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答錯的題,全行業可能還會再抄 | 運動品牌再戰

2021-02-22 商業地產觀察

運動品牌越來越快,推新品,搶流量,玩創意。快,是它們呈現的狀態,亦是壓力。《運動品牌再戰》系列,意在亂眼的舞步中,撥開國內運動品牌巨頭酷炫外衣,看見焦慮本質。

十年前,李寧率先喊出「90後李寧」,卻不慎走向低谷;十年後,「中國李寧」爆潮而紅,成了顆年輕人眼中的新星。

越過沙漠,歷過群山,三十而立的李寧,遠赴敦煌來了場絲路T臺秀。四天後(8月29日),秀場上的秋冬新品上線天貓超級品牌日。

單日銷售破億元,李寧成了天貓超級品牌日服飾品類銷冠紀錄創造者,再次尋回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

可這樣的成績單,在李寧集團執行董事及聯席CEO錢煒眼中,僅僅是「山腳下」,最多是「半山腰」水平,離登頂還有很長一段路。

1990-2010年

中國運動品牌大發展

李寧跑馬圈地黃金時代

國產運動品牌,萌芽於上世紀80、90年代。

1989年,奧運冠軍李寧退役後成立了「李寧」同名品牌。次年,李寧有限公司問世。跟風者緊隨其後,1991年代工品牌豐登鞋廠改名「PEAK 匹克」,同年安踏與金萊克相繼成立,國產運動品牌呈繁榮之勢。

國內運動品牌紛紛創立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開資料收集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步入千禧年,北京申奧成功,中國運動市場潛力大爆,國產運動品牌進入黃金十年。李寧憑藉著創始人的知名度以及一系列對國家代表團的贊助,率先打響名號。隨後,各國產品牌爭搶當紅代言人,品牌廣告霸屏各大電視臺。

成功的營銷策略,帶來營收節節升高,國產運動品牌擴張野心膨脹,「上市潮」一波接一波。李寧於2004年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安踏、特步、361度次第跟上,而鴻星爾克則擇道新加坡IPO。

國內運動品牌掀起「上市潮」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開資料收集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吸睛世界,國內運動品牌行業攀至第一個頂峰。這年,銷售渠道以經銷商為主、直營為輔的李寧,門店數已由2003年的1985家增至6245家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以經銷模式快速搶佔渠道外,創始人李寧自帶的「中國體育精神」,通過贊助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四屆奧運會,不斷強化了李寧品牌勢能。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李寧親自點燃奧運火炬,是李寧品牌走紅世界的開端。

渠道、營銷雙向發力,2001年起的十年間,李寧的營收CAGR達到33%,淨利潤CAGR達到41%。2009年,其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到達9.8%,超越了Adidas,僅次於Nike,坐穩了國內運動品牌的霸主之位。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1-2014年

行業深陷低迷難自拔

李寧庫存危機爆發尋自救

北京奧運喧囂過,揚起的運動風潮漸散,國產運動品牌們不約而同嘗到了盲目擴張、粗放管理的苦果,深陷低迷難自拔。

一方面,經銷為主、直營為輔為模式,缺少對終端渠道的控制、反饋力,進而導致品牌無法對銷售情況全面掌握,盲目擴張終釀成了庫存危機

另一方面,代理商掌握終端銷售資源,品牌獨自承擔的兜底條款,易導致存貨積壓,應收帳款回收困難,財務情況進一步惡化。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囿於庫存壓力轉入價格戰的國內運動品牌們,此間還遇上了內外夾擊。在內,有低端戰線的莆田系「假品牌鞋」的圍攻;在外,有Adidas、Nike等把控著中高端市場。

危機四伏,戰鼓雷雷。登上國內運動品牌第一寶座的李寧,亦不例外。


跑馬圈地的前期,李寧隨行業大勢而為,大量鋪設經銷渠道搶佔市場。門店快速擴張,銷售滯後明顯,因對終端門店的管理能力較弱,加重了庫存積壓,關店潮隨之而來。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危機重重下,激進的「自救」戰略使得李寧雪上加霜。2010年,時任李寧公司CEO的張志勇,開啟了品牌重塑計劃:更換品牌logo,廣告語由「一切皆有可能」替換為「Make the change」。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同時,李寧將目標消費群體轉換為「90後」,提出10年內成為全球5大運動品牌之一的目標,直接對標國際品牌。

