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直言賈禍。」又道:「三寸舌害六尺身。」其意就是勸導人們說話要「慎言」,不要「出口」太快,否則的話,什麼時候被自己「不慎」的言語所害,沒準兒自己還在雲裡霧裡呢! 也許你以為言者無懼則世上無人可懼;也許你以為心直口快可顯血氣方剛;也許你以為掖不住話無傷大雅……也許到已沒有也許時,你就該為你的「不慎」之語還債了!
1.口不擇言害處多
中國語言的魅力在於,一字之差,可能意義相去千裡甚至完全相反,語調的輕微變化可能造成多種解讀。所以我們說話時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如果口不擇言,那麼極有可能鬧出笑話,造成尷尬和誤會,以致得罪了別人而難以收場。
2.話要經過大腦再出口
沒有誰會挖空心思去得罪人,很多時候我們得罪別人不是出於主觀的原因,而是自己在語言表達上出了偏差。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裡」,語言表達的一點偏差會導致意義的離題萬裡。若想避免這種不必要的麻煩,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不要讓自己的嘴巴比腦子轉得還快」。
3.閒談不搬弄是非
閒談可以促進人際關係,又可以加強團結合作。然而,若是在閒談中搬弄是非,自己就是是非之人。有時還會發生不幸的結局,這說明說話也有負效應。
4.莫讓他人感到相形見絀
謹防「禍從口出」,很重要的一點原則便是不能在失意人面前談得意之事,雖然那樣可以滿足你一時的成就感,卻可能傷及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形成積怨。莫讓他人感到相形見絀,是擁有好口才和好人緣的開始。
5.「忌口」的話題不可多談
在交際場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固然是很多人所嚮往的。但是,假若口無遮攔,說漏了嘴,說錯了話,也是很難補救的,所以說話應該講究「忌口」。否則,若因言語不慎而讓別人下不了臺,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禮貌的,也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