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作者張葳葳:讓夢想成為現實(圖文)

2020-12-19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在化學元素Na和Cl之間,除了我們熟知的食鹽--NaCl外,能否存在其它計量比的化合物?

  能!最新出版的Science上一篇文章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在Na和Cl之間,除了NaCl外,在高壓下,Na3Cl, Na2Cl, Na3Cl2, NaCl3, NaCl7同樣可以穩定存在。這完全不同於,經典化學理論對於NaCl是Na和Cl之間唯一化合物的認知。這篇文章的發表,打破了八電子規則基礎化學理論,讓一切皆有可能。這個突破傳統理論的研究工作,是由我校理學院張葳葳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完成的。

  打破經典 標新立異

  八電子規則指出,原子之間形成化合物的時候,通過電子轉移,共享電子對而使之具有惰性氣體的八電子穩定結構。依據這一規則,11配比的NaCl長期以來被教科書公認為Na和Cl之間唯一穩定存在的化合物。然而,張葳葳老師及其合作者,理論預測了多種其他成分比化合物的存在,並實驗合成了經典化學理論所不允許的Na3Cl和NaCl3兩種化合物。理論預測和實驗現象高度契合,確定了違背八電子規則的反常計量比化合物的存在,這挑戰了基礎化學理論,開創了化學研究新領域。

  

  

  勤奮求學 夯實基礎

  張葳葳老師,是迄今為止我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者中最年輕的一位。1993年9月,青澀稚氣的她帶著美好的理想來到她夢寐以求的吉林大學物理學院,成為眾多孜孜以求學子中的一員。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她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決心要在這一學科領域繼續走下去。

  1997年到2003年,她來到吉林大學超硬材料重點實驗室,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鄒廣田先生,碩博連讀。鄒先生是中國高壓界的領軍人物,該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靜高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有著高壓方向國內一流的師資隊伍,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就是在這樣氛圍的薰陶下,張葳葳廣泛涉獵高壓相關的各種技術手段和實驗方法,堅持在高壓領域向深度和廣度兩方面擴展,為她日後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吉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張葳葳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她進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極端條件重點實驗室,跟隨靳常青研究員繼續博士後研究,在導師指導和幫助下,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資助,搭建中國首套高壓原位磁性測量系統。

  2006年博士後出站,張葳葳入職我校理學院物理系,主講本科生基礎課《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以及《大學物理演示實驗》。

  

  盡職盡責 兢兢業業

  物理是基礎學科,物理課在培育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全面的實踐能力、良好的科研素養和開拓的創新精神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上好《大學物理》這門課,讓同學們學到真本事?這是張葳葳老師來到我校後首先想到的問題。為此,她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介紹科技前沿、講述物理學史,引進英文教材、試行雙語授課等等。為了能將雙語課程講好,她時常備課到深夜。精心的準備,換來的是一次次精彩的講解。把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帶入課堂, 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獲取和處理信息,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她堅持在教學中滲透著對學生科研和能力的培養,堅持教書的同時育人。

  在青藏高原上為什麼水到80oC左右就會沸騰?燉肉時為什麼用高壓鍋能更快燉爛?課堂上,張葳葳老師總是喜歡把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物理現象帶進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引發同學們的思考,另一方面她也注重灌輸物理學的重要性,這是張葳葳老師在本科教學中慣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範式。調動興趣能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引起重視,則能激發學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她時常告訴同學們,一直以來,物理學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飛速發展,提供了許多成熟的理論和實驗方法現今,物理學更是成為其他自然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類學科。

  張葳葳老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範式和教學手段各個方面的獨具特色的創新,在實際教學中取得了明顯效果,獲得了認可,在2013年我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她榮獲校級優秀獎。她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老師,要培養優秀的學生,除了注重教育教學方法,自己更要有淵博的知識體系。「即便是看似簡單的知識,想要深入淺出的給學生講懂,講透徹,也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需要對物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而科學研究正是教學新鮮血液的最佳來源地。」出於這個理念,儘管她在職期間平均年學時超過300,張葳葳老師仍然儘可能擠出時間堅持做科學研究,「在學校7年教學和科研的付出與積累,為在美訪學期間的集中突破奠定了基礎」,她說。

