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你訂購的霸道男友上線了,請查收」「小哥哥,你點的女朋友來啦」,這開場白不是遊戲或劇集,而是來自一種叫做「虛擬戀人」的網絡服務,相關測評視頻最近在短視頻平臺和微博上走紅。
這些「戀人」不是電影裡的人工智慧「her」或「戀與製作人」裡設定好路數的遊戲主角,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人,隔著屏幕,他們說著動聽的綿綿情話,反覆告白並傾訴思念,提供陪聊、哄睡、叫醒服務,像愛人一樣與你交流,而這樣一個完美的「私人定製」戀人,只需花費幾十至幾百元就能從網上獲得。
抖音裡多條記錄自己與「虛擬戀人」聊天的視頻都獲得了數萬點讚和評論。有人認為這是「花錢買開心」,也有人認為這樣的關係「瞬間建立,瞬間拋棄」,那個完美的,被粉飾過的「戀人」形象可以滿足理想需求,讓人產生期待,但夢總會醒,花錢得到慰藉後,孤獨感和空虛感反而加重了。
「戀人」分等級,「想要的都能安排」
「虛擬戀人」「虛擬男/女友」這樣的關鍵詞已經被淘寶屏蔽,但搜索類似詞彙還是能輕易地找到一些店鋪,粉絲數大都有數千個,月銷量也以千計,店內宣傳圖多為動漫人物,有的卡通,有的古風,不過商品介紹頁卻一片空白,下單前需要聯繫客服諮詢。
某家「虛擬戀人」店鋪首頁,以動漫人物作為商品圖。(網絡圖)
在多家客服發來的介紹中,其業務涵蓋:虛擬戀人、遊戲陪玩、哄睡服務、人工鬧鐘、人工監督等,還可以代發簡訊,代打電話,並提供小青蛙、小火車之類的搞笑扮演服務,測評視頻中,扮演服務加上好友後都不用說話,一直互相發嘎嘎嘎或者呱呱呱、咯咯咯就可以。
聊天形式分為文字語音條和連麥實時通話兩種,「戀人」級別根據顧客反饋和續單率為分為普通、金牌、鎮店、男女神等。客服介紹:「等級高的店員聲音好聽顏值高,話題感更強。時長從聊天開始計算,聊天開始五分鐘之後不換人。」
價格與時長、形式、等級有關,實時通話比微信聊天貴一倍,高級別價格也是普通級別的兩三倍,還有「包周」「包月」「男友團」的服務,幾家店鋪都將男女神的包月價定為5200元,而男友團體驗則是10人10分鐘100元,客服在溝通中強調「本店純綠色聊天,有特殊要求和苛刻者勿拍」。
不少網店長期招聘「男友」,表示「女友」人數已夠。男友的類型有奶狗、狼狗、哈士奇、霸道總裁、鄰家哥哥等等多種,店家稱「您想要的我們都能安排」。隨機詢問的幾位客服表示,購買「虛擬戀人」服務的還是女孩多,不少人是回頭客,從評論區也能看出,幾乎留言的都是女生。
賣家賺零花,買家送閨蜜
記者選擇了一家銷售量排名靠前的店鋪,下單後提供了自己的微信號,幾分鐘就有人發來好友請求,是一個年輕男生的頭像,閒聊中對方一直在努力找話題,「小姐姐的頭像很有意思,為什麼用這個呢?」「很好奇小姐姐起的名字,有什麼深意嗎?」「小姐姐平時喜歡幹嘛?」要是沒有即時回復,對方就會詢問是不是對自己不滿意。
這位鎮店級別的店員自稱21歲,不是在校生,畢業了在工地搬磚,因為記者說他年齡還小,對方立刻說:「比我大又怎麼樣,女人不管多少歲都是女孩子,都是需要人照顧的,不是嗎?」再附加一些可愛的表情包。
「男友」可以提供不同的聊天方式,他解釋,不同方式說話「甜」的程度不同,「曖昧期」稱呼「小可愛」,「男朋友階段」就是「寶貝」和「親愛的」,「奶狗」則會撒嬌——「別的小朋友都有家長接,你什麼時候來接你的小寶貝?」回復不接後,對方會表示委屈。
問到從工作中得到了什麼跟女孩子相處的經驗,對方表示:「對待不同性格的女生要用不同方式,讓我的人設不要崩塌。」而半個小時購買時間一到,這個「奶狗」人設的「男友」馬上說「溜了溜了」,立刻不再回復消息。整個交流過程缺乏真誠自然,有種一起努力完成遊戲,花了錢只好硬聊的感覺。
「90後」女孩小雨失戀後購買了一天「虛擬男友」服務,她認為「無論我說什麼他都會認真聽,一直陪我說話,就像微信搖一搖搖到的朋友。」不過對方給了她安慰和關心,讓她覺得自己的心情得到了照顧,她說:「這個『暖男』善解人意,跟我前男友很不一樣。」雖然對這種虛擬的甜蜜很滿意,但小雨很理性地知道這不是現實,「這就是逢場作戲,他可能這邊跟我說著晚安,那邊也在哄著其他女孩。」
很多顧客在對「商品」評價時,給這些「戀人」寫下了長長的留言,還有很多人上傳了聊天截圖,女顧客們被這些「虛擬男友」的溫柔、有趣等特質所打動:「小哥哥真的很貼心,說了再見也還是揮之不去的可愛,以後等我有錢了繼續支持」「大半夜陪我聊了好久,他真的很溫暖,超出預料」「給閨蜜買的,她說聊得超開心」。
