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髮店堅持22年為老人1元剪頭,網友:活該他們營業這麼長時間!

2020-12-19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10月10日訊(見習記者孫澤宇 記者劉孝斌)僅需1元錢,老人就能剪一個漂亮的髮型,一條「北京理髮店為老人1元理髮」的視頻,在網絡上爆火,一家美發品牌,將這一善舉堅持了22年。今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聯繫上了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禮士路的這家美髮店,了解了「老人1元理髮」背後的故事。

行善行孝已成店訓

網傳視頻中顯示,店內有幾名老人正在理髮,店外也有不少老人坐在凳子上排隊等候。理髮師正十分認真細緻地修剪一位老人的蒼蒼銀髮。理髮完畢,老人起身掏出1元錢,投入了店內的一個滿是綠色1元紙幣的募捐箱裡。

在店外排隊的老人

「這家店給我剪頭不僅只收1元錢,對我們老人還特別地照顧。」剛從店內理髮出來的馬爹爹告訴記者,他就住在美髮店斜對面的萬明園小區,已在該店理髮了十多年。

市民劉女士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她從2005年開始,一直在該店附近工作,也是店裡的會員。無論是每次來美發,還是路過店門口,都有老人在排隊。

「百善孝為先,行善不能等,孝心不能等,善待老人就是善待今後的自己。」一篇四行標語,被張貼在了店內的醒目位置。店內負責人馬金榜說,這四句標語是店訓,也是他們的企業文化。自2001年開業以來,該店一直都有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1元錢理髮」的項目。

行善行孝已成店訓

「店裡不設專人服務,只要是老人來了店裡,任何一位理髮師都有義務為老人理髮。」馬金榜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目前他們的阿兵榮輝美發品牌在北京共有三家門店。近年來,三家門店在高峰期日均共接待百餘位老人。位於南禮士路的月壇店,周邊居民區較多,每天約有40位老人前來理髮。

「1元基金」廣助社會

葉偉兵是阿兵榮輝美發公司的創始人,他為人親和,不管是朋友還是同事都叫他阿兵。1998年,阿兵開了第一家美髮店,先期一直免費為老人理髮,但時間長了,有的老人就和他說,「多少收一點兒錢,我們也覺得心裡踏實。」阿兵索性就象徵性地向每位老人收取1元錢。

「1992年,我剛到北京闖蕩,發現很多老人在路邊理髮攤剪頭髮,風吹日曬,他就想自己開店免費為老人理髮」提到自己的創業初心,阿兵非常感慨,並告訴記者,早先北京有很多街頭的理髮攤,都是收取3元或5元為老人快剪,但因為種種原因,街頭理髮攤幾乎消失殆盡,已成歷史。現在老人們要理髮,只能前往消費較高的美髮店。

為敬老院的老人義務理髮

如今,阿兵已在北京開了三家美髮店,從第一家店開業至今,為老人1元理髮的服務已堅持了22年,除此之外,企業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上門理髮服務,在敬老院開展義務理髮服務。22年來,接待進店理髮的老人已經累計超過90萬人次,為老人服務的數量累計達到110萬人次。

老人們交的1元錢,被阿兵稱為「1元基金」。通過這22年來的「1元善款」,阿兵的企業向希望工程、西部打井、貧困母親等慈善項目捐款捐助,也向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新冠疫情等重大災情伸出援手,還資助了多名老人、孤兒和貧困大學生。

