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江蘇引擎」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2020年漸入尾聲,「十三五」臨近收官。回眸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江蘇作為全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牢記為全國探路的職責使命,以創新驅動打造發展引擎,5年來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為我省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了堅實支撐。

變革求突破,創新贏未來。江蘇正凝聚各方力量,滿載創新碩果走向「十四五」新徵程,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能力實現新躍升

每天清晨和傍晚,「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都會路過我國上空。自2015年12月17日發射至今,它已經在軌平穩運行近5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根據它傳回地面的海量數據,在電子宇宙線、質子宇宙線的能譜測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使我國成功躋身於暗物質間接探測及宇宙線直接探測的世界前列。團隊負責人之一的範一中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為下一代空間暗物質探測裝置——甚大面積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VLAST)進行關鍵技術攻關,預期VLAST將在高靈敏度暗物質探測和高能時域天文研究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11月30日,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海試團隊,回到位於無錫的中國船舶七〇二研究所。2016年,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的核心任務,「奮鬥者」號立項,目標就是挑戰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難以企及的萬米深度。而海底1萬米的世界,只有跨過核心技術的門檻,才能得其門而入。「『奮鬥者』號國產化率達到96.5%,實現了關鍵技術自主可控。」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七〇二所「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胡震說。而無錫作為七〇二所的駐地城市,有近30家企業和科研單位參與研製,其關鍵組件也是在無錫安裝完成的。

穿雲破霧,劈波斬浪。除了「悟空」號、「奮鬥者」號,還有「北鬥」「嫦娥」「天問一號」……王澤山院士、錢七虎院士相繼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江蘇一批批科研尖兵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貢獻了堅實的「江蘇力量」。

本固才能枝榮,積厚方可流光。「十三五」期間,我省不斷加強基礎研發投入,積極突破「卡脖子」環節,努力提升科技創新實力。到去年底,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9%,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4%,在空間科學、核心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重大成果。培育了進入大國重器行列的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平臺,研製出我國首個進入醫保目錄的抗腫瘤(PD-1)I類創新藥,徐工集團的「世界第一吊」——XGC88000四千噸級履帶式起重機,創下了3項國際首創技術及6項國際領先技術的佳績,並引領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國門。

我省還積極建設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已在新材料、生物醫藥、第三代半導體等優勢領域,先後成立生物藥創新中心和江蘇省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探索各具特色的新型產業技術創新組織模式。

據統計,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分布在江蘇,我省電子及通信設備行業投資增幅超過50%,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點行業產值增幅均超過15%。

「在推動和服務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我們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省科技廳廳長王秦介紹,「十三五」期間,面向科技前沿和重大創新需求,我省啟動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專項,部署了一批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支持領銜科學家開展長周期、高風險的原創性研究,努力實現「從0到1」的重大原創突破,為建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技術儲備和源頭支撐。

夯實基礎設施,打造科技創新最硬的「鱗」

科技基礎設施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催生高新技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引擎。

近日,總投資20多億元的國家超級計算崑山中心建設項目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成為我省第二個、國家第八個超級計算中心。此前,我省首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多次雄踞「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首。

「十三五」期間,我省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除了無錫和崑山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和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已全面開工,納米真空互聯材料製備及分析測試平臺等獲得國家部委立項。

對標國家實驗室,我省正在打造科技創新最硬的「鱗」,啟動建設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努力為江蘇未來發展提供原始創新的源頭供給。

內生安全雲平臺「蓮花哪吒」、全球首個確定性廣域網創新試驗、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高質量外網、B5G網絡智能開放平臺……今年以來,紫金山實驗室連續發布重大突破性成果,引發國際國內高度關注。「我們以解決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行業重大科技問題、產業重大瓶頸問題為使命,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國家戰略性科技創新基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強大戰略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說。

「十三五」以來,我省進一步加強國家級平臺培育建設,優化重點實驗室布局,努力在科技創新「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目前,我省省級以上學科重點實驗室已達100家,其中國家級28家,在全國居各省第一。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大省,江蘇可謂實力擔當。

在新一輪增選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我省共9人當選,至此江蘇兩院院士已達106人,居全國省份第一。此外,我省還打造出一支由351位國家「傑青」、375位國家「優青」組成的高水平青年科研人才隊伍,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接續奮鬥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為凝聚更多創新力量,「十三五」期間,我省打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組合拳」,多管齊下解決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深化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改革,深入推進「項目經理」「合同科研」「院企聯合」等市場化機制,更大力度吸引國際一流領軍人才。

