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從電商商業模式、電商後臺、電商後臺產品架構三個方面對電商後臺系統展開了分析,並針對B端和C端的差異進行了梳理總結。
了解完整的電商後臺,可以鍛鍊我們從全局角度看產品的思維,這樣做產品就有前瞻性,而不會局限在某些功能中,因小失大。本篇你將收穫什麼?
我們來看看主流的電商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不同,那麼產品架構就不同,各模塊設計也會有所不同。產品架構往往是基於商業模式而產生,產品經理要設計好的產品架構,首先就要了解目前做的產品商業模式是什麼:
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對顧客)的縮寫,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
是英文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即商業對商業,或者說是企業間的電子商務,隨著網際網路整體生態的優化成熟,不少創新型的跨境B2B電商形態不斷湧現
國內較有代表性的跨境B2B電商交易平臺主要有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環球資源、敦煌網及環球市場集團等。
海外企業買家在跨境電商交易服務平臺中選購商品,國內跨境電商賣家收到訂單後將信息實時傳輸到買家所在地區的海外倉運營系統中,進行貨品分揀、包裝,然後利用當地的物流配送系統把貨物及時送到買家手中。
consumer to consumer 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就是通過網絡進行交易,出售商品給消費者,此種交易類型就稱為C2C電子商務,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淘寶京東。
C2C對比B2C來說更加靈活,對於海量商品和類目進行補充,針對不同的用戶做個性化定製。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Alex+Rampel定義的O2O商務的核心是:在網上尋找消費者,然後將他們帶到現實的商店中。
類似於美團、口碑。用戶在網上團個電影票,可以到線下實體店去消費。這是到店服務。
類似於美團外賣、餓了麼。用戶在網上下單定個外賣,騎手負責從商家那裡取餐送到用戶家裡。這是到家服務。
簡單理解C2M就是,電商平臺通過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將信息傳遞給上遊製造商,從而製造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並且直達消費者手中。
其實C2M模式在電商行業誕生已久,必要商城創始人早在2013年就已經提出這一概念,為什麼該模式在2019年才正式走紅呢?
(簡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1)消費場景多樣化
(2)社交化分享、移動電商時代新營銷這裡主要體現在去中心化的社交平臺和粉絲經濟以及微商,這類產品的核心在於在碎片化的場景中激發用戶需求。
(3)內容化、粉絲化和場景化
要了解一個電商後臺,首先我們要清楚用戶的購買流程。
根據這個流程,我們來了解下後臺系統有什麼,是怎樣支持這些流程的?
後臺產品不像前臺那樣容易借鑑,大部分只能靠自己摸索,作者在初期學習商城類產品邏輯時,就是根據某商城小程序提供的功能使用倒推的方式,去摸索其後臺的功能模塊,相對於直接看書獲得知識,自己嘗試摸索並完成簡單的功能結構圖和原型製作之後,對後臺的業務流程會更加深刻。
註:本後臺功能框架由某商城小程序前臺功能導推而成
摸索之後主要總結出以下信息:
1. 角色
顧客、商家、平臺、供應商、服務商(物流/支付)
2. 系統信息
商品、訂單、支付、物流、評價……
這裡以一個小程序商城為例:
3. 流程控制
1)動態營銷:讓用戶知道並產生興趣
2)後臺管理:購買全流程線上記錄,可監測訂單動態
3)供應鏈信息化:實物物流可控,訂單下發倉庫、倉庫分揀出庫、物流送貨可監控,提升服務質量。
1)提供業務支持
2)優化服務流程
3)提高服務效率
1)注重業務邏輯
2)信息交互多(內部、外部)
3)功能可拓展
優秀的產品只有熟悉產品整體架構,才能系統整體的考慮功能的合理性,從更高的角度對產品未來業務發展進行規劃設計。
1)產品架構影響業務發展和未來拓展性,好的產品架構能支持業務橫向發展
2)設定邊界,業務分治,如同組織架構,定義每個系統的範圍
3)提升效率,減少耦合,保證系統穩定,不將各子模塊進行分離,會出現兩種情況
縱向控制:產品系統的層級
橫向協調:子系統內部的功能層級
一體化平臺往往是由各個子系統形成的,隨著業務發展,產品架構也會不斷完善、重構
註:電商後臺產品架構要求產品經理非常懂業務,對系統邏輯思維,整體業務認知以及發展的前瞻性.不同行業不同用戶群的產品經理,在做產品架構的思路也會不一樣
商品中心管理數據包括:SKU、SPU、屬性、類目品牌、價格
訂單中心:
支付中心:
用戶中心:
調度中心:將訂單信息轉化為發貨通知單,以及其他出入庫單,調度倉庫和物流進行發貨
促銷中心:
內容管理系統:
評價中心:
採購中心:
財務管理:
WMS倉庫管理系統:
物流中心:
風控中心:
客服中心:
(與之對應的是工單系統,將客服任務進行隊列管理,分配給相應的客服)
店鋪管理:
相當於提供給B端用戶一個Saas管理後臺, 提供:管理商品/營銷 /訂單
(主要針對一些有對B端業務的電商開放平臺)
這裡的大模塊主要是以大而全進行展示,但是在具體的設計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進行設計,並非所有模塊都會包含。
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部分每個系統之間是交叉的,系統之間的業務邏輯和交互十分複雜,規則多樣。
注意:在b端設計中信息流轉流程是最為重要的,前端用戶的一小步,後臺系統往往會經過一大步。
以客戶下訂單為例,從用戶選擇商品、生成訂單到訂單出庫、物流配送、用戶籤收、退貨退款,可見每個子系統不是孤立的,通過產品架構相互關聯,並定義其功能範圍。
1)都是解決用戶需求,給人用
2)都要兼顧用戶體驗和業務之間的平衡
3)都要堅守做產品設計的核心思想,即「在什麼場景下為怎樣的用戶(客戶)採取什麼方法解決哪些問題」
需要關注的是:
1)產品設計差異
在C端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明確核心功能是給哪些目標用戶使用的,也就是最初的設計目標是什麼,需要保持產品的場景多樣化,突出核心功能。
在b端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主要輔助用戶行為,在設計初期,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相應的功能需求,儘量把流程做到完善
2)核心關注點不同
1.相較於C端注重提升用戶體驗,B端是面向企業或組織的,更加注重提升效率;
2.B端設計的基礎是數據流轉,強調數據的產生與流向,方便平臺內外對接,而非功能點的堆砌;
3.B端產品雖然業務流程複雜,但其大部分產品流程相似,面向的角色和需求也較為固定;
4.相較於C端產品,B端多了數據錄入和管理的功能;
作者:米六,微信號:Evymmmm
本文由 @米六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