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天瀑布入夢來
作者:老遲到
從南寧出發,到位於大新縣的德天瀑布,行程約230公裡。在路上的農家菜館解決了午餐,先去住處稍作停留。酒店名字很洋氣,叫作「天中越」,建在中越邊境上,位於隘江村村頭,緊鄰瀝青鋪成的沿邊公路。中午走出酒店,幾步遠就是歸春河,這是中越兩國的界河,岸邊屹立著840號界碑。向對岸望去,狹窄的黃土路,掩在半山腰的樹林中,與河這岸的柏油公路形成鮮明對比,又讓人難免感慨萬千。
酒店距德天瀑布僅有6公裡路,下午3點到達景區。瀑布因位於大新縣德天屯而得名,橫跨中越兩國,是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以前,儘管未來過,但從相關資料中得知,2005年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之一,2018年被評定為5A景區。
步行觀光路沿歸春河修建,約30分鐘可到達瀑布。我們溯流而上,滿眼蒼翠之綠,層層疊疊,由遠及近;低頭近看,河水泛著油油碧綠,無聲流淌;再看天空,除了濃雲密布,感覺周圍清新極了。
我們境內,河的這側修建了河堤,足有兩三米高,堤上安著護欄,欄杆下面是站成排的越南婦女, 她們引頸昂頭,講著漢語,極力推銷著當地產品。
途中遇見兩處碼頭,擺放著一排排帶篷的竹筏,可以坐著劃到瀑布邊上。或許過於疲勞,或許為換個方式去觀賞,僅見其中一個竹筏上有兩位兄弟,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行進中,路右側連著山坡有處臺階,拾級而上,有處十米見方的平坦處,正中立著836號界碑。同行者,或站或坐,拍張照,留個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再行不遠,就到了德天瀑布腳下。從下望上去,瀑布共有3級,寬近百米,落差約70米,相當氣派。據說,到了雨季,水流量會更大,便與越南境內的板約瀑布連在一起,融為一體,足有200米寬,景象更為壯觀。
聽著阿黃興致勃勃的介紹,再看眼前,那瀑布從茂密一片的綠色中湧出,綠中有白,時寬是窄,如絲如縷,像是不經意間的綠白相嵌,別樣美麗。
到達三級觀瀑臺,只見大瀑布從幾十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一疊三折,磅礴之勢,勢不可擋。跌落的瀑水,或是爭相撞擊著巖石,或是在突兀的巖壁上順勢揚起,但見四濺的水花凌空飛躍,旋而落下,揚起的水霧四散開來,飄飄灑灑,迷濛一片。望著這情景,我不禁想起黃果樹瀑布「銀雨灑金街」的勝景,「珠簾鉤不捲,匹練掛遙峰」,倘若徐霞客老先生遊歷此處,不知道又會寫出怎樣傳世佳句。
駐足那裡良久,任憑瀑聲轟響,似千軍號角齊鳴,又似萬馬奔騰而至,我卻充耳不聞,仿佛置身古戰場,氣概豪邁,壯懷激烈。
再邁步在迂迴而上的臺階,行不一會兒,即到二級觀瀑臺。瀑布近在咫尺,水珠飛濺似玉,水聲譁然似樂,激昂不息,滌蕩河谷。
在這裡,因了角度和距離,瀑聲仍在傳響,卻不似底下近處之聲,聲響有所減弱,但仍聽得清楚,如同一支小夜曲,旋律不再激昂,反而多了一份飄逸之感,一份柔和之形,亦可愛極了。
面對如此曼妙的景致,有匆匆前行欲覓瀑布源頭者,有停留時久戀戀不捨者,有忘情其中不能自拔者,不一而足。
同行者有人捷足先登,在上方興奮地吆喝著。落在後面的我,這才加快腳步,匆匆來到一級觀瀑臺,另一番風景迅疾漫遍視野。
只見平坦開闊處,密林茂密,樹冠龐大,如傘撐在空中,比胳膊還粗的竹子簇擁成堆,挺拔筆直,遮天蔽日。在岸邊望去,已看不到完整的歸春河,河床像人工有意切割一般,形成的溝溝壑壑,似阡陌縱橫,凸起處長滿了碧草灌木,茂密葳蕤,而河水像卯足了勁似的,在千巖萬壑爭相湧動,無聲無息,紛至沓來。
