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將臺青復工記 之 文創等於十分情懷加十分打拼

2020-12-20 海峽之聲網

劉亦展接受採訪(張笛攝)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6月24日消息(記者 張笛)6月,位於上海閔行的麥可將兩岸文創園裡鮮花盛開,樹下的長椅上不時有遊客駐足休憩,時而拍照留影,時而低語交談。和悠閒的遊客不同,園區執行長劉亦展忙碌地穿梭在幾個辦公樓之間。在兩個會議間隙,他跟我聊起了自己的文創情懷和復工故事。

麥可將園區中庭一隅(張笛攝)

推進復工有擔當

 「我2月7日就回上海了。那時,我就相信政府防疫的方向是不會錯的,所以我們做全力的配合。」作為園區管理方,劉亦展對外要配合政府做好各項防疫管理措施,例如關閉園區,對園區進行消毒、對人員進行檢測溫度管理等。同時,他也主動聯繫園區裡的文創業者和承租團隊。「疫情發生後,很多公司都有資金、業務、空間租用上的壓力的問題。我們在2月底開始就提供了一個月的免租。我們雖然是民營企業,也要承擔社會道義責任。」

劉亦展思維敏捷,語速也很快。當他談到「民營企業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時,語氣平淡,沒有任何情感渲染,也沒有做任何停頓。但是,那一個瞬間,我卻莫名感動。

為了和園區內的企業共度難關,劉亦展帶著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他也時刻關註上海市推出的助力文化旅遊企業復工復產復市的金融服務舉措。「我們也跟銀行對接,為企業申請疫情貸。」

麥可將兩岸文創園裡的企業大多是從事文化創意、教育、設計等領域。突然爆發的疫情,使得園區遭受了巨大衝擊。但是,在園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截止到5月底,園區文創業者復工率已達99%,辦公區域出租率達80—85%。

劉亦展說,麥可將兩岸文創園原本計劃於2020年開展對長三角地區的拓展計劃。不過,疫情發生後,他們將工作重心向內調整。「我們正在進行內部改造,門口那棟樓會建設一個配套酒店,也會做一個立體停車庫。」

劉亦展在紙箱王任職的工作照(劉亦展供圖)

結緣麥克將

麥可將原本是臺商投資的一個紡織廠,工廠搬遷後,這裡留下老廠房。工廠的接班人連泰瑞結合自己的文創情懷,陸續引進了紙箱王、青木堂、魯班學堂等兩岸知名的文創品牌,將這裡改造成了文創園區。劉亦展因此與麥可將結下緣分。「我當時是紙箱王的運營總監,被派到大陸拓展業務。2016年,紙箱王項目落地麥可將,是第一家進駐的企業。」

劉亦展一直探索文化創意與商業發展的結合。入職紙箱王前,他曾在臺灣開過8家不同主題的餐廳。他對於文創的理念和構想備受連泰瑞賞識。因此,當劉亦展從紙箱王離職後,連泰瑞便邀請他成為園區文創事業發展部經理。「臺灣有發展休閒旅遊的經驗,但是把一個廠房和文創產業結合,做成一個旅遊景區,是沒有先例的。所以,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劉亦展笑著說,當時,他和連總定好了目標,但不知道該如何去實施。「有半年時間,文創部就只有我一個人。」兩個有文創情懷的青年互相扶持,猶如在「孤光一點螢」的黑夜中尋找璀璨的煙火。文創團隊一個一個洽談,原本出租的廠房一棟一棟回收。

為了吸引優質的文創團隊落戶麥可將,園區做好了賠錢3年的準備。「我們在招商的過程中,第一年免租,第二年半價。」漸漸的,來到園區的團隊越來越多,涵蓋了紙藝、木藝、鐵藝、布藝、陶瓷、玻璃、中醫養生等近五十家兩岸文創企業。這些團隊不僅設計和製作文化創意產品,還推出了種類豐富的親子手作體驗課程。園區也因此確立了「文創手作+休閒旅遊」風格。

