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高考選科之職業生涯規劃

2020-12-11 大有前途高考張少雲

目前河北各高中新高一的孩子已經陸續開啟新高考選科,面對選科家長和考生內心都有很多糾結,今天我就在這裡談一下我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什麼?

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 意見》,在意見中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確定了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是考試和招生選拔的本質要求。

所以新高考的選科本質是為了讓學生站在人生規劃的角度上,思考自己未來需要走什麼樣的職業發展路徑,這樣更加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訓學生的興趣,進而深度挖掘考生的內在優勢和潛能。

選科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不要過度迷信測試

由於目前大部分高考都採購了一些選科軟體,所以很多學生基本上也是依據這些測試結果來簡單的確定了自己的選科,這明顯存在很多漏洞和問題,測試本身只是一個參考依據,並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職業生涯規劃。

1)僅僅憑几次月考成績的年級排名就斷定排位前三的學科為最優組合,一次考試成績偶然性太大,不能僅據此判斷優勢學科,即使是整個高一的成績的分析,也得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半年對高中各個學科的學習感受來判斷未來的優勢學科。

2)這些軟體大多數依據全國新高考選科要求做出來的,缺乏真正的針對性指導,也不可能精準對應各個大學的專業對於選科組合的要求,這是致命傷,只考慮了學生的一兩次考試成績更是無稽之談,人是有個性化的生命,具有很大的排他性,而軟體簡單的把人歸為幾類是不精確的,也是不負責的。

3)軟體目前也做不到了解孩子或者家庭的個性化特徵,比如有些家庭對未來的方向有一定明確的想法,這些是需要與孩子和家庭充分交流溝通後方可知曉的。所以即使軟體做的再好,也只能一定程度上作為輔助參考,或者進行快速數據統計的手段。

4)軟體更沒有評估大學在你省投放的招生計劃,你能選的專業再多,但是很多不在你省投放招生計劃,也是風險。

二、不要糾結組合涵蓋量

在目前的選科過程中,許多家長還在糾結選科專業的涵蓋量,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想法,無論涵蓋量多少,我們最終選擇的只有一個專業,只要選擇的組合裡有孩子未來要上的的專業就好,要那麼專業幹嘛?

至於還有一些家長認為文科組合將來不好就業,就業面窄,這都是錯誤的,每年那麼多文科生畢業,難道就不好就業?那麼多事業有成的人都是文科生,難道文科不好就業?嚴格意義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是文科生的就業越好,路越寬的。

首先我們看一組數據,新浪網、新華網等媒體均有報導,超過70%的大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滿意,華中科技大學曾經對在校的1400多名大學新生做過調查,有近50%的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滿意,這些學生少量通過轉專業、輔修、跨專業考研等形式擺脫了專業選擇錯誤帶來的煩惱,但還是有部分學生選擇了退學復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20多萬大學生從大學退學,這對學生是多大的內心磨鍊!

各位家長和考生一定要認清,大學轉專業只是少數幸運生,儘管當下一些大學口口聲聲說是轉專業零門檻,只是說你有轉專業的機會,至於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據統計,65%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選擇脫離本職專業,而另一方面一些單位招不到需要的專業人才,這已經成為當下一個嚴重的問題。

三、學生不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再怎麼選擇也是徒勞!

高考選科的首要原則是順應本心遵從天性,從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分析,找準切入點,最大限度的發揮孩子的學科潛質。

至於怎麼選,學校、家長和學生應有一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考過程: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不一樣,因此學生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符合自己性格特質的專業;然後再選擇與專業相對應的、且自己最有優勢最有潛能的學科;最後考慮所選學科是否具有社會急需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等屬性。

選科的最大意義是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找到屬於他們為之努力的人生坐標,我們許多家長總說孩子迷茫,而選科就是幫助孩子確定方向感的最好時機,希望各位家長不要錯失,這些年的指導中,有半數以上的孩子出現的問題都是方向感缺失造成的,家長總說孩子沒有學習動力,沒有方向感哪來的動力,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目的是什麼?那一切永遠就都只是敷衍,也就談不上有成就,更不要說出成績,能堅持下去已經很不錯了。

要想解決厭學、貪玩,自制力差、叛逆不聽話、學習成績差這些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是關鍵,而學業規劃則是支持孩子到達目的地的必要手段,所以這也是我開展全程指導的初衷,改變孩子就要給孩子一個清晰的方向,然後再給他們到達目的地的方案,期間還要給予必要的精神支持——信心、勇氣、耐力、持久力、定力、視野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能夠為自己去拼去努力,而不是為了應付家長應付老師。

選科的正確程序

一、選科的4個基本原則

擇己所長:在選擇考試科目時,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科能力和發展潛能,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和領域,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揮自我優勢。

擇己所愛:在選擇考試科目的時候,另一個重要的依據是自己興趣愛好,只有選出一個自己熱愛,又利於發揮的組合,才會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達到優化組合目的。

擇己所適:在選擇考試科目時,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和性格偏好,選擇符合自己個性特徵的領域,才有利於未來長遠的發展。

擇勢所需:在選擇考試科目時,還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社會對於不同人才的需求是一直在變化的,也結合外部環境和職業的未來發展前景,職業只有為社會所需,才會有長久的發展保障。

二、家長如何指導孩子?

