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對電商平臺的庫存系統中的批次管理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一起來看看~
一、批次管理
庫存,是電商企業不能迴避的問題,如何讓倉庫商品能夠有序的流轉,是電商供應鏈管理後臺的重中之重,也是電商企業的命門。
而商品能夠有序的流轉,離不開對每一次入庫的商品做精準的批次管理,何為批次管理?
由於不同批次的產品,在具體的屬性上有區別,或出於保質期、質量追溯、庫存精準管理等原因,需要對同一商品、不同批次編號,以此來進行區別。
入庫時按照一定的規則生成商品批次,確定後列印帶批次商品條碼,貼在商品上,通過掃碼槍掃碼入庫。出庫時按照倉庫需求(一般是新進先出或者近效期先出),掃碼批次商品條碼出庫,這個過程就叫批次管理。
1. 基礎設置
1)倉庫信息管理–開啟/關閉批次設置
出於某些行業原因,倉庫人員的流動比較大,有時候無法完整的進行商品批次管理,這時候系統需要有一定的容錯性和靈活性,所以倉庫需要能夠設置「啟用和不啟用批次」,這往往是批次管理的第一步。
當不啟用批次時,同一個商品入庫皆使用最後一次入庫批次後,再次入庫時系統生產的默認批次,以此來保證即便關閉批次管理,系統批次庫存數據仍能夠正常流轉。(以下內容皆以開啟批次為基礎)
2)倉庫商品管理–開啟/關閉板號啟用
系統商品如果按照商品規格維度來分,可分為兩種標準品和非標品。
標準品:採購規格一致的商品即為標準品,例如xxx商品1箱裝 ,¥100元/箱,按箱入庫,按箱出庫。非標品:採購規格不一致,比如西瓜,按個近貨,按斤出貨。標準品在入庫時不需要每個進行稱重,因此可以直接按照裝卸貨車一車的數量進行統計,提高操作收貨的效率,這時候,啟用板號就顯得十分必要。
相反,非標品由於都需要稱重入庫,因此啟用板號並起不到什麼效果,因為可以設置為不啟用板號。
2. 基礎概念
由此要引出3個概念:商品條碼、批次號、板號
商品條碼:商品在系統內的唯一標識,不可重複(非商品編碼,同一個商品的商品編碼是相同的,但商品條碼是唯一的)批次號:商品入庫批次的唯一標識,不可重複,採購單上商品第一次確認入庫時生成,默認同一個商品多次收貨都為同一個批次,收貨操作人可選擇生成新的批次;板號:是規格統一的商品存放板號的唯一標識,不可重複,需要在商品設置啟用板號後,才可列印;對於生鮮供應鏈公司來說,批次管理就是對商品從入庫->出庫的過程的管理。
入庫->出庫批次管理-圖1
3. 庫存相關查詢表
商品批次庫存表:用來記錄商品每個批次的庫存情況,供倉庫相關業務員查看,這裡涉及到幾個庫存概念,分別是:
來貨在途庫存: 倉庫已規劃入庫,建立了相關採購/調撥單據,倉庫還無法實際使用這部分商品,也就是還未實際入庫的庫存;出庫在途庫存:倉庫已規劃出庫,建立了相關配送單據,倉庫不可再繼續調配這部分商品,但還未實際出庫庫存;預計庫存 := 實際庫存+來貨在途庫存-出庫在途庫存當預計庫存為0時,商品自動變為停售狀態,當商品預計庫存>0,自動變為在售。特殊場景下,後臺管理人員也可手動將批次商品調為停售。
商品批次庫存表-圖2
商品批次庫存變動日誌表:用來記錄商品每個批次的庫存表動情況,可方便追溯批次的出入庫情況
商品批次庫存變動日誌表-圖3
商品條碼出入庫變動日誌:記錄商品條碼的每一次表動,方便後續追溯。
商品條碼出入庫變動日誌表-圖4
二、入庫
一般來說倉庫入庫分為採購入庫、調撥入庫。
1. 採購入庫
採購入庫是由採購員建單,再從產地/批發市場直接來貨導倉庫,由相關單據員審核採購單後,倉庫開始收貨,收貨完成後增加批次商品庫存
這時候需要考慮的問題:
什麼時候生成批次號?是採購單審核還是倉庫收貨?一個商品在同一個採購單內是否允許有多個批次號?採購入庫,倉庫是否存在同個商品多次收貨的情況?同一個商品多次收貨需不需要重新生成批次?……這些問題都需要根據倉庫的實際操作情況來設定系統的走向,經過一系列的頭腦風暴後,確定為:在審核採購單時,採購單內商品生成同一個批次,各個商品在收貨時都默認為採購單上的生成的批次,收貨員可選擇生成新的批次,這樣一來,以上這些問題就都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商品批次入庫-圖5
2. 調撥入庫
與採購入庫的不同之處在於 ,調出方需要等待調入方的同意,單據的流轉才能順利完結,否則只能中斷重來,並且一般來說,調入方只允許全部收貨或者拒收。業務流程相對簡單。
因此,調撥單收貨與採購收貨的流程不同處就是調入商品只會有一個商品批次,其餘流程都是一致的;
3. 入庫商品退貨問題
由於退貨需要關聯原入庫單號,因此由系統按照原入庫單上的商品批次號自動匹配即可,當商品存存在多個批次時,操作退貨的人可選擇批次商品進行退貨。
確認退貨後,扣減商品相關批次的批次庫存,同時生成商品條碼出入庫日誌、商品批次庫存出入庫日誌。
三、出庫
1. 配送出庫
倉庫根據各合作客戶的訂貨單,非標品統一掃碼揀貨出庫,標品只需要掃板號輸入數量揀貨出庫,揀貨完成後,確認出庫,減少出庫商品相對於的吧批次庫存,出庫流程完畢。
在這個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商品條碼/板號丟失無法掃碼情況,此時,需要有入口能夠手動輸入商品數量,同時系統系統按照先進先出的規則給商品分配批次,以保證商品能順利出庫。
但這時,被分配的商品批次庫存會被減少,但實際卻沒有減少,因此掃碼出庫需要倉庫能夠負庫存出庫,以此來保證貼碼商品能夠全部順利出庫。
當然,最重要的是事後需根據商品的條碼出入庫日誌找到商品未貼碼的原因,以此追究責任,減少下次的失誤。
商品批次出庫-圖6
2. 配送退貨
配送退貨返倉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退貨商品是否需要入庫?
如果需要重新入庫,那麼需要重新列印商品條碼掃碼進行掃碼入庫,批次默認為入庫時的批次,可重新生成新的批次,確認入庫後,增加其原批次/新增批次的商品庫存。
如果不需要重新入庫,確認退貨後,只需要扣減商品關聯的入庫批次庫存即可。
總結
除入庫、出庫2個主要流程外,還有盤點,報損/報溢,加工等等業務流程,都與批次管理息息相關,要管理好一個龐大供應鏈的商品批次,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產品人不斷地精益求精,用完善的系統來解決這個難題。
以上就是我對商品批次庫存管理的理解,歡迎賜教~
本文由 @luck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