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者是怎麼發現的?華西專家解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型...

2020-12-13 騰訊網

4月1日,四川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情況,引發網民關注。針對網民關注的焦點,記者採訪了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省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疫情防控組副組長欒榮生,欒榮生教授對此進行了解答。

欒榮生教授

1.記者: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群體存在?

回答: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傳染病在人群中蔓延的感染譜全貌分成:無症狀感染者、臨床輕症、中症和重症直至死亡。致病力強的病原體導致的臨床發病或有症狀的感染者比例較大,反之亦然。毒力較強的病原體導致的死亡比例較大,當然還同患者的身體狀況或基礎疾病有關。

無症狀感染者也被稱作「沉默的警告者」或「隱性感染者」——他們看似沒有症狀,沉寂安靜,卻是病毒存在的重要提示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學意義。無症狀感染者仍有向外界散布病毒而成為傳染源的可能,重視潛在或長期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對控制傳染病至關重要。

2.記者:無症狀感染者是通過什麼途徑發現的?會不會有大量的存在?

回答:目前我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主動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一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醫學觀察期間的主動檢測;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調查中開展的主動檢測;三是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對暴露人群主動檢測;四是對部分有境內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員開展主動檢測。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研究論文3月12日刊登在《Eurosurveillance》雜誌),對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634名新冠肺炎病例經過統計模型分析,估計無症狀感染者所佔比例為17.9%。

張文宏團隊撰文指出,以目前部分研究為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中,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大約為18%~31%。不過有些患者僅出現很輕微的症狀,在隔離觀察期間也不一定會被發現,也常常被認為是無症狀。

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呢?假設10個人接觸了病毒,可能最終會有6~8個人發病,2~4個人始終不發病或者症狀非常輕微,這些人就是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所以,不存在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我們對無症狀感染者要重視,但不必恐慌。

3.記者: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傳染性?強度如何?

回答:無症狀感染者存在著一定的傳播風險。一是傳播的隱匿性。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其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

二是症狀的主觀性。症狀輕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

三是發現的局限性。由於存在檢測窗口期,採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症狀感染者,現有的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是通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主動篩查、感染來源調查、聚集性疫情調查和對高風險地區人員的主動檢測發現的,尚有部分無症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

無症狀感染者由於沒有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排毒量相對於有症狀的病人而言應當較低。不管有無症狀,感染者都是急性,不會持續攜帶病毒。四川省本土病例零報告快一個月了,本土的無症狀感染者應當也沒有傳染性了。面對境外輸入,我們嚴防死守力度空前,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很難再造成傳播。

4.記者:如何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的風險評估和防控?

回答:一是完善防治方案。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修訂完善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科學應對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感染風險,遏制可能形成新的疫情傳播。

二是加大篩查監測。有針對性加大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結合復工復產復學實際,加強對重點城市、重點人群、重點場所的監測,最大程度發現隱患。做好疫情跨境輸入輸出防範,對所有入境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後,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清來源,公開透明發布信息。由於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始終無症狀,實際防控工作中無法將發現和隔離無症狀感染者作為主導措施。因此我們仍將繼續著重於及時發現隔離確診患者,並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我國經驗表明,做好確診病例的及時發現和隔離,並適度採取減少人際接觸等措施,可以基本阻斷疫情傳播。

三是強化管理救治。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出現症狀,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四是加強群防群控。堅持群專結合,加大防疫知識科普宣傳力度,指導公眾科學防護,廣泛開展培訓,提高基層疾控人員、醫務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從4月1日起在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症狀感染者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5.記者:公眾個人行為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回答:公眾要加強自我保護和健康文明意識,強化環境衛生及個人衛生防護,養成勤洗手、戴口罩、講究手衛生、一米線、開窗通風、清潔消毒、分餐制、生病時減少去人員聚集場所和科學戴口罩等健康生活行為方式。

要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本著既保護自己,也要保護他人健康的理念,將健康知識傳播到每個家庭和個人,形成良好衛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素養水平。如個人核酸檢測陽性後不必恐慌,要主動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健康監測和隔離醫學觀察,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後及時報告,接受醫療機構規範診治。

