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這部驚悚片講的就是現實

2020-12-18 High電影

這是一部風格十分奇特的科幻驚悚片,雖然整個故事算不上特別令人滿意,但僅從主體設定上來說確實難得一見、頗為新奇。全片高度濃縮的空間場景、陰冷感十足的灰暗影調、藉助尖銳且嚴酷的監獄環境所製造出的「人吃人」的強烈衝突都顯得獨樹一幟。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這就是現實。

前段時間,一部早在2019年就已經上映的驚悚片由於疫情的緣故突然在國內火了。

眾多影評工作者就像提前約好了一樣在同一天紛紛瘋狂安利。

於是很多小夥伴不斷詢問小嗨:什麼時候講?

藉此機會再次重申一遍我的原則——永遠不講新片。

因為好電影都需要通過時間的檢驗,剛一出來被捧上天、後來又被罵得狗血淋頭的例子不在少數。

那麼如今幾個月過去了,它通過檢驗了嗎?

——《飢餓站臺》

《飢餓站臺》

01另類的西班牙電影

正式探討本片之前,小嗨不得不先說一說西班牙電影。

近些年來,西班牙恐怖、驚悚、懸疑佳作層出不窮,憑藉種種鮮明的特點自成一派,甚至已經成為了「業界標杆」般的存在。

畫面精緻冷冽,演員顏值高、演技好,劇情反轉多、腦洞大。

其魅力在於一部電影往往能夠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讓你惴惴不安地開始,百般猜測地觀看,一臉淚水地結束。

《飢餓站臺》

而本片無疑是西班牙電影中的另類存在。

一座神秘的垂直監獄,一個頂尖的廚師團隊,一大桌豐盛的美味佳餚每天從上往下供犯人們享用。

上層人鋪張浪費,下層人食不果腹,甚至只能依靠吃掉獄友苟活。

每過一個月,犯人們都會被重新分配層數,從而不斷重複「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的惡性循環。

《飢餓站臺》

單從設定來看,本片就已經與西班牙電影隔絕開來。

它所反映的現實問題簡直一眼可見、簡單粗暴、一路到底,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

高度濃縮的空間場景、陰冷感十足的灰暗影調、藉助尖銳且嚴酷的監獄環境所製造出來的「人吃人」的強烈衝突都顯得獨樹一幟。

高概念、高封閉、高諷刺,讓人不禁聯想到了韓國導演奉俊昊《雪國列車》

兩部電影都利用未來世界和封閉空間探討階級差異與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甚至最終都以開放式結局給予觀眾微弱的希望:一個以女孩作為信號傳遞給監獄管理者,一個以唯一存活下來的男孩和女孩象徵新生。

《飢餓站臺》

而且不管是恐怖片還是驚悚片,西班牙電影都十分注重兩個字——懸疑

注重到什麼程度?隨便挑一部出來就是「不到最後一刻根本看不明白」系列。

而本片雖然設定和概念頗為新奇、足夠抓人眼球,但也正是這樣的高概念和高設定限制了整個故事的懸疑性。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全片從始至終最大的謎團只有「監獄到底有幾層」而已。

如此懸疑無異於從一開始就剝奪了觀眾對於真相的猜測樂趣,只需要靜心等待謎底揭曉即可。

因為究竟有多少層,答案有著無數種可能。

可與此同時,這又使得觀眾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影片的立意上。

立意比懸疑更重要,無疑與西班牙電影徹底隔絕開來。

《飢餓站臺》

02廣闊的解讀空間是它最大的優勢

其實客觀來講,目前看下來本片的優秀之處並不在於故事本身。

與《雪國列車》相比,它的表達流於表面,缺少對於階級差異更為深層次的思考。

與主題立意相同的《寄生蟲》相比,它的表達又過於直接、直白,缺乏強烈的戲劇衝突。

之所以奪得如此之高的關注度,實際上是因為影片廣闊的解讀空間引起的話題性

《飢餓站臺》

在閱讀相關影評和簡評時小嗨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似乎每個人都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或者感同身受的方面,其他方面哪怕表達得再明顯也自動忽略、視而不見。

所以小嗨曾不止一次地強調:對於一部好電影只有討論,沒有爭論。

因為它的立意絕不會僅僅停留在某一個淺顯的層面,作為欣賞者的我們只需要在其中尋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就好。

讓觀眾各取所需,這才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飢餓站臺》

在這一點上,本片可謂是做到了極致。

對於人性的拷問、對於階級差異的思考、對於資源分配不均的探討、反烏託邦......