劉亦展為園區文創設計師舉辦專題沙龍(劉亦展供圖)

來到園區,遊客可以坐著紙箱王的小火車遊園,跟著匠人一起開展親子手工創作,吃著獨一無二的紙火鍋品味美食,還能參觀活化後的老廠房,最後帶著精心挑選的文創產品回家。

獨特的產業模式,使得麥可將收穫多項殊榮,園區不僅獲得了國臺辦授予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稱號,還成功獲批國家級AAA旅遊景區。慢慢的,麥可將成為了閔行區乃至上海市的一張文創名片。每年約有100多個從全國各地而來的團隊到麥可將考察、參觀。這不僅為園區帶來了高品質的人流,也為其品牌輸出提供了機會。

現在,各地對麥可將發出了邀請,希望可以複製園區「文創+旅遊」的經驗。劉亦展說,2020年出臺的「11條措施」明確,支持臺資企業參與涉臺產業園區的建設,這為麥可將的對外拓展提供了更好的條件。他希望用3-5年時間,讓更多文創手作走進大陸各個城市的旅遊景區,讓麥可將成為全國文旅景區知名的內容供應商。「我們已經和哈爾濱、廈門等城市開展合作。我覺得,文化創意和旅遊結合,可以增加旅遊項目的體驗,豐富旅遊景區的內容,當然也可以增加消費。」

劉亦展在上海參加商務活動(劉亦展供圖)

創業靠「十分」打拼

2020年,疫情過後的麥可將園區正在努力進行升級改造。穩定文創團隊,增加辦公區出租率,建造旅遊酒店,增設立體停車場……作為園區管理者,劉亦展對每項工作都需要親自把關。因此,他鮮有時間放個長假。「帶著孩子到園區玩」便成為他與孩子們最常見的互動方式。

在劉亦展看來,現在園區雖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依舊有很大提升的空間,他們必須「十分」努力。「老一輩的臺商說,創業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我覺得現在是十分靠打拼,因為只有付出十分的努力,才能獲得機會繼續發展。」

麥可將的發展,也為更多臺灣文創業者提供圓夢的機會。例如,曾是教師的蔡順成,退休後來到麥可將,創辦了阿優依原住民文創館。作為賽德克巴萊族,他一直想要將原住民文化與自己喜愛的泥塑結合設計文創作品,讓更多人感受原住民匠人手心裡的溫度,領略臺灣迷人的原鄉色彩。


阿優依原住民文創館(張笛攝)

正如劉亦展所言,麥可將希望將臺灣有深度的文創,在大陸有廣度的市場更好地發展。他也希望有創業理想的臺灣青年可以打開心胸、放開眼界。「大陸有很好的旅遊文化市場,發展空間很大。我希望臺灣年輕人來大陸多看看,多學習。比如可以先過來就業、生活,先學習怎麼使用這裡的網際網路,了解這裡新媒體的規律,吸收這片土地的養分,感受這片土地的能量。等你做好了準備,再來創業。」

圖為紙箱王中的遊客(張笛攝)

