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遲緩|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學會思考

2020-08-27 夏楠教育與心理

大部分發育遲緩的兒童家長都反映,孩子不愛動腦筋,特別畏難,稍微有難度的事情就不願意做。這是發育遲緩兒童的普遍問題,那麼這個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解決呢?


孩子為什麼害怕困難?

因為他們面對困難時,失敗的體驗太多了,失敗帶來的挫敗感、羞恥感、懲罰太多了,而自己戰勝困難的成功經驗太少了。比如一個6歲孩子,計算題不靈,總做錯,每天還被強迫做1個小時數學題,做錯了就受批評,並且練了1個月沒有任何進步,那他肯定一提數學就害怕,就能躲多遠躲多遠。

其實不僅各種發育障礙的孩子有畏難的問題,普通孩子,甚至很聰明的孩子,畏難的也特別多。孩子們雖然面對的困難各不相同,受挫的感覺都是一樣的。並且畏難這個表現,可能從孩子很小時候就有了。


比如我朋友家的孩子,3歲半的小女孩,挺伶俐的一個小姑娘,但是不愛動腦筋,玩遊戲的時候兩次挫折以上就會崩潰大哭:「我做不到,我就是做不到。」

要幫孩子做到不怕挫折,我們先要看看怕挫折的負面體驗是怎麼來的。


一、和其他小朋友的競爭中,一直處於劣勢;

智商邊緣的孩子,只是某方面能力發育滯後,他們並非沒有覺察現實的能力,時時刻刻都在現實生活中衡量自己的位置,並不是家長說他們棒他們就相信了。

很多家長聽說對孩子要多鼓勵,但是天天你真棒不離口,孩子還是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因為單純靠誇獎是沒用的,孩子需要的是內在體驗和外在評價的統一。孩子自己要有很多真實的、戰勝困難的體驗,才會真的覺得自己好。

只有在孩子確實體驗到自己很棒的時候,家長誇他們棒,才有鼓勵的作用。否則孩子也知道這是在自欺欺人。

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孩子選擇適合的環境。比如學校要選擇環境寬鬆一點的,別選那種要求特別嚴格作業特別多的。也要跟老師多溝通,想辦法請老師多照顧一下孩子。

如果學校沒得選,那麼課外班什麼的千萬別找讓孩子更受挫的了。比如孩子大運動本來就很差,多運動是好事,但是如果學舞蹈那就得看具體情況了。是不是一對一教學,老師有沒有教這類小朋友的經驗。如果跟要求一般孩子一樣要求這個孩子,那這孩子每次跳舞都得痛苦死了。


二、自己在遊戲和學習過程中,持續的失敗體驗;

為了克服這一條,家長需要幫孩子去建立成功的體驗。小孩需要經常性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報的,自己是有進步的,這樣才會願意去努力拓展自己。如果一直努力都沒用,那還努力個啥勁兒,乾脆躺平了得了。


有一些發育遲緩的孩子,本來就學習吃力,家長反倒給孩子安排特別多學習的內容,希望勤能補拙。搞得小孩非常疲勞不說,越努力越覺得自己啥都學不會。

有的家長,給孩子的任務超出他們的能力很多,孩子努力也做不好,一直在體驗自己不行的感覺,非常受挫。還有的家長,不善於觀察,在孩子遇到嚴重困難的時候,沒有及時給到安撫和幫助,讓孩子一人在那鬧心。時間長了孩子積累的都是負面體驗,對於動腦筋和要努力就越來越抗拒了。


三、家長、老師持續的負面評價;

發育遲緩的孩子,在學校一定挫折很多的。家長需要幫孩子去消化和化解這些挫折。如果家長也很嚴厲的對待孩子,那對孩子更是雪上加霜。

比如小孩學寫字總是寫錯,家長是批評孩子不認真的呢,還是批評孩子笨呢,還是要求孩子更多練習呢。或者是雖然不說什麼,但是表現得很煩躁很失望呢。還是只是幫助孩子一起想一些好巧妙的辦法提高進度呢?家長不同的行為,這都會影響到孩子面對困難的體驗,和對自己的評價。

有時候困難本身沒那麼可怕,是被難住之後,家長的反應很可怕。


一個例子,畏難的改善

小Z是我新接收的一個學生,剛滿7歲讀一年級,發育遲緩,智商不到70。家長反饋小Z上課不好好聽課,譁啦譁啦翻書。回到家沒事兒做也翻書,不是看書是翻書,能看的書就幾本,翻來覆去的看。

小Z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互動很差。我們一起下三子棋,小Z都亂下,落子之前完全不思考的。為什麼呢,因為以前思考了也贏不了呀。第2-5次課,我們都在進行其他訓練,沒有下三子棋。

