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效應——判斷價值的內心直覺

2021-02-18 小楓楓同學

    錨定效應根據啟動的方式分類有三種,分別是:

1. 傳統錨定效應:通過「語意」啟動,通常表現為做判斷之前,一個概念或判斷先通過「旁人」的語言描述,進入了我們的思維,導致我們最終的判斷會「基於」這個先入為主的旁人語言描述的「前提條件」。

比如你的好朋友告訴你,你們的一個共同朋友小紅出軌了。以後你在評價小紅時,就會直接考慮「她出過軌」,進而得出「小紅人品不太行」的結論。

2. 基本錨定效應:通過「數值」啟動,原理和傳統錨定效應相同,但先進入我們思維的變成了數字。

比如某專家告訴你,研究表明,藍鯨一般會有大約40顆牙齒。之後我們再判斷藍鯨有多少顆時,就會傾向於得到一個40左右的數字,然而科學的真實數字卻是約20顆。導致結果不同的原因是你看的某專家可能不一定靠譜,也可能是研究不太專業嚴謹或者存在偶然性等等。另外,商品的「原價特價」和所謂的「專家曾說」在錨定方面也相似噢。

3. 自發錨定效應:一句話講就是:根據我們的歷史經驗做判斷,這也是我們最常碰到的錨定效應。

就像上面講的可樂的例子,來自鄉村的小明的心中就覺得一瓶可樂該賣兩塊錢,2元這個參考數字是根據小明從小到大的經驗得到的,他覺得賣兩塊錢是「天經地義」,販賣機2.5的售價差不多是「搶錢」,太貴不划算;而小紅則恰恰相反。

