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嫦娥五號"已經離開月球,順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的修正,距離安然返回地球又近了一大步。該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返回器和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同時配備各種先進科研設備,可以直接在月球表面採集土壤,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將成為美國、前蘇聯後,第三個從月球帶回月壤的國家。
(11月24日發射升空的攜帶"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但是這麼偉大的科學進步,在美國媒體的口中,就立刻變了味,美媒認為中國正在"假借發展太空技術之名,偷偷發展太空軍事力量,甚至要打破現如今全球戰略平衡",總之有些美媒就是見不得中國好。
這些暫且不談,我們先來討論一下,為何"嫦娥五號"號稱是凝結全中國的最先進航天技術的"集大成之作"?
("嫦娥五號"回家之旅,預計需要經過數次中途軌道修正)
整個"嫦娥五號"發射計劃,是一項浩繁、複雜和困難至極的太空工程,中國在此之前從未發射過從月球表面返回的探測器,一般都是探測器降落在月球上執行"單程任務",僅將信號傳送回地球。但是這次不同,"繞、落、回"中的"回"可是重頭戲,也是第一階段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其難度和意義不言而喻。
(整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介紹)
不過,我們能取得如今"嫦娥五號"的成功,也並不是意外的事情,經過"嫦娥"系列四個探測計劃的步步深耕,並為之後的探月計劃提供參考和技術支持,我國的探月技術已經基本成熟。2019年"嫦娥四號"是全世界第一個降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今年的"嫦娥五號"探月計劃,則是時隔44年人類再次從月球表面取土歸來,中國距離實現載人登月的願望,已經越來越近。
("嫦娥五號"將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帶回月球土壤的國家)
對此,美媒《美國之音》12月14日報導稱,必須小心中國的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自1970年4月24日,中國通過"長徵一號"火箭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升空至今,中國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趕超美國的"科技優勢",如果不加以遏制,美國在國際空間的潛在利益將會不斷丟失,這是稱霸全球數十年的美國無法接受的。
美媒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嫦娥五號"探月計劃標誌著中國的航天技術和探月技術又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和美國所掌握的技術相比仍然相距甚遠,雖然暫時不需要過於擔憂,但是必須警惕起來。
(中國航天技術從一無所有發展到如今,不過短短數十年,速度十分驚人)
而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該部門國防預算分析項目和太空安全項目總監託德·哈裡森表示,美國仍然擁有探月技術層面的"絕對優勢",因為美國仍然是全世界第一個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的國家。
未來中國的探月計劃是,"嫦娥六號"將前往月球南極地區,採樣後返回;"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將在月球展開綜合探測,比如分析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分和空間環境,甚至會開展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嫦娥五號"即將歸來,後續的計劃還會遠嗎?)
如今,全世界各國都在探索月球,希望將月球作為宇宙探索的"第一個跳板",並以此為基礎走上更遠的深空。由於美國在戰略上將中國視作敵人,中國的每一步探月行動,在美國看來都是"眼中釘",都會採取非議乃至詆毀的手段。美國既然對自己的科技那麼自信,大可繼續"甩開和中國之間的差距",何必要在背後說風涼話呢?顯然,如今的美國,已經十分害怕太空技術被中國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