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將臺青復工記之 當好兩岸文創品牌經紀人

2020-12-20 海峽之聲網


工作中的陳建佑(張笛攝)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6月24日消息(記者 張笛)「我想做文創品牌的顧問、經紀,陪伴他們一起成長。」陳建佑對文創情有獨鍾,2016年,他放棄了得心應手的臺企運營總監的工作,踏上創業之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他一邊整理新到的布藝作品,一邊跟我聊起他的創業經歷、復工感受。

深藏於心的夢想

陳建佑來自臺北,曾在臺企任職多年的他聊起自己的創業經歷,不僅內斂、也帶著理性和堅定。「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文創。但是,我那時候在臺灣看到,很多文創品牌還沒有辦法養活自己。」

彼時,文創於陳建佑而言是心頭好,雖思之念之,卻因「柴米油鹽」的現實不得不放手。他只能將夢想深藏心底,選擇就業,成為企業的一名市場運營總監。「我在企業做商場的品牌門店管理,比如培訓加盟者、管理門店等。」

2013年,陳建佑被派到大陸,先後到成都、寧波等城市開拓市場。「我在企業的時候,每年有5次假期,我喜歡到處旅行。那時候,我就有職業病,喜歡去逛商場。」那幾年,陳建佑去了大陸十幾個城市。每到一處,他便會沉下心去發掘這個城市獨特的氣質。上海落滿梧桐樹葉的衡山路,青島別具風情的八大關、哈爾濱璀璨的冰燈公園等均留下了他的足跡。


陳建佑作為企業外派臺幹時期照片(陳建佑供圖)

2016年,陳建佑發現成都多了幾家不太一樣的書店。「我看到言幾又、方所這樣的書店裡,已經有文創品牌的空間。」成都是一個悠閒、有文藝範的城市。陳建佑喜歡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更被這裡新萌生的創意書店激發出了潛藏在他心底多年的創業夢想。「我覺得他們缺乏符合大眾消費習慣的文創產品。當時,他們的設計作品價格都偏高,不適合書店的顧客群體。我就想,我可以把臺灣的文創品牌,帶到大陸來銷售。」

臺灣的文創產業發展起步較早,其文化源泉主要來自於大陸自明清以來遷臺的閩南人、客家人帶來的中華傳統文化。此後,臺灣吸收了日本文化、歐美文化,再融合了原住民文化,促使傳統文化呈現多元性發展。

據《2017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顯示,早在2016年,臺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機構總數已達63339家。


布藝產品(張笛攝)


不期而遇的機會

2016年,成都、上海、杭州等城市興起了越來越多的文創集市、文創書店,大陸的文創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於是,陳建佑選擇把握機會,在當時的工作地—寧波邁出了創業第一步。他在兩岸挑選了幾家文創品牌,並在大陸進行推廣。但隔行如隔山,陳建佑十多年的品牌管理經驗,並沒有為他的創業之路提供捷徑。「我原來的行業,是非常完整的商業體系,我可以根據數據來判斷。可是文創產業,我創業3年了,才有數據。」

陳建佑所謂的數據,便是消費者對不同文創產品的接受度和認可度。那麼,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文創產品?為了能夠與更多顧客溝通,陳建佑從寧波到了上海。「上海市場接受度更大,消費能力更好,可運用的空間更多。」

虹橋天地、大學路、南豐城、北洋徑……陳建佑帶著一箱箱的物品走進了上海知名的市集活動。「在市集,我可以跟消費者溝通,了解我們的產品在市場的接受度,這樣我反饋給品牌方他們需要提升的地方,也可以跟書店等渠道的工作人員來介紹這些產品。」


陳建佑在集市的工作照(陳建佑供圖)

2019年,陳建佑入駐了麥可將兩岸文創園的文創館,他籤約的十幾個文創品牌包含了木藝、陶瓷、玻璃、布藝等多個門類。「我想做文創品牌顧問和經紀,陪著他們成長。」

在文創館,陳建佑舉起手中的杯子告訴我:「我推廣的這款雲霧玻璃杯,原本只有黑色、白色、藍色三個顏色。現在,這款杯子已經有十幾個顏色了。」

這款杯子設計獨特,有著流線型的杯口,水墨般暈染效果的杯身,受到了許多顧客的喜愛。「這款杯子在網易嚴選預售,短短20天,銷售額就達到7萬多。」陳建佑笑著說。


雲霧玻璃杯(張笛攝)