新logo與廣告語一出,此前積壓商品瞬間變為舊款,庫存壓力倍數放大。尷尬的是,新款商品並未擊中老客戶們的心,以未能撩動「90後」新客戶犀利的品味。銷售渠道遇阻嚴重,至2012年,李寧庫存積壓的7個月以上的存貨高達66%,同比升了20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為對標國際品牌,2010年4月起,李寧連續三次提價,價位直逼Adidas、Nike。鞋類產品提價幅度累計達25.9%,服裝類產品則累計達36.5%。在產品缺乏獨特競爭力現實下,盲目提價進一步造成了銷售困難,加重存貨堆積,形成惡性循環


經歷IPO後的首次虧損,及一系列內訌後,李寧亟待徹底改革。原CEO張志勇宣布辭職,曾主導達芙妮成功變身的金珍君接任為李寧新CEO。

艱難改革,拉開序幕。2012年,李寧推渠道復興計劃,將改善渠道的存貨組合、恢復渠道盈利能力至健康水平作為公司首要目標。

第一步,清庫存。2012年6月,李寧應收帳款25億元,庫存11.38億元。為促進新產品在渠道中的流轉和銷售,其砸下18億元從終端回購舊庫存。到2014年,李寧存貨結構明顯改善,在庫新品比例達到57%。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縮短應收帳款帳齡,是第二步。李寧採取的辦法是用壞帳計提以及存貨衝抵應付帳款的方式,至2015年李寧90天以上的應收帳款佔比下降至46%,財務風險可控。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第三招,渠道變更,擴大直營業務,加強對終端管控,從批發商角色轉變為零售商。2014年,李寧(主品牌)擁有直營門店1202家,銷售佔比達37%,較2012年的22%(門店631家)大幅提升。

同時,李寧建立了大數據中心,完成對80%的門店的數據收集,通過快反商品在門店進行試銷,提高供應端的生產和補貨能力,推進「以銷定產」的零售導向模式。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調整產品定位,以中端為突破口,緊抓大眾市場,實為第四招。李寧加強了產品研發力度,研發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明星產品,如「李寧弓」、「李寧弧」等減震跑鞋。

採用最新技術的明星產品「李寧弓」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經過以上一系列改革,雖至2014年李寧並未徹底扭轉業績虧損困局,但就毛利率來看,渠道變革調整基本完畢,盈利能力也在步步回血中。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5年-至今

國內運動品牌市場強勢復甦

李寧觸底反彈至高光

國內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恩格爾係數下降,消費需求升級,對中高端體育用品的需求增加。

另一邊,據國家體育總局規劃,預計到2035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可達6.3億以上,一個龐大的市場正在形成。

李寧等國內運動品牌巨頭們行至暖陽之地,復甦信號「滴滴滴」地響了起來。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5年,李寧先生回歸擔任李寧CEO,重啟「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slogan,確立了公司由體育裝備提供商向「網際網路+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的戰略轉變。

圍繞「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策略,通過「渠道+產品+零售運營能力」零售體系,李寧重回增長軌道,且藉由新品牌「中國李寧」行至高光時刻。


線下渠道,李寧強調關小店開大店重直營,聚焦高層級市場,強化超一線、一線、二線布局。2019年,李寧品牌(包括李寧YOUNG)共有7550家門店,其中經銷商門店5157家,直營門店1292家。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此外,李寧關閉虧損、低效店鋪,舊店翻新,不斷提升現存店鋪店效;新開店鋪以大店為主外,且注重繼續提升直營門店佔比,從而提升整體渠道質量,持續改善零售運營能力、盈利能力。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另值一提的是,李寧還通過加強各級市場商圈分析,結合不同的消費客群,優化店鋪形象和品類矩陣,實行差異化產品覆蓋,細化各個類型店鋪運營標準。

李寧通過渠道實現差異化產品覆蓋

資料來源/公司年報


線上方面,李寧自2015年開始,大力發展電商渠道,實現線上線下的渠道整合和互通,線上渠道營收顯著成效。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2015年後,李寧專注於籃球、跑步、訓練、羽毛球以及運動時尚核心五大品類,通過產品的持續創新,增加市場競爭力。

