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渭南|王振傑:為全民攝影時代的普及提高奉獻光和熱

2021-01-08 陝西法治網

供稿:渭南市攝影家協會

來源:FM1026渭南資訊廣播

王振傑,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渭南首席代表,晉陝豫黃河金山角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攝影家協會影展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渭南市攝影家協會主席。

王振傑的大半生都與攝影有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曾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名簡稱西軍電)畢業後留校任教十多年,當時因科研需要,單位有臺「柯尼卡」膠捲相機,年輕時好學,出於多掌握一門手藝的想法就玩起了照相機。

1984年調回渭南工作的十幾年間,地委所有的大型會議和行署的部分大型活動拍照任務幾乎都是由王振傑承擔,頭一天開會第二天一早就要把展板做好擺放在會場外,所以第一天晚上往往熬通宵、暗房擴像做展板,曾耽誤了許多場晚會、舞會和電影。

九零年前後又受命組建了渭南市委黨員電教中心,工作重心轉為以攝像為主、攝影為輔了。先後拍攝了近百部電視專題片,至1998年調入政府工作後,不便於扛攝像機拍攝,又再次拿起了照相機,並參與組建和成立了渭南市攝影家協會。第一屆任副主席,第二屆任常務副主席、第三屆被推選為主席。

王振傑從事攝影工作四十多年、攝像工作十幾年,先後拍攝完成了八集電視音樂風光片《自古華山》《天下第一廟》,電視報告文學《走出黃土地》等各類電視片90多部(集),作品也多次榮獲省級及全國一、二、三等獎。1998年3月5日,西安市西郊的液化氣儲存區的氣罐洩漏並連續多次發生閃爆,編輯的記錄消防官兵勇排火險的《消防勇士》專題片,曾分別在中央電視臺和陝西電視臺播出。

攝影作品《吶喊》《諦聽》《華山日出》《壇花》等分別在省、地作品展獲獎,《天涯苦旅》《大漠衛士》《司家鞦韆》和《蓑翁獨釣渭水春》等作品獲獎或入選陝西省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攝影藝術展;《走黃河》《司家鞦韆》《松潘故事》等20多幅系列作品入選第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平遙國際攝影展;《駝賦》發表於2012年12月22日中國攝影報;《丹霞地貌》《上鑼鼓》分別被中國攝影報第95期、第108期刊用;2012年9月還榮獲中國攝影報社頒發的《第五屆佳能感動典藏》攝影大賽組織工作獎。

王振傑攝影創作一般分為風光、紀實、藝術、商業、觀念等門類,側重於風光和紀實一類。攝影是作者感性情感的傳達,理性情感的表現,是一種心境的修煉。書法、音樂和繪畫是修煉,攝影也是一種修煉,當您拿起相機,專注於捕捉每一個瞬間姿態,認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時,在那方寸之間,就像進入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會把壓力和浮躁在攝影過程中釋放,內心變得暢亮而乾淨。

王振傑的攝影格言是「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光審視社會,定格美的瞬間,盡情地享受著這份快樂。」所以王振傑的攝影作品都是以弘揚正能量、讚美社會新風貌的,且常常陶醉於其中......

攝影作為凝固的藝術,它將時間永恆的定格在當下,你的喜怒哀樂也好,祖國的壯麗山河也罷,都被永久的封存在這一瞬間。通過攝影,能更多地記錄人民大眾的日常點滴;通過攝影,以照片的形式幫助人們了解過去、對比現在、展望未來。攝影,幫助人民群眾從不同維度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回望昨日、立足今日,使大家對當下生活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每當安靜下來,王振傑便翻開自己以前的作品進行整理,除了創作,還有很多與家人、親朋的留影。這些照片真實、親切,有靜有動,有喜有悲。這些照片將他帶回到了當時那一瞬間,令人感慨、感動。

這些年,王振傑也因攝影交了很多朋友,並且隨著多年交往,情誼越來越深。攝影不僅僅是他們的共同愛好,也成為聯繫更多人交往的紐帶。

他藉助市攝協這個大平臺,分層次、分類別對攝影愛好者和市攝協會員們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另外,計劃邀請更多青年人加入攝影的團隊。王振傑相信,青年人是希望,是未來。青年人的新視覺,一定會為記錄渭南市發展變化注入新觀點、新看點。青年人飽滿的激情、活力,也一定會為市攝協注入新鮮血液,感染更多攝影愛好者加入,成為這個新時代強有力的見證者與記錄者。