  勇於挑戰實現夢想

    早在吉林大學讀書期間,她就曾夢想著要在高壓領域有所突破。但是,高壓這種技術手段,可以與多個學科結合,諸如物理,化學,材料學,生物學,地學,電子學等,覆蓋面廣,浩如煙海,選擇哪裡作為自己的突破口呢?在以後十多年的學習和科研中,她一步步細化自己的前進的方向。2009年10月,我校的青年教師成長工程項目資助計劃公布,張葳葳老師的名列其上。2010年9月,她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地學系開始訪問學者合作研究。

  從進入高壓實驗領域開始,張葳葳就經常有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時她喜歡嘗試,試行自己的想法。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訪學期間,她的這種「異想天開」和合作導師Artem  R. Oganov 教授很「合拍」。就拿這篇文章來說,在她之前,Oganov 教授曾經建議過類似想法給其他人,但沒有引起足夠的興趣和重視,而與之錯失交臂。從事高壓實驗研究多年的張葳葳,出於科研敏感,對與高壓實驗密切相關的NaCl,有著強烈的探知興趣。 所以,與教授一拍即合,接下了這個課題。

  說做就做,可是她一直從事高壓實驗領域的研究工作,高壓理論計算領域是零基礎,怎麼辦?張葳葳開始「惡補」計算理論。實際上不僅理論知識,相關代碼,軟體也是攔路虎,同樣從頭開始。通常而言,相關計算軟體以及基礎計算理論的學習,至少要花費一年半到兩年時間,但項目為期只有一年,所以只能咬牙擠時間,和時間賽跑。由於相關研究跨領域,工作過程中,必不可免涉及到很多陌生的英文專業詞,這更增加了她的學習難度。儘管如此,平均每本書,她要求自己最多1個星期啃下來,軟體則更短。「拿Matlab來說,從入手軟體,到第一個Matlab程序寫出來,我只用了4天時間。實際上這種友好界面的軟體,還是容易入手的,對於我這個實驗背景的人來說,最困難的是Unix下讀代碼,寫代碼,調程序。」張老師笑著說,「不過,緊迫的科研任務逼著自己快速學會很多東西,回頭一看,簡直不敢相信啊。」是啊,多少心血,時間的付出啊,那些日子,她常常忙到夜半,工作筆記足足做了厚厚的兩大本子。2011年9月,項目到期,她回國了。可是科研工作還要繼續著,工作討論不能停下來,由於中美時差的關係,好多次網絡討論都持續到北京時間後半夜。 每個寒暑假,這大塊可以潛心科研的時間,她總是不放過的,以至於近兩年的春節,留給家人的多是她抱著筆記本電腦奮戰的身影。張葳葳老師在美的工作也得到了外方教授的高度認可,並獲得了後續項目的資助。

  談起科研工作,她眼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我有『頑固』的好奇心,什麼事情,一旦感興趣,鑽研上了,一定要搞個明白,經常被人說成『太較真』。」正是這種執著的追求精神和創新精神,讓她向夢想一點點靠近。功夫不負有心人,3年的努力,實驗方法和理論模擬有效的結合,使得張葳葳老師及合作者們的研究成果成功挑戰傳統化學理論,他們的文章被頂級刊物science接收。對此,她表示,「大多數人習慣於遵循已有的規律,很少有人願意挑戰基本規律和定律。然而,在一個統一的、固定的思維模式下,很難取得重大突破。科學研究的本質就是要破舊立新,要勇于堅持自己的想法,敢於探索新領域。」

  

  談及這次問鼎science的感想,張葳葳老師飽含深情地說:「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的女教師,工作的同時,肩負對家庭,孩子的責任,在30多歲時候,將自己的科研方向從實驗領域跨向理論計算領域,這有很大的風險,對我而言是個極大的挑戰,在迎接這個挑戰過程中,除了自己的潛心投入,很多因素對我有著助推作用。對此首先我要感謝母校、導師對我的培養,感謝我們我校青年教師成長工程項目的資助,感謝理學院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關心,特別要感謝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合作導師Oganov教授對我的精心指導、鼎力幫助和關心支持,正是他們給了我創新的基礎和前進的機會。從1997年在吉林大學超硬材料重點實驗室接觸高壓學科伊始,懷著對科學前沿的美好憧憬,我在這個領域堅持不懈的奮鬥了16年。現在,我終於實現了當年的夢想。我要以此為新的起點,繼續勇攀科學的高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在科學的山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所有的青春和力量!」