*差異化特色研發。2017年李寧「馭帥11代」籃球鞋入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大獎——國際金圓規獎,在籃球鞋圈子引發熱烈討論;2019年,獨立產品線「Counterflow-溯」,推出了「ALIEN星際」、「光輪」等人氣產品。

*專業、時尚兩全。李寧運用其獨創的Re-fit技術打造「適」系列「悟空」鞋,舒適性倍增,時尚感爆棚。

從數據來看,隨著新產品競爭力提升,李寧的產品零售流水中,新品的佔比逐年提升,產品研發戰略成效初顯。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狠砸營銷,挖需求。針對五大核心品類,定向投入營銷資源,挖掘潛在消費需求。2018年,「音速VI」籃球鞋藉助NBA與CBA進行匹配營銷,跑鞋「追風」,「戰斧」產品則配合馬拉松賽事進行推廣,效果頗豐。

*結合熱點,賺人氣。通過與潮流熱點結合,製造話題,提升品牌認可度。2018年紐約時裝周,李寧以「悟道」為主題,將中國元素與西方廓形相結合,重現90年代復古潮流。

李寧在紐約時裝周的「悟道」主體獲得優評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跨界合作,造勢能。藉由跨界合作、娛樂元素等,通過吸引藝人、意見領袖為產品背書,挖掘粉絲經濟,提升影響力。2019年,李寧贊助國慶70周年大閱兵人民方陣,並進行相關產品獨家發售,品牌勢能上升。


自2015年開始,李寧大幅縮減廣告及贊助費用。轉向相對便宜且傳播力強的社交媒體推廣,李寧本人也開通微博,加強品牌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曝光率。

經數年努力,李寧成功的控制了廣告與宣傳成本,廣告開支佔營收的比重縮減了14.8個百分點;2018年後,這一數字佔比已低於競爭對手安踏。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供應鏈方面,李寧優化以期貨為主的供應結構,建立了以快速反應的商品運營模式,提高終端消費能力

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需求預測模型,探究和摸索對於門店組貨和消費者需求的匹配,提高單店效率。優化訂單,提高發貨效率,提升整體供應鏈效率。

物流方面,李寧打造全國性物流中心NDC向門店發貨的直配模式,提升新品上市速度,縮短了從商品出廠到達門店的時間,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順勢之下,李寧的業績表現重回高點。淨資產回報率從2014年的-34%提升至2019年的23%,市場佔有率為國內運動品牌第二,僅次於安踏。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製圖/商業地產頭條

而據最新港交所資料,截至周三收盤,李寧股價大漲4.54%至49.5港元,自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15%,市值突破1200億大關至1232億港元,創歷史新高。

