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穎一:偉大的大學為什麼偉大?

2021-02-13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7月5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舉行2018屆畢業典禮,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顧問、清華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受清華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王宏偉之邀,為生命科學學院2018屆畢業生們帶來了精彩的演講。

基因和價值

—— 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8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首先,我衷心祝賀同學們畢業。雖然我也畢業於清華,不過你們能把施一公稱為院友,而我,只能稱他為校友。

十天前,生命科學的饒毅教授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做畢業典禮演講。我感謝王宏偉院長邀請經濟學的我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做畢業典禮講話,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能夠聽到在清華比在北大更熱烈的掌聲。更重要的是,它也讓我可以來展現清華與北大的各自風格:饒毅的講話,我很難超過他的詩意;我的講話,只能志在勝出邏輯。不過,我的講話長度一定會超過他講的3分鐘。

經管學院與生命學院,一個位於校園東南,一個位於校園西北,在清華園裡面,都是有趣故事比較多的學院。我們兩個學院都很年輕。在我入學進校時,清華園裡不但沒有這兩個學院,甚至連經管系和生物系都沒有。如今,這兩個學院都已桃李滿天下。我和施一公教授先後在美國大學執教多年後回國。兩個清華本科畢業生回到母校,分別擔任經濟管理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這在工科傳統見長的清華,成為文科和理科建設的一道特殊風景線,應該就是你們說的「C位出道」吧。我們兩個學院都銳意改革,遙相呼應,尤其在教師人事制度改革上,都成為學校的試點學院,在清華教育體制改革歷史上留下痕跡。

我的生命科學知識十分有限,因為我是在「文革」中念的中學,那時物理課叫做「工業基礎」,化學課叫做「農業基礎」,生物課叫做「生理衛生」。今年是我走進清華,成為「文革」後第一屆大學生—1977級本科生的40周年。我當時讀的是數學專業,沒有上過一門生物學課。我現在的一點點生命科學知識是被饒毅教授科普的,所以如果講錯了,也是北大教授的問題。我從他那裡知道了,在19世紀,一個神父在修道院裡種豌豆,成為了遺傳學的開山鼻祖。在20世紀,一個博士生和一個博士後,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寫了一篇不到1000個英文單詞的論文,用的還是別人的實驗數據,做出了生命科學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最偉大的發現。

別小看這點科普,它對我在經管學院推動教育改革富有啟迪。這個學期,我推動邀請了你們學院的楊揚老師,為經管學院本科一年級學生新開設「生命科學簡史」課,深受同學歡迎。我去聽過她的課。那次她講免疫,不僅講了從接種牛痘到發現青黴素的歷史,還講了疫苗引發的副作用,副作引起的疫苗抵制,抵製造成疾病的死灰復燃,以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倫理道德問題。在21世紀此類問題會越來越多,值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學習探討。除這門課外,這學期經管學院還新開設了「物理學簡史」課。三天後是經管學院的畢業典禮,我邀請了物理學家潘建偉教授做畢業典禮演講。這些都是經管學院通識教育的重要範例。

無論是什麼學科,追求真理的學者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科融合是雙向的。生命學院也有一些同學,到經管學院學習經濟學或管理學本科第二學位,參加清華x-lab的創意創新創業活動。其中有的同學選擇了經濟、金融或管理作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但更多同學還是繼續留在生命科學學科領域探索。在這學期的「院長下午茶」第二學位專場上,我就遇到你們本科畢業生中的一位,他在學習經濟學第二學位金融方向後,繼續堅定地準備去美國攻讀生命科學博士。所以,一公教授,對於兩個學院之間的「競爭」,你不必太焦慮。

生命科學是自然科學,經濟學管理學是社會科學,兩者都是科學,必然有共同性。科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而大學是探索真理的地方。無論是什麼學科,追求真理的學者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能力。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批判性思維是以提出疑問為起點,以獲取證據、分析推理為過程,以提出有說服力的、有創造性的解答為結果。對這個結果又會提出新的疑問,導致新的發現。這就是科學探索的邏輯,而科學家的批判性思維,則是促成科學發現的基因。

在生命科學領域,你們都熟知,在沃森(James Watson)和克裡克(Francis Crick)探索DNA結構的同時,比他們資深多的鮑林(Linus Pauling)率先提出過DNA的三螺旋結構。可是,這兩個年輕人敢於挑戰權威,最終發現了雙螺旋而非三螺旋才是DNA的真實結構。沃森在後來的自傳中大讚他本科就讀的芝加哥大學鼓勵批判性思維的氛圍對他的影響。在經濟學領域,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芝加哥大學的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他對傳統經濟學中人的理性假設提出疑問,並結合心理學研究了在「有限理性」條件下,人的行為如何系統地影響個人決策以及市場,獲得了在傳統假設下無法得出的結果。他對人的理性假說的挑戰,在經濟學上是離經叛道的,以至於一些經濟學家至今都無法接受。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科學發現的邏輯是共同的,科學家的批判性思維的基因也是共同的。