相關焦點

  • 理學院副教授張葳葳研究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圖文)
    本網訊(記者 歐陽永志) 12月20日,Science雜誌發表了我校理學院副教授張葳葳  該文由我校理學院物理系張葳葳副教授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地學系材料設計中心, 先進計算科學研究所Artem R. Oganov 教授,美國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Alexander F.
  • 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張葳葳老師研究成果(圖文)
    我校理學院張葳葳老師及其合作者,美國石溪大學地學系Artem R. Oganov教授,美國卡內基地學研究所Alexander F. Gonchrov教授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今天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 與愛妻張葳葳分居住?吳宗憲4字回應曝夫妻關係
    吳宗憲網易娛樂10月24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綜藝天王吳宗憲闖蕩演藝圈多年,雖然緋聞不曾間斷,妻子張葳葳仍心甘情願當他背後的女人。近日女兒吳姍儒被拍到帶毛帽男跟張葳葳吃飯,聚會結束後張葳葳並未返回內湖金莊路豪宅,因此外界推測兩人疑似分居。有媒體報導稱,吳姍儒帶毛帽男和媽媽張葳葳用餐,最後一起返回住處,小兩口關係不僅穩定,更到了見家長、自由進出女方家的階段,不過張葳葳卻跟同桌女性開另一輛車進入內湖某小區,而不是返回內湖金莊路豪宅。
  • 張葳葳與女兒聚餐曝光!飯後未回原豪宅!吳宗憲回應感情一如過往
    吳宗憲和妻子張葳葳婚姻多年,生有三女一男,其中女兒吳姍儒如今也28歲了。近日與一名頭戴毛帽男友一同和母親聚餐,和媽媽張葳葳用餐後一起返回住處,小兩口關係穩定,更到了見家長自由進出女方家的階段。而張葳葳飯後跟同桌女性有人開著另一輛小車進入內湖某社區 ,並未回到以往和吳宗憲共住的內湖金莊路豪宅。
  • 錄節目沒來由談遺言 吳宗憲稱愧對前妻張葳葳(圖)
    錄節目沒來由談遺言 吳宗憲稱愧對前妻張葳葳(圖) 2012年09月28日 23:07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吳宗憲事業婚姻雙紅燈 談張葳葳「該離的都離了」
    近日吳宗憲被問到有關婚姻狀況時明顯閃爍其詞,聽到有傳言稱他和妻子張葳葳已經離婚時,還表示:「該離的都離了。」     據臺媒報導,吳宗憲最近婚變危機頻傳,甚至傳出與妻子張葳葳已經離婚。近日吳宗憲接受訪問時被問及婚姻狀況,言詞閃爍還猛打太極說:「都這麼多年了,演藝圈該離的都離,不該離也離了。」對於是否還與太太同住也僅說是「私人生活」不作其他回應。
  • 張小燕酸吳宗憲花心 康康:張葳葳比林鳳嬌更能忍(圖)
    吳宗憲和張葳葳結婚9年,結婚至今緋聞不斷,而老婆從不作聲,讓張小燕很佩服,直說:「全臺灣抗壓性最強、在幕後最能忍的人,就是張葳葳」,她笑問吳宗憲:「張葳葳沒想過跟你離婚嗎?」讓他笑得很尷尬,沒想到康康補上一句「葳姐裝聾作啞,比林鳳嬌更厲害」!笑翻全場。
  • 《woop思維心理學》:只需要四步,輕鬆讓夢想成為現實
    在這本書裡,作者說樂觀幻想會使人原地踏步。作者提出,樂觀幻想卻不能夠幫助你戒菸、瘦身以及改變人際關係,而追逐夢想真正的明智做法就是心理比對。什麼是心理比對?就是人們對未來的樂觀幻想加一點現實因素,就是對於未來設定的目標,我們要預料阻礙以及有預案。
  • 讓夢想照亮我們前行的路,願夢想照進現實,溫暖我們的日子
    勇敢做自己,讓夢想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原創首發圖文|褚延鋒人活著要有夢想,夢想就是一個人心裡最想做成功的事情或是最想要的一個結果。宗愨年少時的夢想並不被人們理解,當其他同齡人都按照公認的好標準,循規蹈矩讀書習字時,他卻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地提高武藝水平,我想,他一定練得很苦,但他是快樂的,因為這是他喜歡做的事。夢想是美好的,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但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得到人們的祝福和鼓勵,相反,一個人的夢想有時候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和打擊。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10月9日,科學網公號推送了《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一文,引發廣泛關注。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 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
  • 《文明6》軍事單位現實原型圖文對比
    其實他們在現實都有原型的,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文明6軍事單位現實原型圖文對比,讓大家看看這些但是都是出自哪裡,想了解的玩家不要錯過,一起來看吧。 總... 《文明6》遊戲裡面現代的軍事單位大家使用的怎麼樣呢?
  • 保姆級Web of Science使用圖文教程