每一種解讀都有自己的道理,導演加爾德·烏魯蒂亞就是將它們全部「打包」進電影裡,好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小嗨同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相比起反烏託邦之類,我看到更多的是現實

《飢餓站臺》

片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主人公格倫在第四個月時被分配到了第六層,獄友是一名信奉基督教的黑人小哥。

黑人小哥試圖打破監獄的規則,希望藉助上層人的幫助用繩子攀爬到上層。

希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就在他即將爬上去的時候,換來的卻是上層人的排洩物打擊,險些掉下去摔死。

《飢餓站臺》

這個橋段簡直不要太現實好嗎。

現如今網絡虛擬世界的發達使得很多人對於虛幻和現實傻傻分不清楚。

在網絡上你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大肆宣洩自己的情緒、肆無忌憚地攻擊別人,可回歸現實以後你還是什麼也不是,卑微地像只敢在黑夜裡出沒的蟑螂。

當你想要藉助外力向上爬的時候,別人就是不肯伸出援手,甚至直接往你頭上拉屎。

同理,當別人不服從你的時候,你也可能往人家頭上拉屎。

正如格倫威脅下層人時說得那樣:照這位女士說的做,不然我每天都會在你們的食物上拉屎。

就是這麼現實。

《飢餓站臺》

換個角度來看,上層人吃肉,下層人「吃人」又何嘗不是現實?

想要平等?想要公平?想要打破規則?

不好意思,你得先成為制定規則的人。

《飢餓站臺》

03對於空有抱負的諷刺和揶揄

雖然本片所講述的是一個頗為悲情的故事,但看完以後我卻忍不住笑了。

發自內心地訕笑。

原因在於——根本沒有人知道這座垂直監獄到底有幾層。

直到最後我們知道它共有333層,可在此過程中,不僅觀眾不知道,片中的角色也在不斷猜測。

尤其是那些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可以讓監獄環境變好的人。

《飢餓站臺》

第一個,第三個月時格倫的獄友伊莫古裡

身為監獄工作人員的她由於身患癌症自願來到監獄,一個月後醒來發現自己被分配到了202層,隨後直接選擇自殺。

影迷們對於她自殺的原因各執己見:身患癌症、被分配到了低層、帶進來的狗死了等等等等。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她這麼脆弱,當初幹嘛自願進來?

《飢餓站臺》

所以真正的原因其實在於她一直認為監獄只有200層,每天提供的飯菜足夠所有人填飽肚子,只是這些人貪得無厭而已,因此努力地促進大家自發性團結。

可當被分配到202層、往下看依然深不見底的時候她才明白,那些飯菜不是不夠,而是遠遠不夠。

她的信仰和世界觀崩塌了。

《飢餓站臺》

第二個則是主人公格倫。

他通過升降臺升降的速度和在每一層停留的時間計算出監獄共有250層

與伊莫古裡不同的是,他和黑人小哥選擇隨著升降臺降落到每一層,利用暴力手段分配食物。

結果到了第250層,升降臺依然在往下降落,且下面依然有很多層。

事實證明他也錯了,按照他的方法分配,還是會有很多人餓死。

《飢餓站臺》

這裡有一個細節,每個人進入監獄前都可以選擇帶進去一樣東西,格倫選擇了一本書——《唐·吉訶德》

這是西班牙最為經典的文學著作之一,書中的主人公唐·吉訶德幻想自己是騎士,從而做出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最後變成了一個集矛盾於一身、既可喜又可悲的人物。

這個隱喻簡直不要太明顯,自以為可以拯救全監獄的人的格倫不正是唐·吉訶德的翻版嗎?

