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故事十八:兩棵樹見證的半升米姻緣

2020-12-20 桃源翁1

我石門樓人祖上雖然貧窮,但是素有解衣推食的行善義舉。在高祖(傳統的稱呼是「氏氏」)彩林公時,正是清朝末期兵荒馬亂的年月。那一年又遇大水災,江河橫流,田地無收,不少村民離鄉背井,四處逃荒。

有一天傍晚,高祖彩林公、曾祖桂喜公父子二人從田畈上回來,看見門口水塘邊上坐著幾個人,開始以為是逃荒趕路的人在歇息,也就沒有理會。等到吃過晚飯,準備關門睡覺,看見那幾個人仍然坐在那裡,東倒西歪的沒有要走的意思。高祖彩林公便走上前問他們,原來是餘干縣逃荒來的一家人,夫妻二人帶著一雙兒女,已經兩天沒進一粒米。高祖看著兩個孩子可憐,便把他們帶進屋,讓高祖母用菜和著些許米,煮了半鍋稀粥讓他們一家吃了,然後讓他家的母女二人跟高祖母擠著一床,兩家的父子幾個人擠著一床將就了一晚。第二天,那一家人早早起床趕路返回餘干家中,千謝萬謝。高祖又問了問他們,知道他們要走到家還有將近兩天的路程,看著正是長身體的兩個孩子面黃肌瘦、沒精打採的樣子,於是讓高祖母從自己家中的米桶裡倒出一半米來,看看覺得太少了,原來自己的米桶裡也只有半升米,高祖兩人對視了一會,兩人同時提起米桶,將另一半也一粒不留地全部倒了出來。高祖將這半升米塞進餘干人的米籃子裡,說:「兄弟,不好意思,你也知道,今年田地無收,家無存糧,米桶裡也只有這半升米了,路上可以對付一下,回到家就慢慢想辦法。」餘干人開始說什麼也不肯接受,「大哥,你們真是好人!我一家人已經很感謝,還怎麼能讓你倒空米桶,你也還有三個孩子呀,怎麼能讓你一家人為我們挨餓呢?」「不要客氣,你的兩個孩子餓得快不行了,還有這麼遠的路要走,這半升米雖然少,也能應付一天,你們到了家就好辦了。我們在本鄉本土沒關係,餓不著的。」在高祖的堅持下,餘干人夫婦倆含著眼淚收下了半升米。

當他們一家人跨出門檻,又懷著感激的心情迴轉頭來看了看高祖一家人,當看見高祖身旁的兒子桂喜時,停了一會問道:「大哥,你這位大崽子幾歲了?」「哦,剛剛過十五。」高祖隨口答道。只見餘干人把眉頭一揚,「好,大哥,若不嫌棄的話,我高攀你家,我把女兒留下給你家為媳。」高祖倆口見女孩子長得不差,有一副利落的樣子,是個能做事的人,心裡倒也有幾分喜愛。但是高祖想到,人家這是在困難時期的無奈之舉,我不能乘人之危。於是拱了拱手,「錯愛了,我家是一個窮家,不能讓你女兒跟著我家受苦啊。再說,孩子還小哇。」餘干人一聽著急了,「說什麼窮啊,我家不更窮嗎?如果你是富人家,我還不敢高攀呢!我看大哥你是好人,是一個至誠人哪!我才放心留下她做你的媳婦!」他又接著說「大哥,你說孩子還小,這樣吧,我女兒今年十四歲,我帶回去,過幾年長大了我再送來。你相信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說話算數。」高祖也急了:「不行不行,這樣我豈不是以半升米圖報嗎?這樣不好哇!」只見餘干人從籃子裡把米拿出來放在門口凳子上,「如果是這樣說,那這半升米我就不能要了!我知道大哥你不是那種圖報的人,我也不是為了報恩,我是真心實意地與你大哥結親哪!」高祖母見女孩子雖然只有十四歲,但是也已經很懂事了,就走近她身旁,拉著她的手問「孩子,你父母親的話你同意嗎?願意做我家人嗎?」只見女孩兒臉上微微泛紅,羞澀地點了點頭。高祖母當即與高祖商量了幾句,又轉過身來向著餘干人夫婦說,「兄弟,妹子,難為你夫婦看得起,我們還有不同意的道理?就是我們家真是個窮家,你今天這樣說,那就是說親哪,可也得表示個意思,我們今天什麼東西都拿不出來,讓你們空著手怎麼行呢?」看來餘干人還是很爽快,他一把拿起放在凳子上的半升米,「好吧,這樣,這半升米就算是定親的米,我收下了,哈哈哈哈!」