「學校人才選拔導向不再唯論文、唯課題,已有多名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教師被評為『社會服務型教授』。」南京工業大學科技處負責人介紹,2018年下半年學校改革職稱評審制度,新增社會服務型系列職稱,更好地引導了科研工作者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同時,我省推動150多所省內高校落地落實「科技改革30條」,全面放開橫向科研項目管理,在業績考核、職稱評定時橫向縱向同等對待,惠及20多萬教職工群體。

構建「創新矩陣」,區域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我省區域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擁有國家級高新區18家,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11家、國家創新型縣(市)5家,均居全國第一。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全球微納製造八大代表性區域之一,無錫高新區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不久前,我省15家園區入圍「2019年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前50強」,比去年新增4家,上榜園區數連續4年位居全國首位,體現了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

作為江蘇對接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主力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2014年獲國務院正式批覆以來,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主要創新指標領跑全國。2019年,蘇南五市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26%,研發投入強度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7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4%,已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創新資源最為密集、創新活動最為活躍、創新成果最為豐碩、創新氛圍最為濃厚的區域之一。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我省正凝聚各方力量推進自創區建設,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創新矩陣」。其中,南京成立高新區管委會總部,讓「散裝」園區走向「整裝」;蘇州發揮各板塊實力較強的整體優勢,合力打造蘇南自創區核心區;無錫制定實施蘇南自創區無錫三年行動計劃;常州出臺落實蘇南自創區條例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型城市建設「1+3」配套政策;鎮江構建蘇南自創區「一區十四園」協同管理聯席制度……

在推動高水平開放、營造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式創新生態上,江蘇正以更多元的模式,牽手更多國際合作夥伴,連接更多創新產業鏈。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江蘇第七屆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上,省科技廳與國外合作夥伴一連籤署3項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在國內省級層面率先與斯洛伐克設立政府間產業研發合作計劃。目前,我省已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科技交流合作,與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產業研發合作共同資助機制,近5年累計組織實施省級以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500多項,吸引了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一批知名高校來蘇設立或共建研究開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

過往皆序章,未來更可期。我省正進一步營造創新驅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動力和活力,奮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蘇特色的科技強省建設新路子。(記者 蔡姝雯)