《飢餓站臺》

最後一個也是最為有趣、可笑的人,監獄裡的智者

當格倫與黑人小哥下降到某一層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黑人大叔,黑人小哥稱其為監獄裡的智者。

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哪怕按照你的方式分配食物、大家都吃飽了,可升降臺上去管理者看到的還是一片空盤,與之前有什麼不同?

於是他建議格倫將一盤奶凍完好無損地傳遞上去作為信號。

那麼問題就來了,他知道監獄一共有多少層嗎?顯然不知道。

管理者看到奶凍會認為監獄裡的人自發性團結了嗎?不會。

他們只會想:他們為什麼不吃?

《飢餓站臺》

影片中間穿插著這樣一個默劇橋段:廚師團隊的管理者在一盤奶凍上發現了一根頭髮,於是挨個尋找到底是哪個工作人員的頭髮。

很多人說這個橋段沒有意義,那導演為何要安插在裡面?

或許可以這樣想,對於管理者來說,飯菜裡有一根頭髮就是不吃的理由,誰管你暗示什麼又明示什麼?

因為他們的社會環境就是如此。

上層人不懂下層人的疾苦,下層人體會不到上層人的幸福。

《飢餓站臺》

由此可見,哪怕最後奶凍成功傳遞上去,也根本不會有人在意。

簡直是對於空有抱負莫大的諷刺和揶揄。

這三個人是壞人嗎?不是,他們都有著遠大的抱負,都希望監獄變好、人們吃飽。

只是,他們根本不知道監獄究竟有多少層,所以再遠大的抱負也是紙上談兵。

更是對於自己根本不了解的群體自以為是的揣測。

《飢餓站臺》

其實很多表達者在表達時都會不自覺地代入智者的角色,小嗨也不例外。

實在慚愧。

所以在侃侃而談之前,先弄清楚到底有幾層吧。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電影裡荒誕的現象能和現實生活一一對應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部西班牙科幻驚悚片——《飢餓站臺》。首先這部電影設定很新奇。一個懸浮的平臺,一層層向下載滿食物,因為食物分配不均,下層人越來越餓,上層與下層之間因為人類最基本需求而陡然生發的矛盾。這個人世間的明喻太過顯然,也有太多可以去討論的地方。
  • 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本文由《萬物》雜誌官方微信「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趣 問 萬 物為好奇的你解答稀奇古怪的腦洞問題來源 | 《萬物》等編輯 | Mirror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那一層層高高壘起的蒸籠是否曾讓你好奇,裡面的包子究竟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對這個問題,央視《是真的嗎?》欄目曾做過調查(視頻連結見文末),只不過用的是饅頭。大多數人都認為蒸饅頭上層先熟是常識。中學物理競賽也曾出過類似的題目,答案同樣是上層。對此的解釋大都是:水蒸氣受熱上升聚集在上層,並且到達頂部時會遇冷液化,同時釋放大量熱量。
  • 日本街頭流浪漢生活狀態,上層人和下層人差距大,一個推車就是家
    現在我說「街頭流浪漢」是因為那裡有太多無家可歸的人,他們有些人可能住在庇護所,也可能住在朋友或親戚的家裡,或者他們還可能住在膠囊旅館或網吧裡。所以,今天我打算說的只是你可能在大街上看到的流浪漢,現在我正打算去哪條街?好吧,我打算去新宿街區,它是東京主要的商區及行政區。順便說一下,這篇文章並不打算深入研究流浪漢,只是簡單地看一下你在大街上就能看到的景象。
  • 很多人低估了這部反套路驚悚片
