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香港大學正式向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發放錄取通知書,並給予百萬元的獎學金。
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熱議。在為白湘菱同學感到欣慰之時,許多網友責備起了清華北大乃至整個的考試錄取制度。
那麼,清北乃至復交等名校真的是墨守成規,白白讓人才流失嗎?
我看不見得,那麼清北等名校為何不破例錄取白湘菱呢?
1.江蘇高考的規則近十年從未被打破
江蘇高考難度被稱為地獄級,其分數計算機制和錄取制度也是最複雜的。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另一篇文章《白湘菱到底冤不冤,解讀史上最複雜的江蘇高考》,裡面有關於江蘇高考制度的詳細解讀。
長話短說,以清北等名校為例。錄取條件之一就是兩門選修必須達到A和A+,而白湘菱的成績是A和B+,足足差了兩個等級。A+的打分標準是全省前5%,而B+是10%-15% 。白湘菱與標準差了那麼多,不被錄取也很正常。
近十年來,清北等名校未在江蘇破例錄取過因為選修等級低的高分考生。白湘菱的遭遇也並非個例,2019年,南京市的考生蔡壯在高考中就憑藉著429的高分獲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但他選考科目化學卻同樣只有有&34;,正因如此,他與清華北大無緣。
如果真的要為白湘菱打破這個規矩,那麼對之前那些高分低等的選手公平嗎?要不要讓清北一併補錄呢?
2.清北可以破例,但白湘菱還不夠格
在歷史上,清北有過破例錄取考生的事嗎?當然有,而且能找出不少的事例!
比如當年的羅家倫、朱自清,近年的蔣方舟、金靖、柯潔。
從這些人身上我們能看出被清北破格錄取或者免試(柯潔直接免試)的條件:有某項特長或是單科做到極致。
再說一個人錢鍾書先生,這也是被網友拿出來說事的例子。許多網友以當年錢鍾書被清華破格錄取來說今天的清華過於死板,但實際卻不是這樣的。
當年清華的錄取政策是:總平均分40分以上,國文及英文不低於45分,算學不低於5分即可。
錢鍾書先生的算學差了一點僅有15分,但國文和英文非常優秀,所以本身就是符合錄取條件,而不算破格。
那我們看看白湘菱,既沒有一科達到滿分或者說與其他高分考生拉開差距,也沒有像蔣方舟或者柯潔那樣屬於特長很牛的,所以不被破格是講得通的。
可能有人會說白湘菱雖然單科沒有做到極致,但是總分是最高的。但事實上,她總分真是最高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將選修兩科按照江蘇的標準120分計算,白湘菱總分將被其他人遠遠拉開。
從上表可以看出,除了鎮江狀元沒有統計到以外,其他各市高考狀元都是雙A+的高等級,這也就和白湘菱差了三個等級之多。
下面我們以2017年的數據為參考,看看三個等級究竟能差多少分。
從上圖可以看出,17年時,歷史B+與A+差距是10分,白湘菱選的另外一科政治等級為A與A+差距是9分,總共差距19分。當然這只是17年的數據,但是在省份和制度沒變的情況下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所以算上這19分的差距,白湘菱將在各市狀元中墊底。而且這還只是13市狀元,實際上還有許多非狀元,但是總分比413高的雙A+或者A和A+選手,真要將選修賦分,白湘菱估計硬上清北都難。
還有一點,我們可以看到其他市的狀元以及一些高分選手,選修都是雙A+,而唯有白湘菱是很突兀的AB+,這其實也很好理解。
因為文科學科有一個很大特點,低分不容易,高分很困難。對於一名文科學霸來說,歷史考60、70或許不怎麼學就能辦到,但是要考80、90卻要拼了命的學。所以白湘菱這個選修成績花少量功夫就能達到,而雙A+則需狠下功夫。那這些時間全部用在主科上,能不拿第一?
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也有可能是學霸失誤,但是兩科都失誤了,這概率還是不太大啊!
所以,不是清北不破格,而是白湘菱不夠格。況且如若清北破格錄取,那會不會在社會產生一種只學好主科就行的不良風氣呢?
華五級別的名校,按總分算白湘菱應該能夠被錄取,但是也算不上頂尖。所以,華五、c9不願意打破規則來破格錄取一名非頂尖的學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白湘菱也算因禍得福,被港大錄取,還拿了百萬獎金,這應該是這位狀元最好的歸宿了。
關注我,獲取更多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