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杭州2017年6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7第三屆中國雲停車產業發展論壇近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創泰科技等知名停車企業同堂交流、支付寶「螞蟻金服」與會表態,這場以「開放、共建、共享」為理念的論壇看上去朝著犀利的「同行博弈會」方向發展。
事實如何?圍繞著「誰能成為雲停車行業的資源整合者」「雲停車行業加速洗牌開始呈現兩極分化,這種局面還能持續多久」這類尖銳提問,手捧「2017中國雲停車行業十大領軍人物」,「2017中國雲停車十大品牌」兩大企業榮譽的創泰科技銷售副總王陽回復得很有看頭。
「停車行業目前沒有哪個企業能單獨說了算,要看發展和合作契機」
「現在停車行業事實就是這樣,沒有誰能單獨說了算,要看發展和合作契機。」她認為,如今雲停車產業雖然炙手可熱,各大公司也有各自優勢和成效,但存在停車服務的碎片化與產品的趨同性等顯著問題。「近兩年的『跑馬圈地』其實就圍繞著整合碎片化停車資源,誰的布點越多誰越有把碎片『湊整做大』的把握,但事實上停車行業整個體量太大,是重投資,還沒有哪個企業單獨做得來。我們創泰算做得久、做得比較好的了,也不敢說大話在短時間內能達成。」
在停車行業近兩年火熱的持續廝殺戰中,創泰科技的戰略一直是「穏字訣」。決策者們也許很早就看到了同質低價競爭和行標缺位給「網際網路+」停車行業帶來的內耗和資源浪費,但不斷湧入的新手們推著潮流、和著時代壓力泥沙俱下,整個市場陷入「血肉模糊的混戰池」難以自拔,已然超出單個企業調整範疇。
「期待同行間的聯盟和對話反應機制能提供契機,使停車資源共享給行業帶來共贏。我們希望共烤一大塊餅,把它整個做大做香,而不是『自己熟別人生』,這樣餅也就不能吃了。」創泰科技有關負責人也如此說道。
「停車企業要發展,關鍵看硬實力和軟實力,我們其實在『試行錯誤』中摸路」
創泰科技,2011年成立至今已六個年頭,算得上「網際網路+停車」企業裡的「老資格」。公司員工隊伍中青年佔比高,他們親切地稱呼自己為「創泰人」,既自信又充滿「儀式感」。
摸爬滾打多年的創泰人早已達成共識:「停車市場是發展的,停車剛需是存在的,停車變革是繼續的,不要怕『試行錯誤』。」
「試行錯誤」源於日語詞彙,本意是「在反覆嘗試與失敗中逐漸找出解決的辦法」。這用於形容如今「網際網路+」停車行業所走道路倒是恰如其分。採用怎樣的商業模式?如何數據共享、進行何種程度的數據共享?雲停車行業加速洗牌開始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還會持續多久?都是問題,也都會在競爭也合作的摸索、模仿和打破模仿的反覆淘沙過程中出現答案。
「市場在加速淘汰,不進則退。停車企業要發展,關鍵看硬實力和軟實力。產品技術是硬實力,軟體後臺是軟實力,合作能力也是軟實力。我們率先在國內停車領域引入傳感技術、提出並實踐電子標籤設想、進行NB-IoT智能停車商業化嘗試、佔到現有全國道路停車大部分份額靠的就是在不斷糾錯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勇氣和眼力。電子支付方面我們也期待新的形式。」創泰科技對於企業的有效「試錯」能力十分重視。
城市停車運營挑戰和機遇並存
在本屆雲停車產業發展論壇及研討會上,「目前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打造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政府推出了智慧停車平臺,我們雲停車企業還有機會嗎」這一提問同樣醒目。據中國停車網統計,「截至2016年11月,全國已有138個縣級以上城市引入智能系統進行道路停車收費管理」。
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引入智能系統進行道路停車收費管理,業外對於政府壟斷泊位資源數據或自建城市雲平臺會「搶了企業飯碗」的擔憂開始浮現。但對業界來說,智能化是必然趨勢,導入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整合路內路外泊位資源本身就離不開「政企合作」,而且在跨城市平臺運營上企業具有更大的優勢。同時,由企業提供城市停車運營服務的「PPP」模式,對亟待解決民生問題又無暇顧及盈虧管理的城市來說,不失為良策。在這方面,在全國已建有20多家運營子公司的創泰科技也許能給出更精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