上周日第6次課,我們又下了三子棋,小Z已經可以認真下棋了,走每一步之前都會認真思考如何落子才能贏棋。 對於小Z,從不動腦筋應付任務到可以認真思考去爭取勝利,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步。

中間我做了什麼呢?就是在訓練時每次都給只給小Z拓展一點點難度,讓他稍微努努力就能做到,積累了很多自己越來越好的體驗。這樣小Z就更有信心去探索,去突破自己的舒適範圍,成功體驗積累多了,他願意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當然同時大腦發育狀況也在進步)。

我的這種觀察、評估、判斷的能力也是在幾千小時的學習和工作經驗中得來的。有的家長說要跟我學習,自己給孩子上課。可以是可以,不過等他練成也好幾年過去了,孩子過了青春期可來不及了。

小Z在最開始,聽到難字就說不做了,都不看內容是啥,現在慢慢的聽到難也沒那麼大反應,願意先看看試試了。也願意動腦筋做一些需要邏輯推理的益智遊戲了。


中小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特殊兒童智力開發,課程諮詢請聯繫我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孩子遇難總說「我不會」怎麼破?打破畏難情緒,孩子才能獨立思考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心裡存在著畏難情緒,畏難情緒很多孩子都會有,即使是成年人,很多人遇到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心生畏懼,從而不願意再嘗試。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心裡的畏難情緒,不要一味逼迫孩子去嘗試。我們先來說說父母要如何看待孩子的畏難情緒。
  • 孩子膽小,怕嘗試?家長巧用「馬太效應」,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沒有勇氣解決難題,這其實是孩子的畏難情緒在作怪,家長們要利用好「馬太效應」,幫助孩子順利成長。孩子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有害怕的情緒很正常,這不僅僅是出於孩子膽小的原因,更多時候涉及到孩子其他方面。家長們要深入了解孩子為什麼總是選擇逃避,不願意嘗試背後一定有原因。
  • 如何讓孩子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
    很多家長都跟我提到過,孩子有畏難情緒。什麼叫畏難情緒呢?顧名思義,畏懼困難的情緒。經常是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還沒等把題目讀完呢,就說我不會做,或者在考試之前,或者在參加什麼集體活動之前,就會跟家長說,這個事情我估計我弄不好,或者有的同學會表現為有不會的題目不敢去問老師,做了計劃,一看到這個計劃太多了,頭疼,算了我還是不執行了吧。這種種問題都是我們很多孩子會常見的。
  • 孩子寫作業有畏難情緒,這樣克服
    包括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產生衝動、叛逆和情緒化行為,都與這一大腦結構的發育未成熟,息息相關。我真心的建議各位家長,在孩子坐在課桌開始寫作業之前,就要幫助孩子,開始進行寫作業前的一些準備。良好的準備工作,是幫助孩子高效完成作業的基礎。
  • 如何克服畏難情緒?
    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自己的畏難情緒往往成為了第一塊絆腳石。記得蔡康永寫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 自閉、發育遲緩、多動症|感統訓練有幫助,但是效果很有限
    除了視、聽、嗅、味、觸以外,我們還具有前庭感覺(平衡),可以告訴我們如何放置身體和頭部,以及本體感覺(可以感知身體的空間位置),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關節,肌肉和韌帶的狀況。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失調就是感覺統合功能發育不太好。
  • 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如何追上其他孩子?
    在兒研所檢查是語言發育遲緩,聽力正常,核磁共振也正常,智力評估低。這個孩子是比較嚴重的智力發育遲緩,需要專業幹預。智力發育遲緩,長大就好了嗎?很輕微的發育遲緩,如果家長願意多花精力和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和孩子互動,給孩子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提供各種豐富的身體和智力活動,那麼即使不進行專業幹預,孩子也會有很大的進步,最後趕上其他孩子。
  • 碎碎念|孩子發育遲緩,家長應該怎麼辦?
    然後家長問我需要多久,我說您家孩子情況蠻嚴重的,至少2-3年。然後家長回答:太久了,算了吧。——課程具體內容還沒談呢,直接停在這裡了。另外有位家長孩子發育遲緩,則是家裡全力以赴給孩子做康復。除了特別嚴重的孩子可能真的沒辦法趕上一般孩子的水平,其他發育遲緩的孩子,找對老師投入個兩三年就夠了,而且絕對不用一年60萬那麼多,需要的錢少多了。
  • 孩子說話晚,擔心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語言發育遲緩先找原因1、假如孩子有明顯的語言發育遲緩,比如三四歲還不開口說話,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首先要考慮的應該是病理因素,考慮是否有某種相關的疾病的存在,比較聽力受損,腦因素,智力認知障礙等等。其實語言是後天學到的技能,可以影響語言發育的原因有很多,記得有位家長反應過孩子受到過驚嚇,本來都已經開始咿呀學語了,但那之後就變得沉默了,直到四五歲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因為說話是後天學到的技能,所以有的孩子可能會快些,有的孩子可能會慢些,是否處在正常範圍還要看具體情況。
