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解答丨如何配合「流調」?怎樣判斷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

2020-12-17 澎湃新聞

權威解答丨如何配合「流調」?怎樣判斷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

2020-12-14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什麼是流調?

公眾該如何配合流調?

如何判斷自己

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

來看看四川的疾控專家怎麼說

↓↓↓

四川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主任醫師周興餘介紹,根據傳染病防治法,任何公民都有參與防治傳染病的義務,「流調」就是流行病學調查,是傳染病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流調」的目的就是還原整個事件,配合實驗室檢測證實:

傳染來源從哪裡來的,首發病例是誰,他通過什麼方式被感染的,他又是以什麼方式傳播給其他人的,整個疫情可能波及多少人。對這些人和病例之間相互聯繫進行調查,進而判斷密接還是次密還是一般人群,對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管控措施。

流調人員會詢問哪些問題呢?

周興餘介紹,工作人員主要會詢問病例或者無症狀感染者,在發病前或者核酸陽性採集前14天去過哪些地方,做了什麼事情和什麼人接觸過,接觸方式、接觸頻率如何,公眾應該如實回答。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刻意隱瞞流行病學史,造成疫情擴散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

對於公民信息如何得到保護?周興餘強調,配合「流調」的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將受法律保護。

除依法授權的機構外,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收集、使用、公開公民個人信息,收集或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應當採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信息被竊取、洩露。

公眾如何判斷

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

周興餘介紹,感染者的接觸者分為: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次密)和一般接觸者。

如果群眾在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採集標本陽性前2天,和他們有過密切接觸,比如共同生活、學習、工作、娛樂而沒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行為,和感染者一個辦公室、一起吃過飯、聚會過的人員都算為密切接觸者。

假定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為A,在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症狀感染者採集標本陽性前2天和他們有過密切接觸,比如共同生活、學習、工作、娛樂或其他近距離接觸而沒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行為,算為密切接觸我們稱為B;在B成立的情況下,再和B發生相似的行為我們稱為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簡稱次密,我們可以稱為C;可能和A有過接觸,但排除B、C的情況下,我們稱為一般接觸者。

如果小區裡有確診病人

小區居民算不算密切接觸者?