    90後印裔導演阿尼什·查甘蒂憑藉這部處女作一鳴驚人;迄今為止,影片《網絡謎蹤》依然雄踞豆瓣Top250榜單之上。在驚悚片盡顯頹勢的2020年,查甘蒂的最新作品《逃跑》11月20日在全美上線。2020《奪魂連線》在模仿跟風之作層出不窮的當下,查甘蒂若想要「一招鮮、吃遍天」是不可能的,而他也無意止步於此。
  • 26歲女博士升副教授被非議:下層人才聊是非,上層人都拼格局
    歷來只有下層人才聊是非,因為上層人都在拼格局! 01下層人聊是非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怪圈,越是層次底的人,越是喜歡非議他人。那些越是優秀的人,姿態越是低調。02上層人拼格局心胸窄小之人總怕別人比自己過得好,而那些品行高端的上層人卻希望別人也過得好。
  • 多層籠屜蒸饅頭上層還是下層先熟
    此事也引起眾多網友及媒體關於多層籠屜蒸饅頭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的討論。大部分網友認為上層先熟,因為根據物理學原理,熱蒸汽在籠屜裡是網上走的,在頂部遇到溫度較低的蒸籠蓋子液化釋放出大量的熱,所以上層溫度比較高,饅頭也就更容易蒸熟。而且有物理試題也支持這種觀點:用蒸籠蒸饅頭是上層還是下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
  • 高概念驚悚片《飢餓站臺》究竟隱喻著什麼?其結局又是意思?
    不過我這篇文章不準備敘述這部電影的故事流程,因為講起來篇幅有點過長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觀看,小編今天主要講一講這部電影的幾個核心隱喻。說得簡單點就是,隨著貧富差距加大,社會階層有了明顯的分割,民眾間形成了嚴密的階層之分。就像片中前50層的人,他們幾乎能把從0層下來的食物全都吃完。而從51層向下的人們,就能吃些邊角料、殘羹剩飯……再下層的人就什麼都不剩了,就只有空杯子、空盤子,所以最下層的人只能鋌而走險、互相殘殺。
  • 您認為印度社會上層說英語,下層多種語言的狀態在印度...
    您認為印度社會上層說英語,下層多種語言的狀態在印度推進工業化的背景下可以維持麼?印度的貧民窟問題莫迪目前提出過什麼解決辦法麼?印度社會這種進取心不足的思潮您認為是印度濃重的宗教氛圍導致的還是因為基礎教育推行不足導致的呢?中印衝突目前來看鞏固了莫迪的地位還是反之呢?
  • 這部驚悚片一定會是年度黑馬
    比如作為2019開年驚悚片的《密室逃生》,就是又一部大受好評,口碑爆表的年度力作,黑馬成色十足。導演亞當·羅比特爾雖然很多觀眾沒有聽過,但只要提到一個人,相信你就對他會有全新的認識——這個人就是溫子仁。
  • 《飢餓站臺》——西班牙爆款人性電影90%的人表示沒有看
    這句話是「世界上有三種人,上層的人,下層的人以及掉下去的人」。《飢餓站臺》是由加爾德·加茲特魯·烏魯蒂亞執導,伊萬·馬薩戈、佐裡昂·伊圭裡奧爾主演的驚悚片,於2019年11月8日在西班牙上映。該片講述了在一個垂直的監獄裡,載有食物的平臺從1層一直降落到上百層,吃不飽的囚犯開始陷入人吃人的故事。飢餓站臺又叫監獄坑,總共有333層,每層有兩個人,也就是說這整個監獄裡共有666人。
  • 饞遊記告訴你蒸包子到底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
    那一層層高高壘起的蒸籠是否曾讓你好奇,裡面的包子究竟是上層先熟,還是下層先熟?對這個問題,央視《是真的嗎?》欄目曾做過調查,只不過用的是饅頭。大多數人都認為蒸饅頭上層先熟是常識。中學物理競賽也曾出過類似的題目,答案同樣是上層。對此的解釋大都是:水蒸氣受熱上升聚集在上層,並且到達頂部時會遇冷液化,同時釋放大量熱量。
  • 《飢餓站臺》:西方式生存聖經被這部電影撕得底褲都不剩
    崔瑪什告訴葛蘭,不要跟上層的人說話,也不要和下層的人,48層已經是非常走運的層數,未來的每個月都會變換一次層數。隨後,一個站臺緩緩下落,上面堆著藏羹剩飯。初來乍到的葛蘭算了下樓層和人數發現,這桌子飯已經被之前的94個人吃過了,下不了嘴,只拿了一顆蘋果。