以後,也會注重高級攝影師的培養。注重攝影理論研究,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為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攝影家提供機會,走向國際攝影知識領域,與國際接軌。從而將更先進的攝影理念、更高的攝影藝術知識帶回來,帶領渭南市攝影家隊伍再上一個臺階。同時,也為推動渭南市文化藝術水平更快更好地發展增加一點正能量。

作者/來源:渭南文壇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全民拍照時代,「攝影」還是攝影嗎?
    「NOWNESS 圓一桌」第 13 期 我們聊聊攝影 這是一個全民讀圖的時代,也是一個全民拍照的時代本期圓一桌,我們邀請了包括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在內的三位藝術和攝影從業者,一起聊聊「全民拍照時代的攝影」。
  • 渭南市攝協召開三屆二次理事工作會暨攝影培訓班
    12月11日至13日,渭南市攝影家協會三屆二次理事大會暨攝影研討高級培訓班在華陰舉行,市攝協名譽主席、顧問、理事會全體成員及受邀來自各縣市區的部分攝影骨幹70多人參加了會議和培訓。協會今年主要活動:參與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的「防控疫情—我們在一起」徵稿活動;安排20多名攝影家開展「黃河最大支流—走渭河」系列攝影創作活動;組織小分隊參加了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參與省攝協華山西峰觀光大索道創作基地授牌儀式暨百名攝影家採風活動;策劃並組織百名攝影家「醉美銀杏林」大型攝影採風活動;啟動《陝菜之都·美食渭南》畫冊攝編任務
  • 做「五愛」幹部 為「健康嘉興」奉獻光和熱——王偉榮主任為市中醫...
    12月12日,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偉榮應邀參加市中醫醫院2020年度黨委中心組集中學習活動,圍繞新形勢下幹部隊伍建設,為醫院黨政領導班子、紀委委員、中層幹部、黨支部委員、團委委員上了生動一課。
  • 全民攝影時代來臨:為什麼更多人更愛手機攝影?
    發展·趨勢在這個手機像長在手上的時代,人們對於手機的開發是無所不用其極,一開始是音樂,打造MP4般的音樂手機,之後是攝影,各大品牌卯足了勁兒想在攝像上拼畫質,曬功能。從單攝像頭到仿佛一排信號燈似的徠卡三攝像頭,像素從最初的幾百萬到4000萬,自動美顏、光學變焦、強大夜拍、新增的白平衡、ISO調適功能,越來越多街坊老少加入攝影愛好者這個群體。那麼大家對手機攝影的狂熱浪潮能不能打敗相機攝影呢?相機與手機,哪一個在攝影上更受矚目與寵愛?
  • 陝西渭南: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距今約80萬年前,中華人類祖先「大荔人」在這裡繁衍生息;舊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在這裡閃耀光芒;自周、秦、漢、唐兩千年間,這裡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京畿重地,素有「華夏之根、文化之源、三聖故裡、將相之鄉」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孕育出燦爛深厚的黃河文化,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東秦兒女。
  • 《對話渭南》特別節目「助力高考」瑞泉中學老師:李建鵬、徐利平...
    渭南綜合廣播 | 對話渭南    5.科學鍛鍊,適當放鬆,保證良好的心態和最佳的身體狀態。  二、數學科高考答題方法:  1.充分利用好考前5分鐘,做到心中有數。  2.科學安排時間,做題順序,提高解題效率。  3.小題巧做,不擇手段,不留空白,做到快、準,提高得分率。  4.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提高解題速度與準確性。
  •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
    全民科學素質知識普及 2020-08-27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全民讀書月,用影像為全民閱讀賦能
    就在上個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強調「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山水相邀·尋根華夏冬遊渭南文化旅遊八大主題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加快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步伐,激發新一輪文旅消費潛力,在市政府的主導下,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山水相邀·尋根華夏」冬遊渭南文化旅遊八大主題系列活動,以此激活冬季旅遊市場,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帶動作用,為全市旅遊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增添新動力。
  • 2020年全民讀書月 用影像為全民閱讀賦能