周興餘表示,如果小區有病例,該小區其他人有可能和其有過接觸,所以該小區人員具有風險。

但如果我們和病例不認識,也能確保沒有近距離接觸,不共用電梯那就不算密切接觸者,但我們仍然需要做好個人防護行為,帶好口罩,勤洗手。

原標題:《權威解答丨如何配合「流調」?怎樣判斷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流調」?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專家這樣解答
    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對這些人和病例之間的相互聯繫進行調查,進而判斷密接還是次密還是一般人群,對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管控措施。 流調人員會詢問哪些問題呢?周興餘介紹,工作人員主要會詢問病例或者無症狀感染者,在發病前或者核酸陽性採集前14天去過哪些地方,做了什麼事情和什麼人接觸過,接觸方式、接觸頻率如何,公眾應該如實回答。
  • 一文看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
    一文看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公眾該如何配合流調?公眾如何判斷自己為感染者的接觸者?對於公民信息如何得到保護,周興餘強調,認真配合「流調」的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將受法律保護。除依法授權的機構外,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收集、使用、公開公民個人信息,收集或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應當採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信息被竊取、洩露。公眾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
  • 防疫小課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
    (原標題:防疫小課堂|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林嘉薇什麼是流調,公眾該如何配合流調?公眾如何判斷自己為感染者的接觸者?聽聽四川省疾控專家怎麼說。
  • 啥子是「流調」?密接和密接的密接又是啥子?來看正確答案!
    」「密切接觸著」等專業術語,如何配合「流調」,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或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呢?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公眾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對於公眾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感染者的接觸者,周興餘講道:「感染者的接觸者分為: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次密)和一般接觸者。
  • 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聽聽四川省疾控專家怎麼說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3日訊(記者 李丹)在疫情防控中,大家常常聽到「流調」這一說法,什麼是「流調」?公眾應當如何配合?聽聽四川省疾控專家怎麼說。對這些人和病例之間相互聯繫進行調查,進而判斷密接還是次密還是一般人群,對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管控措施。  流調人員會詢問哪些問題呢?周興餘介紹,工作人員主要會詢問病例或者無症狀感染者,在發病前或者核酸陽性採集前14天去過哪些地方,做了什麼事情和什麼人接觸過,接觸方式、接觸頻率如何,公眾應該如實回答。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刻意隱瞞流行病學史,造成疫情擴散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
  • 【夠科普】「流調」是什麼?「流調」專家如何判定密切接觸者?
    【夠科普】「流調」是什麼?「流調」專家如何判定密切接觸者?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接觸者...
    12月13日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轉送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上述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居住的隔離點環境已進行消毒,密接人員均處於隔離觀察狀態,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發燒咳嗽症狀 是否要到發熱門診做核酸檢測?
  • 最近常常聽到流調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公眾應該如何配合?
    大家近期常常在媒體上聽到的「流調」,其實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也是疫情應對中的一項基本工作,它是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依法依規開展的。疾控人員是抗擊疫情的一線部隊,除了採樣、檢測、消毒人員,還有專門從事現場調查、疫情分析的流行病學專業人員,他們到現場調查、與患者及相關人員面對面交流,詢問患者患病前後的暴露、接觸史、活動軌跡、就醫情況等,尋找與傳染源、傳播途徑有關的蛛絲馬跡,為判定密切接觸者並採取隔離措施、確定消毒範圍等提供依據。
  • 我為何接到流調電話?
    目前已公布的確診病例軌跡又是如何流調做出的,什麼情況下居民會接到流調電話,流調結果對疫情防控有何意義,流調至今有何進展?1月15日,記者專訪了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細菌病防治與消毒所所長孫印旗。病例確診後24小時內完成流調,包括其14天行程軌跡「全省所有報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都要進行流調。
  • 什麼是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怎麼判斷?
    紅網時刻2月17日訊(通訊員 熊元)最近,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成為了大家熱切關注的詞彙,那究竟什麼是「密切接觸者」,如何判斷自己或親友是不是密切接觸者呢?按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指示,長沙疾控近期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了 「緊急尋找新冠肺炎病例接觸者的公告」等消息,引發市民朋友的廣泛關注,「和新冠肺炎病例同乘就是密切接觸者嗎?」「還有什麼情況會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我被判定為密切接觸者了,該怎麼辦?」接下來為您一一解答以上問題。
  • 何為無症狀感染者?有無傳染性?如何做出確診判斷?專家作出解答
    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為何不算確診病例?今日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5場新聞發布會上,專家做出解答。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副主任陳志海介紹,目前在北京地壇醫院還有18例無症狀感染者正在進行醫學觀察。
  • 每經22點丨郫都區新增2例確診及2例無症狀感染者;臺灣宜蘭縣海域...
    郫都區在已實施隔離觀察的密切接觸者第二輪核酸檢測篩查中,檢出4例陽性,其中確診病例2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截至今日18時,本起疫情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今日新增病例基本情況如下。確診病例1:朱某某,男,72歲,農民,居住於郫都區郫筒街道太平村11組,於12月8日實施隔離觀察。12月10日,在密切接觸者第二輪核酸檢測呈陽性,診斷為確診病例。
  • 黃村鎮流調小分隊與病毒賽跑15天,摸排304名接觸者
    曾經為疫情高風險地區的大興黃村鎮,成立了一個協助疾控系統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小分隊,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鏈,為築牢防止病毒擴散的堤壩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在15天時間裡摸排了304位確診病例接觸者,其中90人之後被定為密切接觸人員,2人為確診病例。這群爭分奪秒切斷病毒傳播鏈的流調隊被稱為「抗疫利刃」小分隊。
  • 無症狀感染者是怎麼發現的?華西專家解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型...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研究論文3月12日刊登在《Eurosurveillance》雜誌),對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634名新冠肺炎病例經過統計模型分析,估計無症狀感染者所佔比例為17.9%。張文宏團隊撰文指出,以目前部分研究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大約為18%~31%。
  • 天河區女性流調工作者林欣琪:疫情結束後,我最想睡個好覺
    後期,隨著入境人員增多,在外防輸入的關鍵時期,林欣琪專門做入境人員的流調、採樣和排查工作。 面對面接觸21例感染者 林欣琪告訴記者,截至4月15日,她面對面直接流調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10例,面對面流調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1例。
  • 廣州疫情是否出現反彈?怎麼看無症狀感染者?鍾南山解答了這些熱點...
    廣州疫情是否出現反彈?如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怎樣做好複課後的防控?為何會出現無症狀感染者?4月12日下午,在廣州市第75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一一解答。● 不認為廣州出現反彈近期,廣州出現了多例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是否說明廣州疫情有反彈?鍾南山表示,出現大群體的暴發才是反彈。廣州能及時發現是好的,早發現絕對是好事。任何地方都有密切接觸者,廣州採取措施比較早,我不認為是反彈,而是及早發現的做法和結果。
  • 醫生如何判斷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何時能解除...
    【新民晚報·新民網】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副主任、感染二科主任陳志海就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判斷以及無症狀感染者相關問題進行解答。醫生依靠什麼對新冠肺炎做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判斷?
  • 「流調」是什麼意思?公眾怎麼配合?答案來了!
    4「流調」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公眾怎麼配合?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是疫情應對中的一項基本工作,是依法依規開展的。負責現場調查和疫情分析的流行病學專業人員到現場開展調查,面對面地詢問患者在發病前後的一些暴露情況、接觸情況等。
  • 科學防控——「流調」是什麼意思?
    「流調」是什麼意思?公眾怎麼配合?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是疫情應對中的一項基本工作,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依法依規開展的。疾控人員是抗擊疫情的一線部隊,除了採樣、檢測、消毒人員之外,還有負責現場調查和疫情分析的流行病學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