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很多人來說,學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信除了少數學霸以外,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樣,回憶起自己上學、考試時的情景,多多少少都會覺得並不輕鬆,有壓力。
不過,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覺得學習,尤其是在吸收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時,感到壓力和痛苦,其實,一點都不用感到愧疚和自責,因為這是人的天性決定的,絕大多數人都和你一樣。大量的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確生來就具有好奇心,但是,我們不是天生的思考者,相反,我們還會儘可能地避免思考。
當我們想要完成一項任務時,首先啟動的,並不是理性思考,而是之前的記憶。也就是說,大腦工作的一個特點,是依賴記憶的「自動駕駛」模式,而不是高度集中的思考。但學習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大腦保持超負荷狀態。尤其是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那種挫敗感和疲憊感會讓人感到深深的恐懼和壓力。
接下來,我將分成三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部分,我們重點說「記憶」,為什麼我們很難記住所學知識?什麼才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式?第二部分我們說「理解」,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我們理解抽象概念如此困難?第三部分說的是「練習」,重點回答一個問題:我們一直在否定卻又離不開的「題海戰術」,真的有用嗎?
為什麼記住知識這麼難?
這要從我們大腦的記憶機制說起。當你注意到了外部環境中的某個信息,可能是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的某個知識點,也可能是無意間見聽到的一個陌生名詞,這些信息會先進入你的「感知記憶」,「感知記憶」中的信息,是你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受器官接收來的,它們存在的時間非常短,一般只有不到1秒的時間。
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有意義的思考,是能夠保證知識被記住的最重要因素。剛剛我們說了,工作記憶的存儲空間是很有限的,既然不能儲存所有的東西,那麼該如何取捨呢?大腦是這樣想的:如果你不經常思考一件事,那你可能就不會在需要它了,所以可以丟棄;如果你總是在想某件事,以後你可能還會從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它,因此,這件事是有必要留下來的。
相信你也會有這樣的體會:從別處聽來的知識,一次很難記全。但是,如果讓你把相同的知識複述出來,甚至是講給別人聽,你往往會印象特別深刻。這是因為,你在輸出的過程中,大腦在不斷地思考和加工這個知識。只有經過你自己思考,完全消化和吸收了一個知識點,才能邏輯清晰地講出來。這個思考的過程,也是加強記憶的最佳過程。學校裡那些經常給別人講解題目的好學生,可不僅僅是在幫助他人,他自己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也自然會更加深入。所以,無論你正在學習還是已經工作,不妨把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心法分享給身邊的人。這不僅僅是在啟發和幫助別人,更多的是讓你對自己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認知,有助於你成為這個領域裡的高手。
之所以我們會更容易記住故事,是因為我們就是故事的一部分,我們就是在用這種方式思考。
那麼,我們該怎麼利用故事幫助我們在學習時記住知識點呢?答案是,首先要定義出一個清晰的問題,製造困境和衝突,然後想辦法解決這個困境。想要達到學習和記憶的最佳效果,直接記答案往往沒什麼意思。問題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這個思考過程,得出的答案才會有意義,學習才會更有效。
認知心理學給出的答案是:讓我們的思考變得有意義,而故事結構有助於我們思考和記憶。
說完了記憶,我們再來看一個在學習過程中同樣重要的環節,那就是理解。
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會抽象思維,但這往往也是最難做到的。我們往往對那些能夠直觀感受到信息更為敏感,對於抽象的概念,則傾向於迴避。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理解抽象概念如此困難呢?
其中的原因,和我們固有的學習模式有很大關係。人類的學習模式無一例外,都是利用已知的事物來理解未知的事物,我們通過聯繫已知的概念,來理解新的概念。
只學到了表面知識,並不代表你很好地理解了某個知識點。想要做到完全理解,你必須學到關於某個知識的「深層結構」。一個擁有深層知識的人,在某個領域內知道得更多,知識點之間也連接得更加充分。
那麼,怎麼才能掌握深層知識呢?作者在書中給了我們兩個建議:第一,當我們接觸到一個全新的概念時,要儘可能多地找到能夠證實它的例子。如果只用一個熟悉的例子來理解新概念,那你的理解就可能存在偏差,可能只能浮於表面。但是,如果你通過大量的實例,去理解一個抽象概念,就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有所體會,理解也就會更加深入。
第二,就是要接受現實,對深層知識抱有切實的期望。要知道,深層知識來之不易,是反覆訓練後的結果。在一個領域內,你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掌握深層知識。普通人一時半會掌握不到,也很正常。表面知識比一無所知要好,表面知識也是通往更深層次知識的臺階,先了解表面知識,也沒什麼不好。但要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只有表面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學習知識也是如此。像是基本的公式、定理,學科內的基礎概念等等,是完全能夠通過反覆訓練,達到自動化程度的。而這些內容,是我們進一步掌握深層知識的基礎。只有當一個學科內的基礎知識在頭腦中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為加工高階的知識,提供充足的工作記憶空間,我們才能將自己的認知提高到下一個層次。這就是練習的第一個作用:強化基礎知識和技能,讓它們在自己的頭腦中達到自動化的程度,為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總結一下,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上學,又或者說,學習之所以對覺得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是人類天生好奇,但並不是天生擅長思考。學習是需要思考的,但人類的行動更多依靠記憶。
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困難,是因為我們通過已有的知識來理解新的知識,大腦傾向於選擇具體的知識。所以,想要理解地更好,就要去掌握深層知識。反覆練習,是掌握深層知識、加強記憶的一項最佳途徑。那些基礎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反覆練習,可以在我們的頭腦中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從而為更加深入和高階的學習做好準備。
沐嵐心理,我們一直在路上!
地址:保定市蓮池南大街564—2號
電話:151763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