時刻等待的復工

3年來,陳建佑與眾多兩岸的文創業者共同成長,他們也為2020年的發展做好了新的規劃。春節前夕,陳建佑返回臺灣,並利用假期與工廠協調打樣和樣品拍攝事宜。然而,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我原定2月初就回上海,但是因為疫情,就推遲了。到了2月底,我看到習主席表態,要推進復工復產,我就知道能回來了。」

陳建佑對復工的信心來源於大陸疫情防控的新聞報導,也來源於大陸各地高效的防控措施。「我在臺灣看到,武漢封城後,大陸控制得很好,上海也控制得很好,我們沒有必要恐慌。我覺得疫情可怕不是讓人生病,而是讓人恐慌到不敢做事情。」

陳建佑想回上海復工的想法,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因為他們對大陸不了解,所以會擔心我。」於是,陳建佑用一個禮拜時間說服家人,並於3月5日順利返滬。他笑著說:「我覺得自己對這次的情勢判斷得很好。那時國外的疫情還沒有爆發,我可以居家隔離。14天後,我就到麥克將園區行動起來,幾乎沒有耽誤什麼工作。」

陳建佑所在的麥可將兩岸文創園聚集了近五十個兩岸文創團隊,疫情防控期間,文創業者們並未停下前進的腳步。「我借這個機會沉靜下來,先把文創館重新布置,又和設計師門好好聊聊品牌發展的方向,還為許多產品重新設計了宣傳文案。」

轉眼到了4月小陽春,桃紅柳綠的上海漸漸萌發了更多生機與活力。陳建佑積極參與上海的市集活動。「我當時就評估,4月份開始市場會有活動。」回顧這段特殊的復工過程,陳建佑的眼神傳遞著「我所料不差」那份自信。

的確,與那些因為害怕疫情而留在臺灣的年輕人相比,陳建佑不僅有一份為了事業無所畏懼的勇氣,還有對社會民情客觀評估的能力。正因為如此,他的復工復產之路才更加順利。「我5、6月還要參加好幾個市集活動,這都是因為我在3、4月份的準備工作很充分,人家才會把機會給我。「


陳建佑(右三)作為臺青代表與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合影(陳建佑供圖)

築夢遠航靠責任

「我在企業當幹部的時候每年都有5次旅遊的機會,開始創業以後我就沒時間出去了。」當聊到自己的業餘生活時,陳建佑自嘲地笑了。他說:「創業者是沒有業餘生活的。」

創業是艱辛的,也很有成就感。於陳建佑而言,支撐著他繼續往前走的不僅是那份無愧於心的責任,還有大陸相對寬鬆的創業氛圍,和蓬勃發展的經濟形勢。「大陸惠臺政策讓我們感到方便很多,園區也會主動跟我們說,我符合什麼 政策,可以申請哪些補助。比如,辦公區域的使用、車馬的使用,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節約成本。」

在陳建佑看來,創業之路漫漫其修遠兮,是以「5年」作為時間單位來衡量。因此,需要創業者在起步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我會建議臺灣的青年,先來大陸就業,或者生活,再創業。你要有生活經驗,才能了解大陸需要什麼。」

當下,創新創業成為了一股熱潮。但創業成功不僅需要不同凡響的創意和熱情,也需要引領市場潮流的眼光和品味,還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決心。



 

