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院副教授張葳葳研究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圖文)

2020-12-19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本網訊(記者 歐陽永志) 1220日,Science雜誌發表了我校理學院副教授張葳葳在高壓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Unexpected stable stoichiometries of sodium chlorides(鈉氯間反常計量比化合物)」。這是我校物理系教師首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在該雜誌發表高水平論文。文章打破基礎化學傳統的八電子規則,開創科學研究新領域。

  該文由我校理學院物理系張葳葳副教授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地學系材料設計中心, 先進計算科學研究所Artem R. Oganov 教授,美國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Alexander F. Goncharov教授等,以及其他歐美國外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

  文章打破了基礎化學的基本規律之一——八電子規則,革命性地開創了科學研究的新領域。文章通過理論預測,並實驗驗證了在Na-Cl體系中,違背八電子規則的反常化合物的穩定存在。

  八電子規則指出,原子之間形成化合物的時候,通過電子轉移,共享電子對而使每一個原子都具有惰性氣體的八電子穩定結構。依據這一規則,一個Na轉移最外殼層的一個電子到一個Cl最外殼層上,而使每對NaCl都有穩定的八電子外層結構,形成化合物氯化鈉,由此11配比的NaCl長期以來被教科書公認為NaCl之間能夠穩定存在且唯一穩定存在的化合物。然而,研究小組理論預測發現,在超高壓下,NaCl之間還可以形成除了NaCl以外的其它成分比的化合物,諸如Na3Cl Na2Cl Na3Cl2NaCl3NaCl7等,這些化合物是經典化學理論框架下斷然不被允許的。根據理論預測結果,在實驗室的超高壓條件下,研究小組合成了Na3ClNaCl3兩種化合物,並發現這兩種化合物在低至20GPa時,仍然穩定存在,理論預測和實驗現象的高度吻合確保結論的合理無誤。

  這表明,即便是在耳熟能詳的教科書體系---Na-Cl體系中,尚有不為人知的、嶄新的化學現象。這預示著,在其他體系,如行星內部,地殼內部(Mg-Si-O),以及生物體(C-H-N-O)中,也可能存在違反基本規律的類似化學現象,該類科學研究有望幫助科學家理解地球、行星,以及生命體相關的反常現象。同時,這也意味著,這種理論模擬手段是可以被可靠的用來設計我們所需要的材料。如Na3Cl理論預測結果顯示它是由一層NaCl和二層金屬Na交替排列而成,這決定Na3Cl在層狀堆積方向上是絕緣的,而在層平面內是導電的,表現出二維金屬特性。關於二維金屬的科學研究是目前科研熱點問題之一。

  科學前沿研究的本質是要破舊立新的,但很少人敢於挑戰科學領域的基本規律和定律。研究小組的這一發現突破了人們對基礎化學基本規律的傳統認知。這就像一塊被發現的新大陸,需要人們去更多地規劃、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文章引出了大量的可探索的新課題。

  Science雜誌評委們對文章給出高度評價:「作者從理論預測和高壓實驗兩方面盡善盡美的展現了反常計量比的NaCl間化合物。」「在NaCl體系中不尋常成分比化合物的發現,其卓越的科學本質必將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廣泛興趣。」「理論預測和實驗數據之間高度契合,揭示了又一個化學研究的新領域」「NaCl間反常化合物的發現將會激發對於其他離子化合物體系的研究興趣,為相圖方面的科學探索打開廣闊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入選本期」perspective」欄目,由業內學者做重點點評;插圖被 」this week in science」欄目選用。這凸顯了該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英國科技類期刊Chemistry World特約撰稿人在第一時間採訪了文章的第一作者,並就這一成果作了報導。