    這裡我會用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這個關鍵詞舉例。一般情況下,為了檢索更加全面,我會選擇按照Topic檢索。同樣是點擊左側的 Authors作者,再選擇More Options更多選項,就可以找出在該領域發表文章最多的專家。 閱讀英文文獻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並且在過程中也可以鍛鍊自己的英文寫作水平哦。
  • 讓夢想照亮現實——《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夢想在前方,現實在腳下,懷抱一顆火熱的心,讓夢想照亮現實,讓生活充滿陽光,腳踏實地創造未來!                                                                   --題記  還記得孫少平嗎?還記得最初的夢想和感動嗎?
  • Science:新型高解析度植入物使得通過大腦電刺激恢復視力成為可能
    2020年12月6日訊/生物谷BIOON/---通過大腦植入物恢復盲人的視力即將成為現實。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新開發的高解析度植入物使得視覺皮層識別人工誘導的形狀和感知對象成為可能。
  • 機器翻譯的夢想與現實
    ——李宇明    如何突破語言障礙,讓機器完成不同語言之間的自動翻譯,最終實現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任意語言之間的無障礙自由通信,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高,雲計算、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相關技術迅速發展,人工智慧再度崛起,機器翻譯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時間,機器翻譯系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種報導隨之呈井噴式爆發,「機器翻譯將取代人類」的說法也時有耳聞。然而,機器翻譯的真實水平如何,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 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學霸謝遠思說,在省實,夢想照進現實
    正是這些拼搏的日子,讓夢想照進了現實,讓歲月成為了永恆。它們更成為了信仰,支撐著我走過漫漫學習長路。每一次我們奮力地迎風奔跑,每一次腎上腺素的飆升,每一次足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都能讓我在繁忙的學習中得到釋放。小小的足球藏有了巨大的可能性,她給予了我飛蛾撲火的勇氣與飛越滄海的豪情。
  • 學霸選擇二本,夢想與現實的碰撞?
    401分選警校,為了夢想前行小吳同學的高中階段成績非常不錯,但她的從警夢一直沒有改變。她出生在革命老區一一溧水白馬鎮的一個小鄉村,從小接受紅色教育,對當一名警察維護一方治安穩定情有獨鍾。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盯緊目標,刻苦努力,終於取得了400分以上的高分,而今年溧水區400分以上僅有9人。出類拔萃而又矢志不渝,值得點讚!
  • 夢想照進現實 給孕媽咪的寄語
    >夢想照進現實 給孕媽咪的寄語2014-01-02 18:11:29出處:其他作者:鍾煜  朋友說,從懷孕到孩子出生,然後逐漸長大的過程,就是浪漫的夢想觸碰到堅硬現實的過程。話稍微偏激了點,但是吧……  我的女兒4歲半了,偶爾回望懷孕的時光,恍若隔世。還好,那時候有充足的時間胡思亂想,因此我留下了比較多的孕期日記。
  • 夢想與現實,人生選擇題怎麼做?《蝸牛與黃鸝鳥》供你參考
    如今這部《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部緊扣追夢與現實碰撞主題的作品,鋼琴系優等生李臻言夢想是當一名音樂指揮家,學鋼琴是由於家庭的壓力,他爸爸更希望他學鋼琴。李臻言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頸,在他人生低谷的時候,與鋼琴系女同學方小萵相戀,天真爛漫的方小萵雖然鋼琴技藝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是她可愛活潑的性格讓李臻言有了很大改變,兩人一同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齊頭並進。
  • 關於夢想的作文: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
    篇一: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作文300字陳霍東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很多很多的夢想。我也有一個自己的夢想,夢想就在前方,那我們就奮力前行。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特別渴望成為一名醫生去救治,幫助那些痛苦中掙扎的病人驅除病魔,因為每當我感冒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特別的難受,何況是那些受了傷,被病魔折磨的人,他們是千倍萬倍的痛,所以我看見他們痛苦的時候我就想當一名醫生去救很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