相關焦點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以創新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以創新驅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一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回望「十三五」,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全面推進富裕新堆龍建設,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推進位造強區、質量強區、網絡強區、數字強區,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深化改革開放,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構建現代經濟體系。
  • 中水物資北京公司: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水物資北京公司: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水物資北京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魯治淮  防疫物資穩定供應;光伏招標主動出擊
  • 創新驅動 上海銀行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以「穩」促「優」 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 經營發展穩中求進,增長結構穩中提質,資產質量穩中向好……,25年來,「穩」字貫穿上海銀行經營管理方方面面。從成立之初,上海銀行就將高質量發展融入到自身基因中,在打造「精品銀行」戰略願景的過程中,上海銀行始終以「穩」的成績單,踐行「優」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 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蘇州工業園區人才「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   歷經十四屆,累計評出科技領軍人才項目超1900個;20多家科技領軍人才
  • 人才「引擎」驅動 蘇州工業園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十年磨一劍,從工廠化到創新化,從工業園區「到「非凡之城」,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在園區聚力創新的過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當下的園區,正以人才「引擎」驅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聚變,吹響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
  • 平頂山: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去年7月19日召開的市委九屆六次全會暨市委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靠改革破解難題、靠開放激發活力、靠創新贏得未來……要加快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政策鏈高效融合,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人才、平臺、機構,構建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
  • 楊凌:孵化培育科技企業 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為我國首個農業示範區,楊凌如何以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記者近日走企入園,感知這座城市的創新脈動。在位於楊凌示範區自貿大街火炬創業園的陝西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為全國著名飼料生產企業江蘇銘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50噸活化酶和解毒酶,這批產品將被添加到雞豬牛等畜禽幼崽的飼料當中,可以有效提高畜禽出生階段的營養吸收,增強抵抗力,減少激素用量。正是因為陝西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斷創新才能一次性加工這麼大量的生物飼料添加劑。
  • 華電鄒縣電廠:加大管理創新力度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華電鄒縣電廠:加大管理創新力度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發布時間: 2020-11-18 11:57:11   來源:  作者:
  • 常德高新區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響箭重工的轉型成長,是常德高新區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常德高新區在踐行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中,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廣泛的平臺項目資源優勢,在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和發明成果轉化落地上加大力度,在高層次人才引入和產業研究上加快進度,全力推進「千億園區、工業新城」建設。  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吸引培育一流創新人才。
  • 「紅色引擎」驅動方大鋼鐵集團高質量發展
    那麼,方大鋼鐵再次走紅,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基因和力量?  每名黨員佩戴黨徽上崗,每季度組織黨章考試,公司員工全國人大代表溫菲宣講全國兩會精神,每個基層支部建立了黨團活動室……走進方大鋼鐵,一系列「黨建為魂」的企業文化元素不斷映入眼帘,高質量發展之路「紅色引擎」的奧秘揭曉。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和不斷湧現的創新趨勢,蘇州工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創新策源、拔高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創新策源「再升級」 夯實基礎研究「支撐力」  科技創新全鏈條中,基礎研究是源頭和基石。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在於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研究亟待加強。
  • 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中山火炬開發區為高質量發展貢獻...
    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中山火炬開發區為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山火炬開發區為高質量發展貢獻「火炬力量」》創新在前列中山火炬開發區的創新之路: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如何讓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活」起來?
  • 加快創新驅動,促進高質量發展 | 第六屆中國寧波人力資源服務與...
    本屆大會以「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驅動促進人力資源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聚光輝國際、安永、富蘭克林柯維等全球領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方太集團、太平鳥集團等資深企業人力資源專家,通過主題演講、圓桌討論、人力資源新產品/新技術發布等形式,深入研討新形勢下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度挖掘後疫情時期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新潛力、新動力,深刻解讀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新理論、新實踐,共同探討如何在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大背景下
  • 張鵬程:「紅色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面對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挑戰,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幹就幹一流的事,幹就幹成一流」總要求,認真落實「五個始終堅持」治企興企基本方略和「講政治、抓落實、轉作風、保平安」12字要求,矢志不渝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乘勢而上、努力奮鬥,切實擔負起落實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擔,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助力集團公司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 桐城: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桐城市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引進新興產業,高標準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完善科創政策扶持體系,全面優化創新發展環境,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今年8月,桐城市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突破300億元,累計增長1.7%。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3.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2.3%。
  • 打開「新窗口」驅動寶安高質量發展
    寶安區委書記姚任認為,這是打開寶安產業「又一扇窗」,驅動寶安高質量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面前,國際會展中心的啟用是一個新的起點。其堅持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辦展方向,主動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努力用一流硬體設施、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務質量,加快打造輻射灣區、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國際一流會展平臺,無疑將更好發揮深圳核心引擎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 市人大代表、綦江區長姜天波——驅動支柱產業創新發展 跑出高質量...
    這樣的成績,緣於綦江在工業轉型過程中緊扣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這3個關鍵詞,通過創新驅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通過智能化改造工業支柱產業,通過發展新興產業帶動產業提質,以此克服產業換擋焦慮,實現工業經濟穩健發展。汽摩整車產業、鋁精深加工、建築產業現代化是綦江工業三大支柱。如何讓支柱產業的產品在市場搏擊中經受住考驗?「我們的方法是以智能化改造為抓手。」
  •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增強活力
    「十大行動」工作開展以來,市科技局不斷加大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幫助吉林省紅五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吉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關係,共同研發的保健食品「清脂片」已落地轉化;穩步推進益盛藥業「心悅膠囊入血成分配伍幹預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振源膠囊治療糖脂代謝異常的臨床研究項目」和博祥藥業「利腦心片」三個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立博祥藥業與吉林大學產學研基地、康美新開河與吉林大學藥學院共建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促進企業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升
  • 林致遠|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林致遠教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廈門市委員會副會長、高級經濟師黃安傑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深入分析為了實現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應當從哪些方面著手。
  • 當寶博會與「超級工程」相遇,打開「新窗口」驅動寶安高質量發展
    當寶博會與「超級工程」相遇,打開「新窗口」驅動寶安高質量發展 2019-11-08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