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春天裡的創新創業史

2020-12-27 中國江蘇網

  在全國率先提出「科技興省」戰略、在全國率先啟動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名列全國前茅……新中國成立70年來,江蘇科技事業的發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取得了大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創造了許多個「全國第一」,對促進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時光回溯,盤點70年江蘇科技事業發展歷程,在每一個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都採取了有力措施,推動著全省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進步發展。

  1978年,全省科技創新迎來新的春天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江蘇科技工作克服資源條件匱乏和國際環境不利等種種困難,在科技基礎薄弱的基礎上,開始在艱難中進入初創階段,逐步建立了科研工作體系和科技工作隊伍。」省科技廳相關人士介紹說。

  這段時期,在基礎研究領域,1965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發現兩顆彗星「紫金山1號」和「紫金山2號」,這是由我國首次發現並命名的彗星。在電子信息領域,1953年,南京無線電廠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全國產化收音機。在高端製造領域,1975年,南京航空學院研製的「延安二號」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直升機。在工程建設領域,1968年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鐵路、公路雙層兩用橋梁,是我們的「爭氣橋」。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後,江蘇迅速召開全省科學大會,使全省科技創新迎來新的「春天」。1988年,江蘇在全國率先提出「科技興省」戰略;1989年,明確提出要在全國率先建設科技先導型的經濟省份;1992年,在全國率先頒布了《科技進步條例》;1994年,我省又在全國率先把「科技興省」戰略調整充實為「科教興省」戰略;2006年,省委、省政府率先作出建設創新型省份的重大決策;2010年,我省率先將創新驅動戰略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2013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2016年,提出建設科技強省目標;2017年,對系統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提出新要求;2018年,對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推動高質量發展作了新部署。」省科技廳相關人士表示,正是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實施,推動江蘇科技創新一步步更上層樓。

  這是一份耀眼的「成績單」:

  我省已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345項,居全國省份第一,其中王澤山院士、錢七虎院士先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江蘇成為全國唯一蟬聯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省份;

  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自主研製的「神威太湖之光」,連續四次奪得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冠軍,有兩項全機應用獲世界高性能計算應用最高獎「戈登貝爾獎」;

  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蘇通大橋創造了主跨最大、入土最深、橋塔最高、拉索最長四個世界紀錄,成為我國首個榮獲「喬治理察森大獎」的工程項目;

  由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研製的揚麥158,是我國20世紀末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累計增產糧食56.3億公斤,目前,江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與農業智慧財產權創造指數均位居全國省份第一位……

  通過70年波瀾壯闊的不輟實踐,江蘇科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多年來,江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位居全國前列,在許多方面實現了較大幅度的躍升。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430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6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8%;科技服務業總收入達8045億元。

  「企業強則產業強。」在企業創新方面,我省高新技術企業已超過1.8萬家,是2012年的3.5倍;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過90%;企業科技創新減免稅達436億元,是2012年的2.2倍。

  眼下,我省擁有國家高新區18家、國家創新型城市11個、國家創新型縣(市)5個,均居全國第一。同時,我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超過70個,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152億元。在知識創造方面,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年均增長率全國第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26.45件。另外,我省人才競爭力已上升至全國第二位,研發人員超過78萬人;各類創業孵化載體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國家大學科技園達15家,居全國第一;創業投資管理資金規模達2396億元;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達41個。

  「科技創新,唯快不破。」隨著我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包括南京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深入推進、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獲國家批准等,新一輪科技創新的大幕已經開啟,更多科技成果將惠及百姓,美好的生活未來可期。

  區域創新能力,江蘇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430億元、創新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3.8%、科技服務業總收入達8045億元……一組權威數據表明,江蘇區域創新能力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9月,在中以常州創新園發展成績暨招才引智新聞發布會上,常州面向各界英才發出邀請,全球「海選」江蘇省中以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引發社會關注。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和「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各地加快對國際合作創新園區的探索。常州率先瞄準「創新國度」以色列作為國際合作夥伴,運用「資本+科技」的孵化模式,打造國際科技合作平臺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目前,該園區已成為全國唯一由中以兩國政府籤約共建的創新合作示範園區。

