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0-12-15 食品夥伴網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在線發表了齊向輝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Harnessing L-arabinose isomerase for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D-tagatose: Recent advances and its applications」。該期刊系農業科學類Top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11.077,江蘇大學

食品

生物工程

學院的博士後Yuvaraj為該文的第一作者,齊向輝教授為該文的唯一通訊作者。

 

  D-塔格糖(D-tagatose)是一種功能性稀有糖,其甜度與蔗糖相似,但熱量卻不到蔗糖的三分之一,是一種新型的低熱量功能性甜味劑。D-塔格糖具有改善腸道菌群、抗齲齒、預防肥胖等生理功能,在食品、醫藥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微生物法製備D-塔格糖因環境友好、催化效率高、條件溫和、副產物少等優點備受關注,但微生物法也受到底物成本、轉化效率、關鍵酶性質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制約著D-塔格糖生物合成的工業化進程。齊向輝教授課題組針對以上問題,圍繞D-塔格糖高產菌株的分離鑑定、新型關鍵酶的發掘與設計、工程菌株的途徑工程改造、酶的固定化、以及廉價底物的D-塔格糖生物製造工藝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並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該文結合齊向輝教授課題組的前期研究成果,對D-塔格糖的功能、應用、製備工藝、工業化瓶頸、商業化前景等進行了綜述;重點圍繞D-塔格糖的微生物生物製造方法,關鍵酶-L-阿拉伯糖異構酶的理性、半理性和非理性工程化改造,可再生資源及副產物的高值化與D-塔格糖產量的提升策略,以及工業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策進行了針對性的論述。該文可為D-塔格糖的微生物法工業化製造提供有益參考。

  齊向輝教授一直致力於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與食品添加劑、醫藥等產品的微生物合成與製造、益生菌開發、生物質與副產物的綜合利用與高值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齊向輝教授共發表論文140餘篇;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Renew Sust Energ Rev(IF=12.1)、Trends Food Sci Tech(IF=11.1)、Sci Bull(IF=9.5)、Energ Convers Manage(IF=8.2)、Bioresource Technol(IF=7.5)、J Clean Prod(IF=7.2)、Food Chem(IF=6.3)、J Agr Food Chem(IF=4.2)、LWT(IF=4.0)等雜誌發表SCI/EI論文60餘篇,累計影響因子230分左右,其中JCR Q1區論文32篇,11分以上中科院一區論文3篇,7分以上中科院一區論文16篇,高被引論文1篇、熱點論文1篇;Nanomaterials for Bio-Catalysis(Elsevier)的Co-Editor in Chief,在Springer、Elsevier等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專著(章節)4部;申請專利20餘項, PCT專利1項;擔任ACS Catalysis(IF=12.4)、Renew Sust Energ Rev(IF=12.1)、Protein & Cell(IF=10.2)等30多個SCI期刊的Reviewer;擔任中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智利國家科技發展基金(FONDECYT)、印度等國家的基金評審專家,並擔任6省市的科技專項/基金的評審專家。齊向輝教授課題組熱忱歡迎有志於從事微生物應用研究的優秀博士與老師加盟。

