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濱水公園的生態解法:以武漢長江主軸濱水公園為例

2021-01-09 騰訊網

武漢城市整體濱江景觀(圖源:SASAKI官網)

01項目背景

中部重鎮武漢與長江相依而生。長江賜予了這座城市廣袤的肥沃土地,也為其帶來了無盡的泛濫洪水。隨著時間的推移,武漢市與河流所形成的共生關係在工業化、快速城鎮化和堤防的不斷加高中被阻斷。一個多世紀的工業發展和城市擴張使濱水地區的環境狀況不斷惡化,不僅切斷了人們與河流的聯繫,也破壞了自然棲息地,加劇了水體汙染。工業發展後的生態環境設計及大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成為城市發展的重點。

02濱水片區發展遺留的問題

1.濱水生態破壞嚴重

2.產業轉型後濱江成為工業廢墟

3.市民缺少對公共空間的參與

03解法原則

在國內景觀界的執牛耳者俞孔堅先生(岐江公園設計者)有一套自己的設計原則可供參考:

◆1.可持續發展原則

避免過度開發,使資源得到可持續發展

◆2.自然優先原則

尊重自然規律,使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有機協調

◆3.生態功能優化原則

生態功能應當與城市性質與城市特色相呼應,如具有歷史文化的城市,應當注重城市生態與文化的結合

岐江公園(圖源網絡)

04 傳統生態解法思路

◆1.硬變軟、陡變緩,給水更多調節的空間

濱水空間既要歸還居民的活動空間,又要起到城市防洪排澇的基礎設施功能。該方案在長江沿岸這樣一個線性空間裡,SASAKI將空間由內向外分為五個層次,硬質的防洪堤在最內,外面四個層次的平緩江灘隨著季節水位變化與洪水互相推拉,形成了軟質的親水空間。

設計從橋梁、碼頭、江灘、公園、臨街界面等五個主要元素為切入點,為多重挑戰提供詳細解決策略(圖源:SASAKI官網)

設計通過對河道進行疏浚和地形微處理,改善灘涂生態功能,為公眾提供四季分明的豐富活動空間(圖源:SASAKI官網)

◆2.更多樣的斑塊調節生態

沿江的重要生態資源就是灘涂地,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中大量灘涂地遭到破壞,在武漢,長江上遊興起的水利工程,使得河道內沉積物通量大幅減少,進而引發灘涂地迅速流失,嚴重影響了區域的生態多樣性。基於對灘涂地現狀的分析,設計團隊對河道進行策略性地疏浚和地形處理,營造多樣的微環境,進而促進溼地生態系統多樣性。舒緩的地形變化與季節性水位變化相結合,在不同類型溼地及春池等多種場所類型中,培育了豐富多樣的植物群落。

舒緩的地形與季節性水位變化相結合,培育了豐富的植物群落,提供多樣的景觀體驗(圖源:SASAKI官網)

◆3.公共空間的時序表達

應對水位變化,建築部分的功能組織非常明晰,如BIG U等項目都在洪水泛濫區設置了能動性高的公共空間。該項目結合場地的工業碼頭,以躉船為基礎設計了餐廳、畫廊以及社區花園等活動區。躉船隨水位漲落而上下浮動,充分體現了與水共生的場所體驗。在安全地帶我們則能看到如江漢之心博物館這樣的標誌性建築。

靈活的藝術展演場所向公共提供親水空間、長江博物館與堤壩結構有機融合(圖源:SASAKI官網)

4.新時代加分項—公眾參與

在整個項目過程當中,設計團隊與甲方合作整合了逾65, 000條公眾意見,有效地推動了設計的核心概念和優化。同時,當地民間團體組識了一系列公眾探討及基地調研活動,積極推動了濱江區域景觀管理的公共參與性。當地青少年和兒童也參與到基地調研活動中來,並用畫筆表達了他們對濱水公園的期冀。

公眾參與(圖源:SASAKI官網)

05 差異化表達

除去上訴在濱水公園中常見的四個設計手法,針對武漢的大河文化和城市轉型後留下的大量公園遺產,該項目也做出了自己的差異化表達。

1.工業與城市的記憶

設計充分呈現了武漢豐富的工業發展史,將一系列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地標納入濱水公園中。基地內佔地面積較大且廢棄多年的車輛段,貨運火車站碼頭遺址等,都作為主要設計節點進行展現。復刻武漢的早市於公園中,也是對公眾利益的考量,讓市民對公園有更多的歸屬感。

貨運火車碼頭遺址(圖源:SASALKI官網)

2.大河的開闊視野

記得我們前面提到的生態功能優化原則,公園生態如何與城市文化相結合,設計團隊給自己的要求是復興和傳承「大河文化」,然而中國由大河孕育的城市何止武漢呢。歷史上我們以河為生,濱江是碼頭,是人來人往與城市記憶,有人靠水吃水克服天險,體現了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視角轉到現代,如果公園設計能夠將人與江共存的獨特哲學用新的方式表達出來,又怎能不說這是一個好的設計呢。