可也有人認為「我不知道對方在哪裡、多大、做什麼工作,隔著屏幕親密無間,可即便人站在面前,我也認不出來」,這種隔著屏幕的關心和呵護,在消費結束後會立刻被切斷,有評論直言:「莫名其妙地開始,又莫名其妙地結束了,時間一到就刪好友,沒有男友的體驗。」
某店家發來的價格表。(網絡圖)
有時因為聊天美好,結束時反而更空虛寂寞,男生小田在購買「蘿莉女友」後說:「聊的時候卿卿我我,感覺快成真戀人了,可是時間一到,一句『記得給我好評哦』,突然就有了夢醒的感覺」,他還自嘲:「聊得開心時我承諾說『以後有錢了就點你』,說不定在她眼裡,我就像個小丑,花錢逢場作戲的感情還想當真。」
「虛擬的感情看似帶來了暫時的安慰,但其實是像遊戲一樣,投幣就可以玩。這是一個小白鼠的上癮機制,一旦上癮就容易沉迷,會在裡面扎得很深」,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的專職心理老師金小燕說,線上的滿足還會讓人更不願意去線下交往,在自我麻痺、自我滿足中離現實世界越來越遠。
戳破粉色氣泡,都是套路
那為什麼「虛擬戀人」可以走紅?其對買賣雙方有什麼影響?
在一些視頻中,有拍攝者表示因為疫情原因,更渴望與人交流,有人說單身多年,想要體驗戀愛的感覺,也有從短視頻平臺上看到或被朋友推薦來購買服務的。金小燕認為:「雖然網絡世界是虛擬的,但人的情感需求是真實的,孤獨時會需要有一個對象去表達依戀喜愛,同時也希望得到回應。現代社會壓力大,人與人很難確定關係,通過購買的方式能帶來非常確定的反饋,這種『完美戀人』有求必應,不會讓你失望,而現實關係沒有這麼確定,人與人之間相處需要相互了解,奉獻和付出,並不是花錢就能得到回報的。」
記者發現,短視頻平臺上有一些自己身為「虛擬戀人」的人在分享感受,有女生說自己是初一的學生,想換手機玩遊戲才來賺錢的;還有自稱「貧民窟女孩」的00後女大學生因為無聊而兼職,上崗幾天就遇到了各種「難以描述的顧客」,聊到不雅話題時,為了好評不能翻臉,只能岔開話題或者打哈哈,還有人在服務結束後糾纏不休,想發展真的戀情,只能拉黑。
聊天過程中對方發給記者的聊天場景。(網絡圖)
「這種介於遊戲和真人之間的服務很有誘惑性,角色扮演的方式很可能影響青少年對真實關係的認知,受過培訓的『戀人』已經被工具化了,在用一套屢試不爽的話術把戀愛套路化、機械化、格式化,隱患其實大於安慰。」金小燕也表達了對從業人員的擔心:「他們自己也不一定心智成熟,人格穩定,被騷擾時還強忍著與對方溝通,會給自身心理帶來很大傷害。」
事實上,「虛擬戀人」的概念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現在電腦遊戲中。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萬物皆可虛擬」,既有手機APP推出過類似內容,也有人做過此類生意,淘寶五年前就曾大規模屏蔽過關鍵詞,不過很多社交媒體上仍存在大量相關信息。
那這種服務究竟合不合法?上海築業律師事務所律師周瑜解釋,「一要看提供服務的主體的年齡,是不是具有從事民事法律行為的主體資格;二是要看服務的性質,如果借用所謂虛擬戀人的名義,從事涉黃的有償服務,那法律上肯定不允許」。
周瑜認為,網店作為經營主體,提供的服務應當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單純從服務本身,無法直接判定其違法,如果只是簡單的情感信息交流,法律是不能干涉到生活領域的,但其中可能會有魚目混珠的部分,比如涉及到財物往來,就可能發生違法犯罪行為,廣告宣傳中也不能有帶淫穢或性暗示的內容。
戀愛原本沒有規律和套路可循,如果連親密關係也是被設定好的,整個過程就會很乏味,有顧客認為,聊完之後會覺得很空虛,總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這種美好的感覺是假的。
在金小燕眼中,「從熱戀到磨合,兩個人一起創造生命中一段未知的經歷,這個互相交匯的過程本身才是戀愛裡特別美好和珍貴的。就像經歷春夏秋冬的自然變換,太冷太熱都是種體驗,可能正是因為冷,才會想念熱,而虛擬戀愛就是讓你永遠待在開著26度空調的房間,似乎很舒適,但其實是受限的,總有一天,粉紅色的泡沫會碎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