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中,江蘇「文科第一」白湘菱因選測科目歷史的學業水平測試等級僅為B+,不符合清華、北大等20餘所985大學對招收江蘇考生選測科目等級成績的要求,導致其雖有高分卻無緣清北復交等名校。
「省狀元」卻上不了清華北大,輿論為姑娘感到惋惜,眾多網友呼籲清北復交等名校應考慮破格錄取。但從媒體報導來看,北大、浙大、南大、山大、北外等均明確表示,白湘菱不符合錄取條件,招生必須以招生簡章為依據,不能違反招生規則。
雖然北師大、蘭大、南開等表示歡迎白湘菱報考,並主動溝通聯繫,極力爭取。但最後,白湘菱還是選擇了申請港大,意向為金融類專業。
此消息一出,輿論又是譁然一片。有網友稱,「北師大、武大不香嗎?」也有網友以此抨擊清華北大,認為這是這些名校高傲,「把人才拱手送給港大」。
比如,一自媒體帳號就發布一篇網文,很有代表性,題為《白湘菱走了!北清復交的無所作為把她讓給港大,華科武大留不住》。
文中,作者提到「為什麼這樣一位優秀的高分狀元,會因為選修科目上的這麼一點小小瑕疵,就被一大批名校拒絕?北大不疼、清華不愛,上交和復旦沉默不言,浙大和山大婉拒……正是以北清復交為代表的一批頂級名校在白湘菱錄取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和無所作為,把一位優秀的狀元拱手相讓了。」
對此,筆者認為此觀點是黑白不分,是顛倒是非。
白湘菱的遺憾,源自江蘇2008年推出的獨特「高考模式」,其基本設計為「語數外統考+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生的高考成績,實際上是語數外總分+等級測試成績,這才是完整的總成績,不能將等級測試成績分割開來。
高校在江蘇招生時,會根據自己的人才選拔需求,提出不同的選測科目等級要求,如果考生選測科目等級不達標,就不能被錄取。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都要求,江蘇考生報考的兩門選測科目學業水平測試等級最低要求是A+、A。而白湘菱的歷史科目等級為B+,自然就不能被錄取。
所以清華、北大等名校堅持規則不破格錄取白湘菱,是對自己招生規則的堅守,是完全符合招生要求的。相反,錄取白湘菱,就是在招生規則上撕開一個口子。
高考作為數千萬考生命運的一場大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而錄取公平則又是高考公平中的關鍵一環。試想,省狀元可以破格錄取,那第二名是不是也可破格錄取?北大清華可以破格錄取考生?那浙大、南大是不是也可以破格錄取考生?如果破格風氣流行了,最後影響的就是高考錄取的公平。
所以,清北復交堅持規則不錄取白湘菱,不但無過,反而有功,功在維護高考錄取的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