這時,牌樓裡一位與高祖相識的教書先生路過,見此情景,便對高祖說:「彩林老弟,千裡姻緣一線牽,這是緣分啊!是天意!這樣吧,我看這位餘干兄弟也是實在人,他願意把女兒給你做媳婦不要你的禮金,我就毛遂自薦做一個不要媒金的媒證。」至此,高祖也無話再說了。「這樣吧,」餘干人一手拉著教書先生,一手指著門樓兩邊高過屋簷的一棵樟樹一棵櫧樹說,「請先生做證,這兩棵樹做見證,我不是忘恩負義的人,我也不是不守信用的人,我回去也在門口栽一棵樟樹一棵櫧樹,五年後的今天,這兩棵樹的樹蔭接到一起了,我必定送女兒來完婚!」「好,爽快!這一言為定!」教書先生的話一落,三雙厚實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高祖與家人仍然一如既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儘管是一家人苦做苦累,然而,只有三分田,七分地,做成了精也出不了幾粒谷。饑寒病痛的困擾,又加上天災,還時不時地兵、匪的騷擾,一家人在貧困中苦熬時光。五年的時間說長不短,說短不長。曾祖桂喜已經長成一個壯實的青年小夥子,也應該是談婚論嫁的年齡。說也奇怪,本來是長得很慢的樟樹和櫧樹,這幾年像是竹子拔節一樣,長勢快得很,兩株樹冠又圓又大,像兩把大傘罩護在院子門樓上,兩邊相對著的枝椏還真的交織一起了。一日,高祖父子們吃過中午飯,準備做下午的事,剛邁出門樓口,就看見幾個似曾相識的身影向這邊一邊走一邊打招呼,近前一看果然是那位餘干兄弟一家人。高祖原本就不是施恩圖報的人,從未曾想過救助人家半升米會娶一個媳婦回來,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如今他們不失前約,親自送女兒來了。餘干人指著那兩棵交織在一起的樟樹和櫧樹說:「親家大哥,我沒爽約吧?我送女兒來了,你看這兩棵樹果然接在一起了,這是天意呀!」高祖一家人自然是歡喜。於是,這位餘干來的張氏就成為我的曾祖父桂喜公的配偶,也就是我「永」字輩的曾祖母。因此成就了這一段半升米姻緣的佳話美傳,也造就了我石門樓後來的興旺。

聽父輩講,我的這位曾祖母雖然是貧窮人家的女兒,但是不失教養,性格開朗,有知識,懂規矩,裡外粗細功夫都能幹,家務操持得有條有理。在生育了我祖父觀水公和姑祖母曉陽兄妹後,家中有了一些樂趣,日子也慢慢興旺,有了一些生機。祖父成年後迎娶了南邊鍾家岸鍾氏女,生育了我父親六人。此後,石門樓添丁增口,繁衍興旺。曾祖母一直勞作操持到晚年仍然精神矍鑠,在82歲時還能夠爬上樹摘梨子,到84歲五代同堂,無疾而終,這在那個時代絕對是難得的高壽。那一年,古縣渡胡姓族內商議雕刻神像,石門樓門口那一棵樟樹很合適,祖父二話不說,一口應允,把那曾經見證高祖父半升米救人而結下一樁姻緣的兩棵樹一起砍倒,無償用於造廟刻神像。(古北街村後面的周王廟,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拆除)