  • 寶寶發育遲緩怎麼辦?寶寶發育遲緩如何給寶寶幫助
    如果孩子在激素上分泌異常時,就會導致孩子發育遲緩,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多注意孩子發育遲緩的一些原因是什麼導致。 1、在正常的生長中發生變異時,這時會導致兒童發育遲緩。有發育遲緩的兒童80%到90%的患者中有宮內發育不良以及先天性遺傳的因素導致。還有一些是因為家族中有矮小的身材那我就會遺傳給下一代。如果體質出現發育遲緩或者是出生時有低體重性的矮小。
  • 「貴人語遲」,別讓經驗之談錯失幫助孩子走出語言發育遲緩的良機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往往較之動作發育遲緩更容易被忽視。說話這件事情,很多家長認為只要不是病理性的,早說晚說都一樣,最終都會說了。更有很多人,認為「貴人語遲」,說話晚的孩子更聰明。這句話也成為了家長錯失幫助孩子走出語言發育遲緩的一大原因。語言發育遲緩不可忽視,面對語言發育遲緩應如何面對呢?
  • 兒童發育遲緩|如何通過日常互動來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
    提到語言發育落後,很多家長覺得這沒什麼呀,孩子早晚都能學會說話,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往往代表著智力、心理和社交發育水平。大家都很忙,給孩子提供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並不容易,不過還是有很多機會幫孩子提供機會學習語言的。1.花時間陪伴孩子孩子們需要通過與人的互動來學習語言,而不是靠看視頻。
  • 寶寶發育遲緩怎麼辦 發育遲緩的症狀
    嬰兒發育遲緩怎麼辦,如何分辨一個孩子是否出現了發育延遲的情況。這是很多家長都擔心的問題。那麼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分辨孩子是否發育遲緩,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孩子發育遲緩的症狀。發育遲緩的症狀第一:如果你有跟其他寶寶對比的話,一旦發現寶寶到了9個月時仍不能主動伸手去拿東西,同時在有大人攙扶時也不能用自己的雙腿支撐體重。
  • 孩子做事充滿畏難心理,從親子雙方角度分析,幫助孩子重建自信
    ,所以所呈現的狀態都不一樣,有些孩子就是天生發育遲緩,比別的小朋友稍微慢一點而已,可是父母就會迫不及待的給孩子貼標籤:&34;,&34;等等,這些標籤會讓這些本來就認知不全的孩子就對自己產生了誤會,在遇到困難的事,就會認為自己這麼笨,肯定做不好。
  • 發育遲緩|9歲孩子在24次訓練課中的變化
    家長帶著小A去醫院檢查,診斷為心智發育遲緩。小A智商測試不到70分,但是後來我和他的接觸中,我發現他其實挺聰明的,內在邏輯是有的,主要問題是跟外界的交流問題太大。智商測試這麼低,也跟不配合有關,不然會高一些的。
  • 巧用「馬太效應」,3招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同樣地,一個害怕失敗的孩子在做事情時,十分的把握可能只能出五分的成績。 相反,如果孩子出現畏難情緒,父母能夠幫助孩子及時化解,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大增,他們敢於邁出第一步,並且從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積累成功的經驗,從而形成正向反饋,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畏難並不單單屬於孩子自身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 巧用「馬太效應」,3招幫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同樣地,一個害怕失敗的孩子在做事情時,十分的把握可能只能出五分的成績。相反,如果孩子出現畏難情緒,父母能夠幫助孩子及時化解,那麼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大增,他們敢於邁出第一步,並且從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積累成功的經驗,從而形成正向反饋,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畏難並不單單屬於孩子自身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家長的影響。
  • 【天天健康】家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快點看過來
    孩子都4歲多了,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孩子和父母缺乏語言交流,幾乎都是肢體動作,怎麼辦啊? 其實,出現這些情況的孩子可能多數都遇到了「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那麼,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呢?
  • 智力發育遲緩|症狀、原因與解決方案
    孕婦不飲酒、正確補充營養、針對某些傳染病進行疫苗接種,也可以降低孩子天生有腦神經發育障礙的風險。對於有遺傳病史的家庭,建議在懷孕前進行基因檢測。在懷孕期間也可以進行某些檢查,例如唐氏症篩查等。如何診斷智力發育遲緩?如果對孩子的發育情況有疑問,請去正規醫院檢查。
  • 什麼是發育遲緩? 揭秘發育遲緩是什麼病
    重慶北大陽光兒童醫院發育遲緩專家盧以紅主任介紹,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發病率在6%~8%之間。在正常的內外環境下兒童能夠正常發育,一切不利於兒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其發育,從而造成兒童的生長發育遲緩。