十年變革,涅槃重生。李寧新的高光背後,是產品、渠道、供應鏈三者間完美配合的結果,缺一不可為。新的十年,繼續精準出擊,或許是其攀上目標頂峰最好的辦法了。

相關焦點

  • 李寧(2331.HK)還會再創下一個巔峰十年嗎?
    以Adidas為例,2015年,Adidas共推出22款新鞋,其中近50%的種類都更傾向於時尚領域(數據來自聯商資訊),再配合其「單品+爆款」的營銷方式,讓Yeezy運動鞋系列、Stan Smith等迅速風靡市場;17年Adidas再次與時尚品牌Stella McCartney合作,邀請時尚名模Karlie Kloss代言,進一步將產品向時尚化發展,緊抓消費者需求;再如國產品牌李寧,亮相2018年的紐約時裝周
  • 安踏「FILA」、李寧「中國李寧」 除了潮牌,本土運動品牌還有啥新...
    這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眼中的國產運動品牌。頗有種唱衰國產品牌的味道。加之耐克、阿迪達斯等在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的擴張,已經佔領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心智,安踏、李寧等頭部國產運動品牌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另外,隨著國內體育用品行業整體強勢復甦,重回快速增長通道,國內運動品牌巨頭的全新發展平臺期已基本形成,各品牌加注品牌深耕,2019年下半場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 我們來到鞋都晉江,瞧了瞧安踏、李寧和喬丹等運動品牌的工廠店!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運動服飾行業高成長性依舊,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運動服飾市場規模達2648億元,同比增長19.5%。而中國運動服飾行業的高增長性主要來自,一是消費者運動意識增加,全民運動和運動種類的多樣化促進消費者採購運動鞋服,人均消費金額提升,二是運動服飾集中度繼續提升,運動服飾款式變化弱於一般男女裝,同時營銷和品牌效應對消費者選購時具有較大影響,有利於龍頭髮揮規模優勢,提升市場份額。
  • 李寧時裝周「爆紅」後 國產服飾品牌「再崛起」的冷思考
    上周,李寧(需求面積:100-300平方米)品牌亮相紐約時裝周2018秋冬秀場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作為第一個登陸國際秀場的中國運動品牌,它的亮相驚豔了全場。   李寧運動於1990年由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創立,巔峰時,李寧在國內運動市場的銷量一度超過德國運動品牌adidas,僅次於美國運動品牌Nike;低谷時,巨虧30億,僅2012年就關店1821家。歷經28年沉浮,李寧再次從低谷跑出來!
  • 李寧注入CBA新活力 力推籃球運動發展
    回報超預期  籃球讓品牌更年輕2012年,在體育用品行業面臨轉型調整之際,李寧公司率先在業內啟動全面變革,倡導回歸運動本質並提出了三個聚焦策略,即聚焦中國市場,聚焦核心業務,聚焦核心品牌。其中,籃球項目便是李寧公司聚焦的三大核心運動品類之一。
  • 李寧重啟老口號 並在北京開出首家運動體驗店
    25歲的李寧公司不滿足於做一個體育裝備提供商,它在嘗試另一種可能——成為一個「網際網路 運動生活體驗」的服務供應商。中國公眾對體育的參與熱情與日俱增,預計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體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尤其是跑步,正在變成朋友圈競相炫耀的潮流,依託門店消費,李寧壹季iRun跑步俱樂部每周有專業教練提供核心體能訓練、綜合力量訓練、平衡敏捷等訓練,還會定期約跑。
  • 運動?潮流?時尚?「三十而立」 的李寧真正想要成為什麼?
    作為由奧運冠軍李寧於 1989 年創立的同名運動品牌,李寧在 90 年代度過了黃金十年,但是進入千禧年後,品牌在國際大牌的圍攻下出現了品牌老化、庫存積壓等問題。2018 年,品牌打造了走運動時尚風的 「中國李寧」 系列。搭乘上了 「國潮」 這個大趨勢,李寧迅速在年輕消費客群中打開了局面,成為了極少能夠出現在球鞋二級交易市場上的國產運動品牌。
  • 盤點世界十大運動服品牌排行
    盤點世界十大運動服品牌排行 阿迪達斯
  • 世界知名運動品牌
    你可以沒有一件奢侈品,但是你不能沒有一件運動品牌的服裝。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世界知名的運動品牌。李寧 : 「一切皆有可能」李寧公司是中國家喻戶曉的「體操王子」李寧先生在1990年創立的體育用品公司。創立之初即與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攜手合作,透過體育用品事業推動中國體育發展,並不遺餘力贊助各種賽事。成為國內第一家實施ERP的體育用品企業。
  • 世界運動品牌大盤點
    阿迪達斯旗下擁有三大系列:運動表現系列 performance(三條紋)、運動傳統系列 originals(三葉草)和運動時尚系列 neo(圓球型LOGO)。3、彪馬UMA(彪馬)是德國運動品牌,1948年成立於德國荷索金米蘭,提出全新品牌口號Forever Faster,設計提供專業運動裝備,產品涉及跑步、足球、高爾夫
