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何畫出自己腦子裡構建的畫面?
1、要做到畫出腦子裡想要的畫面,首先筆墨功夫要過關,才能做到筆隨意轉。其次筆墨與紙絹之間又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這又與材料、水、墨的濃淡乾濕的變化關係甚大。所以,只有多寫多畫,反覆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日積月累,做到筆隨意轉,墨隨筆轉,樣樣天衣無縫,才能真正做到紙上之境又是心中之境。
故此,既已託情於畫,就得有殉藝精神。相信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藝術也是不辭勞苦勇於攀登才能實現的。於餘從藝多年體會,多深入生活寫生體察,勤學苦練,多讀多悟,嚴格地約束自己的心,眼和手,就會慢慢地走向成功。
「水到渠成看道力,崖枯木落見天心」,藝術是天才創造,但天才出於勤奮。藝術的最後成功,一定是藝術家品德的形成。那個時候,下筆如有神,畫中之境又何愁不是心中之境!
2、如何畫出腦中構建的畫面,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就複雜,首先如果你接受過藝術繪畫方面的教育那麼你就比其他人更容易完成這件事,因為腦子想好和用畫筆實現它中間需要大量的學習和練習作基礎。所以沒有美術基礎的人完成這件事相對來說比較難。現在我們假設你是有美術基礎的,以其為前提的話畫出我們構思的畫面我個人覺得應該要經過4個步驟。
1,因為我們頭腦中已經有構思了,那麼我們第一步就是先構圖,把我們畫面的主體放在最合適的地方。
2,從整體到局部逐步推進,切記不要因小失大陷入局部中而丟裡整體關係。
3,調整明暗關係和色彩關係,注意色彩冷暖變化,和畫面中各種光線的影響。
4,在注意整體的條件下刻畫細節,做最後的調整。
經過這4個階段我們頭腦裡的畫面基本已經呈現在了紙上,其實這並不難,只要你多多練習就能早日做到。
3、一般當你看到一段文字時,腦海裡就已經出現了一幅畫面,但是準備提筆作畫時,又覺得其實沒有那麼清晰……
1、左腦是控制邏輯和語言方面,右腦控制圖像和感情方面。我們平時記圖像的時候人腦是拆分成若干個屬性信息記得,比如兔子記成長耳朵,鼠樣的嘴,有點三角形的頭,隨著時間推移,大腦會把充滿細節的圖像逐漸變成一些抽象的輪廓或者符號。所以你從很遠的地方看見幾年不見的老同學的背影,你也能認出他來,靠的就是這種大概感覺。
2、一般是這樣,從一段我很感興趣的文章裡摘出一段有場景感的段落,然後提取文章和自己腦海中要畫的關鍵詞,列出,然後大概定一下構圖,找多張參考圖,定下風格,然後定下大概物品和人物的位置和角度,畫線稿,上色。
3、平時可以多看大師的作品,對你有幫助的
4、對面畫布,就會想像,自己坐在湖邊。倘若有一些靈感,腦中閃過畫面,那麼就大概以此來畫了。倘若一絲靈感也沒有出現在腦海中,我就會隨便在畫布上點一個點,或者拉一條線。不知道為什麼,往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知道了,我下一步應該怎麼畫了。
而且越畫越興奮,就好像發現了寶藏一樣。一幅作品完成後的喜悅,其實並不能停留很久。往往會變成饑渴,促使你趕緊開始新的嘗試。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樣,但我是這樣的。
但人的經歷是有限的,有時候你必須停下來,而停下來並不代表著真的停下來了。你還在頓悟,你還會在生活中學會更多東西。我不會畫畫,和我天生會畫畫,其實並不矛盾。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你,其實也不重要了。就像我們自己,有時候都不能理解自己。
有人說:「抽象畫是21世紀最大的騙局。」但依然有很多人特別鍾愛抽象畫。相反,說這句話的人,從一開始,就拒絕了另一個美的世界。看不出是什麼叫「無」,看出是什麼叫「有」。有和無哪個更美?可以做比較嗎?顯然是不能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一種藝術可以孤立存在,就說明,每一種藝術離開理解它的方式就是不藝術的。就像你自己,不可能孤立存在一樣。因為當你問自己你從哪裡來的時候,你就明白,你不是孤立的。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藝術的,是美的。至於怎麼個美?我其實並不在意。就好像,我畫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我的畫,想到了什麼,思考了什麼。
我不會畫畫,但我天生適合畫畫。如果真的理解了這句話,那麼你也就從一開始會畫畫了,會表達了。一開始畫的時候,不清楚要畫出什麼樣,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清楚你的畫面需要什麼感覺,去找這種感覺,能找到,你就一個幸福的藝術家。
獨立學者,藝術家,作家靈遁者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