武漢人「過早」的城市記憶(圖源:SASAKI官網)

結語

濱水公園作為城市濱水景觀帶中一種常規的表現方式。規劃首先考慮的第一要素是整個景觀規劃的生態性,從保護水環境出發,著重打造濱水生態空間,有利於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其次,作為公園,其景觀的多樣性也是重要的因素,滿足市民遊憩、休閒、教育、娛樂等需求。公園作為一種城市附屬,其必定會受到城市文化的影響,因此,在設計中需要加強對地方文化的理解及運用,濱水公園讓人們親近水、提高城市發展格局,打破傳統公園的布造格局,是有著生態系統的公共空間,它將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儘可能降到最低,並且保護和淨化水資源,優化後期維護,創建一個健康、高效的濱水區域和城市環境。

參考資料及文獻:

[1]SASAKI官網

[2]丁臨媛.台州城市景觀設計案例研究:永寧公園和江北公園設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6.

[3]甘露.景觀基礎設施導向下的雨洪公園設計研究——以蘇州吳江區震澤濱水公園為例.蘇州大學.2018.

[4]楊霽雯.武漢市濱江綠地公共空間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漢口江灘為例.華中科技大學.2015.

[5]戴菲,釜運達,陳眼,黃驅,郭亮.「公園城市」視野下的濱水綠色空間規劃保護研究水 ——以武漢長江百裡江灘為例[A].城市綠色基礎設施.2019

來源: 微計策

相關焦點

  • 萬州濱水生態公園視頻_2020年萬州濱水生態公園視頻資料下載_築龍...
    重慶萬州長江二橋濱水生態公園 立即下載
  • 武漢又一座公園開工,主打「濱水」和「溼地」特色
    通訊員李斌 供圖完善中央商務區山水格局,為市民提供休閒遛娃新去處建設方武漢城建集團所屬武漢中央商務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夢澤湖公園項目位於武漢中央商務區核心區南部,規劃總用地面積約48.7公頃,東至寶豐北路,南臨夢澤湖路,西靠雲飛路,北抵泛海路。
  • 建世界級濱水名城!武漢兩江四岸規劃出爐
    24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指出將打造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沿江十個特色功能區片,構築濱水天際線,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引領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濱水城市。  規劃致力打造「兩江四岸」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將更多的沿岸空間留給市民,還江於民、還岸於民,讓城市更宜居宜業宜遊。  長江兩岸。
  • |生態公園|九裡|體育公園|濱水公園|廊道|溼地公園
    雲林生態體育公園和雲林濱水公園一期工程目前正在衝刺階段兩處公園都計劃於今年年底完工雲林生態體育公園雲林生態體育公園緊靠滬寧高速、312國道,北靠錫虞路,東臨東亭中路,規劃面積約雲林濱水公園不遠處雲林濱水公園位於春江路和團結路交叉口,規劃面積約280畝,公園整體呈帶狀分布,緊貼九裡河,分為康體文化、休閒創意、生態活力三區。
  • 打造世界級濱水城市!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開工
    兩江四岸」是武漢的重要生態廊道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靚麗名片做好規劃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有力舉措是關係長遠發展的百年大計對於武漢實現沿江發展、跨江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重要意義武漢百裡長江生態廊道項目是武漢市十大亮點工程之一,涉及武漢市長江、漢江河段中約170公裡範圍,總長約
  • 承德市:二仙居將打造濱水生態文化公園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傳承歷史古街新貌二仙居將打造濱水生態文化公園商業樓外,工人們正在施工,分段對建築以及外部景觀進行打造、綠化、亮化……這是日前,記者在二仙居旱河沿岸濱水生態文化公園施工現場看到的一幕。據了解,濱水生態文化公園由承德翠興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該項目位於二仙居旱河南岸濱河帶地塊,東起中興路,西臨潘塔路,北起二仙居旱河南岸,南至二仙居旱河南路。
  • 昌平寶藏公園 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
    咱們寶藏公園繼續走起~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位於未來科技城中部,溫榆河貫穿其中,它是未來科技城主要的休閒綠化場所。那麼說到這個公園,就不得不說它依託的這個園區—未來科技城,未來科技城是在2009年7月正式啟動建設,規劃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裡,以溫榆河和定泗路為界,分為北區和南區,兩區之間核心綠地3.38平方公裡。
  • 寒潮來襲 北京晉元濱水公園滴水成冰
    本文轉自【IC photo】;2021年1月6日,北京,當地寒潮來襲,北京晉元濱水公園湖面冰封,呈現裸露的冰層、晶瑩剔透的冰塊、以及造型各異的冰柱、冰花等自然奇觀。當日,強勁的冷空氣如約而至,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