說也奇怪,不知道是無意中的巧合,還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就在若干年後在石門樓人埋葬的一位無名氏老人的「石頭墳」兩邊,也分別長出來一棵樟樹,一棵櫧樹,兩棵樹相向而長,幾年後,兩棵樹的枝椏竟然連接到一起了,見此情景,石門樓的後人們,聯想到一百多年以前,曾經見證祖上聯姻的同樣兩棵樹,如今又重現了,這好像是在向石門樓的後人,也是向世人昭示一個道理:人,要行善做好事,「行善積德,福有攸歸」!

2020年菊月

相關焦點

  • 廣東求姻緣最靈的寺廟之一,寺內有一對「生死樹」,是求姻緣的聖地
    廣東求姻緣最靈的寺廟之一,寺內有一對"生死樹",是求姻緣的聖地靈光寺地處於廣東省「陰那村陰那山」約海拔500多米的地方,其中它的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是廣東很有名氣的四大名剎,建造寺廟初期叫做聖壽寺,是在明朝時期改名為靈光寺
  • 兒童繪本故事推薦《阿咪虎識字故事——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
    阿咪虎識字故事——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 兒童繪本故事阿咪虎識字故事——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阿咪虎識字故事系列讓孩子在聽故事,看圖畫中漸漸由簡到繁學會識字
  •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杏樹,另一棵也是杏樹
    打開低矮的院門,映入眼帘的是乾淨整潔的院落,右邊是一排瓦房,正對著院門的是用作廚房的一間土窯,挨著土窯而建是一間三十平方米的小瓦房,在瓦房兩米前、距離院牆一米處,是一棵枝繁葉茂近五米高的苦核杏樹。與小瓦房相對而立的,是緊挨著院門的土高房(在土建的窯上搭建的二層小樓),在高房前五米、距離院牆一米處,是另一棵枝幹粗壯高八米的甜核杏樹。
  • 廈門1910棵古樹名木 每一棵都有故事
    據廈門市綠化管理中心最新的普查數據統計,廈門的古樹名木多達1910棵,其中同安佔624棵,翔安佔406棵。  今年3月12日,正值全國第37個植樹節。連日來,導報記者逐一走訪了廈門樹木中的八大「最」,帶大家了解這些古樹名木背後的故事。
  • 兩棵樹的效益傳承
    彭國祥沒有想到,自己當初隨手種下的兩棵樹,如今已經「兒孫滿堂」。出生於1952年的彭國祥是貓場鎮新寨村村民。他清晰記得,種下這兩棵皂角樹時,自己15歲。當時的彭國祥正在念中學,皂角樹能賺錢,這是多年以後的事。
  • 兩棵樹紮根巖石縫,一棵120歲,一棵150歲,不同品種卻親如夫妻
    一棵樹,都能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比一座城市的歷史還要長久。所以,很多千年古樹,成了一道旅遊風景。在廣西南寧,有兩棵樹,比較特別。這兩棵樹紮根在巖石縫裡,一棵120歲的樸樹,一棵150歲的榕樹,明明是不同的品種,卻枝葉相連,親近如夫妻,被稱為夫妻樹。
  • 「廟堂」裡的皂角樹 見證貴陽紫林庵風雨半個多世紀
    三面居民樓圍合起來的院子裡,有一棵高約20米的皂角樹,葉子嫩綠蔥鬱,生機勃勃。圖為庵堂裡的皂角樹。如果不是找到這裡最老的其中2戶住戶,極少有人知道這棵長在庵堂的皂角樹至少已經存活了72年,見證了紫林庵的風風雨雨。
