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
還有3項科技成果屬於生物醫藥類成果,它們分別是醫學院光醫學研究所、附屬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王秀麗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無痛光動力治療皮膚病關鍵技術及轉化——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醫學院、附屬東方醫院陳炳地副教授聯合劉中民教授和崔徵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以及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粟波研究員團隊研發的「新型血液自身抗體的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及應用」。
-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
同濟大學一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應用研究類)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3-20 瀏覽
-
MIT挑戰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
MIT挑戰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 付靜 發表於 2020-12-08 13:48:04 作為一項高精尖技術,「雷射雷達」被用於航天、測繪、自動駕駛等領域,但體積、成本
-
主動調Q光纖雷射器有望提高雷射雷達探測精度
探測精度可謂是雷射雷達(LIDAR)系統的命脈所在,高精度一直是LIDAR技術不渝的追求。對於都卜勒相干雷射雷達,提高探測精度的有效途徑之一便是實現其發射源的長脈衝輸出。被動調Q雷射器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但其脈衝重複率和脈衝寬度往往不可控,這導致其不適於在注入鎖頻技術中使用。 為了避免被動調Q技術的上述缺陷,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鞠有倫教授課題組採用主動調Q方式,利用自由空間聲光調製器實現了穩定工作在2 μm波段的摻銩光纖環形雷射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6年第9期上(W. Liu, et al.
-
僅1個月內,上海大學6項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推進&34;建設過程中,上海大學始終積極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開展一流的科研,學校重大學術成果不斷湧現。近一個月以來,上海大學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看吧。
-
南京大學研究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勇、肖敏課題組與胡小鵬、祝世寧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吳東教授合作,利用飛秒雷射電疇擦除技術首次成功製備出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並演示了三維準相位匹配的雷射倍頻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也期待著能研製出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從中揭示更多的新奇效應。然而,傳統製備技術,包括晶體生長技術、室溫電場極化技術等,都難以在晶體內部實現三維電疇結構的排列。製備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成為近二十年非線性光學領域令人困惑的難題之一。
-
...課題組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在線發表了齊向輝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Harnessing L-arabinose isomerase for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D-tagatose: Recent advances and its
-
西南交通大學舉行微納米生物技術團隊研究成果捐贈儀式
9月24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學生命學院微納米生物技術團隊研究成果捐贈儀式及抗疫故事分享會在綜合樓148會議室舉行。、治療藥物、個人防護、健康安全保障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應用新興科技手段,發揮已有研究優勢,解決關鍵科學問題。
-
曲阜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許叢叢副教授研究成果被Advances in...
近日,曲阜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許叢叢副教授團隊關於鮮切芹菜微凍技術的研究論文被國際工程領域著名科技機構Advances in Engineering(AIE)遴選為關鍵科學文章,並於2020年12月1日進行報導。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本項工作旨在研究鮮切芹菜的微凍技術。
-
清華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光學微創診療」成果被選為《診療》期刊...
清華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光學微創診療」成果被選為《診療》期刊封面文章清華新聞網8月2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特聘專家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基於螢光成像與雙光子影像引導的雷射消融腦腫瘤診療」(Bioluminescence imaging and two-photon
-
《科學》發表上海科技大學重大研究成果—新聞—科學網
-
一組科技成果賣出3800萬背後
沒錯,這是一組科技成果向企業轉讓的價格。前不久,同濟大學與潤坤(上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籤署技術專利轉移協議,將「高性能雷射薄膜器件及裝置」6項發明專利授權轉讓,合同金額3800萬元。這是同濟歷史上最大額度的單筆技術轉移現金合同。高校如何出科技成果、如何把成果向產業轉化,這不僅是大學校長關心的事,也是企業家們關心的事。
-
這所雙一流高校近三年5項成果賣出天價
2018年7月12日,中南大學對賴延清教授團隊「高比能鋰硫電池技術」成果和杜柯副教授團隊「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及新型正極材料產業化技術」通過協議定價方式確定轉讓價格的成果轉讓事項進行了公示,而這兩項成果轉讓總經費分別高達1.4億元和1.5億元,如此高額的成果轉讓金額在國內高校中極為少見。
-
2018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劉曉平課題組招聘助理研究員...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和技術學院劉曉平教授課題組主要利用先進微納加工以及CMOS工藝,構建微結構器件,結合泵浦-探測、譜分析、成像等檢測手段,研究波在其中的傳播特性,在此基礎上,發展新器件設計技術,探索功能性器件以及系統的實現原理。目前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光學器件的逆向設計和實現,片上集成光信息處理技術,波在類量子系統中傳播行為,片上光學相控陣,固態雷射雷達等。
-
高水平研究成果又來啦!這一次,是太陽能電池!
近期,湘潭大學化學學院沈平教授課題組基於新型小分子受體材料的高效三元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化學C》(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7.059),題目為「小分子/富勒烯受體合金:一種提高三元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效率和熱穩定性的有效策略」(Small-molecule/fullerene acceptor alloy: a powerful tool to enhance device
-
FMCW 雷射雷達光源參數分析及技術基礎與研究進展
⚫非相干檢測也被稱為直接檢測,通過直接測量反射光信號強度的變化實現探測,由於探測方式較為簡單直接,廣泛應用於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 TOF)雷射雷達或調幅連續波雷射雷達。所以用於成像的 FMCW 雷射雷達通常和綜合孔徑技術結合,通過對目標在不同位置的多次測量與相關算法增大虛擬孔徑以提高角分辨能力。
-
短短20天,安徽這所高校科研成果3次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2020年6月15日,化學與化工學院吳宗銓教授團隊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10.1002/anie.202006561),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與化工學院博士生許磊。
-
近期清華大學最新科研成果掃描(10月)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研究中心、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資助。謝震是論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生黃慧雅、廖微曦、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員劉乙齊是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臟腫瘤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陸蔭英,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曹玉冰、劉強、郭亞坤等參與了該項目研究。
-
同濟大學「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發布會成功舉辦
還有3項科技成果屬於生物醫藥類成果,它們分別是醫學院光醫學研究所、附屬上海市皮膚病醫院王秀麗教授團隊研發的「新型無痛光動力治療皮膚病關鍵技術及轉化——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醫學院、附屬東方醫院陳炳地副教授聯合劉中民教授和崔徵教授團隊研發的
-
前沿| AI在5G中的運用……東南大學最新研究成果來了!
(IEEEVR)近期發布了論文錄用結果,東南大學自動化學院魏海坤教授團隊關於虛擬實境中全向運動輸入問題的2篇研究成果被大會同時接收,並做口頭報告。向上滑動查看更多內容↑↑↑該研究工作由自動化學院模式識別學科組碩士一年級學生張天舒、黃步真共同完成,王雁剛副教授為通訊作者,東南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該研究成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東南大學至善學者獎勵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