  • 渝中區打造朝天門「濱水公園」 明年5月和市民見面
    華龍網11月28日16時訊(記者 劉雪琴)今(28)日上午,重慶市渝中區啟動長濱路儲奇門到朝天門路段的「濱水公園」建設工程,預計明年5月將正式完工和市民見面,屆時,市民可在最美「濱水公園」散步健身、休閒娛樂。
  • 「水上樂園」原址將變身為濱水生態黃山公園
    拆除違建,只是為了給市民更好的濱水生態體驗和享受。近日,沂河東岸原沂河水上樂園拆違現場被綠色鐵皮圍擋包圍了起來,這裡將要建設一處綜合性濱水生態公園——黃山公園。公園集運動休閒、自然體驗、生態教育一體的,佔地約10萬平方米,分為6個主題的功能區,包括安靜休憩區、公園停車區、活力運動區、濱水景觀區、休閒娛樂區和體育運動區,以滿足市民多樣的活動需求。
  • 湖南洞庭湖區擬建9個溼地公園 嶽陽常德益陽有望新增7個環城濱水...
    洞庭湖區擬建9個溼地公園 規劃建設24個河湖連通工程,嶽陽常德益陽有望新增7個環城濱水景觀帶 「24網」:即大通湖區、沅江市城區、沅江市共雙茶垸、益陽市赫山區、資陽區民主垸、資陽區長春垸、南縣西水東調、嶽陽市兩湖連通、雲溪區永濟垸、雲溪區陸城垸、臨湘市、華容縣、君山區君山垸、君山區華洪運河、汨羅江古羅城 「八百裡洞庭」,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嶽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 秦淮新河百裡風光帶新增濱水綠地公園
    秦淮新河南京南站段景觀近日完成建設,明外郭—秦淮新河百裡風光帶再添3公裡城市濱水綠地公園。 3公裡城市濱水綠地公園 5大板塊功能區 即將與南京市民見面 來看看有哪些亮點吧
  • 到此一遊,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山水園」
    位於北京市昌平的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是一座社會公益性的免費公園。這座公園修建山水園、林景園、創想園和智匯園四個園區。 以溫榆河為界,南岸的東為林景園,西為主園區山水園;北岸的東為智匯園、西為創想園。每個園區的特點有所不同。
  • 昌平這個​濱水綠色大公園要開建了!
    昌平這個​濱水綠色大公園要開建了!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生態優先尊重自然以水為脈這是溫榆河公園最重要的建設理念溫榆河公園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副中心攔蓄雨洪溫榆河公園位於北京市域中部,中心城區東北邊緣,範圍30平方公裡,地處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清河、溫榆河兩河交匯處,城市副中心上遊,是重要防洪通道和生態走廊。
  • 常州打造又一「高顏值」濱水景觀公園
    4月8日,在2020年常州市生態綠城重點項目建設現場——新龍溼地公園,工人們正在藻江河西支南岸平整鬆土,為草皮種植做準備。這個月底,新龍溼地公園東區工程將完成建設,河兩岸已經種下了香樟、廣玉蘭、海棠等綠植,1公裡多長的沿河慢行綠道也已基本建成。
  • 兩江水百裡廊二十景 武漢啟動百裡長江生態廊道建設
    該項目將通過「連斷點、補空點、提亮點」建設策略,在一年出樣板、三年成規模的建設周期中,打造世界級濱水城市、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示範區、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再添大手筆。
  • 輪船港濱水公園近期完工 多條道路提升成「花園」
    黃風車公園、城市中央公園、輪船港濱水公園、溼地公園等公園陸續建設,旗山大道景觀提升,如今福州地區大學新校區的功能品質和整體形象不斷提升。從路邊到溪畔,一路繁花,滿眼是景,全域旅遊大學城逐漸顯現。
  • 城市濱水綠地景觀設計探究
    其次,濱水綠地是城市與水體的過渡帶和連接帶,是串聯城市中呈斑塊狀分布綠地的紐帶,往往成為城市的景觀軸線、生態廊道、文化廊道,在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構築地域景觀特色、形成城市意象、促進城市空間結構完善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價值。第三,因濱水綠地處於水陸的過渡區,是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交接地帶,生態的複雜性和敏感性與城市功能的複合性使得城市濱水綠地的建設應當慎重對待。
  • 【有間講堂】快題制勝法寶之濱水公園設計
    COMING· 有 間 講 堂 部 分 ·       今天,我們來總結下濱水公園這個考點。      濱水公園其實是非常系統、專業的景觀設計的一個類型,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是每個學校非常喜歡考的一個快題設計類型。可以這麼說,掌握了濱水公園的設計技巧,那麼你的快題就成功一半了!
  • 昌平濱水公園發出防控「最強音」
    「少出門、少見面,不逗留、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開窗、多通風……」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在未來科學城濱水公園(以下簡稱「濱水公園」)及沿途周邊,總能聽到宣傳喇叭的聲音。這是濱水公園的工作人員,為了遊園市民的安全發出的疫情防控「嚴緊硬」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