責任編輯:歐陽

相關焦點

  • Science作者張葳葳:讓夢想成為現實(圖文)
    這篇文章的發表,打破了八電子規則基礎化學理論,讓一切皆有可能。這個突破傳統理論的研究工作,是由我校理學院張葳葳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完成的。  打破經典 標新立異  八電子規則指出,原子之間形成化合物的時候,通過電子轉移,共享電子對而使之具有惰性氣體的八電子穩定結構。
  • 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張葳葳老師研究成果(圖文)
    我校理學院張葳葳老師及其合作者,美國石溪大學地學系Artem R. Oganov教授,美國卡內基地學研究所Alexander F. Gonchrov教授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今天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 華南理工大學一研究成果在Management Science上發表!
    期刊網站截圖日前,以華南理工大學數學學院為第一署名單位、陳映珊副教授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被管理科學、運籌學領域頂級期刊Management Science正式錄用並已在線發表。該成果題為「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the Liquidity Premium Puzzle」(《不完全信息與流動性溢價謎團》),反映了陳映珊與其合作者在金融數學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是數學學院在交叉學科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流動性溢價的理論和實證之間的巨大脫節是文獻中的一個長期謎團。
  • 曲阜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許叢叢副教授研究成果被Advances in...
    近日,曲阜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許叢叢副教授團隊關於鮮切芹菜微凍技術的研究論文被國際工程領域著名科技機構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選為關鍵科學文章,並於2020年12月1日進行報導。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本項工作旨在研究鮮切芹菜的微凍技術。
  • 華中科技大學80後副教授三個月內發表兩篇頂刊PRL,一篇science
    4月份的三個月內連續發表頂刊2019年華中科技大學第一篇CNS主刊論文出現,這篇論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80後副教授祝雪豐和90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祝雪豐副教授2014年入職華中科技大學,短短幾年就在華中科技大學快速的成長,2019年連續三個月在國際物理頂刊發表論文三篇,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雜誌頂刊《science》,這名出生於1983年的副教授顯示出強大的科研潛力,將會很快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團的一員!
  •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費繼鋒副教授在Nature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科青年拔尖人才費繼鋒博士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axolotl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key tissue formation regulators」的研究論文;華南師範大學為並列第一單位
  • 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陳凱傑教授團隊在《Science》雜誌發表重要科研...
    )》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Synergistic sorbent separation for one-step ethylene purification from a four-component mixture」(Science, 2019, 366, 241-246)。
  • 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蔣更平在Natur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青年教師蔣更平博士以通訊作者身份在 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發表論文「Efficient metal ion sieving in rectifying subnanochannels enabled by metal–organic
  • 光儀學院梅亮副教授課題組新型雷射雷達技術研究成果實現科技成果...
    光儀學院梅亮副教授課題組新型雷射雷達技術研究成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2020-05-07 0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終盤點:Science雜誌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時至歲末,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2019年三大國際著名雜誌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舊刊登了很多重磅級的研究研究,本文中小編就對2019年Science雜誌發表的亮點研究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如何在《Science》科學雜誌上面發表文章| 詳細說明
    但《科學》雜誌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科學》雜誌屬於綜合性科學雜誌,它的科學新聞報導、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誌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發展科學,服務社會」是AAAS也是《科學》雜誌的宗旨。    Nature和Science作為國際頂級綜合性刊物,享有極高的聲譽。
  • ...課題組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在線發表了齊向輝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Harnessing L-arabinose isomerase for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D-tagatose: Recent advances and its
  • 航海學院胡海豹教授等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原創研究結果
    西工大新聞網9月2日電(李淼)日前,航海學院胡海豹教授與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周峰研究員團隊、英國帝國理工大學Daniele Dini教授團隊等合作,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Science Advances》(Science子刊,是涵蓋所有學術領域的開放性、綜合性科學刊物)發表了題為「Significant
  • 上海科技大學關於肥胖症靶點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
    該成果以「Determination of theMelanocortin-4 Receptor Structure Identifies Ca2+ as a Cofactor forLigand Binding」為題,於4月24日凌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上海科技大學Stevens課題組博士研究生於靜為文章的第一作者,iHuman研究所創始所長Raymond C.
  • 理學院數學系教師馬曉棟最新研究成果被計算機頂級會議ISSAC錄用
    本網訊 理學院數學系教師馬曉棟博士與中國科學院系統所數學機械化重點實驗室的王定康研究員和魯東博士研究生合作的題為「A New Algorithm for General Factorizations of Multivariate Polynomial Matrices」的論文已被The 4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10天發表三篇Nature和Science!這所成立才8年的高校厲害了
    近兩周南方科技大學科研成果突出,在《Nature》、《Science》連發三文:2020年4月29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教授郭紅衛課題組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了以「Plant 22-nt siRNAs mediate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and stress adaptation」為題的研究成果。
  • 2019年中國學者在Nature及Science發表研究成果大爆發
    2019年即將結束,中國學者總共在Cell ,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180項研究成果,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5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18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自然指數是指包括了作者單位信息和機構關係的資料庫,它追蹤發表在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這些期刊均由在職科學家所組成的獨立小組選出。自然指數提供機構和國家所發表論文的絕對計數和份額,由此可顯示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的情況。
  • 南開大學商學院周楠副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SMJ和JIBS發表研究成果
    南開大學商學院周楠副教授對此開展研究,並以第一作者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Growth or Profit? Strategic Orientations and Long-Term Performance in China》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重慶大學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重慶大學物理學院韓德專研究員課題組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宇稱時間對稱性誘導出來的一類新型連續譜中束縛態和雷射閾值態的共存現象》「Coexistence of a new type of b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