  • 李寧106次登上冠軍獎臺沒有一次是穿中國品牌--專訪李寧體育用品...
    後續的調整階段我想是受到很多的影響,比如說,原來的西方市場,叫「供方市場」逐步過度到需方市場,這時候任何的一個行業,包括體育行業都會受到巨大的衝擊,第二個呢,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它打擊了一大片,好多品牌就非常大的這個,生意發展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這時候李寧處在非常痛苦的調整期。
  • 品牌涅槃、浴火重生,李寧電競帝國格局初現
    這意味著,在Snake戰隊也加入李寧體系後,中國電競迎來了史上首次同一運動品牌贊助的戰隊間的比賽——「李寧德比」。品牌涅槃,李寧電競帝國格局初現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產運動品牌常身陷桎梏——在國際品牌壓力下,國產品牌雖可謀求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市場空間,但也因此在品牌價值的提升上難求尺進。
  • 李寧興衰真相揭秘:中國體育品牌營銷20年
    體育用品行業還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尚未進入寡頭時代,尚未出現零和搏弈,大家只要開店搶地盤就行了。這時只要各大企業投放電視廣告,把品牌廣泛宣傳出去,再有代言人、權威媒體、國家賽事資源背書,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大品牌,值得購買和信任就行了。接下來,各家企業比拼的就是開店速度和市場規模,反正開了店就有顧客上門購買。
  • 淨利激增196%背後,李寧用單品牌和批發業務「反潮流」
    李寧交出了近10年來最漂亮的一份半年成績單——2019年1月-6月,營收增長32.7%,達到62.55億人民幣,股東應佔淨利大漲196%至7.95億,淨利率由5.7%提升至12.7%,毛利率再提升1個百分點達到49.7%,經營現金流增長107%至13.66億。每股基本盈利為32.88分,不過李寧此次不派息。
  • 「十大品牌」2020年十大運動品牌推薦
    我想運動服是每一位青少年都喜愛的服裝之一,寬鬆舒適,當然也有緊繃運動的。那大家都穿過那些品牌的運動服呢?對其品牌了解多少呢?運動十大品牌有哪些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Nike耐克耐克(Nike)全球著名的體育用品製造商。
  • 錯題本,很多孩子都用錯了,不是「抄」錯題,而是需要「做」錯題
    我們的孩子已經能夠很好的使用錯題本,能夠主動把錯題本帶在身邊,記錄錯誤,從學習態度上是值得鼓勵的。但是錯題本存在的意義,並不是抄錯題,而是做錯題,我來說說這其中的差別和學習方法。1、 記錄錯題,答案和過程要分開大部分學生在記錄錯題的時候,先把題目抄一遍,再把錯誤點寫好,最後寫上正確答案,合上本子完事了。雖然能夠了解錯題以及正確解答的方式,但並沒有充分利用錯題本。記錄錯誤的目的就是不再犯錯誤,及時糾正自己的學習方式。抄寫錯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達到加強記憶的模式,但不夠科學。
  • 再造「李寧」?萊恩資本1億英鎊收購百年鞋履品牌Clarks
    萊恩資本資金的注入會確保品牌旗下320家英國門店能夠繼續營業,並儘可能地避免裁員,同時在全球特別是包括中國的亞太市場進行擴張。   值得一提的是,萊恩資本現任董事長正是國內運動服飾品牌李寧(需求面積:100-300平方米)的創始人李寧,其同名公司於去年與萊恩資本合作成立私募基金,投資大約6100萬美元,希望通過該基金收購歐洲的相關業務品牌。
  • 抄襲Nike和Hoka又跟風Prada的李寧,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風格?
    李寧 2020 ACE Low 三款配色已於9月21號發售,據悉發售價格在1k以上,跟 HOKA 的 Bondi 6 沒差多少錢。這就跟我抄你作業跟你拿同分一樣 。說實話,我確實第一眼就以為第一張是 HOKA,太像了,即使鞋面有結構的增加,但是抄的太像了,就是小學時連別人考生姓名都一併抄上自己卷子那種。我想明眼人到這也都理解了,無論是 HOKA 自家官博下還是李寧新品的曝光微博下都有很多評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動動小手指。不光這次,李寧還有相當多次被人詬病的設計。
  • 從李寧、安踏重新崛起,看國產運動鞋服新品牌如何破局?
    其中,運動鞋服市場約3000億,是服裝行業中增長最快的細分賽代之一。 而且隨著全民運動健康意識的持續提升,長期來看,運動鞋服行業的增長空間仍然巨大。但和其他服裝品類一樣,雖然服裝品牌的創業門檻不高,但頭部壁壘卻很明顯,要想做大並不容易。 除此之外,從2012年開始,國外龍頭品牌的市場份額就一直在急劇提升,除了李寧、安踏近幾年又重新崛起,大部分國產品牌的表現仍然低迷。
  • 李寧,越過沙漠,歷過群山|百家故事
    李寧集團電商事業部總經理馮曄說,「作為一個國產品牌的電商負責人,我們還是希望能更長期地建立起中國人應該有的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這些年來,作為擁有著世界一流運動科技研發水平的本土運動品牌,如何將運動和中國文化的藝術之美結合,也是李寧給自己立下的重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