此時,四周安靜極了,連空中的鳥兒和地上的蟲兒,仿佛都屏住了呼吸,只有調皮的風兒,攜著絲絲涼意,在林間悠然飄來。那種感覺,真的妙極了。
翠竹邊上,大樹底下,擺放著凳椅。坐下來,賞著景,聊著天,醉心於山水之中。原來,走進大自然是如此愜意。
不遠處,有座德天寺,為村民自發而建,以紀念抗擊交趾的壯族英雄儂智高。據介紹,寺廟曾幾度損毀,現存建築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重修的,磚木結構,狹小而簡陋。每逢初一和十五,當地村民便自發前來進香,緬懷英雄,祈福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走進去觀看,心中有感慨。寺不在大,有念即好,只要有益於人民,有益於國家和民族,不管是誰,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出德天寺,沿瀝青路前行不遠,看到中越53號界碑。這碑有故事,為清朝1896年所立,碑後為中國,碑面向著越南,附近為中越邊貿互市。
由於處在路的盡頭,設有欄杆,還有保安值守,不能入內,只能遠遠看上幾眼。而欄杆外側,成群結隊的越南婦女又站成一排,她們手中舉著,或是拿著當地產品,用祈盼的眼神,看著每一位過往遊客。
總有人經不住誘惑,買幾包香菸,或是咖啡,或是越南產的小物件,臉上儘是滿足之情,頗有走出國門剛回來的得意勁。
返程走走停停,景區建設的門面房整齊排列,裡面經營著各種產品。服務人員大都來自越南,以年輕女子居多,或來承包經營,或為當地所顧,她們會講流利的漢語,早來晚歸,忙於生計。如果不是攀談,還真以為是廣西同胞呢。
其實,可以坐觀光車而下,但大家都選擇了徒步,走在林蔭道上,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事實上,也是非常正確的。沿途建有6個觀景臺,因在高處,比在臨水近岸望瀑布,視野更開闊,景觀更別致。每到一處,大家都會停下來,扭頭回望,瀑布重新展現在眼前。
開始看,那瀑布像極了巨幅白絹,自天空垂下,像在細風中勻稱地飄搖;及隨著腳步邁遠,再回頭,那片純潔的白色,鑲嵌在一片翠綠之中,不知是潔白點綴了翠綠,還是翠綠襯託了潔白,兩色相間,煞是好看;最後再轉身望去,遠遠的那抹白色,像是綴在天邊,更讓人聯想空中飄著的雲朵,又似乎不經意地掛在天邊,一時分不清哪是瀑布,哪是白雲。
由於視距不同,角度有異,親眼所見的德天瀑布啊,姿態迥然,美麗異常,這還僅僅是一季的景致。據說,隨著季節變化,其呈現的美各有千秋,春季極盡柔美,夏季特別壯美,秋季轉而純美,冬季極富靜美。聽起來,就讓人神往萬分。生於人世間,非親臨目睹而不能賞盡,絕知此事要躬行,就觀景而言,也是非常貼切的。
這樣感嘆著,隨著腳步,德天瀑布越來越遠,但其極具特色而多變的美,讓人心醉。路上,自然又憶及廬山瀑布,陡坡塘瀑布,還有黃果樹瀑布,頭腦中瞬間躍出了李白的詩和徐霞客的文。他們應當未曾到過德天,不禁為之感到惋惜和遺憾。不然,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不朽篇章。而自己,雖愚笨不能寫盡其美,但又是多麼幸運,得以閒暇,領略大好河山,樂山樂水,豈不快哉?
如此欣慰,儘管戀戀不捨,但得揮手作別,留下一路風景,成為一路回憶。
是夜,宿隘江村,德天瀑布入夢來。(圖片來自網絡)一座棧橋,一海風光自駕遊,遭遇的那些事值得回味
老遲到,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愛生活愛旅行,走過千山萬水,珍惜行履年華,閒暇碼文字,回味照初心。作品散見於《中國紀檢監察》《中國鄉村》雜誌、《煙臺日報》《皖西日報》等和微刊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