相關焦點

  • 麥可將臺青復工記 之 文創等於十分情懷加十分打拼
    劉亦展接受採訪(張笛攝)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6月24日消息(記者 張笛)6月,位於上海閔行的麥可將兩岸文創園裡鮮花盛開,樹下的長椅上不時有遊客駐足休憩,時而拍照留影,時而低語交談工廠的接班人連泰瑞結合自己的文創情懷,陸續引進了紙箱王、青木堂、魯班學堂等兩岸知名的文創品牌,將這裡改造成了文創園區。劉亦展因此與麥可將結下緣分。「我當時是紙箱王的運營總監,被派到大陸拓展業務。2016年,紙箱王項目落地麥可將,是第一家進駐的企業。」劉亦展一直探索文化創意與商業發展的結合。入職紙箱王前,他曾在臺灣開過8家不同主題的餐廳。
  • 2018新設立兩岸青創基地:麥可將文創園
    本期介紹:麥可將文創園所在地:上海類別:基地麥可將的根─麥可將服飾公司麥可將服裝公司成立於1977年臺灣─板橋夜市,40年來秉持著匠人精神,專注於家居服的設計3年的建設投資,打造上海的匠人文創園及兩岸文創的匯集高地,例如來自臺灣的地方文創名片代表紙箱王、百年木工文化品牌青木堂、木質禮品原創工坊青木工坊、集結手作人的手創聯盟等共40家不同業態及業種的文創業者,聚集園區。用創造性的構思做出了全新體驗型經濟模式,以及全新的商業形態!完美的結合匠人、文化、藝術、創新、體驗、教學,讓遊客、文創業者、社會、青年都從文創園區獲得文化藝術上的收益!
  • 麥可將臺青復工記之 魔都有個「魯班學堂」
    於是,他在上海閔行的麥可將文創園成立了「木忘初心」魯班學堂。    2016年底,魯班學堂開始招收第一批學員。「我們當時不知道學員從哪裡來,只是通過公眾號發了招生信息。沒想到,短短2個月就招滿了。」黃上智與作品「兩岸一夢」(胥昆德攝)兩岸一夢
  • 青溪中學:探秘麥可將文創園,感受兩岸文化融合
    探秘麥可將文創園 感受兩岸文化融合 (青溪中學小通訊員 羅四婷)11月23日下午,秋雨霏霏,我們青溪中學的小記者團一行人來到了位於閔行區七寶鎮的麥可將文創園進行學習與參觀。
  • 又一家重量級文創基地落戶湖裡
    落戶湖裡1月5日下午,千樹創意、麥可將文創園、臺青創客家三家企業在聯發華美文創園舉行「麥可將·臺青創客家青創中心」啟動儀式,三家臺資企業將聯手開啟「兩岸文創中心」共創計劃,共同為兩岸文創發聲發力。麥可將·臺青創客家青創中心該文創基地集文旅、文化、美學為一體,共分為生活提案所和產業實驗室兩個部分。其中生活提案所具備展會、展陳、售賣、體驗等一體化功能,產業實驗室則為不同的創業需求提供實質有效的發展平臺。
  • 臺青築夢的搖籃:麥可將的「臺味文創」
    位於麥可將文創園內的特色工藝場所——紙箱王。(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上海每天都有新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但這個文創園區是獨一無二的。」上海麥可將文創園區總經理連泰瑞對在場記者說。26日上午,「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參訪團走訪了坐落於上海閔行區七寶鎮的麥可將文創園區。
  • 第一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基地」在麥可將文創園·設計中國啟動
    第一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基地」在麥可將文創園·設計中國啟動 2017年07月21日 08: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上海訊 為提升臺灣青年文創人才對兩岸文創實務運作,幫助臺灣青年文創人才創業、創造更多未來發展機會,依託上海市優質臺灣企業落地之體現,首次在上海市閔行區設立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培訓基地」,並於7月20
  • 遇見:麥可將文創園之流「連」忘返
    遇見:麥可將文創園之流「連」忘返 2018年05月25日 10: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和有故事的人打交道就很有趣,麥可將文創園的總經理連泰瑞先生是第一個用故事打動我的臺灣人。連先生和我是同齡人,初次見面時的狀況就是「只知麥可將不識連泰瑞」,之後接觸多了越發覺得「只有讀懂連泰瑞才能看懂麥可將」。其實很多鍾情於文創的人和我一樣,走進麥可將文創園會有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這裡有聽不完的故事。
  • 滬上臺商打造麥可將文創園區 成AAA級國家旅遊景區
    2018年,位於七寶的麥可將文創園,經過臺商多年打造,成功由老廠房轉型升級為國內第一座以手作體驗結合工業設計為主題的文創園區,這裡聚集各方的優秀文創業者,例如來自臺灣的地方文創名片代表"紙箱王"、百年木工文化品牌"青木堂"、木質禮品原創工坊"青木工坊"、集結手作人的"手創聯盟"、東方美學代表"設計中國"等共30家不同業態的匠人小店於此集結。
  • 在廈門「寶島夢工廠」逐夢的臺灣品牌與臺青們