「老人基本上都是上午來理髮,對店裡的生意影響不大,就算有影響,我也會以孝為先。」阿兵很篤定地說道,他的美髮店開多久,「老人1元理髮」的服務就會堅持多久。

一位網友在網絡視頻下留言道:「活該他們營業長達22年!」

相關焦點

  • 七旬老人合夥開理髮店43年,受顧客「脅迫」洗剪吹漲到6元
    而前41年,這家店一直只收2元的理髮費,直到兩年前,才在顧客的逼迫下才漲到洗剪吹6元,刮臉3元。這家與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的理髮店的視頻被上傳到快手上,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小小理髮店獲得一千多萬次播放和數十萬點讚。
  • 5元剪髮,她堅持了30年
    本報訊 在登封的一個小區裡有一家理髮店,老闆從業30年,一直堅持剪髮5元不漲價,當許多人剪髮一次就要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時候,「5元」這兩個字的意義就成了一種「另類」。
  • 80後夫妻開理髮店 設「義剪日」為老人小孩理髮
    而他們當天的忙碌,卻不是為了盈利。  原來,每個月的12日,潘飛的理髮店都會掛出「不對外營業」和「免費為60歲以上老人和 10歲以下小孩理髮開始啦」的告示牌,為老人和小孩免費理髮。  廣州到內江免費義剪堅持6年  潘飛免費為60歲以上老人和10歲以下小孩理髮的公益活動是從2009年在廣州開理髮店時開始的。2014年3月,潘飛回到內江,在農校街開了一家理髮店,並把每月12日免費義剪堅持了下來。
  • 西安小夥開公益理髮店免費給老人環衛工殘疾人理髮 1年虧23萬
    理髮店走紅後不少網友為李浩的公益理髮店點讚,認為有這樣的免費服務對於弱勢群體是一種暖心關愛;同時也有網友擔心,這樣的店能否長久,是否應該先盈利再公益;還有網友質疑,這樣的免費理髮店是不是有把老人們當作新手理髮師練手的對象的嫌疑。12月24日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繫到了「愛在魔方」理髮店的老闆李浩。
  • 頂上功夫「正能量」 大家都誇這家理髮店「毛好」
    杭州的網紅理髮店很多,但年輕人追求的時尚和老人卻不太搭邊。太廟理髮店就是一家主要為中老年人提供理髮服務的老店,沒有「Tony」老師,也沒有「會員卡了解一下」推薦,距開店到現在,已經整整十七年。不怕髒不嫌棄老人年紀大動作遲緩,為他們提供最全面的服務是該店的宗旨。老年人愛來理髮、修面刮鬍、聊聊天,就連大學生也慕名而來,嘗試燙個60後獨愛的復古小捲髮。
  • 六旬女理髮師的一元錢理髮店:剪掉的是頭髮,剪不掉的是人情
    當下,1元錢能做什麼?一份報紙、一個饅頭、一次打包費……對它的價值,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在重慶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九怡社區,有一家存在20年之久的理髮店。老闆、店員始終都是一個人——今年69歲的遊淑君。對於身體有殘疾,或是上了年紀的獨居老人,她一律只收取1元。
  • 廣州理髮店逐漸開門,提醒顧客全程戴口罩,營業時間縮短
    信息時報訊(記者 蔡曉素)受到疫情的影響,目前大街小巷的不少商鋪都延遲了開門時間,而事關大家「頭等大事」的理髮店營業情況也備受關注。2月6日,廣州市疾控中心發布了《廣州市美容美髮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引》,要求場所負責人按本指引要求綜合評估風險後營業。
  • 北京什剎海酒吧變理髮店 「二月二」送老人一元愛心理髮卡
    老年人當然也不例外,但理髮價格太貴、排隊等候太久,成為困擾著他們的一個難題。幸運的是,總有一些人在關愛老人。什剎海,一家叫「喜友鄰」的便民理髮店,推出60歲以上老人一元愛心理髮卡。裡仁街,一個叫曹各章的理髮師傅定期敲響失能老人的家門。敬老之心,在剪刀和梳子的翻飛中傳遞。
  • 老潮音橋底下有家「小包理髮店」 每周一專門給老人免費理髮
    12元錢現在能幹啥?理一次髮行不?相信你會搖頭,特別是在市中心,哪裡還有這樣的理髮店呢?別不信,湖城老潮音橋底下的「小包理髮店」,就真的是這個價格。「習慣了小包理髮,換了其他人,不習慣,她的服務態度好,很細心。」「這麼好的手藝在其他理髮店,起碼要好幾十塊錢。 」「你下次再收這麼便宜,我不來剪了哈。 」這樣的對話經常在小包的理髮店出現。「小包」叫包滿紅,今年44歲。
  • 10元剪一個頭 時間只要10分鐘
    近段時間來,這種「快剪」模式的理髮店悄然登陸永輝超市、世紀聯華超市等市區一些大超市,受到廣大市民的熱捧,一家店每天都至少有五六十名消費者光顧。業內人士表示,將來,這種主要以男性顧客、老人和兒童為服務對象,佔地面積小、平價快捷的快剪髮廊可能會成為各大超市商場的標配。