  園區建設4年多來,目前已集聚各類中以合作項目80多個,涵蓋生命科學、現代農業、新材料等領域。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CI3孵化器負責人依蘭表示,CI3是一家以色列人運營和管理的孵化器。這個孵化器以快捷、安全、低成本的方式 ,協助海外中小企業在中國建立並逐步提高製造能力,如今已成功入駐了十多家以色列及歐美企業,「我們一方面是為了幫助以色列企業進入中國搭建通道,另一方面是為了回饋當地政府對我們的幫助和支持。」

  「作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徐工集團將總營收的5%投入創新研發,主要指標連續30年穩居行業全國第一。」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說,在其背後,還有一大批科技小巨人、單打冠軍,撐起了製造業強省的半邊天。江蘇在全國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的「單項冠軍」企業有上百家,市場佔有率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26家,名列全國前茅。

  在南京江北新區,國內容量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已開工建設。作為國內首個城市能源綜合體,其建成後將徹底顛覆我們傳統的城市電力能源生產消費模式。「儲能是堅強智能電網、『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更替、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展部主任許海清介紹,多站合一的城市能源綜合體不僅在國內是首個,在全世界也是首次提出,歐美等發達國家都沒有嘗試過,這是中國人江蘇人自己的思路創新。

  瞄準自主創新,科技體制改革邁向縱深

  科技企業發展過程中,核心技術是企業的競爭力。江蘇產業技術創新建國之後經歷了從小到大、從低到高的發展歷程。這條路上,有艱難,有險阻,江蘇企業勇於突破自我,打破壟斷,創造出一批國際領先的核心科技。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浩辰軟體是全球極少數掌握CAD核心技術的軟體廠商之一,同時是中國真正擁有自主研發的CAD軟體品牌。2013年,浩辰軟體率先推出了完全自主內核的CAD產品,做到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品主要應用於設計工作中。「大型的央企、國企,還有很多機械製造行業,幾乎都要用到這個繪圖軟體。」浩辰軟體內部人士介紹說,浩辰CAD也是全球目前唯一發布協同設計CAD及整體解決方案的軟體廠商,產品已經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用戶超過3000萬,成為了全球領先的高端CAD軟體品牌。

  「當初走自主創新這一條路,也是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過程。」 退出美國開源組織,實現軟體底層內核的自主開發,成為真正國產CAD軟體。作為CAD軟體的「鴻蒙」,在經歷了3年軟體重構和3年的核心技術打磨及近十年的產品技術深挖,浩辰軟體成為國際領先的CAD品牌。自主可控的「中國芯」CAD,為國內二次開發軟體商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技術平臺,有效規避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受制於人」的風險,為國內CAD軟體生態的打造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今年5月,在南京未來網絡小鎮,我國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率先在12個主幹節點城市建成連通。從此,「網際網路」不再等同於「網際網路」,一個更加開放、智慧、安全的全球性「下一代」連接網絡,從夢想照進現實。同時,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作業系統CNOS正式對外發布。該系統已在全球300多個城市1000多個節點大規模骨幹網中穩定運行2年以上,應用於工業網際網路、空間衛星網際網路、軍民融合網等重大領域,正在引領我國乃至全球網絡產業生態的轉型與發展,未來中國網絡將不再受制於人。

  1985年,中央發布《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江蘇正式啟動科技體制改革。近年來,江蘇不斷把科技體制改革引向深入,實現了從點上攻堅到全面深化的重要提升。

  2013年,以按新機制啟動建設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為標誌,江蘇在全國率先探索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有效路徑。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說,如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已擁有49家專業研究所,累計轉化成果3500項、衍生孵化企業750家,創新「苗圃」裡長出眾多「大樹」。

