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地處江西老區、在崗人員僅有40名的中小型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正引起全國出版界的矚目:圖書總碼洋連年大幅度增長,1998年實現銷售收入達3307萬元,比上年增長35%,實現利潤970萬元,比上年增長42%;出版了《畫說〈資本論〉》、《光輝的旗幟》、《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鬼磨坊》、《大幻想文學叢書》等一大批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優秀圖書;多次榮獲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獎和全國連環畫報刊金環獎。他們出版的圖書,受到少年兒童及家長的廣泛歡迎。
21世紀出版社的迅速崛起,來源於他們近兩年始終一貫的理念:少兒出版,自應以少兒為本。
21世紀出版社的出版工作者認為,以往的幼兒圖書出版存在一個誤區,即所出書大多面向孩子的父母而非真正面向孩子——往往是父母給孩子「說書」,而孩子則被動地「聽書」。他們認為,這種類型的幼兒圖書固然需要,但同時也需要有能讓孩子自己看、喜歡看的書。
基於這樣的考慮,21世紀出版社在1998年開始推出全新的「玩具卡書」。首批玩具卡書共有17大類,以0至6歲兒童為對象,包括「動手翻翻看」、「動手摸摸看」、「手腳書」、異形書等系列。小羊羔、小花狗、小馬駒到底啥樣?媽媽們很難向幼兒解釋清楚。可在「動手摸摸看」玩具卡書裡,這些小動物都配上了仿真的皮毛,孩子們動手摸一摸,就能獲得逼真的感受從而解開迷惑。再如書形似鞋的《蝴蝶結的故事》,且看它的簡介:「本書模擬鞋子的結構,用我們提供的鞋帶穿過書上的小孔,可讓您的孩子學習繫鞋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孩子閱讀本書後,能從中懂得學會自理的重要性。」
這種玩具卡書,將圖書與玩具合為一體,正符合幼兒求新、求樂、求奇心理和他們的「遊戲精神」,孩子們愛看、愛玩。一些家長也反映,與過去大部分偏重知識灌輸的幼兒讀物相比,玩具卡書讓知識以直觀的形象展現,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增強了他們讀書的主動參與性。
在圖書用紙和裝幀上,21世紀出版社也精心按孩子的特點進行設計。以往的許多幼兒圖書,其外在形式與成人圖書並無二致,一到孩子手裡,連撕帶咬,稍不留神便成了一堆廢紙。而玩具卡書的用紙採用厚卡紙而非一般的銅版紙,既啃不動又撕不爛。書的四角也由方角改為圓角,以防對幼兒身體造成傷害。這點點滴滴,都蘊含著出版者對兒童讀者的關愛之心。
符合實際需求的產品總是能打開市場。玩具卡書不僅走進了各大書店,還走進了全國300多家大型商場和超市。今年4月,在義大利波羅尼亞國際兒童書展上,法國、巴西、義大利、荷蘭等國的出版商紛紛向21世紀出版社提出購買玩具卡書的版權並委託加工,總數量達4.5萬套、近40萬件。
1997年10月,21世紀出版社邀集一批國內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在江西三清山召開「跨世紀中國少年小說創作研討會」,社長兼總編輯張秋林在會上宣布,他們將把少兒幻想文學作為今後出版的重點,「21世紀出版社要建設成中國『幻想文學』的出版重鎮」。
長期以來,雖然我國的兒童文學創作和出版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兒童文學作品幾乎都具有「成人化」的特點。許多作品人物形象類型化、故事情節模式化,嚴重缺乏想像力和幻想空間,這顯然與少年兒童的天性相違背。這種單一的創作格局客觀上導致為孩子創作的文學正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孩子們的冷落。張秋林對此現象進行分析後認為,著力塑造出亦真亦幻的令人難忘的文學形象,才能真正啟迪、培養少年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才能使我國的兒童文學獲得與世界兒童文學潮流同步發展的可能性。這也正是21世紀出版社高揚起「幻想文學」大旗的初衷。
事實證明,21世紀出版社作出的選擇是正確的。一年之內,他們以極高的效率將一批高質量的「幻想文學」作品推上市場。由董宏猷創作的新版《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擺上櫃檯不到半年即售出15000餘套;由秦文君、班馬、彭懿等創作的《大幻想文學叢書》第一輯更以全新的表現形式、獨特的藝術個性贏得了小讀者們的青睞,各地書店頻頻添貨。
目前,21世紀出版社正組織曹文軒、張之路、周銳等兒童文學作家以其力作加盟出版《大幻想文學叢書》第二輯;準備陸續推出青少年小說書系、兒童小說書系、兒童圖畫書系等一系列「幻想文學」書系。
為更好地從孩子角度出書,21世紀出版社對原有出版工作體制進行了改革:將原來的按圖書類型劃分編輯室改為按少兒年齡段劃分編輯室;成立「綠人工作室」、「魔方號工作室」等專門工作室;實行項目人負責制,編印發一條龍等等。
在新世紀來臨之際,推動中國少年兒童文學藝術不斷發展、為孩子們提供更多更好更符合他們口味的精神營養,已經成為21世紀出版社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