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 = CTMR = CT + MR

這些年來,經管學院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問經管學院本科畢業生們一個問題:四年中經管學院的哪門課對你們影響最大?我聽到最多的回答是「批判性思維與道德推理」。這門課是經管學院在九年前開始推動通識教育時開設的一門課,英文名稱是「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同學們把它簡稱為「CTMR」。現在,CTMR成為了經管學院的一張名片,以至於經管學生會下意識地問:你對這個問題CTMR過了嗎?在這門課上,同學們學習經典著作,辯論熱點問題,從提出疑問到收集證據,從邏輯推理到考察其他可能的解釋,這個批判性思維的過程,與你們在實驗室裡的研究過程是一致的。CT(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核磁共振成像)都是你們常用來做生命科學研究的物質檢驗工具,而 CTMR則是經管學生用來探討社會科學問題的思維檢驗工具。巧合的是,施一公教授每年在生命學院都開設「生命科學的邏輯與思維」這門課,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個偉大的大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大學中的學者具有探索真理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批判性思維。

經管學院和生命學院有著共同的改革理念,也有著相通的改革實踐。大學改革的追求,是為了成為一個偉大的大學。一個偉大的大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大學中的學者具有探索真理的基因。這個基因,就是批判性思維,就是善於提出疑問,並創造性地解答疑問。正是這個基因,成就了大學的價值。所以,批判性思維,是學者的基因,是大學的價值。基因和價值,生命科學和經濟學,在我看來是如此連接的。這是我,一個在東西方的七所大學連續學習和工作40年的學長的感悟,一個經濟學學者與生命科學畢業生的分享。

謝謝大家。

饒毅在北大國發院的畢業致辭:懷疑和相信

我懷疑我的雙眼,經濟學位有很多理科生;

我相信你的內心,主修經濟也不少有夢想。

 

我懷疑,沒有科學原創發現能建設現代大國;

我懷疑,沒有技術領先發明能成為世界強國。

 

我懷疑,沒有優異的農業能保障人民的食物;

我懷疑,沒有頂尖的醫學能維護人民的健康。

 

我懷疑,沒有充實的基礎能把握經濟的脈絡;

我懷疑,沒有堅強的實力能推動國家的發展。

 

我相信,雙修經濟的部分理科生會「迷途知返」;

我相信,你們「深入敵後」將帶出一批合作夥伴。

 

我相信,有限的研究也能了解部分經濟規律;

我相信,經濟研究和實踐能幫助國家和人類。

 

我相信,經濟給學生的訓練能服務遠大理想;

