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以來,由字節跳動引爆的"雷"一顆接著一顆。首先是字節跳動旗下產品抖音宣布其日活已達4億,近日又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已完成2019年業績任務,全年營收超過1400億元,較上年增長近280%。
對此,字節跳動官方先不予置評,後又稱"消息不實"。
到底是主動放出消息,蹭熱度炒作一波,還是說確實是"謠言",真真假假我們無法辨別。不過也有網友對數據提出了質疑:字節跳動1400億的收入啥口徑啊?毛流水吧?咋不披露利潤呢?數據不可信,忽悠資本市場接盤?
此網友還對之前抖音披露的"4億DAU"提出了質疑:抖音4億DAU也是摻水嚴重,微信國內日活8.5-9億,海外1億。抖音如果國內有4億DAU,意味著身邊每天2個用微信的人裡就有一個用抖音的,你們身邊是這比例?反正我一天頂多見一兩個用的。
字節跳動"千億營收"靠什麼實現?
暫不討論"1400營收"的真假。
字節跳動的恐怖崛起,是以今日頭條的信息流模式起家。"算法推薦"吹著字節跳動成為在風口上起飛的豬,隨後又抓住了短視頻契機,以抖音為代表的"Killtime"產品迅速搶佔了絕大部分的用戶時間。
不過整個2019年,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幾近觸頂也是肉眼可見的事實。Quest Mobile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19半年大報告顯示:Q2全網用戶淨降200萬,時長紅利也即將見頂。無獨有偶,張一鳴也在一次發言中提到,今日頭條正在艱難度過1.8億DAU增長瓶頸期,增長空間可能只剩下4000萬DAU。
可以說,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尾期衝擊下,字節跳動的APP工廠的用戶增長已經難以突破,2019年初定下的"1200億"營收目標,壓力可想而知。
對於向來遵循"左手捕流量,右手賣廣告"這一商業模式的字節跳動來說,信息流廣告一直是其主要的營收來源。相關數據顯示,字節跳動在2018年的營收為500億元,其中廣告業務達到了400億元,佔比高達80%。然而,無論是今日頭條還是抖音,違規、虛假廣告問題尤其嚴重。
回想過去的一年,1月,抖音被315晚會曝光現金貸廣告侵襲,平臺上出現的高達50多家貸款產品中,不少是砍頭息、高利貸、暴力催收等投訴重災區;3月,抖音網紅售賣高仿名牌包,賺取暴利被媒體曝出;5月,抖音"三無烤蝦"新聞刷屏,二類電商問題由此紛紛顯現;7月,抖音再成為央視的批判對象,被指出平臺已成制假販假的集中地,大量的三無產品正在通過抖音網紅向消費者進行售賣;12月,抖音再被央視曝光"套路貸"罪惡利益鏈條……
廣告是抖音和頭條變現的來源,而頻繁出現的廣告問題,也從側面反映著字節跳動旗下APP在高營收壓力下的謀利衝動,迫切變現的心態致使其對平臺廣告內容的審核鬆懈放縱。
對此也有用戶表示:即便字節跳動做到了1400億營收,裡面到底又流淌著多少骯髒的血液?
千億營收的背後,或為資本市場"畫大餅"
核心產品紛紛深陷發展瓶頸,營收壓力下的字節跳動迫切需要開闢新的戰場,以發掘新的利益增長點,但似乎新業務的開拓總是不盡人意。
事實上,從2018年起,字節跳動就開始大舉進軍新業務,覆蓋了社交、現金貸、汽車、教育、遊戲、電商等諸多領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費用,讓自身業務向著"網際網路大佬"的方向實現橫向擴張,但成功者寥寥。一系列動作之後,佔據用戶手機的APP產品,仍然還只是今日頭條和抖音而已,字節跳動的APP工廠模式已然失靈。
有媒體在此前就提出,儘快字節跳動一直對IPO三緘其口,但國際風投和PE機構的集中程度,說明這家公司需要迫切向資本市場證明其營收的增長潛力。
此前,在字節跳動披露Pre-IPO融資消息時,有媒體曾透露軟銀等機構與字節跳動籤訂了對賭協議,"若6年內未IPO,將按8%複利回購"。隨後,路透社也撰文證實了這個猜測,"字節跳動雖然以780多億美元估值融資,但多個信源表示其部分融資的條件是對賭其IPO時估值達到900億美元"。
不難揣測,字節跳動瘋狂涉水多元化業務,有可能只是為資本市場畫下的一張"大餅"。此次字節跳動交出的"千億營收成績單",當中有多少泡沫,我們不得而知。
在今日頭條和抖音兩大王牌的帶領下,字節跳動經歷了急速狂奔,但如今隨之而來的國內市場流量和人口紅利的天花板也清晰可見。走到營收近千億這樣的體量,未來還想要急速增長必定非常艱難。再加上前有騰訊的阻擊、後有國內的監管嚴打、出海路上的頻頻受挫,2020年的字節還將如何跳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