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參與主辦的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在京舉行。本屆論壇圍繞「Creation創新、Interconnection互聯、Participation 參與」等維度,聚焦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三大領域,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探討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在高等教育分論壇現場,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劉川生代表學會發表致辭。
劉川生致辭
劉川生在致辭時指出,「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習的教育新形態。這是人們在談論教育創新發展問題時不可迴避的新教情。」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擎畫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新藍圖。改革開放40多年來,黨中央一直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上,使我國教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到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人。這兩個數字表明,我國已經實現了從高等教育大眾化到普及化階段的跨越,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我國高等教育在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實現了辦學規模、培養質量、服務能力等方面的歷史性提升,這個發展奇蹟有力支撐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長期穩定。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與國家事業同頻共振,開啟了新徵程。新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在高等教育成為國民「基本需求」、成為國民職業生涯「基本儲備」的情況下,要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發展,不僅要求我們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特徵和規律,更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站位,提升格局,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戰略全局的高度,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推動教育事業改革創新,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新期盼,滿足黨和國家事業對高等教育的新需求。她強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強的使命,承擔起中華兒女肩頭的那份責任,主動作為。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實際,著眼於國家戰略、社會發展需求和教育自身發展要求,深入研討,積極探索,互相學習借鑑,為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奉獻智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學會副秘書長王小梅主持圓桌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天津大學副校長鞏金龍圍繞邁入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展開探討。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學術立會 服務興會 規範辦會 創新強會
網址:https://www.cahe.edu.cn/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