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 11:13:02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3月1日訊 (記者 張豔秋)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春節期間張燈結彩,是中華民族古老的風俗,尤其是元宵燈節,家家燈籠高懸,戶戶觀燈賞燈,全國各地燈會爭奇鬥豔,燈山燈海,蔚為壯觀,每到這時,各式各樣的花燈高懸街頭、公園、社區等熱門的地方。讓節日氣氛中的人們目不暇接,讚嘆不已。
2月28日,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來到東營區第一中學校園內,3位來自國外的青年友人一起在這裡欣賞了中國這一美輪美奐的傳統風俗文化。
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唐朝治世因社會昇平,經濟富庶,花燈更是大放異彩,盛極一時,活動規模相當浩大,觀燈人潮萬頭攢動,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出外賞燈。玄宗時亦延續西漢弛禁制度,京師長安更在元宵節前後三夜取消宵禁,擴大實施「放夜」,方便人民賞燈,唐以後花燈便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標誌。
據東營區一中的孫明波老師介紹,校園內的花燈是學生在春節假期期間,自行製作並自創燈謎,燈展前一天統一交回學校的。這一盞盞精美手工花燈的製作材料各式各樣,有的用紅包、掛曆、卡紙、硬紙殼、燈籠架等身邊的可用材料,舊物再次充分利用。
活動中,孫老師和外國友人聊到,過春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其中看花燈了又是從唐宋時期開始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校園內的元宵燈會共有4000盞花燈會被點亮。整整3天時間裡,東營市民、學生家長都可以徜徉在這片燈海中,賞花燈,猜燈謎。說到這,幾位外國朋友也都仔細端詳起了孩子們寫的字謎來。
孫老師還向外國友人們介紹了學校的東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商鑼鼓「九龍翻身」。校園內成立了「九龍翻身」非遺志願傳承服務隊,招募了一批對「九龍翻身」感興趣、想學習並志願傳承的小志願者120名。現在「九龍翻身」鑼鼓隊已經成為東營文化新名片。聽了孫老師的講解,幾位外國朋友時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似乎在讚嘆中華傳統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
來自哥倫比亞的Valerie說這些花燈太漂亮、太不可思議了,中國小朋友的雙手太靈巧了,居然可以製作出這麼栩栩如生的花燈來。來自俄羅斯的Anastasiya是一名中俄友好交換生,現在東營一個幼兒園做老師,她說這是第一次在中國過年,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
為慶祝中國元宵佳節的到來,原本靜悄悄的校園內,被裝飾上各色彩燈,儼然成了奇幻天堂。來自義大利的Gioacomo告訴記者,來中國3個月時間,可以這樣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真是太棒了。這次的觀燈活動,讓自己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國濃鬱的節日氣氛和中國小學生優良的傳統文化素養。
體驗結束後,孫老師將同學們親手製作的花燈作品送給了大家作為留念,並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文化體驗之旅,讓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能走進他們的生活。在中國生活不久的這幾位外國友人都覺得,中國的元宵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大街小巷節日感非常強,就像「迪士尼盛會」一樣。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