  • ...2、寧波八旬老人捐款不留名,22年累計捐50多萬元。在浙江寧波...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1、山西一社區發通告禁止操辦生日喬遷宴:違者取消村民待遇資格。近日,山西臨汾。洪洞常四社區發布通告:生日、喬遷等非婚喪嫁娶事宜禁止操辦,婚喪用酒不超30元,煙不超10元,迎親車不超6輛,違者將取消村民待遇資格。2、寧波八旬老人捐款不留名,22年累計捐50多萬元。
  • 又一餐飲品牌關門撤店,曾經生意火爆一碗豆漿賣10元,網友:活該
    又一餐飲品牌關門撤店,曾經生意火爆一碗豆漿賣10元,網友:活該!早餐是最能體現中國人飲食文化的集中點,各個地區的早餐美食,往往都是當地的特色美食,比如南昌人喜歡的瓦罐湯,武漢人喜歡的熱乾麵,上海人喜歡的生煎包,無一不是最具特色的本地美食。既泡麵小食堂等網紅餐飲店關門之後,又一餐飲品牌熬不住了,大面積關門撤店。
  • 每周二上午,艮園小區這家理髮店與老人有個「約會」
    因為他們都和周祥珍奶奶一樣,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為什麼在這個時髦的理髮店裡,會一下子出現這麼多老人的身影?其實,這是因為,每個周二,是潑仔理髮店和社區70歲以上老人們的「約會」日,為老人們免費洗頭按摩理髮,是這個約會的固定內容。
  • 天價理髮店被強制停業 網友舉標語聲討(圖)
    新聞回顧:兩名女生剪髮被索1.2萬續 員工挑釁地稅局(圖)  昨日,近百名市民自發來到保羅國際門前,聲討「黑店」宰客給鄭州抹黑,更有70歲老人從須水趕來,打出橫幅 「反對天價頭」,而大河論壇網友則發起「閃客行動」,多個網友在保羅國際門前打出「很黑很後臺」的標語。
  • 「Tony老師」已就位 為何理髮店空蕩蕩卻預約不上?
    據北京市美容美髮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開業預約服務門店有403家,相比2月17日的12家已經恢復很快,但這與北京上萬家的門店總量相比,還是比較少的一部分。 4月初,住在北京市東城區的耿先生在兩站地距離以外才找到一家已經營業的理髮店。店內正在理髮的顧客只有耿先生一個人,他表示「從未在這麼空蕩蕩的理髮店理過發」。
  • 越南理髮店深受男性青睞,80元享受「全套服務」,網友:我要去
    現在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人們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可能會將掙下的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人們更願意拿著這些錢去享受生活,而且現在旅遊業發展的也是風生水起,人們除了在國內旅行之外,在時間足夠充足的情況下還會到國外旅行,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深受男性青睞的越南理髮店。
  • 廈門理髮店陸續開始營業,記得選人少的...
    你關心的「頭等大事」——理髮店都開了嗎?近日,宅在家的人頭髮都長了,等不到理髮的「託尼」老師(網絡流行語,指理髮師),網友各出奇招,掀起網絡熱議。有市民發帖「尋理髮店」,還有市民為同事理髮……昨日,記者走訪各理髮店,發現本周廈門理髮店開門營業數量增多,但市民理髮需求較大,為避免人多扎堆,建議錯峰到店理髮。
  • 老市民將作別老理髮店
    這間理髮店很小也很大,小是說它的營業面積很小,不足十平方米,而且小得至今理髮店連個名字都沒有。說它大,是因為附近有近千名的老居民都是它的常客。這間老理髮店的創始人是20世紀80年代從邢臺老國營牡丹美容廳退休的理髮師。後來,老理髮師的兒子張平均2000年接替了他母親的手藝理髮至今。
  • 中山東區「敬老」理髮店為65歲以上老人免費剪髮
    理髮店包括3名髮型師和2名洗髮員,除阿明外,阿康和另一名髮型師負責年輕顧客的生意。「我的熟客多在柏苑,每天接待約40個顧客,其中約8個是65歲以上的顧客,他們都是通過口口相傳前來幫襯的。」    阿康說,為65歲以上的顧客平均服務時間約20分鐘,只要不在理髮高峰期,店內生意就能順利運轉。
  • 常德這家理髮店為70歲以上老人免費服務
    在常德市武陵區光榮路社區,一對年輕夫妻開了個理髮店,為社區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理髮,這樣的公益服務他們已經堅持3年多了。老闆娘彭雅蘭:從小是我奶奶把我帶大的,她去世比較倉促,我還沒來得及去報答她。理髮店老闆陳林:很多老人不太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