  • 一棵樹見證了百日姻緣,傳出了「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說法
    大家都聽過老人在我們小時候所講的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有時會疑惑真正將董永與七仙女之間緣分連接的紅娘是誰呢?不同的人講述的故事中總有著細微的不同,在我的記憶中,有一個版本是一頭牛為他們搭紅線,但是在在流傳的種種故事當中,最有趣的便是由一顆槐蔭古樹作為他們愛情的「見證樹」了。
  • 兩棵遭雷劈「渡劫」的樹,「渡劫」成功活2000歲,一棵失敗吊水活
    其中樹木的壽命就會很長,常言道「十年樹人,百年樹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兩棵遭雷劈「渡劫」的樹,一棵成功活2000歲,一棵失敗每天靠吊水活。很多人應該了解過,樹木中也有壽命長與壽命短的,一般見到的樹木活幾十上百年就差不多了,而銀杏與杉樹則可以活上千年。這棵銀杏位於襄陽的王家臺村,是當地樹齡最長、樹體最大的樹木。
  • 中國最珍稀的兩棵樹,一棵是中華魂所在,另一棵是中國人根所在
    在我國浩瀚的古柏林海中,最著名的一棵,首推陝西省黃陵縣黃帝廟(黃帝陵)的「軒轅柏」了。它高達19米,周長達10米。軒轅柏聳立在橋山腳下的軒轅廟內,相傳此柏為軒轅黃帝手植,人們於是立下石碑,上書「黃帝手植柏」。軒轅柏擁有五千多年的樹齡。
  • 百年荔枝樹 見證歷史
    供圖 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勐烈鎮紅疆村半邊街村民小組有一棵上百年樹齡的荔枝樹,巨大的樹冠,宛若一把大傘,保護著這裡的土地和人們。對於當地人來說,只要你知道,或者你聽說過,就想著要去目睹它的雄偉。它是歷史的遺物,見證了世事變遷。 這株荔枝樹直徑約1米,高約20米,枝幹茂密,鬱鬱蔥蔥的樹葉,遮擋著刺眼的陽光。約100平方米大的樹冠,就像一把大傘,遮擋著炎炎夏日的陽光。走近看,老荔枝樹的枝幹,長滿了苔蘚,星星點點的紅色果實掛滿了枝頭。樹的主人已年近古稀的樹的主任楊忠平介紹: 「這是祖輩留下的,我一記事這棵樹就已經這麼大了,小時候曾跟著爸爸摘果賣過。
  • 神奇的樹:晉江兩棵棕櫚樹棲息蝙蝠上千隻
    其實,在晉江市永和鎮旦厝村一處普通的民宅前,也有這麼兩棵參天的「蝙蝠棕」,在其上棲息的蝙蝠多達上千隻,每到夜幕降臨,夕陽那最後一抹餘暉謝幕之際,這上千隻的小傢伙便像一個個優雅的滑翔傘運動員,展開雙翅,在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
  • 杭州出現網紅空中樹屋,還有7棵有故事的「樹」
    昨天晚上,上百人齊聚樹屋門口,見證國大「我要做一棵樹」第二季亮燈儀式。心情、騎士等七棵樹的主人,及嘉賓、顧客代表等上百人,共同點亮七棵「特別的樹」。除了樓內樹屋,屋外環繞著七棵凝聚人心和城市精神的樹——心情之樹、騎士之樹、直播之樹、愛豆之樹、戲劇之樹、藝術之樹、公益之樹。去年國大的七棵樹是門前騎樓高9米、直徑1.2米的水泥柱,經過創意加持,成了這個城市裡最聲勢浩大的樹林。今年「我要做一棵樹」第二季歸來,國大邀更多的人,種更多的生命之樹。
  • 機場入口處,這兩棵有著62年歷史的法桐樹可沒那麼簡單
    場站官兵不辭辛苦保障跑道安全 。這兩棵法桐樹於1956年3月栽種。南樹昂揚挺拔、蓄勢待發,冠名「雛鷹樹」;北樹沉穩大氣、華靜典雅,冠名「園丁樹」。鳳翔千仞,非梧不棲。半個多世紀以來,兩棵樹見證了該旅日新月異的發展歷程,形成了以「堅韌不拔、和諧包容、無私奉獻」為內核的「兩棵樹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藍天驕子在這裡加鋼淬火、振翅翱翔。