相關焦點

  • 麥可將臺青復工記之 當好兩岸文創品牌經紀人
    陳建佑對文創情有獨鍾,2016年,他放棄了得心應手的臺企運營總監的工作,踏上創業之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他一邊整理新到的布藝作品,一邊跟我聊起他的創業經歷、復工感受。深藏於心的夢想陳建佑來自臺北,曾在臺企任職多年的他聊起自己的創業經歷,不僅內斂、也帶著理性和堅定。「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文創。
  • 麥可將臺青復工記之 魔都有個「魯班學堂」
    從2005年開始,黃上智參與了水立方、世博館之日本館等多個大型場館的室內裝修工作。於是,他在上海閔行的麥可將文創園成立了「木忘初心」魯班學堂。    2016年底,魯班學堂開始招收第一批學員。「我們當時不知道學員從哪裡來,只是通過公眾號發了招生信息。沒想到,短短2個月就招滿了。」
  • 臺青築夢的搖籃:麥可將的「臺味文創」
    臺青築夢的搖籃:麥可將的「臺味文創」 2018年10月27日 10: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位於麥可將文創園內的特色工藝場所——紙箱王。(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上海每天都有新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但這個文創園區是獨一無二的。」上海麥可將文創園區總經理連泰瑞對在場記者說。26日上午,「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參訪團走訪了坐落於上海閔行區七寶鎮的麥可將文創園區。
  • 青溪中學:探秘麥可將文創園,感受兩岸文化融合
    探秘麥可將文創園 感受兩岸文化融合 (青溪中學小通訊員 羅四婷)11月23日下午,秋雨霏霏,我們青溪中學的小記者團一行人來到了位於閔行區七寶鎮的麥可將文創園進行學習與參觀。
  • 2018新設立兩岸青創基地:麥可將文創園
    本期介紹:麥可將文創園所在地:上海類別:基地麥可將的根─麥可將服飾公司麥可將服裝公司成立於1977年臺灣─板橋夜市,40年來秉持著匠人精神,專注於家居服的設計麥可將的臺味貴在堅持,貴在極致,有別於一般園區短平快的操作,麥可將總體用7年時間完成前置任務,其中前4年籌備招商,接洽了200多家文創業者,500多次談判。
  • 遇見:麥可將文創園之流「連」忘返
    遇見:麥可將文創園之流「連」忘返 2018年05月25日 10:5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5月25日上海訊 關注麥可將文創園和麥可將的年輕人們已經很久了,每次遇見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火花擦亮,久而久之也就點綴了這次提筆的心情。  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 又一家重量級文創基地落戶湖裡
    落戶湖裡1月5日下午,千樹創意、麥可將文創園、臺青創客家三家企業在聯發華美文創園舉行「麥可將·臺青創客家青創中心」啟動儀式,三家臺資企業將聯手開啟「兩岸文創中心」共創計劃,共同為兩岸文創發聲發力。麥可將·臺青創客家青創中心該文創基地集文旅、文化、美學為一體,共分為生活提案所和產業實驗室兩個部分。其中生活提案所具備展會、展陳、售賣、體驗等一體化功能,產業實驗室則為不同的創業需求提供實質有效的發展平臺。
  • 滬上臺商打造麥可將文創園區 成AAA級國家旅遊景區
    海峽之聲網上海11月23日訊(記者:張笛)上海七寶是歷史悠久的古鎮,這裡不僅有古色古香的老街,還有一座古樸的七寶寺。近年來,七寶又有了一個新標籤:文創。  圖為麥可將文創園門口  麥可將文創園的獨特,是這塊土地亟需的。2017年正式對外開放,便吸引許多文創相關業者前來考察。
  • 第一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基地」在麥可將文創園·設計中國啟動
    第一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基地」在麥可將文創園·設計中國啟動 2017年07月21日 08: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幫助臺灣青年文創人才創業、創造更多未來發展機會,依託上海市優質臺灣企業落地之體現,首次在上海市閔行區設立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培訓基地」,並於7月20日下午在設計中國定造生活館進行啟動儀式。
  • 張志軍參訪上海麥可將文創園並與臺灣青年座談
    張志軍參訪上海麥可將文創園並與臺灣青年座談 2018年09月04日 16:19: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 麥可將文創園成為國家級AAA旅遊景區新生軍