  2014年,以啟動建設我國首個城市群為單元的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標誌,江蘇努力打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以制定實施科技創新「40條政策」為標誌,2016年,江蘇引導和動員各方面聚力創新,形成江蘇的優勢特色;2017年,以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試運行為標誌,完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全面打通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通道;2018年,以頒布出臺「科技改革30條」政策為標誌,最大限度解放科技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以改革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8年8月,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江蘇發布了一系列「重磅式」新政良策,亮點多、含金量高,為鼓勵科技人才創新,加足「糧草」,釋放「禮包」。《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等文件著力在項目管理、成果轉化、科技產業融合、寬容失敗氛圍等方面率先突破,以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打破科研管理機制瓶頸,提高經費使用自主權等方面,江蘇率先給出了良策。」南京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江蘇省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戚湧評價。

  能放寬的一律放寬,能簡化的一律簡化,能提速的一律提速,簡政放權謀創新。

  近年來江蘇正實現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為導向,重點對科研項目資金管理進行了改革優化。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下一步將按照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深挖科技資源潛力,著力增強原始創新能力,著力提升產業技術實力,著力激發企業主體活力,加快我省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為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堅實科技支撐;圍繞促進科技經濟結合和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兩條主線,聚焦痛點、精準施策,科技體制改革蹄疾步穩,創新型省份建設加快前行。記者 吳紅梅 王 拓 張 宣 王夢然