1.兼顧興趣與特長

普通心理學研究顯示,興趣是個人秉性和思維模式的體現,所以興趣是第一前提。

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喜歡上的課、想參加的興趣小組或社團分類,這樣就可以較為清楚地了解其興趣點和特長了。

如果學生並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歡哪個科目,這時可以從反面考慮,明確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通過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縮小選科範圍。

2.回顧孩子成績清單

成績是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因此,學校心理學家建議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把各科成績作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比較,看清楚其哪科更具競爭力。

3.關注孩子自身潛能

學習心理學應用研究表明,個體在努力程度相當的情況下,學習成果較好的學科可能就是自己的潛力和特長所在,而對於收效甚微的學科,則表明該個體很可能缺乏學習的優勢和潛力。

因此,建議選科時應以孩子的學習效率為標準,了解其自身潛能。

4.參考目標院校專業

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專業在錄取時會對考生的選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選擇的某個科目達到要求才可以報考該專業。

故考生科目的選擇影響著以後大學專業的選擇,重點體現在專業選擇面上,科目選擇得合理可以使專業的選擇範圍十分廣泛,反之則會使自身的專業選擇變得很局限。

因此考生在選科時,需要先提前對大學專業有一定的了解,知曉大類學科專業對科目的要求,科目的選擇需要兼顧到以後的專業意願。

只有在提前了解目標院校招生專業對高中學科的要求下,才能避免將來報考時才發現自己所學科目與招生要求不符。

5.靠近孩子理想職業

個體選擇與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學科,對其學科的學習將起促進作用,學習起來就會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績也就可能更出色。

因此,建議選科時要靠近孩子自己的理想職業。可以讓孩子做一下學業測評,來參考一下孩子的性格和興趣點適合哪方面專業和職業。

6.綜合社會需求

選考科目需要個體系統思考,既要看到個體自身的需要,也應當考慮個體家人的想法、大學專業的需求及社會工作的需求。

因此,選科時要觀察、分析社會趨勢,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借鑑個體父母的經驗和想法,更謹慎地選擇。

7.參考學校教學資源

選擇學校教學資源更有優勢的科目,學生也能夠享受到最佳的教學條件。反之,選了學校教學資源較差的科目,即使孩子潛力再好,可能也無法全力發出。

8.科目組合要適應高考錄取規則

注意不同高校的不同專業的考試科目要求不一樣,學生根據要報考的院系和專業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選擇自己的選考科目。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各個學校同一個專業其選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相關焦點