相關焦點

  • 崔海英教授課題組在食品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近日,食品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11.077)在線刊發了崔海英教授課題組的論文「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strategies ba
  • ...學院李學義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於國際知名期刊Science Advances...
    2020年1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李學義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Trappc9 deficiency in mice impairs learning and memory by causing imbalance of dopamine D1 and D2 neurons」於《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 。
  • 江蘇大學崔海英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近日,食品領域的權威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8.52)在線刊發了崔海英教授課題組的論文「Feasibility of cold plasma for the control of biofilms in food industry
  • 重慶大學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重慶大學物理學院韓德專研究員課題組以重慶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宇稱時間對稱性誘導出來的一類新型連續譜中束縛態和雷射閾值態的共存現象》「Coexistence of a new type of bound
  • 上海科技大學關於肥胖症靶點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
    該成果以「Determination of theMelanocortin-4 Receptor Structure Identifies Ca2+ as a Cofactor forLigand Binding」為題,於4月24日凌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上海科技大學Stevens課題組博士研究生於靜為文章的第一作者,iHuman研究所創始所長Raymond C.
  • 江蘇大學齊向輝教授課題組在Energ Convers Manag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國際權威期刊Energ Convers Manage在線發表了齊向輝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Bioethanol production from water-soluble and 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of normal and high sugary corn stovers harvested at three
  • 前沿院研究生在生物材料領域頂級期刊Biomaterials發表最新成果
    近日,前沿院生物工程與再生醫學中心碩士研究生閆瑾與轉化醫學中心碩士生何旺驍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生物材料領域頂級期刊Biomaterials發表題為「Simultaneously targeted imaging cytoplasm and nucleus in living cell by biomolecules capped ultra-small GdOF
  • 上海交大張潔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張潔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顆粒體系中發現了剪切局域化(shear localization)和長程關聯的極化應力場之間的關係,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Connecting shear localization with the
  • 孫傳清教授課題組水稻進化最新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Cell發表(圖文)
    普通野生稻(左)與栽培稻(右)芒性狀比較  本網訊  我校農學院教授孫傳清領導的課題組,繼揭示水稻馴化過程中生長習性、穗型及落粒性改變的遺傳機理後,在水稻進化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了水稻馴化過程中引起芒形態改變的遺傳變異及其分子演化機制
  • 巨曉棠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圖文)
    本網訊 2月5日,我校資環學院巨曉棠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在Nature出版集團旗下的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發表。  自2000年以來,我校資環學院巨曉棠教授結合自己在氮素循環和環境影響方面的長期積累,深入開展了集約化石灰性低碳旱作土壤氧化亞氮產生機制的研究。
  •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發北航教授課題組研究成果
    日前,《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以在線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程群峰教授課題組在超韌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Super-tough
  • 交大葉芳偉課題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交大葉芳偉課題組發表最新研究成果!「Localization and delocalization of light in photonic moire lattices」為題的研究成果。為此,研究人員利用光學誘導的辦法,將兩個周期晶格寫入到同一塊晶體中,得到了首個高度可調的光子莫爾晶格(圖三)。藉助於該莫爾晶格的連續可調性,並通過大量的數值模擬和實驗證實,課題組發現了波包在莫爾晶格中的演化規律:隨著兩個周期晶格的相對權重和它們之間相對轉角的變化,波包在莫爾晶格中演化時,出現了波形散開(圖三,左)和局域(圖三,右)的急劇變化!
  • 理學院副教授張葳葳研究成果在Science雜誌發表(圖文)
    本網訊(記者 歐陽永志) 12月20日,Science雜誌發表了我校理學院副教授張葳葳在高壓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Unexpected stable stoichiometries of sodium chlorides(鈉氯間反常計量比化合物)」。
  • 孫傳清教授課題組在The Plant Cell發表水稻進化研究最新成果(圖文)
    普通野生稻(左)與栽培稻(右)穗、籽粒及芒的比較  本網訊   我校農學院教授孫傳清領導的課題組,在水稻進化研究上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現了一個編碼分泌肽分子調控水稻馴化過程中穗粒數、粒長及芒發育的改變。
  • 南科大環境學院副教授曾振中課題組在《自然-地球科學》發表熱帶山地毀林的生物物理反饋機制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曾振中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全球變化領域取得關於熱帶山地毀林的生物物理反饋機制研究的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IF=13.566)在線發表。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長加劇了人類對糧食的需求。
  • 化學材料熱點前沿:分子機器 19年國內外研究機構最新研究成果
    本前沿反映了這些科學家的卓越貢獻和最新進展。 1983 年,Jean-Pierre Sauvage 首次使用金屬模板誘導合成索烴,邁出了合成分子機器的重要一步。 J.Fraser Stoddart 通過精巧的輪烷設計,使得分子可以精準地沿著設計的方向運行,2004 年合成了分子電梯。1999 年,Ben L.
  • 每日一詞∣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the State Preeminent Science...
    (圖片來源:新華社)【知識點】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根據最新發布的《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規定「國家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即大家常說的「國家三大獎」,還有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校友星耀武研究員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校友星耀武研究員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31日,青島農業大學農學1999級校友、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星耀武研究員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ncient orogenic and monsoon-driven assembly
  • 2017年中盤點: 華人學者Science成果!
    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為「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entazolate anion cyclo-N5- in (N5)6(H3O)3(NH4)4Cl」發表於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