    根據2019年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成年人紙質書年閱讀量人均為4.65本,跟歐洲、美國等國家相比還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更需關注的是,這些閱讀數字背後,是閱讀文化和觀念的缺失。因此,國家將全民閱讀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不僅有助於我們對閱讀的本質和精神有深刻認識,也使我們懂得提倡全民閱讀在當下的戰略意義。   如何讓人們喜歡上閱讀?
  • 渭南高新區上周(12.7-12.13),渭南恆大珺睿府登高新區熱搜小區榜首
    房源的受關注情況,在一方面反映一個小區的受歡迎程度,根據上周(12月7日-12月13日)用戶的關注度,整理出高新區的熱搜小區TOP10,渭南恆大珺睿府、渭南多彩康城、今朝馨苑為用戶最關注的小區,這些小區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魅力,還有哪些小區也上榜了,快跟隨我一塊去看看吧。
  • 紅色體育獻禮建黨百年 陝西省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將在聖地延安啟幕
    發布會現場 攝影 趙浚喆 近年來,陝西省體育系統緊抓舉辦十四運會的歷史機遇,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省建設。徐鵬介紹,從2017年起,陝西省全民健身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通過搭建全民運動健身舞臺,讓更多人參與全民健身活動,提升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 【10.27看渭南】渭南發生的大小事看這裡!
    日到達西安市區已是晚上21時,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個人出來如同大海撈針,其難度可想而知,與其漫無目的四處尋找,不如從其他方面找突破口,細心的民警又假冒欣欣和婷婷的同學與她們微信聊天,通過巧妙的溝通和引導,最終鎖定了她們的位置。
  • 小老鼠編程:全民AI素質有待提高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一刻未停,發展、創新也從未間斷,在如今這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的大環境中,人工智慧應運而生。人工智慧的運用是國家穩定的船錨,是企業騰飛的疾風,更是個人成長的基石。全民AI素質,人工智慧參與感有待提高!
  • 中國渭南:全國十四運,我們準備好了……
    12月15日,十四運渭南執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渭南市體育局副局長郭軍,十四運渭南執委會場館科科長陳渭江,十四運渭南執委會競訓科主任科員王新強,十四運渭南執委會產業科科長王鵬,十四運渭南執委會群體科科長殷學忠,十四運渭南執委會宣傳辦主任馮奇做客《環境熱線》直播室,就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渭南賽區所承辦的賽事組織情況、場館建設工作、後勤保障等方面的話題和聽眾進行交流
  • 2018清明小長假渭南有什麼地方適合踏青?渭南清明好去處
    梨花花海體驗分會場從3月31日—4月5日組織「梨花寶貝」攝影選拔賽、「梨園會友」書畫攝影展及贊花海作文大賽等活動,讓您賞梨花雪海美景,品蒲城民俗風情。民俗表演分會場設在蒲城橋陵和孫鎮。在富平有一種記憶叫盤龍灣遺址  盤龍灣遺址,位於富平縣淡村鎮西盤村南裡組東,趙氏河南岸二級臺地上,遺址面積3.5萬平方公裡。
  • 藝術節|「書香中國 美麗人生」全國全民閱讀攝影大展
    閱讀,是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傳承文明、提高國民素養的重要途徑。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年以來,「倡導全民閱讀」連續7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提出「推動全民閱讀」。
  • 正東路街道全民藝術普及古箏公益班結業
    中國江蘇網7月27日鎮江訊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7月26日下午,在學員代表匯報演奏的古箏曲《滄海一聲笑》的優美琴聲中,為期兩個月的鎮江市京口區第五期「周藝公益學堂」暨全民藝術普及進家庭古箏公益班結業。
  • 《普及美學原理》詩劇演出圓滿成功,掀起呼喚新時代美的生活方式潮流
    《普及美學原理》詩劇首演劇照 攝影:黃映洲9日的演出,氣氛熱烈,現場掌聲迭起,有觀眾反覆觀劇達三次之多。在疫情尚未消散的演出市場,類似此劇的熱演盛況實屬難得一見。記者散場後採訪了觀眾和演員。有觀眾表示,這部戲節奏緊湊,手段眼花繚亂,主要是傳達的意義和能量令人振奮,洗滌心靈,呼喚新時代美的生活方式,是對年輕人價值觀的一次有力肯定。演員胡煒說:「這齣劇帶來的思考比其他任何一部戲都全面,用的點都是常見而最容易忘掉的寶貴的東西。它的價值在於尋找自己的本來美,拋棄標籤化、人云亦云的東西。它讓我獲益匪淺,影響到我之後的人生態度。
  • 全民K歌助力「中國青年對話未來」,邀你去聯合國為77億人發聲
    2020年正值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騰訊於5月4日攜手聯合國駐華系統共同啟動「中國青年對話未來」系列活動,全民K歌共邀中國青年發揮自己的「唱」想,向聯合國駐華系統遞交提案,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全球77億人發聲,一起用歌聲點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