我相信,進化給人類的智力能創造美好未來。

饒毅

於2018年6月24日星期日上午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饒議科學。如果您認為此文涉及侵權或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偉大」的大學
    什麼是「偉大」的大學作者 | 胡娟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學院教授       最近,北京大學關於未來發展的戰略思考報告提綱在網上流傳,報告不僅提出要把北大建設成為一所「世界一流大學」,而且要把北大建設成為一所「偉大的學校」,並指出今後5-10年,是成為一所偉大學校的關鍵時期
  • 北大校長提出:建設「偉大的大學」
    來源:北京大學網站回復「偉大」獲取完整版PPT編者按:               在1998年,可能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中國會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學。        這一年的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建校100周年。江澤民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講話,直接推動了「985工程」的實施。
  • 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歷史性大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強基固本,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很不平凡的5年,是砥礪奮進的5年。
  • 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
    新華社發 【專家視角】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全面回顧和總結我們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走過的輝煌歷程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新時代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新要求,即必須緊緊圍繞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 學者睿思 | 郭英劍:一所大學,何以「偉大」?
    2010年7月1日,英國著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簡稱THE)雜誌,以《感觸偉大》為封面文章題目,探討的問題就是,「是什麼造就了一所偉大的大學」。其主打文章為《偉大的未知數》,同時配有編者的推薦文章《領袖:尋求卓越時的關鍵詞》。
  • 必須把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攬起來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這一重要論述意味深長,意義重大。
  • 為什麼美國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有次受邀到一所大學演講,一位學生提問: 「為什麼美國是最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現場三位老師有人說是自由,有人則認為是多元化和機遇。 我們曾經擁有偉大的發明,逆天的科學創造,探索太空,治癒疾病,培育出了最出色的藝術家…… 偉大的大人物告訴我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承認問題所在。 美國不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 劍橋大學出現過什麼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清華不能出現?
    劍橋大學是現在當之無愧的頂尖大學,在劍橋大學裡,似乎一切都是可能的,哪怕現在劍橋大學的科研人員公布說,原來世界上有外星人,想必大家也不會有太大的驚動,畢竟,牛頓公布他研究成果的時候,也是改變了世界。劍橋大學劍橋大學旨在培育能夠改變世界的人,這可並不是說說,劍橋大學確實是培育了很多能夠改變世界的人,在這些人中有個最著名的,就是牛頓。
  • 為什麼說成功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女人,這個女人為什麼會偉大呢
    導語:為什麼說成功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女人,這個女人為什麼會偉大呢我們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這個女人為什麼會偉大呢?因為她為他的老公付出了很多,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而她們為什麼默默的甘願付出呢?
  • 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什麼?
    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鬥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 清華大學錢穎一:大學為學生,是要為學生的一生
    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的錢穎一(見上圖,資料照片)如此總結自己10年來的工作。  十年磨一劍。2006年9月,錢穎一接過「接力棒」,擔任清華經管學院院長, 如今他已是兩鬢風霜,但只要談及教育改革和教書育人,錢穎一便眼睛放光,充滿青春的活力。
  • 偉大的領袖,偉大的黨
    偉大的領袖,偉大的黨 2020-11-04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個偉大」為何偉大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主要屬於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 怎麼解讀《偉大的蓋茨比》
    前兩天和一位在加拿大安省讀11年級的同學媽媽聊,孩子準備申請大學了,可是現在的英語成績還不夠有競爭力,其它功課都非常好,就是這個學術英語很難提分。現在又開始讀一些晦澀難懂的老古董文學,更是頭疼。莎士比亞就先不提了,就是這《偉大的蓋茨比》,說起來心都隱隱作痛,全篇不知道作者想說什麼,想表達什麼,就忍不住地想問問,「確定這本書是給高中生讀的嗎?」
  • 大學畢典典禮無校長! 「偉大的大學」陷入危機!
    」雙一流高校  6月26日綜合 臺灣大學6月10日舉行畢業典禮,校長當選人管中閔並未出席,代理校長郭大維致詞時特別提到臺大校長遴選,認為臺當局不尊重遴選會與校務會議的決議,「臺大深信大學自治的重要,我們會繼續堅持民主法治、教育政治分離的重要性
  • 為什麼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更偉大?
    的確,如果說要在人類歷史中選出三位最偉大的音樂家,我想不出意外的話,也是這三位。那麼,為什麼是這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代表了古典音樂的三座高峰而不是我們同樣熟知的蕭邦、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這些同樣為我們熟知且同樣偉大的音樂家?
  • 張一鳴對話錢穎一:讀大學時最愛看傳記,保持學習能力更重要
    他還談起大學時讀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書」,一大半是傳記,發現偉大的人年輕時也是平凡人,只要有耐心,深入一個領域就會有收穫;作為CEO,他認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素質是同理心,好產品離不開「產品直覺和感性認識」。對於算法推送會不會導致大眾獲取信息的領域越來越窄的擔憂,張一鳴表示,這並不是不可解的問題,是可優化的問題。
  • 清華大學錢穎一:在最「功利」學院做最不「功利」的改革
    經濟學家錢穎一回國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十多年了。在此期間,他沒有帶過一個博士生,沒有申請過一項科研經費,而清華經管學院的教育改革成為他最重要的課題,集中體現在他的兩卷本新書《大學的改革》中。從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以後,錢穎一相繼在史丹福大學、馬裡蘭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三所名校任教,他的研究聚焦於中國等國家的經濟改革。而回國後,這位研究改革的經濟學家,把自己變成了改革中的一分子。「教育改革比經濟改革更困難,學校改革比企業改革更艱難。」錢穎一看得很清楚。2006年回國時,錢穎一離開清華已經25年。
  • 偉大的失敗者
    偉大的失敗者 文/梁文道 圖/梁文道本文選自《觀止》我們常常以為很多重要而偉大的事情都是由成功人物做出來的,這本書卻告訴我們,成功人物往往只是比較狡猾冷酷和心狠手辣。 我最怕別人提「成功人士」這幾個字,一聽就會起雞皮疙瘩。什麼是成功人士?我們為什麼那麼渴望成功?
  • 永遠而偉大的宣言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70年前為正義者同盟撰寫的綱領性文件,在當時他們或許並未想到,這篇僅一萬餘字的宣言竟成為日後引發世界翻天覆地變革的偉大經典。在人類文明史上,優秀的作品燦若繁星、汗牛充棟,但是能夠擔當「偉大經典」這一冠冕的則屈指可數。《共產黨宣言》的偉大並非僅僅在於其所引發的一次次無產階級革命,更重要的是其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和推進了歷史大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