同東海龍宮一般。
曾去過廣西陽朔的銀子巖洞、北京的石花洞、湖南的黃龍洞、河北的崆山白雲洞,都曾感動過我,但是沒有一處能與織金洞媲美。國家作協副主席馮牧曾說「黃山歸來不看嶽,織金洞外無洞天」確實如此。據專家考察比較,織金洞規模體量、形態類別、景觀效果都比譽冠全球的法國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為宏大、齊全、美觀。
通過長長的斜坡道路,我們從地下世界返回地面。據說洞口周圍還有峽谷、溪流、瀑布,還有布依族、苗族、彝族村寨。我們已經蒙圈了,時空錯亂了,一時還無法醒過來。
但是有一點很清楚:中國織金洞必將名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