  • 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慎入
    今天,我們談一談,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注意事項,歡迎走進「新高考如何選科」第13季《新新高考選科物理陷阱: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僅有立錐之地》,又名《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慎入》。友情提示:全文超過5000字,閱讀時長18分鐘。
  • 新高考選科未雨綢繆,英語優勢政治差,高中職業生涯如何規劃?
    關於新高考選科,12種組合,很多家長與考生都會糾結,選擇起來患得患失,尤其是女生,思維偏感性,多為文科思維,擔心學不好物理,所以面臨更大的選科困境。那家長與學生們該如何進行新高考選科呢?高中又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呢?
  • 高考選科難?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高考選科難?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12 星期一 「專業(專業類)+院校」的志願填報模式,需要考生有相對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這給本屆考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同時也給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帶來了一些啟示。今年入學的新高一學生,一年後也要面臨著確定選考科目的問題,職業生涯規劃將是主要的參考。因此,讓學生與家長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與高考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系統了解、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迫在眉睫。
  • 探索生涯|用生涯規劃指導選科、選專業
    提到生涯規劃,很多家長可能還是比較陌生,學科培訓有可能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但是生涯規劃到底能做什麼呢?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生涯規劃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不再陌生,通俗一點講,就是幫助孩子了解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比新高考選科更重要的是生涯規劃?不如先來一場職業體驗
    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從不同的選科組合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考驗著學生的生涯探索與決策能力。目前,我省多地高中開設生涯課,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教育部門也表示,下一步將建立覆蓋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
  • @湘潭學生,提前做好生涯規劃,為新高考選科鋪平道路
    湘潭在線6月1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胡美玲)湘潭市高一學生馬上面臨新高考選科。「3+1+2」新高考模式賦予了學生更多選擇權,但對於他們無疑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因為選擇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高考錄取和將來的職業走向。
  • 順應新高考選科制,高中生的生涯規劃已成為必修課
    新高考實行選科後,導致了很多家長考生要從高一開始,就要思考如何選課、如何選考、如何安排學考,高中三年如何發展自己調查顯示,我國高中生涯教育較為缺乏,只有33%的高中生接受過職業與畢業的指導,而新高考改革方案帶來的多元選擇是綜合性的,不是簡單的學業匹配或者職業匹配,而是基於整個人的綜合決策。因此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需要改變,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勢在必行。2什麼是生涯規劃?
  • 順應新高考選科制,高中生的生涯規劃已成為必修課!
    導讀:新高考實行選科後,導致了很多家長考生要從高一開始,就要思考如何選課、如何選考、如何安排學考,高中三年如何發展自己,如何填報志願.......這都是生涯規劃的問題。但很多家長考生甚至中學都對生涯規劃存在很多疑惑,本文就來帶各位考生及家長走進生涯規劃!
  • 新高考政策下,學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
    12月19日,「新高考政策下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高峰論壇暨農行杯全國高校師兄師姐說專業公益微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正式開啟。 本屆論壇圍繞「新高考改革政策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主題,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高中學生更多了解大學專業、更理性選科、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升學路徑多元化等議題,邀請省內外考試院、生涯領域專家、重點高校招辦、高中相關專業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
  • 【生涯知識】新高考選課走班與生涯規劃
    從浙江和上海實行新高考改革後的高中教學情況看,要讓選課走班順利推進,並發揮培養學生個性、興趣的作用,除學校要給予學生足夠課程選擇之外,還需重視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結合興趣、實力、大學升學規劃與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課程組合,同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與自主規劃能力。
  • 新高考!選課走班與生涯規劃
    是環環相扣有序推進還是盲目跟風功利選科?新高考改革後,選課走班成為必然趨勢。從浙江和上海實行新高考改革後的高中教學情況看,要讓選課走班順利推進,並發揮培養學生個性、興趣的作用,除學校要給予學生足夠課程選擇之外,還需重視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結合興趣、實力、大學升學規劃與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課程組合,同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與自主規劃能力。
  • 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雙峰一中邀請專家做高考選科及生涯規劃指導講座
    隨著新高考的全面推進,選科問題成為了全體高一師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為幫助師生和家長進一步了解新高考選科的有關知識,更好地指導學生及早作好生涯規劃、科學選科,4月16日下午,雙峰一中邀請升學在線研究院徐橋老師在學校體育館舉辦了主題為《生涯規劃—— 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的專題講座。學校高一年級全體師生及部分家長到場聆聽講座。
  • 百年英才獨創硬核課程《高中生生涯規劃和選科指導》受到北京市第...
    為幫助高一學生做好新高考改革選科走班和多元升學的準備,北京市第十四中學特邀請百年英才高考升學規劃研究院為高一師生帶來了研究院的獨創課程《高中生生涯規劃和選科指導》。對於高中生來說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就日益凸顯,要儘早謀劃、儘早準備、儘早研究、儘早實踐、儘早適應,百年英才要全力助推學生適應新高考,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是今後的必然選擇。
  • 職業生涯規劃是什麼?職業生涯規劃名詞解釋
    職業生涯規劃是什麼?相信很多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都不知道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下面就來說說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說白了就是對自身的職業發展路線進行規劃,但是這個規劃不是簡單的規劃,需要結合多方面因素,使得規劃出來的路線適合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且自身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都能為自身的職業生涯起到幫助的作用。
  • 新高考女生選科困境,英語優勢政治差,如何規劃高中學習生活?
    關於新高考選科,12種組合,很多家長與考生都會糾結,選擇起來患得患失,尤其是女生,思維偏感性,多為文科思維,擔心學不好物理,所以面臨更大的選科困境。那家長與學生們該如何進行新高考選科呢?高中又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呢?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我們「前怕狼,後怕虎」,歸根結底在於對孩子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迷茫。因為大多數家長與考生,尤其是農村,對於新高考的認識還不足,對於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還未進行考量,那麼在新高考選科時,對於到底該選擇哪三門科目,就沒有明確的目標與結論。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因為大多數家長與考生,尤其是農村,對於新高考的認識還不足,對於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還未進行考量,那麼在新高考選科時,對於到底該選擇哪三門科目,就沒有明確的目標與結論。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有一類考生,選科時無認知、無喜好、無目標、無職業生涯規劃,選科之時十分迷茫,稀裡糊塗,隨波逐流猶如鸚鵡學舌,其實這是一種「從眾心理」。
  • 廣東高一學生開啟「新高考」選科
    「新高考」選科採用「3+1+2」的選科組合方式,志願填報採用院校專業組的方式,相比於以往只關注分數高低的情況,如今的學生需要提前考慮自己將要選擇的高校專業、專業課程、就業方向等內容,特別是各個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因此,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新高考」下,廣東各學校該如何做好學生生涯規劃教育?
  • 迎接"新高考" 海南高中開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課程
    據了解,為迎接「新高考」,目前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均已開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但是部分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還停留在初級層面,無法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有效引導。  「面對『新高考』時代,高中學生要全面認識自我,培育個性特長,初步建立起『興趣、學業、職業與人生』的系統聯繫。」
  • 北京新高考改革科目「6選3」 選科成中學生新「痛點」
    《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報名工作通知》日前下發,今年的高考報名工作將在11月1日正式啟動。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這也意味著,每一位高三學子,選擇哪3門學科作為高考的考試「科目」,也將在一周過後塵埃落定。 2017年,北京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在「新高考」科目6選3的背景下,如何選科?大學學什麼專業?未來從事什麼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