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

2020-12-22 三九養生堂

手足口病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大疾病,這類疾病的傳染性非常強,孩子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對身體傷害也是非常大的。那麼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呢?手足口病症狀又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其實還是比較明顯的,一般孩子的手足口上面都會長一些皰疹,如果有這類症狀出現一定要積極的治療。千萬不能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發病初期,孩子會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在口腔裡,如嘴唇、舌口腔黏膜、齒齦上也有散在的水皰,但口腔裡的水皰很快破潰而形成灰白色的小點或灰白色的一層膜其周圍有紅暈,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

手足口病潛伏期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為3-6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噁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狀中,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痊癒後不留痕跡。

除此之外,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咽困難,食慾減退;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手足口病的併發症並不常見,在罕見的情況下,才會引發病毒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發病原因

手足口病的發病原因一般是因為病毒感染,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沒有注意衛生情況導致的。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非常強也有很多是被傳染的,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衛生。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主要為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的柯薩奇病毒A組的2、4、5、7、9、10、16型等,B組的1、2、3、4、5型等;腸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較為常見。

腸道病毒適合在溼、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對乙醚、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75%酒精和5%來蘇亦不能將它滅活,但對紫外線和乾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

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滅活,但1mol濃度二價陽離子環境可以提高病毒對熱滅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病毒可以長期存活。

手足口病症狀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門附近,偶爾看到在軀幹和四肢出現皰疹,數天後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小孩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全病程約5-10天,多數可自愈,預後良好,無後遺症。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循環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溼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非常多,針對這些傳播方式我們一定要注意儘量避免被傳染,除此之外還應該要注意。注意孩子常用的用具衛生,儘量少接觸一些不衛生的玩具等等。

1、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由於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後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覆感染髮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導,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極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春夏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託兒所容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結語: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我們是不是都了解清楚了呢,手足口病如果是初期及時的治療康復的也快,如果一直拖著可能對健康的危害也很大。平時積極的預防才是最重要的,儘量隔斷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初期有哪些表現,不只是發燒,這些也要留意
    手足口病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大疾病,傳染性非常強,傳染速度也是非常快,初期症狀與普通的感冒症狀相似,很容易發生混淆。生活中要切斷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減少疾病的發病率,同時還要做好疾病的護理工作。手足口病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一般會進行隔離治療。
  •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呢?
    什麼是「手足口病」?這是很多家長會關心的一項問題,其實它是一種兒童傳染疾病,多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兒童。但是家長朋友們如果去判斷自己的孩子已經患上了手足口病呢?所以事先有必要對於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狀了解一下,只有這樣才可以對於此病防患於未然。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如何判斷-搜狐母嬰
    主持人: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狀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家長如何判斷呢?  徐志信:我們還是可以從手足口病的名字開始分析,因為手足口病主要涉及的就是口、手和足。而且一般來說,有一個前驅期症狀的表現,是可以來判斷的。
  • 小孩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應該這樣治療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是什麼?手足口病怎麼治療?手足口病的預防怎麼做?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手足口病是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有三到七天的潛伏期,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之後,初期會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隨著病情發展,患兒的手、足及口腔會出現皰疹,皰疹發癢發疼;由於口腔患處疼痛,患兒食慾下降,精神不振。
  •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圖片
    核心提示: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預防小兒手足口病,要牢記這3點
    手足口病是全球範圍內的流行傳染疾病,一般在潛伏一周後,在兒童身上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往往我們很難做到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孩子也就有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對於該疾病的防控難度很大,但好在危險性不是很高,對於沒有重症表現的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家進行治療。
  • 發燒長皰疹就是手足口病嗎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手足口病是什麼病呢?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潛伏期3-5天,大多數患兒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手、足出現斑丘疹、皰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約3-7mm如米粒大小,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圍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見到點狀或片狀的糜爛面。皮疹消退後不留瘢痕或色素沉著,如有繼發感染常使皮膚損害加重。
  • 手足口病高發時期,寶媽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狀
    分享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尤其多發於以6歲以下的兒童,目前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有哪些早期症狀?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它?一、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於6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可能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皰疹或破潰後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症狀。
  •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及圖片(2)
    口部圖片  一、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 小孩手足口病會癢嗎 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
    小孩手足口病會癢嗎 手足口病有什麼症狀 手足口病是一種起病急、傳染性強的疾病,家長發現孩子身上長了很多疹子非常癢就以為是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及圖片(3)
    四、為什麼手足口病容易侵襲兒童?  手足足口病病人主要是5歲以下嬰幼兒,佔全部發病人數的95%左右。原因主要在於人體在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之後,無論是顯性感染還是隱性感染,所謂「顯性感染」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後出現了臨床症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病了;「隱性感染」則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後沒有任何的主觀症狀和臨床體徵,但是在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糞便中可以檢出病毒,也就是說他是帶(病)毒者,可以傳染給其他人。
  • 手足口病的常識
  • 手足口病的特徵及症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手足口病的特徵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開始階段的外在表現和普通感冒發燒比較相似,但是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會顯現出一些具體的特徵。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患兒發病時,多先出現發熱,手心、腳心出現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紅疹、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
  • 手足口病的症狀有哪些?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
    手足口病病程在7到15天之間,按生病的嚴重程度病程會增加會縮減。潛伏期在3到5天,生病的第一表現多為發燒,持續的低燒,體溫維持在37.7至38度不等。並且也伴有其他感冒相同的症狀,很多家長最初都會把手足口誤認為是普通的感冒炎症導致的發燒。
  • 【分享】手足口病,預防是關鍵
    作者:寶寶知道 什馬都是浮雲春節過後,氣溫逐漸回升,又到了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據歷年的發病規律來看,5-7月將會迎來發病高峰。看到這裡,麻麻們是不是有點「小恐慌」了,其實手足口病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嚇人。今天小編想通常這個簡短的文章,給大家介紹一下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怎麼治療 手足口病吃什麼好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其實媽媽們無須擔心,手足口不是什麼大毛病,處理及時還是可以恢復如初的。那麼什麼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怎麼治療呢?小編這就來告訴你們。手足口病怎麼治療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傳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流行,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患兒疼痛難忍,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不能吃東西,尿黃,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狀,治療和預防
    每年的6到8月份都是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期,手足口病多發於嬰幼兒,是一種有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近期某地又有兒童手足口病爆發的新聞被報導,所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怎麼治療?得了手足口病怎麼辦?
    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流鼻涕、咳嗽、發熱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且嘴裡長滿皰疹,口腔黏膜有白斑潰瘍,那麼您就要注意啦,趕緊送小孩去醫院檢查,這時,醫生往往會給開單要求小孩驗血,檢查血常規。如果白細胞正常或者稍高,淋巴細胞高出許多,就會診斷小孩患上了手足口病……一、什麼叫手足口病?
  • 如何防控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現?一般症狀較輕,多數患兒一周左右便可以自愈。患兒發病初期可有如下症狀:(1)發熱;(2)舌頭及口腔黏膜出現小米大小的疹子或水皰,周圍有紅暈;(3)手、足等部位出現凸起的斑丘疹或皰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渾濁液體,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不痛不癢,癒合後不留痕跡;(4)某些型別的腸道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皮疹可表現為大水皰樣,伴疼痛和癢感,且不限於手、足、口部位,還可出現在身體的軀幹部、臀部及小腿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