信息來源:成都商報

相關焦點

  • 遼寧現無症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體溫36.2℃
    遼寧現無症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體溫36.2℃ 齊莉莉/央視新聞 2020-01-31 12:08
  • 新型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意思?
    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  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 疑似新型肺炎症狀怎麼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期症狀
    疑似新型肺炎症狀怎麼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期症狀  日前,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在新版的診療方案中提到,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接觸也可傳播。  通常病毒傳播主要有3種傳播方式。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意思?會傳染嗎?
    1月27日,河南安陽市新確診的病例中,有多名患者與一名武漢返回者有接觸,但該返回者至今無症狀。無症狀感染者在各地逐漸出現報告,引起了大家對於疫情防治的擔憂。未知會帶來恐懼,透徹地了解無症狀感染者,對於我們防控疫情很重要。因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 專家解答:如何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型肺炎?
    1月26日上午,北京市衛健委邀請市疾控中心負責人和醫院專家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行科普提示。  如何區分感冒、流感和新型肺炎?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為做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機構的組織協調,完善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控制疫情傳播,降低病死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甲類管理
  • 截至11月23日24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截至11月23日24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11月2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2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0例(福建4例,廣東4例,上海3例,四川3例,江蘇2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擴散,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早期識別症狀很重要
    自2019年12月開始,橫空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月時間了;至2020年1月29日下午14時,官方公布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6000例。這個冬天,一種叫做新型冠狀病毒的微生物,困擾著所有的人。
  • 中南大學湘雅專家解答「新型冠狀病毒」三十問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期 在大眾熱切關注的同時 對部分問題的不了解與謠言引起了焦慮 沒關係 湘雅專家教你遠離新型冠狀病毒 最新最全的專業解答三十問
  • 兒童如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湖南省人民醫院專家解答來了
    紅網時刻1月31日訊(通訊員 彭瑛 錢淑琴)近日,兒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報導有所增多,目前已確診的患兒中最小年齡為8個月。這些案例確實應該給家長朋友們敲響警鐘!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鍾禮立提醒:兒童和大人一樣需要做足防護! 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 防控科普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冊(一)
    此次疫情防控中,從武漢市初發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離出的病毒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特徵與 SARS 相關的冠狀病毒和 MERS 相關的冠狀病毒有明顯區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該病毒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將該病毒引發的肺炎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稱為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究竟通過何種動物媒介傳染給人,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專家提醒:注意消化系統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
    新華社武漢2月1日電(記者黎昌政、廖君)臨床發現,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首發症狀僅為腹瀉,專家在感染者大便和肛拭子中已發現病毒核酸。專家提醒,應注意消化系統傳播新型冠狀病毒風險,做好相關防護。  最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基於臨床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系列症候群,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持續開展相關觀察研究。該院呼吸內科張旃副教授、消化內科安萍副教授等觀察到,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首發症狀僅為腹瀉,懷疑消化系統也可能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後來,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實驗室從這些患者的大便和肛拭子中發現病毒核酸。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全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為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根據新冠肺炎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的要求,在第六版防控方案基礎上,制定本方案。
  • 發燒了怎麼確認是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在現在這個新冠疫情流行的環境下,我每天的網絡諮詢都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提問:發燒了,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熱(發燒)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也是機體的一種免疫防禦反應,發熱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
  • 喉嚨幹癢咳嗽,是感染了新型肺炎嗎?一文教你識別,把握就醫時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常見的表現是發燒、四肢無力、乾咳並伴隨呼吸困難,但若是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度感染,在症狀的基礎上,還要結合個人接觸史,如果去過疫區或接觸過疑似新型肺炎患者,這時候也要高度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潛伏期長,無症狀感染者如何確診?
  • 專家解讀丨如何區分兒童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交匯點訊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襲,給人民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各位家長不禁發出疑問,針對兒童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如何區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韓樹萍對此進行解讀。  三種病症有哪些不同?
  • 無症狀感染者應該服用連花清瘟
    首先這類人群的傳播具有隱匿性,由於無症狀感染者無任何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其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第二無症狀感染者感覺症狀輕微或不典型者自己不在意,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使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第三,無症狀感染者存在發現的局限性,由於存在檢測窗口期,採用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症狀感染者,有部分無症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第三版)
    釋義1:此次疫情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也相繼發現了此類病例。引起此次肺炎疫情的病原體是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該病毒為單股正鏈RNA病毒,國家衛生健康委將該病毒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將該病毒引發的肺炎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稱為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特徵與SARS-CoV和MERS-CoV有明顯區別。
  • 怎麼分辨普通感冒發燒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專家詳解區別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那普通的感冒發燒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不同?哪些情況下不需要去醫院,哪些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對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對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進行了獨家專訪。去不去醫院要看具體情形  總臺記者:我發燒了,我要是去醫院看病,如果被別人傳染了怎麼辦?
  • 2020年11月19日青海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
    2020年11月19日青海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 2020-11-20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