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保健時報 保健時報
近視不可治癒,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近幾年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小小年紀就戴著眼鏡的孩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青少年近視調查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從數據可以看出,有超過一半的兒童青少年患上了近視。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近視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快速增長。另外,高度近視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必須早做防控。
6月6日全國愛眼日到來之際,在由中華預防醫學會指導,保健時報社、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辦的「防治兒童近視 守護光明未來」科普直播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李仕明就兒童近視防治相關知識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戶外活動少是近視重要原因
一邊盯著孩子做功課,一邊提醒孩子保持用眼距離,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曾有過這一經歷。我們都知道眼睛離書本越近越容易近視,但卻不知道還有很多其它因素也會導致近視。魏文斌說,近視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環境因素,如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讀寫姿勢不正確、過早使用電子產品等。另外,還有一個與用眼相關的獨立的因素,即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大少,臨床實驗證實,增加戶外活動可以預防近視的發生,這兩大環境因素是導致近視眼持續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大類因素是遺傳因素,父母如果有近視的話,孩子發生近視的風險也會相應的增加,這類父母還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些容易近視的學習環境等。
那麼,近視發生的原理是什麼呢?李仕明介紹,在治療近視中,我們常會聽到一個名詞叫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其實是一個光學名詞,人眼如同一個光學系統,就像一個相機,一旦發生屈光不正這一系統就不再是一個完美的光學系統,會存在屈光誤差,主要包括三大類即近視、遠視和散光。這臺相機在拍攝物體時,如果無法把物體清晰的成像在膠片上,最終的成像就是一種模糊的虛像,近視就是其中的一種。
其實,人在剛出生時都是300多度的遠視眼,我們稱之為生理性遠視,也叫遠視儲備,這是一個保護性因素。如果孩子過早用眼,遠視值可能就會逐漸下降,正常情況下,孩子在4~5歲時有150~200度的遠視是比較好的,到6~7歲時有100~150度的遠視,發生近視的可能性就會很小。目前普遍的情況是孩子過早用眼導致遠視消耗過快,在六七歲時已經沒有遠視儲備,如果再持續過度用眼就會發生近視。
隨著近視程度的加深,一些人還可能發生散光。散光如果用光學原理講,是指在不同經線上屈光力不等,近視的焦點是聚焦在視網膜前,遠視聚焦在視網膜後,散光則有兩條經線,一條可能在視網膜上,一條可能在視網膜前或後,因此,散光是一種更不規則的屈光不正。
近視達到一定程度最好戴眼鏡,首次檢查一定要到正規醫院
很多家長都知道近視分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兩大類,那麼,面對這兩大類近視我們需要如何去正確應對呢?李仕明介紹,假性近視也稱為調節性近視,眼睛裡有一種肌肉叫睫狀肌,睫狀肌在看近的時候要收縮,如果長時間看近睫狀肌就會痙攣,當要看遠處時不能放鬆,這時就會產生看不清遠處物體的現象,這就是假性近視。假性近視可以通過睫狀肌麻痺劑,即散瞳的方法來消除,這是一種比較快速的正規的治療方法。
另外,通過減少兒童青少年用眼的時間,多到戶外活動,也能有效緩解假性近視。假性近視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就有可能發展為真性近視。而真性近視就目前的醫學技術而言是無法治癒的。因此,假性近視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家長要帶兒童青少年到醫院進行定期眼科檢查,及時消除假性近視。
我們常會發現有些孩子在看不清東西後,喜歡眯著眼睛,其實眯眼是孩子近視的一個早期信號,如果孩子自述在看月亮時周圍是一層層的,或者看遠處物體時有模糊,就是近視的早期症狀,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
那麼,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視物不清的情況,有沒有必要佩戴眼鏡呢?魏文斌說,建議如果確實發生了近視,比如達到了100度以上,已經影響到了看遠,就應該配眼鏡,有助孩子保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即便是配鏡以後也需要保持一個好的用眼習慣。佩戴眼鏡後,家長需每年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全面的檢查,看近視度數有沒有很快的增長變化等。
當孩子需要配眼鏡時,建議家長帶孩子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或者具有相應資質的眼鏡店進行配鏡,尤其是對於12歲以下,初次驗光或合併斜視、遠視的孩子,一定要使用睫狀肌麻痺驗光。睫狀肌麻痺驗光需要一定的醫師資質,有些眼鏡店可能並不具有這種資質。驗光檢查時有些孩子需要散瞳,很多家長覺得散瞳以後孩子怕光,覺得散瞳有危害。其實,散瞳以後驗光更準確,它並沒有什麼危害,怕光的現象會慢慢恢復。
近視不可治癒,最好的辦法還是做好預防
很多人為了擺脫戴了多年的眼鏡兒會選擇近視手術。李仕明介紹,近視眼矯正手術類似於美容性手術,要滿足幾個條件才能進行。第一是本人的有強烈的需求;第二是年齡滿18周歲以上,近視的度數穩定,穩定是指近兩年的屈光度每年平均進展不超過50度。這時才可以考慮進行近視眼術前檢查,看符不符合手術的條件。這個手術本身其實不是治癒近視,而是為了把眼鏡摘掉,手術是通過角膜切削或人工晶體植入代替了眼鏡的功能。
魏文斌說,到目前為止,醫學上還沒有一種能夠治療近視的藥和治療近視的方法,手術也沒有。所以市面上所提到的什麼各種方法來治療近視,都是不靠譜的。目前的治療方法是為了防治近視進展。如8歲以上的孩子,為了防止近視度數發展,可以戴上ok鏡或角膜塑形鏡,可以減緩近視的發展,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而且必須是8歲以上的孩子,要求家長高度配合。目前在減緩近視發展上最有效的就是角膜塑形鏡,其次是阿託品,但都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對於視力保護,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炒的比較火,魏文斌說,藍光有兩種,一種是長波長的藍光,一種是短波長的藍光。短波長的藍光對眼睛有損傷,但前提就必須要接觸的量足夠大,而我們常用到的手機、電腦、電視機大多有防藍光功能,把有一定波長的藍光給去掉了。所以正常情況下,沒有必要用防藍光眼鏡。
總之,近視可防可控,近視防控最重要的還是要改善生活習慣,嚴控近距離用眼時間,要牢記「202020」口訣,即看20分鐘的電子屏幕,馬上看20英尺以外至少20秒。另外,就是要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
文字 || 燕聲
原標題:《近視不可治癒,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