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網友覺得工作是階段性的,而學歷是一輩子的。
「要看一個人能有多強,就看他能站多低。」懂得放下211的身段吃苦,恰恰說明他未來可期。
就算送快遞也能做上管理層。
360行,行行出狀元。優秀的快遞小哥能被評為人才,甚至拿到政府百萬購房補貼。
也有部分網友的觀點與樓主一致,父母供子女讀書是為了能有更好的平臺發展,如果將來只是送快遞,還不如早點出來工作給家裡掙錢。
且首次就業的工作崗位很重要,做了快遞這一行,就可能會一直做這行,就算想換崗,畢竟無經驗,還得重頭開始。
有網友分析,之所以會產生高學歷就業下沉的情況,是因為就業機會少,甚至沒有機會,即社會產業支撐不了高學歷人才就業。
1985年陸步軒以縣文科狀元的身份,被北大中文系錄取,畢業後找工作卻四處碰壁,最終當了政府臨時工,工資低到難以養家。
為了生計,陸步軒放下面子下海經商,遭到父親激烈反對,堅定的他還是當上屠夫,賣起了豬肉,並給檔口取了個文藝名「眼鏡肉店」。2003年,被媒體廣泛關注,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來源:百度百科
陸步軒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從事屠夫這個行業,因為當屠夫並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樣可以做。不過在這個最黑暗的時期,陸步軒卻把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準」。
如今,陸步軒已不再是茶餘飯後的笑談,他是賣豬肉年銷量18個億的商界傳奇,也是擁有「北大精神」的榮譽校友,並陸續給母校建設捐助了9個億。
張亞甫是從河北省魏縣農村裡走出來的一名大學生,考入了中國地質大學營銷專業,閒暇之餘他常常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旁聽相關講座,有了不少感悟,也激發了他的創業夢想。考慮到資金、技術等多重原因,張亞甫決定從小型項目著手。
2014年5月,張亞甫用自己辛苦攢下的2萬多元投資開了第一家張小生包子鋪。然而,這一決定並未獲得親人和朋友們的支持,大家不明白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為什麼要賣包子,甚至有人說他是找不到工作瘋了!
但他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讓張小生包子鋪在餐飲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由一家不足8平方米的外賣小店,發展到今天在全國有400多家分店,帶動就業1000多個。
來源:19樓(my19lou)綜合整理自19樓論壇、包子創業、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