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李芳自198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便一直堅守在農村小學的講臺上,先是在偏遠的黃龍寺小學、謝畈小學任教,後來由於學校撤併等原因,來到綠之風希望小學。工作29年來,她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時刻不忘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牢記使命,立德樹人,關愛學生,教學中注重創新,成績突出。尤其是她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身體擋住了肇事的車輛,用生命鑄就了不朽的豐碑,是我們優秀教師黨員中的突出代表。」6月14日上午,溮河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殷世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用了一大段話對李芳做出評價。
——1989年至2000年,先後在董家河鄉黃龍寺小學、鄉中心小學、謝畈小學任教;
——2000年至2007年,在綠之風希望小學任教;
——2007年回到謝畈小學;
——2015年,因學校撤併,又回到綠之風希望小學任教至今。
在與學校幾位老師的交流中,記者逐漸梳理出李芳這29年的鄉村從教之路。
蘭思武,與李芳是同事,也是從初中到師範學校的同學。當年畢業後,倆人一起被分配到了黃龍寺小學任教。「李芳在上學時就是一個特別優秀的學生,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本來想,畢業後她會有別的選擇,沒想到她會選擇到這樣一所偏僻的農村小學來。」蘭思武提起他的這位老同學,讚美有加。
王奎遠,是學校較為年長的教師之一,比李芳大9歲。李芳走上工作崗位後他們便認識,2000年至2007年7年間,倆人教同頭班,辦公桌都是面對面。得知李芳去世的消息後,他這幾天腦子裡特別亂,吃不下飯,整理李芳的事跡材料,又不知道自己都寫了些什麼。
這個辦公桌再也等不到主人歸來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她有自己獨特的方法,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的培養,用愛心撫育每一個孩子。她對所教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愛好都了如指掌。學生遇到困難都願意向她傾訴,她總是盡心地安撫並幫忙解決。她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更是好朋友,孩子們都很喜歡她。」 王奎遠說,「李老師教學中一直很優秀,從來不因自己是老教師而放鬆要求。她總是不斷學習借鑑,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並注重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許多實習教師都願意拜她為師,她也總是不厭其煩地教他們怎麼上課、怎麼克服心理障礙、怎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李芳生前執教的二(3)班教室,記者見到了剛剛給孩子們上完課的數學老師羅銀森,他兼任這個班的班主任。
「我跟李芳老師都是2015年來學校的,我是新教師,她是老教師,我倆從去年開始一起帶這個班。」羅銀森說,「李老師不只是教學經驗豐富,還很會管理班級、與家長溝通。我剛開始當班主任帶這個班的時候,找不到方法,很不上道兒,後來李老師就主動給我傳授經驗,教我怎麼管理。」今年學校在慶「六一」活動中,給二(3)班分配的表演任務是朗誦,可教數學的羅銀森對朗誦是一竅不通。發現羅銀森犯難,李芳二話不說就攬下了帶全班練習朗誦的任務。
在二(3)班教室裡,孩子們聽說記者來採訪,都表示很想念李老師,希望能有一個「一模一樣的李老師」來給他們上課。「我之前有幾次作業沒完成,在李老師的信任和幫助下,我改掉了不寫作業的壞毛病。我現在非常想念李老師,希望她趕快回來給我們上課!」小男孩兒曹田想眼裡含著淚水說。
「李老師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每當我們不懂時,她總會一遍又一遍地教我們;李老師還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總會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在我們的身旁,好像她能看出來我們每個同學遇到的困難一樣;李老師還是一個勇敢堅強的人,她敢於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學生,當時她一定在想:他們也是學校的一部分,不能就這樣失去,一定要保護好他們!」這是學生唐一涵對李芳老師的「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