  • 這裡每棵樹,與你的相遇,都是難得
    400多棵植物,在全世界找了整整五年,很多樹,甚至做到了樹幹的直立角度、樹葉的大小、樹皮的紋理,都幾近相同。這不僅僅是一個藝術綜合體的呈現,更是一個關乎審美、關乎細節追求的故事。他們當中,有紋身高手、插畫師、吸貓狂人、「軟裝大師」、前廣告公司設計……共同面對一棵——「平均高度9—10米、冠幅可達6米;自由人槭、烏桕、光葉櫸、針櫟中任意品種;隨機分布於天目裡各個方位」的樹木。要求就是,每人認領一棵樹,然後隨意發揮創作就完事了。
  • 許昌這棵300年古橿樹,堪稱具茨山的「原住民」
    具茨山中樹木眾多,淺井鎮北董莊村任家門自然村就生長著一棵300餘年的橿樹。  山坡上建的村,臺地上長的樹  12月11日上午,禹州市淺井鎮政府東側,記者沿一條平坦的混凝土公路向北走,越過山崗、跨過溝壑,不一會兒就進入了深山區,再沿著一條乾涸的小河繼續向北。兩山挾制之間有一個面積不大的盆地,一座名為北董莊的小村莊就坐落在這裡。  北董莊村東是小河的河床。
  • 一棵樹 一支歌 一種精神
    1982年春天,在哨所服役的錫伯族戰士程富勝回家探親,將哨所周圍的環境及官兵衛國戍邊的故事講給母親聽,母親聽得淚流滿面。返回時,母親默默地把10棵白楊樹苗裝進程富勝的背包:「你們以後想家時就看看白楊樹,要像白楊樹一樣紮根邊疆。」為了使這些樹苗成活,戰士們輪流從10多公裡外的地方背來黑土,把樹苗小心翼翼地栽種在哨所屋前屋後。
  • 【一中故事】一中的樹
    一中校園裡的樹很多,鬱鬱蔥蔥,千姿百態。她們在校園裡默默生長,靜靜佇立,像一個個誠篤的守望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見證著一中的發展與變化。一次次漫步在幽靜整潔的校園,時間久了,對於那許多的樹,總會熟視無睹。偶然一天,我忽然對校園裡的樹有了一種別樣的感覺,很想寫寫她們,便執意尋出幾棵「最美」的樹,權作學校的某種象徵吧。
  • 甘肅慶陽現存古樹名木1000多棵,棵棵都有美麗的傳說!
    古樹名木是人類的綠色瑰寶,作為「活文物」「活化石」,每一棵都見證了一段滄桑的歲月變遷,承載著千裡年流傳的記憶。慶陽市古樹名木資源豐富,據市林業生態環境調查規劃院統計,全市(子午嶺林區原始林除外)現有古樹名木共1058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就有12棵。它們雖不能"開口",卻以鐫刻在年輪裡的生態密碼,訴說著屬於它們的故事。
  • 昔陽大寨:「苦人樹」變成「樂人樹」,見證大寨150年的風雨歷程
    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參觀遊覽「農業學大寨」的大寨景區,很多遊客都會參觀遊覽火車座排房窯洞、虎頭山森林公園、大寨展覽館等處,往往會忽視了這個小景點——村委會辦公樓前的這棵大柳樹!(王子瑞 攝)根據樹下的銘牌,可知這棵150高齡的柳樹,是國家三級保護古樹,屬於楊柳科柳屬的垂柳,保護責任單位是大寨村委會和昔陽縣人民政府。村裡人說,解放前,這是村裡唯一的一棵樹。樹下還有一塊牌子,說這棵樹名叫「樂人樹」。在解放前萬惡的舊社會,大寨村的窮苦人遇到災荒年景如果交不起地租,就會被地主吊在這棵大柳樹上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