    一多月前,他來到廈門騰邦欣欣旅遊產業園中的海峽兩岸旅遊集市,開始自己新的職業生涯。海峽兩岸旅遊集市正在積極試運營中,已經匯集了臺灣27個原汁原味的文創品牌。曾為臺灣多個文創品牌擔任策劃工作的曾翊展說,臺灣有很多精緻、有故事的文創品牌、小型觀光工廠,但畢竟臺灣市場太小,而這些中小品牌要獨自來大陸發展則勢單力孤。
  • 張志軍參訪上海麥可將文創園並與臺灣青年座談
    張志軍參訪上海麥可將文創園並與臺灣青年座談 2018年09月04日 16:19: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 ...文創,園區,戴森,上海,馬努,紙箱,高境鎮,中國,麥可,入駐,-上海...
    黃浦  一個街區的11家園區  「組團」打造國內示範集群  要提起上海文創園區,不可不提建國中路上的8號橋一期。作為探路者之一,經歷16年的園區品牌,如今又為行業帶來怎樣的新趨向?答案就在相隔兩公裡之外的局門路。
  • 麥可將文創園成為國家級AAA旅遊景區新生軍
    ,裡面聚集了各方的優秀文創業者,例如來自臺灣的地方文創名片代表紙箱王、百年木工文化品牌青木堂、木質禮品原創工坊青木工坊、集結手作人的手創聯盟、東方美學代表設計中國等共30家不同業態及業種的匠人小店於此與各位相見。
  • 兩岸海絲文創館觀展攻略新鮮出爐,30+臺灣文創品牌大公開
    作為本屆「文博會」重點展覽之一的兩岸海絲文創館也將同時亮相。這個匯集30+臺灣文創品牌、充滿趣味互動的展館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分三步,為你揭開兩岸海絲文創館的神秘面紗!珍惜人與萬物的點滴緣分,源自臺灣,成於兩岸,傳遞有溫度的情感,禮制文創的創行者。採坭塘臺灣原創手作採坭塘滿足不同人群對藝術手作的暢想與追求。探求大道至簡的手藝之美,借著一柸土、幾支筆,喚醒潛藏內心深處的藝術之魂,心手合一創作出忍不住為自己喝採的美好作品。
  • 臺商文創園區成為上海「元旦遊」新選擇
    新華社上海12月31日電(記者黃揚 許曉青)2019年元旦將至,在這個新年假期裡,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麥可將文創園成了不少家庭「親子遊」的新去處。儘管天空飄起小雪,仍有許多父母帶著孩子來到這裡遊覽拍照、體驗手工,其樂融融。
  • 搶先預告|11/12-15大學生設計展-12家臺青、3位臺灣設計師聯手進場創作!
    眾所注目的【江蘇臺青文創專區】在本次又會有什麼亮眼表現呢?從頭到尾參與的小編,直接劇透本次臺青展出的三大特色!本次展覽受到江蘇臺青的熱情關注!共計12家臺青參與,來自南京、蘇州、揚州、泰州甚至上海市的臺青參會,由於參加數量增加,為保障每個臺青企業都有表現的舞臺,江蘇省及南京市臺辦特別與主辦單位協調,將臺灣美食獨立成【臺灣食集】,同時將臺青的文化科技融合的產品在【江蘇臺青文創專區】展出,現在有文創、有美食、有科技、有教育,充滿濃濃的臺灣味!
  • 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動員宣講會走進麥可將文創園
    11月10日,大賽組委會走進麥可將文創園,為廣大文創業者帶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動員宣講會。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產品設計專業主任王華傑教授應邀擔任本次宣講會嘉賓,他以《敘事與體驗——國際視域下的精工工藝與時尚品牌創新設計實務》為主題,從「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外精工工藝的對比」「文創產品的研發路徑」「敘事性設計要領」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文創產業發展現狀,對紅色文創產品在思想性、藝術性和創新性上的發展趨勢作了深入淺出的探討,並為文創業者們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參考建議
  • 「神州新視野 文化上海灘」——2019滬臺青年夏令營參觀麥可將文創園
    「神州新視野 文化上海灘」——2019滬臺青年夏令營參觀麥可將文創園 2019年08月07日 09:3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營員合影(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7日訊 8月5日下午,上海天氣依然悶熱,由臺灣多所大專院校和上海部分高校聯合舉辦的2019滬臺青年夏令營的營員們不顧高溫,興致勃勃地來到座落在閔行區的麥可將文創園
  • 上海文創園區集聚效應顯現,未來將推動產業集聚、產城融合
    這個名為「麥可將」的園區,有40多家業態各不相同的兩岸匠人創業工作室,木工、鐵藝、陶瓷、玻璃、皮革、紙藝……各種手藝豐富多彩,而園區對外敞開懷抱的姿態,更是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互動體驗。2018年6月2日,上海市智慧灣創意園內,成片的貨櫃創客部落格外吸引路人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