相關焦點

  • 決策與判斷:直覺與偏差—錨定與調整
    錨定效應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現象,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錨和「錨前估計」之間差異的大小,直到兩者達到相近的水平。錨前估計是指在呈現一個錨之前,個體的平均判斷。而陪審團向法官陳述證據的順序可能會導致更嚴厲的判決,如果法官將罪行錨定在了更嚴重的證據上的話。 錨定效應就存在於日常的生活中,比如錨定效應就能夠影響個體對房地產價格的判斷。就算是專家也不能避免錨定效應,並且這個過程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評估受到了他人錨定信息的影響。
  • 為什麼銷售一定要懂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一般又叫沉錨效應,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對於銷售來說,日常工作就是與人打交道,多少需要懂點心理學。一、什麼是錨定效應?錨定效應最初是由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提出。所謂錨定效應,是指人們在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錨的支配,以初始錨為參照點進行調整,但由於調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後判斷偏向該錨的一種判斷偏差現象。
  • 《思考,快與慢》:破除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用這三招就好
    錨定效應是一種認知錯誤,它指人們對某一未知量做出價值判定,通常基於對未知量的第一印象,錨定效應常被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去商場購買電器,同類電器中一個高價商品和低價商品擺放在一起,人們會下意識認為低價商品便宜實惠,這個商品的銷售量大漲,銷售過程中運用錨定效應,人的思維會被高價格錨定,忽略低價商品的實際價值。
  • 「錨定效應」是什麼?
    當人們對某個事物的價值高低做估測的時候,其實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價值衡量標準,一切都是相對的,關鍵看你如何定位基點。基點定位就像一隻錨一樣,它定了,評價體系也就定了,價值高低也就判斷出來了。錨定效應的商業應用在現實生活中,「錨定效應」處處可見,它影響我們對案情的判斷、對商品的購買、對談判的策略,等等。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打折的商品會註明購買數量的上限,每個人購買的數量都不能超過這個數。
  •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知識
    由此可見,儘管實驗者對隨機確定的數字有所調整,但他們還是將分子值的估計錨定在這一數字的一定範圍內。  許多金融和經濟現象都受錨定效應的影響。比如,股票當前價格的確定就會受到過去價格影響,呈現錨定效應。證券市場股票的價值是不明確的,人們很難知道它們的真實價值。在沒有更多的信息時,過去的價格(或其他可比價格)就可能是現在價格的重要決定因素,通過錨定過去的價格來確定當前的價格。
  • 《思考,快與慢》-錨定效應
    第11章 關於錨定效應人們在對某一未知量的特殊價值進行怕評估之前,總會事先對這個量進行一番考量,此時錨定效應就會發生
  • 【每日科技名詞】 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定義:在評估問題時所依據的起始參照點不同而引起的判斷偏差。又稱:沉錨效應學科:心理學_社會心理學相關名詞:錨點 錨定啟發法來源: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延伸閱讀】1974年,認知心理學家特維爾斯基(Tversky)和卡內曼(Kahneman)在實驗中首次發現人在決策時存在錨定效應。
  • 一個有趣的心理現象:錨定效應
    基點定位就像一隻錨一樣,它定了,評價體系也就定了,好壞也就評定出來了。1973年,卡納曼和特沃斯基指出,人們在進行判斷時常常過分看重那些顯著的、難忘的證據,甚至從中產生歪曲的認識。例如,醫生在估計病人因極度失望而導致自殺可能性時,常常容易想起病人自殺的偶然性事件。這時,如果進行代表性的經濟判斷,則可能誇大極度失望病人將自殺的概率,這就是人們在判斷中存在的錨定效應。
  • 生活中如何才能不被「錨定效應」牽著鼻子走?
    這種事例我們日常中經常碰到過,給定了這些價格叫錨點,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錨定效應。錨定效應,又叫沉錨效應,指的是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我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那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錨定效應都有哪些,怎樣才能避免?
  • 警惕刑事審判中的錨定效應
    這其中,有一種廣泛存在卻未得到足夠關注的認知心理偏差——錨定效應。實踐中有罪推定、疑罪從有、同案異判、冤假錯案等現象均可從錨定效應中找到心理根源。  錨定效應的心理機制  錨定效應是指在不確定情境中,判斷決策結果受初始信息(錨信息)影響而向初始信息趨近的認知偏差。
  • 營銷中如何運用「錨定效應」
    前兩天在百家號發的文章中提到了」錨定效應「,過後有人問我你提到了「錨定效應」具體是什麼?介於此類問題,我突然奇想,可不可以在發布的文章中定期的穿插一些商學課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大家學習一些知識,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溫故而知新「嘛!
  • 錨定效應——每個人心中的那個「錨」
    你看,同樣的問題,只不過一開始給你的數字不同,就影響到了你的判斷。也就是說,我們在判斷時,經常會以一個數值,或者叫做「錨」來作為依據,然後再進行一個調整,這就是錨定效應。理解了這個錨定效應,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作用,比如砍價。
  • 錨定效應:說到底我們還是個幼鵝
    在我看過的所有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都提到這個概念「錨定效應」。所謂錨地效應:簡單的說,就是絕大多數人過分依賴、過分重視「初始值」(比如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甚至只記得」初始值「。而這個初始值將成為其後所有判斷的依據。
  • 錨定效應及其應用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錨定效應。再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人們喜歡的是佔便宜的感覺,如果一開始就把最低價或者出售價標出來,那大家並不會認為便宜,只不過是個正常的價格罷了。其實,錨定效應存在於方方面面,比如,戀愛中的錨定效應,第一印象,基本決定了後續的發展,或者說,前男友前女友,決定了她/他在跟你見面後,心理就已經決定了適不適合繼續發展。
  • 不清楚錨定效應?難怪會被商家「操縱」想法
    最貴的商品大部分擺放在靠近門口或是最顯眼的地方,通常它們附近還會放一些打折的商品,這種商業行為在行為經濟學上叫做錨定效應。大部分人對事物進行評價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尋找一個參照物,這個參照物就是錨。在行為經濟學上,這種行為有一個專屬名詞——錨定效應。
  • 不懂「錨定效應」,你被別人操縱都不知道!
    別以為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營銷套路,背後卻存在著一個心理學原理:錨定效應。沉錨效應,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這時,如果進行代表性的經濟判斷,則可能誇大極度失望病人將自殺的概率,這就是人們在判斷中存在的錨定效應。——卡納曼,特沃斯實驗1974年,卡納曼和特沃斯基通過實驗來進一步證明錨定效應。
  • 深度|3招,打破「錨定效應」的局限,避免社交的《傲慢與偏見》
    01、「名利場」下的社交模式,深深陷入「錨定效應」產生的負面行為之中「錨定效應」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1974年提出:是指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 ...剁手節,當你不理智的買買買時,也許是因為你中了錨定效應的著
    其實,這裡面涉及很多心理學效應,比如從眾效應、錨定效應等等。如商品的價格欄,一般有兩個價格,一個現價,一個是原價,這個原價就是「錨」,讓你覺得以現價購買這個商品真是划算啊,從而讓你買買買。今天我們只說錨定效應,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分析其它效應,如果感興趣,那就趕快關注我吧!
  • 羊群心理、錨定效應、過度自信:你被影響了嗎?
    對,這些就是羊群效應、錨定效應和過度自信在生活中的體現。 投資時,這些情況同樣存在,比如聽到好友說一隻基金不錯,有很多人認購,你會擔心來不及上車,連產品信息都不看就趕緊下單搶購,這就是典型的羊群心理。 這些現象被歸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範疇,在實踐中也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判斷。
  • 中國樓市有個「錨定效應」
    何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它是「行為金融學」常用的一個概念,指的是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已知數值作為「起始值」,而這個「起始值」會先「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   聽起來有點玄,用現實例子來說就簡單多了。比如,一些歐美奢侈品公司經常會搞個新品推介會,模特兒挎著個其貌不揚的包,在T臺上走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