相關焦點

  • 泉州市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 多項創新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來,泉州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增強,多項關鍵性創新指標走到了全省前列。一、在國家自創區建設方面:6項首創創新舉措被省裡列入第三批覆制推廣清單,全市總共19項首創創新舉措被省裡推廣,總數位居全省首位。
  • 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江蘇引擎」
    回眸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江蘇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牢記為全國探路的職責使命,以創新驅動打造發展引擎,5年來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堅實支撐。變革求突破,創新贏未來。江蘇正凝聚各方力量,滿載創新碩果走向「十四五」新徵程,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
  • 省部合作10年,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早在2011年8月,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籤署共同推進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合作備忘錄。上下聯動、協同發力,江蘇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全省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率五年下降71%,目前為萬分之五點三,減損率位居全國各省(區、市)前列。
  • 「創新中國」路在何方--人民網江蘇視窗--人民網
    地球,沒有一刻停止過創新的運行模式。   公元前333年,在供奉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裡擺放著一臺古老戰車,車上有當時十分著名的「格爾迪奧斯繩結」,傳說解開繩結的人就是亞洲統治者。亞歷山大造訪這座神殿時,毫不猶豫解下佩劍將繩子一刀兩斷。
  • 在價值鏈上創新互補 銀行理財走向區域聯盟
    江蘇銀行居江蘇理財能力第一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16年3季度區域銀行(指除大型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外的其它具備理財業務開展資質的區域性銀行)理財能力在地域分布方面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浙江省區域銀行整體理財能力繼續下滑,降至全國第四;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區域銀行整體理財能力持續增長,分別位居前三。
  • 蘇州相城:用最高禮遇對待企業家 以推進科技創新_江蘇_區域_經濟網...
    三年來,相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稅收超億元企業總數達17家,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2019年躍升到30位,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列14位、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列25位。全區引進產業項目1167個,總投資達4828.7億元,項目落戶率達67%。快速集聚大數據(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車聯網、數字金融、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六大新經濟產業」關聯企業1480家。
  • 位居全國前列!山東累積招收博士後數量11805人
    截至目前,全省累積招收博士後數量11805人,位居全國前列。今年9月初,全省在站博士後數量首次突破5000人。截至目前,全省博士後在站數量5029人。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博士後進站數量870人,其中「雙一流」博士後460人。
  • 人民日報:江蘇大學"金字塔"模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原標題:人民日報:江蘇大學"金字塔"模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 人民日報 》2013年12月19日18版 版面截圖  原題:江蘇大學「金字塔」模式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種下一顆子,收穫一樹果(
  • 江蘇:走在前列 書寫高水平全面小康江蘇答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考察調研,要求江蘇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翔最近接待了一批批來訪者。面對蜂擁而來的資本,高翔精心挑選最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的合伙人。而在一年多前,這位賣房投身南京科創大潮的知名教授還在擔心首場融資路演落空。在南京,「實驗室裡的事業」,正加速聚變為產業升級的新動能。
  • 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 江蘇啟動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
    為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強省建設,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創新支撐,省學位委員會、省教育廳日前印發《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實施方案》。16日,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 2020年陝西省創新能力排名全國前十
    本報訊(記者 王嘉)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日前發布《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0》,2020年陝西省創新能力排名進入全國前十,居第9位,較上年上升了3位。
  •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廣東居首位,長三角前十佔4席
    全國各地由於資源稟賦、功能定位等因素的不同,在創新能力上也逐漸產生差異,並在區域發展過程中形成多極引擎。近日出版的《2020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從區域創新綜合指標來看,我國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為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山東、湖北、安徽、陝西和重慶。
  • 山東累積招收博士後數量11849人,位居全國前列
    山東省博士後創新創業成果博覽會上,一家博士後領銜企業展示VR產品。(記者 薄克國 報導)   11月18日,省人社廳和青島市政府舉辦紀念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青島系列活動,包括中國·山東(青島)博士後創新創業成果大賽頒獎典禮、2020年博新計劃創新創業青島峰會、膠東經濟圈博士後平臺協作「1+5」聯盟籤約和山東省博士後創新創業成果博覽會。
  • 山東累積招收博士後數量11849人,位居全國前列
    紀念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系列活動在青舉行山東博士後,量多「成色」足11月18日,省人社廳和青島市政府舉辦紀念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青島系列活動,包括中國·山東(青島)博士後創新創業成果大賽頒獎典禮
  • 江蘇啟動實施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八大計劃,加快高層次創新...
    為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強省建設,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創新支撐,省學位委員會、省教育廳日前印發《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實施方案》。16日,省教育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 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狀態數據發布 我校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哈工大報訊(王麗丹/文)2月2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項目組正式發布「2012-2018年全國高校教師教學競賽狀態數據」,我校教師以競賽獲獎數量81項、獲獎總分94分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 江蘇崑山增強區域創新能力 全力推動創新資源匯聚
    據青創園負責人介紹,經過近三年的運營,青創園先後引進和孵化了包括網際網路+、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等行業的百餘個兩岸青年創業項目,成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的示範區、聚集區和首選地。  該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青創園堅持「一園多點」發展理念,在發展核心區的基礎上,打造一批青創園微基地,構建「創新——創意——創客——創業」全鏈條服務體系,全力推動創新資源匯聚、人才項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創新文化培育,努力建成服務崑山轉型升級、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平臺。兩岸媒體聯合採訪團一行和臺灣實習生在崑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合影。
  • 走在前列,書寫高水平全面小康江蘇答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考察調研,要求江蘇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十三五」以來,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自覺肩負起走在前列的使命,扛起先行者的擔當,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書寫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時代答卷。
  • 無創血糖儀、皮膚支架……走近江蘇醫療器械的「創新世界」
    記者從江蘇省藥監局「壯麗70年·講好江蘇藥監故事」走基層活動中獲悉,不管從數量從質量,江蘇醫療器械產業都是走在全國前列的,而他們的「創新」又讓江蘇醫療更有生命力。  不抽血也能測血糖?江蘇產無創血糖儀即將上市  把一個火柴盒大小的裝置夾在手指上,保持一定的姿勢、一定的時間,就能獲悉你的血糖是否標準。
  • 江蘇在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上勇奪6獎
    經過激烈角逐,張龍霞榮獲全國決賽創新團隊組第二名、二等獎,江杭軍榮獲全國決賽精準扶貧組第四名、二等獎,陳志銀榮獲全國決賽傳統產業組第五名、三等獎,另外兩個項目獲優勝獎,獲獎數名列全國各省前列。此外,江蘇還榮獲優秀組織獎。   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自今年4月份啟動以來,江蘇全省各地退役軍人熱情響應、踴躍參加,共計760餘個團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