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股指大漲之後風格切換
摘要
【股指大漲之後風格切換】周三,上證50指數創下13年來新高,上破2015年高位,滬深300指數表現也同樣亮眼,而中證500指數還徘徊在2018年年初的水平。本輪行情啟動於元旦前後,突破了自2020年7月中旬以來的振蕩區間上沿,自2020年12月30日開盤至周三的高點,IF、IH、IC的上漲幅度分別為11.8%、12.0%、6.5%,持續時間有10個交易日,上漲的斜率也較為陡峭,宏觀流動性和微觀流動性共同推升了元旦以來市場行情加速演繹。
周三,上證50指數創下13年來新高,上破2015年高位,滬深300指數表現也同樣亮眼,而中證500指數還徘徊在2018年年初的水平。本輪行情啟動於元旦前後,突破了自2020年7月中旬以來的振蕩區間上沿,自2020年12月30日開盤至周三的高點,IF、IH、IC的上漲幅度分別為11.8%、12.0%、6.5%,持續時間有10個交易日,上漲的斜率也較為陡峭,宏觀流動性和微觀流動性共同推升了元旦以來市場行情加速演繹。
根據以往歷史表現來看,大漲之後分化概率比較大,周四市場風格已由大盤藍籌轉為中小創。短期指數向下調整概率較大,但兩市成交金額連續8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表明資金承接力度較強,向下空間有限。操作上,IF、IH、IC三大主力連續合約警惕價格向中樞回歸,區間中值5290點、3700點、6380點分別是第一支撐位,除非流動性超預期收緊和市場風險事件發生,價格才有可能回歸至本輪行情啟動的點位,第二大強支撐位分別為5000點、3600點、6150點。
結構上,本輪上漲IH和IF顯著強於IC,隨著經濟復甦趨勢延續,以大盤藍籌為主的上證50和滬深300基本面佔優。在此背景下,「機構抱團」也是當前市場關注的熱點。
從中期來看,如果經濟和流動性環境不發生重大轉變,那麼「機構抱團」會繼續存在,龍頭股大概率還會上漲,但是由於龍頭上漲對流動性消耗較大,進一步集中高速上漲不太可能持續,上漲的速度將會放緩,如果出現重大外部衝擊或流動性無法支撐當前龍頭股的上行,行情會面臨回撤。從短期來看,隨著業績兌現時點逐步逼近,資金開始從一些增長邏輯「有瑕疵」或業績不確定性較大的公司撤出,集中流入成長路徑清晰或業績穩定易於跟蹤預測的龍頭公司中。周四IF、IH出現調整,IC則振蕩收漲。
本階段市場行情的表現,除了核心資產本身業績突出之外,內外資共振起到了直接推動作用,其中公募新發基金加速持倉的風格演繹是主要因素。
從宏觀流動性來看,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地量」操作,成了近期公開市場操作的鮮明特點。具體來看,央行在連續數日開展50億元逆回購操作之後,周三、周四連續兩日開展20億元逆回購操作,單日逆回購操作量創下近10年來新低。央行高頻操作小額投放的背後,是較為寬鬆的資金面。
今年以來,隔夜回購DR001加權平均利率連續多個交易日低於1%,盤中最低成交到0.5%以下,處於史上極低水平;7天期回購DR007加權平均利率也一直維持在2%以下,與7天期央行逆回購利率形成倒掛,表明流動性較為充裕。
從微觀流動性來看,元旦以來,爆款基金頻現,北向資金連續淨流入A股,中長期資金入市趨勢延續。截至1月13日,今年以來已有14隻權益類基金完成發行,合計發行規模為1174.79億元。未來1個月公募基金仍有50餘只基金髮行,大多集中在當前市場熱點與方向。此外,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311.78億元,其中1月8日單日淨流入超200億元,主要流入標的也是優質核心資產。爆款基金疊加北上資金淨流入,股市流動性仍有慣性。
不過,周三公布的金融數據則顯示流動性並不完全樂觀。2020年12月新增人民幣信貸1.26 萬億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社融增速則超預期下滑至13.3%。M2 增速回落至10.1%,前值10.7%,M1 增速回落至8.6%,前值10.3%。2020年12月社融數據低於市場預期,強化了關於貨幣政策「緩慢退出」的觀點。周五MLF操作是觀察春節前央行流動性的一個重要窗口期。周五MLF操作之後,市場是超預期上漲還是走出利好落地衝高回落的「劇本」,市場存在較大分歧。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責任編輯: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