    麥可將文創園的獨特,是這塊土地亟需的。2017年正式對外開放,便吸引許多文創相關業者前來考察。園區與入駐的文創業者,稟持著「忠於原創,打造文創生活」的理念,持續推廣文化與創意的結合,提高全人民的生活價值,創造在地的文化信仰。  「這麼好的文創園區,必須讓更多人看到!」某次的參訪,領導表示。
  • 快去麥可將!超high市集今明來襲,美食、手作、義賣……
    快去麥可將!抑或是帶上家人來一次不一樣的公益之旅——6月20日-21日,麥可將公益市集正式上線!同時滿足吃喝玩樂、教育、體驗、購物,只有2天,就在麥可將文創園區。過去3年,麥可將舉辦超過50場的二手公益市集。「我們希望有能力後能投身公益,更希望當拋磚引玉者,讓大家都能參與其中一起幫助弱勢團體、動物流浪之家等組織。」麥可將有關負責人表示。
  • ...文創,園區,戴森,上海,馬努,紙箱,高境鎮,中國,麥可,入駐,-上海...
    就是這樣一種凝聚力,這條長僅1.2公裡卻有著百年歷史的小馬路,之於路人居民,感受不到園區與園區、園區與街區社區間的邊界;之於入駐的近300家企業,可能過條馬路就能遇到下一個合作夥伴。11家園區的合力之下,貢獻年營業收入近156億元,每平方米稅收產出更是從2014年的1446元躍至去年的5222元。
  • 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動員宣講會走進麥可將文創園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是中國紅色文化的源頭,近一個世紀以來,紅色文化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底色,是鮮明的城市標識。第二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自開展以來,始終立足上海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加強紅色文化傳播,實現紅色基因傳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神州新視野 文化上海灘」——2019滬臺青年夏令營參觀麥可將文創園
    「神州新視野 文化上海灘」——2019滬臺青年夏令營參觀麥可將文創園 2019年08月07日 09:3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營員合影(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7日訊 8月5日下午,上海天氣依然悶熱,由臺灣多所大專院校和上海部分高校聯合舉辦的2019滬臺青年夏令營的營員們不顧高溫,興致勃勃地來到座落在閔行區的麥可將文創園
  • 上海文創園區集聚效應顯現,未來將推動產業集聚、產城融合
    這個名為「麥可將」的園區,有40多家業態各不相同的兩岸匠人創業工作室,木工、鐵藝、陶瓷、玻璃、皮革、紙藝……各種手藝豐富多彩,而園區對外敞開懷抱的姿態,更是吸引了很多市民前來互動體驗。2018年6月2日,上海市智慧灣創意園內,成片的貨櫃創客部落格外吸引路人目光。
  • 用一日時光,走進文創生活,帶孩子感受不一樣的手作溫度
    01老廠房的大變身:創意與情懷並存是的,麥可將文創園的前身是個製造家居服的紡織廠,說起來,時光可以追溯到1977年,由創始人Michael和John的名字組成的家居服品牌「麥可將」在臺北板橋夜市誕生,1992年工廠總部遷至上海閔行七寶,2007年隨著麥可將的工廠遷至外省,原先佔地2萬多平方米的老廠房空了下來
  • 書店+文創|從賣書到賣出文藝情懷的商業蛻變
    無論是言幾又、侘集·本屋、西西弗書店,還是文藝小資的貓的天空之城、海派書店的代表鍾書閣,均在這個新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崛起為新零售的代表,同時也都進駐了成都高端購物中心,且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由此可見,商業地產開發商若想與瞬間崛起的電商做抗衡,不妨把蘊含人文、品味、體驗、情懷的文化符號重新請回商業當中,從而重新從實體商業中找回存在感。
  • 15名臺青入住廈門市公租房 廈門將常態化開展申請工作
    賴星晃說,公司在同安區,以前就在西柯鎮附近租房,但臺青公租房住起來會更舒服。「24日通知看房時,我們就來看過了。公司共有8位臺青員工入住,大家26日前提交了申請,沒想到這麼快就審批好了。」賴星晃說,日後他還會將這個好消息與更多臺青分享,讓大家來廈就業創業更安心。
  • 紐約麥可辭職後,決定到中國學習漢語
    當時我確實是非常認真的指導麥可怎麼進行初級的中文寫作,包括為他解釋中文的語法結構、修辭習慣,以及中文的語境等。不過麥可學習中文的態度十分佛系,學了一整年的中文,還沒法兒真正用筆寫幾個像樣的中國字,一直處在只能畫中國字的水平。紐約麥可在北大漢語中心遇到的作文老師十分奇葩,向來是只管收作業,卻從不發回作業。麥可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