  • 西方人吃肉是造福人類?中國人吃肉就是毀滅地球?
    文章還說,中國人大量吃肉是近幾十年,而美國人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就是吃肉。,改回去也沒問題。而而美國人吃肉吃了幾百年了,那肯定是換不了口味的。都是吃肉,憑啥中國就是破壞環境,美國就是歷史習慣?吃肉也能吃出雙標,老蔣實在佩服。
  • 等了4年,終於等到這部「人吃人」的末日劇
    賴以維生的食物和水源,也只能依靠上層階級的施捨。 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嚴重時,甚至出現過「人吃人」這種最極端的人性困境。 這些被當做窮人們食物的蛋白質塊是用什麼製作的,看過電影版的觀眾想必都有印象,魚叔在這裡就先賣個關子。
  • 西班牙驚悚電影口碑爆棚,揭露最現實的人間,講一個吃人的世界
    它會在每一層停留幾分鐘,讓靠近頂層的人吃得飽飽的,而位於底層的人則在為吃剩的食物而戰——如果還有剩餘的話。隨著對這種囚禁本質的噩夢般的細微差別的進一步顯現,這個平臺穩步地展示了自己作為對電影中科幻監獄神殿的最顯著貢獻之一,以及一個深刻的寓言。獲得第61屆坎城電影節的短片《下一層》暗示複雜,結局的朦朧,引起了散發思考。
  • 學佛人吃素就是不吃肉嗎?80%的人都誤解了
    吃素就是不吃肉嗎?很多人都會認為不吃肉就是吃素,但是從佛教角度來說,吃素並不僅僅不吃肉,還有更深刻的含義。吃素,指不吃雞鴨鵝魚肉等葷腥類的食物,佛教中的戒律還包括不吃大蒜、蔥、洋蔥、韭菜、興渠等「五葷」。佛教徒為什麼要吃素而且不能吃五莘?其實,佛教一直提倡素食,但並沒有說佛弟子一定要吃素。
  • 理想與現實的激烈反差,叫人反思
    《飢餓站臺》是一部西班牙的驚悚風格電影,導演使用了太多的拍攝手法,展現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對比,給觀影之人強力的視覺衝擊和發人深省的感嘆,是娛樂圈中難得的一部諷刺力作,在影迷的心中引起了震撼和共鳴。而《飢餓站臺》結局什麼意思?很多人表示有點看不懂,不妨試著來解讀一番。
  • 「主角蠢」雖是大部分驚悚片共同特點,但這部槽點也太多了
    這部劇又是一部以鱷魚為主題的驚悚片。其實像很早之前有很多驚悚片都是以鱷魚為主題的。而這部劇也是之前被網友推得很熱,但是實際看下來覺得還是有一些bug的。剛開始看的時候是因為之前辦理的同學推薦看《加勒比海盜》那個時候了解到了女星卡雅·斯考達裡奧主演,首先覺得她很漂亮,然後演技也很好。後來就看到了網友推的這部驚悚片《巨鱷風暴》裡她飾演女主角。
  • 天才槍手,一個講作弊的電影,看完才更要努力成為一個上層人
    #高分電影推薦# 今天重哥給大家推薦的是這部全程無尿點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這部以美國SAT真實案例為原型的改編電影,描繪了一個高中生學霸因為抗爭命運的不公而走上了作弊之路,在最後無法忍受內心煎熬的同時也看破了無論作弊與否,都是有錢人的工具的事實
  • 外媒:朝鮮脫北者自殺率高 受不了在韓當下層人
    其一,「脫北者」逃離的故土近在咫尺、也遠在天涯——根本回不去;其二,他們面對的經濟現實可能與那些走私流入朝鮮的韓劇中描繪的光鮮亮麗有相當大的差距。  金松日15年前逃離朝鮮,現在已在幹第七種行業了。他開過巴士、當過建築工人、經營過餐館。現在,他自己做生意:賣雞塊兒。  金松日說:「原來生意失敗,我曾經三次嘗試自殺。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我是冒著生命危險才闖到這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